Year: 2024

【仙女修真淫堕路】001-128 作者:酸甜小豆梓

【仙女修真淫堕路】   作者:酸甜小豆梓   水月宗圣女方玲,乃修仙界玄天大陆无数男修的梦中女神。   面对无数屈辱与劫难,她能否保持本心,踏入那无上大道。   ------------- 【仙女修真淫堕路】(125-128)【仙女修真淫堕路】(120-124)【仙女修真淫堕路】(116-119)【仙女修真淫堕路】(109-115)【仙女修真淫堕路】(106-108)【仙女修真淫堕路】(103-105)【仙女修真淫堕路】(101-102)【仙女修真淫堕路】(97-100)【仙女修真淫堕路】(94-96)【仙女修真淫堕路】(91-93)【仙女修真淫堕路】(89-90)【仙女修真淫堕路】(86-88)【仙女修真淫堕路】(80-85)【仙女修真淫堕路】(77-79)【仙女修真淫堕路】(74-76)【仙女修真淫堕路】(73.4-73.5)【仙女修真淫堕路】(73.2-73.3)【仙女修真淫堕路】(71-73.1)【仙女修真淫堕路】(66-70)【仙女修真淫堕路】(61-65)【仙女修真淫堕路】(56-60)【仙女修真淫堕路】(51-55)【仙女修真淫堕路】(46-50)【仙女修真淫堕路】(41-45)【仙女修真淫堕路】(39-40)【仙女修真淫堕路】(35-38)【仙女修真淫堕路】(31-34)【仙女修真淫堕路】(27-30)【仙女修真淫堕路】(21-26)【仙女修真淫堕路】(17-20)【仙女修真淫堕路】(13-16)【仙女修真淫堕路】(07-12)…

【没有明天的我们,在昨天相恋】(第一卷1-4)作者:星火燎原

【没有明天的我们,在昨天相恋】 作者:星火燎原 内容简介:   这已经是她第12次打算自杀了。一之濑月美站在列车疾驶的月台,典型的美少女外貌看起来根本和自杀八竿子打不著,没有人知道,她在学校遭受霸凌,她早就打定主意要寻死。   这已经是他第12次救她。相叶纯不敢相信,竟然会有人的死意比他还坚定。有时候在月台,有时候在桥上,他总在关键时刻出手「拯救」,但对少女来说,那都只是「妨碍」。   一之濑不知道,这个烦人的男孩能够一次次的「及时」出现,不是靠奇迹,而是与死神的交易,他换来一支能让时间倒退24小时的「衔尾蛇银表」,代价则是自己只剩下三年的寿命。   于是,相叶就这样一次又一次的倒转时间,回到一之濑自杀以前的时刻。他带她四处游玩,她对他倾诉心情,当两个人逐渐朝著彼此走近,相叶纯幸福得几乎要忘了死神的叮咛:千万不要对舍弃寿命这件事感到后悔…… ***** ***** 【没有明天的我们】(4)【没有明天的我们】(3)【没有明天的我们】(2)siz> 第一卷   第一章 寻死少女   1   那天万里无云,碧空如洗。若是能决定自己的忌日,我应该也会选择这样的日子吧。   四月某日,我一早就在车站的月台埋伏,坐在靠后方的长椅上,面对著上行列车,边打呵欠边玩手机。   这个位于新宿站往西约一小时的车站,虽说是都内但地处偏僻。只有一条被上下行铁道夹在中间的岛式月台,连验票口也只有一处。上下车必须按按钮才能打开车门,而且特快列车并不停靠。   如此窄小的车站,一到通勤通学时段,依然人潮汹涌,挤满了等待前往都心电车的上班族和学生。一群中学生在我眼前吵闹,烦死了。旁边那排则是一群浓妆艳抹的女高中生在聊天,音量大得在我耳边回响。还有一对高中生情侣在秀恩爱,上演著青涩的青春时光。   我低头将视线从他们身上挪开,而后轻声叹息。   他们顺利走在被安排好的人生轨道上,看起来十分耀眼。我的意思并不是指他们青春得灿烂夺目,正确来说,是我嫉妒他们,嫉妒得不忍直视。   因为「高中时期的我」与「眼前的他们」简直是天差地别。   我当时的校园生活过得十分凄惨。既没有恋人,更没有称得上是朋友的人存在。我又不是甘愿变成边缘人的,只是跟谁都无法意气相投。   如果我只是对青春岁月感到自卑的话,或许还有救。然而可叹的是,上班族看在我眼里也同样耀眼得令人自惭形秽。   站在附近的上班族留著一头清爽整洁的短发,穿著海军蓝西装,从他的背影可以感受到一股社会人士的风格。 …

【父母爱情】(1-24)作者:往事怎能如烟

【父母爱情】(1) 作者:往事怎能如烟 2023/7/9发表于:首发SexInSex   本文对电视剧里人物的职务和年龄可能会有点改动,另外还有一些人物没有 被提及,比如说江德华, 在本文中就不会出现,老丁的职务从副参谋长被我改成 了参谋长,也是为了后续剧情的发展 ,希望读者不要较真, 【父母爱情】(21-24)【父母爱情】(17-20)【父母爱情】(13-16)【父母爱情】(11-12)【父母爱情】(06-10)siz>   1975年   文化大革命   红色浪潮席卷整个中国   松山岛   我们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孤悬于祖国大陆之外的小岛上   自从文化大革命以来,各地的运动此起彼伏,多位老革命,开国功臣被打倒, 撤职,下放,甚至丢掉性命。唯独松山岛的警备区一直平平静静,文化大革命开 展快有十年了,松山岛警备区虽然也成立了革委会,但是除了开开会,喊喊口号, 没有揪出一个够分量的反革命份子,这让军区革委会很不满意。   司令员江德福,政委王振彪,参谋长丁济群每次去军部或者军区开会,都要 被旁敲侧击或者直接点名批评。松山岛警备区革委会由政委王振彪任主任兼党委 书记,江德福和丁济群任副主任。本来上级是让江德福任革委会主任的,但是性 格直爽的江德福非常讨厌文革的种种运动,所以推荐了政委王振彪,他虽然担任 了革委会副主任,但是他几乎没过问过革委会的工作,全部交给了王振彪。   江德福万万没有想到,他这一让,导致了他一生的悲剧。   午后,王振彪在他的政委办公室里蹙着眉头来回的踱步,就在几分钟前,他 的老领导,军区的一位副司令员以私人的名义给他打了一个电话,跟他说要是警 …

在一场美食宴集上解构《雷雨》,上戏师生的一次新尝试  

艺术与美食融合,“解构戏剧+宴集“,用这样的方式演出《雷雨》,会是怎样的现场体验?6月18日起,上戏表演系副教授杨佳带领一群年轻学生,在“今夜登台”文化工作室尝试了一场特别的数媒版沉浸戏剧《雷雨·宴集》。演出现场的观众区域被布置成酒吧派对的样子,观众可以点上一杯饮料入座看戏。一个小时的沉浸式演出过后,一场和蘩漪、四凤、鲁侍萍同行的演后讨论展开,观众可以一边品尝美食,一边探讨关于曹禺笔下”新女性”的话题。 对于尝试这样形式的演出,作为该剧策划和导演的杨佳介绍说,想法起源是上个月她在上海戏剧学院导演了一个青春版《雷雨》,取得了很好的反响。而在排练过程中,她一直在思考,经典的作品怎样和年轻的孩子们对接,剧中的台词又该怎样走进更年轻一代人的心中。 于是,她开始萌生了这样一个“雷雨宴集”的想法。“观众可以边吃饭边看戏,艺术和生活也结合在一起,演员和观众几乎是零距离,大家可以共同一起聊聊现代人对于曹禺、对于《雷雨》这个剧本都是怎么看的。” 《雷雨·宴集》就这样被布置成一种沉浸式的、宴饮式的氛围。演出开场,观众在市集打卡拍照,在现场的曹禺历史陈列馆参观,随后,在现场点一杯饮料入座。观众恍如进入一场周公馆的宴会上,宾客们身着华服,觥筹交错。 演出现场,剧中的周公馆和鲁家大院的场景逼真再现,演员们更是从观众身边擦肩而过登场。 观众如同穿行在周家和鲁家,近距离窥探着他们不为人知的秘密,以及30年的爱恨情仇。两家的故事在一个小时内上演,话剧中的经典情节人物以“解构”的方式呈现。 一个小时的演出结束后,美酒美食登场,而观众也开启了和剧中主创的讨论。在第一天的演出中,很多观众因为这部剧的内容,聊起了 “新女性”的话题,而剧中的繁漪、四凤、侍萍也在现场回应起观众的交流。 在一晚上轻松的氛围中,观众和演员一起完成了这场《雷雨·宴集》。杨佳表示,这一次首轮尝试将有6场演出,每次演出都会有不一样的话题引导,每一个晚上,观众和演员,都有可能收获一次关于《雷雨》的新解读。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7785929…

舞者张傲月:金子总会发光,但也需要被看见

《雷雨》是中国人家喻户晓的文学经典。今年恰逢《雷雨》剧本发表90周年,上海东方艺术中心打造的同名舞剧,让经典焕发新生,即将于7月25日拉开大幕,连演5场。 舞剧用现代人的美学视角去重释、去解构经典。明星舞者张傲月是耀眼的存在。他在剧中饰演周萍,一个身处周鲁两家的风暴中心,最终在雷雨之夜以悲剧结尾的人物。 “这个角色从头到尾都很激烈,不会让你停下来,有喘一口气的机会。”张傲月说,“曹老爷子心里的周萍,每个人想象的都不一样,我希望跳出自己心里的那一个周萍。” 张傲月饰演周萍 “打动我的就是‘雷雨’两字” “打动我的就是‘雷雨’两字。”谈及角色邀约,张傲月回忆,大学课堂上有过《雷雨》的舞蹈赏析课,当时,他就对有着七情六欲的周萍着迷了,“很想跳,没想到今天实现了。” “周萍比周朴园更复杂。”导演赵小刚说,他是周朴园的“翻版”,但又不像父亲那样狡黠、那样阴暗;他是一个对爱情充满了浪漫情怀的富家公子,但又是懦弱的,每走一步都要看父亲的眼色、看蘩漪的眼色,“所以,很多身体语言是小心翼翼、左顾右盼的。” “我跳的是你吗?我进入到你的身体了吗?”张傲月不断和角色对话,把自己变成周萍的过程,艰难又焦灼,但也让他享受。最大的挑战在于,舞者不能说、也不能唱,只能用肢体语言来表达种种情绪。 “他在父亲面前毕恭毕敬,最怕父亲,但也最恨父亲,最想离开这个家。”懦弱和自卑,是他最开始对周萍的评价,随着排演深入,他越来越理解他。 和蘩漪的禁忌之恋,让周萍充满罪恶感,企图逃离。“他想从深渊往上爬,结果爬不上去,最后一枪把自己解决了。”最初,他觉得这一枪是最好的结束,后来又认为是最好的开始,“他想通了,下辈子去救赎自己、改变自己,不要再像上辈子这么糊涂了。” 这是一部八人同台的群像戏,导演编了八段独舞,每个人物都有抒发内心的“独白”舞段,都有光彩夺目的展示。 周萍的独舞在舞剧开篇。在八个人的红尘纠缠、肢体翻涌中,他被缠了出来,忧伤起舞。一段特殊的“手舞”,增加了戏剧感染力,“用手部动作来聚焦、来放大脸部表情,凸显人物的精神世界。” 剧中,周萍和蘩漪的互动最多,一段双人舞将二人的爱恨交织,淋漓尽现。“一对偷情的鬼,像两只飞蛾一样共舞,迷离,梦幻。”赵小刚解析这段双人舞:两人似爱非爱,蘩漪爱着周萍,周萍心里却惦记着在阁楼间里煮药的四凤,“没那么美好,所以是飞蛾,而非蝴蝶。” 在很多舞剧里,张傲月都是挑大梁的大男主,这样一部群像戏,周萍的戏份并不是最吃重的。“国内年轻的、优秀的舞者,比比皆是。”36岁的张傲月还在演出一线,但字里行间更多是珍惜,“未来的舞台可能越来越少,尽兴去跳,积累一些经验,也留存一些人生的美好回忆。” 《雷雨》是一部八人同台的群像戏 “到了80岁,我一样可以跳舞” 8岁,少年张傲月便离家远航,开始在北京的学舞之路。 在解放军艺术学院,他用汗水挥洒着青春岁月,很累,也想过逃,“一直到大三,我才正儿八经喜欢上舞蹈。”课上,芭蕾舞、古典舞、民间舞都是必修课,但他总觉得拘束,直到遇见自由的现代舞,他才找到了想去的地方。 “以前会一板一眼做动作,在方框里打转。学了现代舞后,我想把方框打碎,看到更多希望,看到更多舞姿,不管是音乐、舞蹈还是自身的灵动性,都能找到更多的出口。” 张傲月 2013年,25岁的张傲月迎来高光时刻。在东方卫视的《舞林争霸》,一段《老爸》直戳泪点,打动了无数人,少小离家的张傲月用这段独舞了表达对远方父母的思念。“一分多钟,淋漓尽致。”评委杨丽萍直言,没见过这么好的舞者,186的身体这样高大,技术又这样娴熟。一路过关斩将,张傲月最终拿下冠军。 这样关键的一步,让张傲月破圈,走进了大众视野。 “很多人说,要坚持,要努力,但这些话略显单薄。”张傲月感谢那段经历,也鼓励年轻人去参加适合自己的综艺,虽然一路上也可能出现不好听的声音,“舞者需要坚持,也需要机会、需要舞台。金子总会发光,但永远埋在地里,没人挖,也发不了光。” 也是从那时候起,张傲月开始有意识地编舞。他的很多舞蹈来自对生活的观察、提炼,进而艺术加工。明年,他也想一尝导演之味,排演一部现代剧目,“一部历史题材的作品,一定要先把历史读透,再让观众看懂,否则我就不做,哪怕等80岁读透了再做舞剧也来得及。”舞蹈善于抒情、拙于叙事,在行业里摸打滚打多年,他希望,努力让观众看懂,不管是什么故事,不管有没有读过原著。 如今的舞剧市场,热浪滚滚,爆款频出。张傲月希望,人们的关注度不仅仅停留在舞美、服装、音乐等表面的美,还能更进一步,对舞剧内核和精神传达进行挖掘。他也相信,未来的舞剧趋势是,不管有没有流量、大咖来跳,剧目本身的质量是打动市场的关键。 “谁说舞蹈非要飞上天,非要把腿抬那么高?不管是年龄,还是空间,舞蹈都无止境。”张傲月说,只要一张沙发,往那一坐,一段音乐,一个定点光,他就可以跳,对他来说,呼吸就是舞蹈,也是一种舞蹈方式,“我不会只吃青春饭,即使到了80岁,我一样可以跳舞、可以编舞。” 《雷雨》海报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7794713…

体验俄式音乐美学,“柴院在东艺”8月见

2023年,上海东方艺术中心与莫斯科国立柴科夫斯基音乐学院签署了5年战略框架协议。今年8月,双方合作升级,将首次联合呈现“柴院在东艺”系列活动,为期五周。 作为世界顶尖音乐学府的王牌专业,柴院钢琴系在钢琴教育和演奏艺术历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里赫特、贝尔曼、阿什肯纳齐、普列特涅夫等诸多钢琴大师,以及中国钢琴家刘诗昆、李民铎等皆毕业于此。 皮萨列夫在大师课上 作为“柴院在东艺”开幕音乐会,8月18日,柴院钢琴系主任安德烈·皮萨列夫将联袂帕维尔·纳塞希安,接力上演长达三小时的马拉松钢琴独奏音乐会。纳塞希安同时兼任柴院、美国新英格兰音乐学院、美国波士顿大学三校钢琴系教授。 两人均从柴院毕业,且留校任教三十余年。他们曾经师从于俄罗斯钢琴学派教育巨匠谢尔盖·多林斯基,曾作为多林斯基的助教,协助他指导过柴科夫斯基国际钢琴比赛、范·克莱本国际钢琴比赛等钢琴比赛中拔得头筹的学生,包括马祖耶夫、卢冈斯基、科恩等如今已享誉全球的钢琴家。 在上海的同一方舞台上,两人将接力演绎四位作曲家的代表作。皮萨列夫坦言,他所选的舒伯特《第二十一钢琴奏鸣曲》与李斯特《b小调钢琴奏鸣曲》,皆是作曲家的巅峰之作,考验表现力,也需耗费大量能量,希望趁力所能及的当下再次完整奏响。纳塞希安所选贝多芬《悲怆》《月光》和肖邦的叙事曲,是作曲家流传最广的作品,也是钢琴演奏的试金石。 马拉松音乐会海报 8月19日-22日,两人还将联手带来钢琴大师营,四天时间里围绕经典古典钢琴作品,解构作曲家乐思,解读俄罗斯钢琴学派融合的欧洲音乐传统与俄罗斯民族乐派文化,提高参与者对作品的专业理解,并提升演奏技巧和艺术素养。 同期,记录柴院160余年辉煌艺术成就的柴院历史图像资料,也将在东艺展出,观众可随光影回顾一代代钢琴家传承的百年厚重积淀,回眸其缔造的音乐传奇。 9月的东方市民音乐会上,柴院校友也将登台东艺,演绎柴科夫斯基、拉赫玛尼诺夫等柴院代表人物的经典之作,传承俄式音乐美学。 据悉,“柴院在东艺”将成为东艺每年的保留项目,双方还将策划“东艺在柴院”,加强彼此的往来和交流。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7797279…

裁员不影响招聘!微软再次开放多个岗位,偏爱应届生!

二月进度已经过半,大厂春招放岗高峰并未出现,正在求职路上的小伙伴们,投递了多少份简历,拿到几个面试了? 近日,微软再次开放多个岗位,PM、SDE、UX等多方向招聘,应届生上岸的机会来了! 微软在云计算和AI这两个科技前沿领域展现了自己的战略和技术创新能力,2023年市值一度大涨甚至超越苹果。如此有实力的公司,微软招人也不含蓄,在其他大厂都没有NG岗位的情况下,微软也是开启了一次又一次的招聘计划。 为了帮助大家顺利上岸,直通硅谷为大家准备了微软面经加油包,扫码回复【微软】即可免费领取~ 进入2024之后,不少大厂又开启了新一轮的裁员,微软也不例外,但我们需要明白一点,微软的裁员和其他大厂的裁员在本质上是有一定的区别的。 2023年,微软完成了对暴雪的收购,成为全球收入仅次于腾讯和索尼的第三大游戏公司,在这么大的收购规模下,裁员1900人并不惊讶。 而且,其他公司裁员后并没有开启招聘模式,而微软却一直都有新的岗位不断放出,给求职者创造了很好的上岸机会。 从工作体验上来说,微软没有PIP,不怎么要求RTO,工作氛围自由,是公认的养老大厂。而且微软的工资结构也由基本工资+股票+奖金三部分构成,虽然总薪资额相较于年轻的一流高科技公司可能显得略低,但微软股票的收益则是众所周知的稳定,且工作年限越长的员工,奖励也会越高。据微软员工透露,自入职以来股价已翻11倍,总包比FAANG还香 而且对于大家比较关注的身份问题,微软也十分的给力,进公司第一个月给file,老板都非常支持。 现在其他大厂很少有NG岗位,微软却偏偏开启招人模式,但这并不意味着上岸会简单。近期,有同学透露了面试的时间线,整体来看,微软的面试推进还是比较有效率的。 关于面试的体验,直通硅谷的同学表示new grad有可能会有系统设计,多是一个实际的问题,注重交流,确定好条件,比Google的算法题相对简单一点。 但是,即使如此,大家也不能掉以轻心,在面试之前还是要积极的准备一下,毕竟现在大厂面试的难度是整体提升。 那么,想要拿到面试或者已经拿到面试的同学应该如何准备呢? 对于想要拿到微软面试机会的同学,那你就要看看自己简历的含金量了,一个好的简历必然是包含以下几点的: 最少要有5个相关项目(可重3轻2); 项目方向和目标岗位方向必须完全一致; 项目具备比较大的规模; 项目比较完整;…

“有趣”是对一本推理小说的最高评价

作为推理小说大国,日本的推理小说市场一向饱和。即使是日本本国的新人作者,要想脱颖而出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然而,在2023年年底日本的四大年度推理榜单上,出现了一部来自中国的密室推理作品——有“中国密室推理之王”之名的中国推理小说作者孙沁文的《凛冬之棺》。这部小说在“周刊文春推理BEST10”海外榜中获得了第10名,“本格推理BEST10”海外榜中获得了第2名。 在孙沁文出道的十几年间,他专注深耕于“密室”推理。对他来说,密室有着永恒的趣味。犯人如何从密闭的空间内凭空消失,是一种违背物理法则的极致悖论,将“谜题”的不可思议性发挥到了最大。如何在最讲究逻辑的推理小说体裁中让这个悖论合理并存在,是孙沁文对自己的智力挑战。借《凛冬之棺》成功出海的契机,我和孙沁文聊了聊。 访谈 经济观察报:你最初是如何对推理小说,特别是密室推理小说产生兴趣的?密室对于你而言,是否是一个智力挑战? 孙沁文:推理小说最吸引我的点,便是它是“充满谜团”的文学。最早是因为阅读江户川乱步的作品爱上推理小说。江户川乱步非常善于营造那种诡谲的氛围来包装谜团,他的故事中常出现密室杀人和不可能犯罪。 我们总是能在乱步笔下读到这样的台词——“凶手像一阵青烟一样从密闭的房间内凭空消失了!”这让我感觉到“世界上竟有如此有趣的东西,简直太不可思议了!”由此我便对密室推理情有独钟,一发不可收拾地开始搜罗和阅读其他密室推理小说,包括约翰·迪克森·卡尔、克雷顿·劳森、二阶堂黎人、森博嗣等人的作品。 密室的趣味点在于,在现有的物理法则构建而成的世界观背景之下,出现了违背物理法则的现象——我们都知道,犯人不可能从密闭的空间内凭空消失——这种物理上的极致悖论将“谜题”的不可思议性发挥到了最大。但推理小说又恰恰是最讲究逻辑的,所以,你必须得给这个悖论寻找一个符合常理的解释。对作者和读者来说,这都是一件极具挑战性的事情。对我而言,创作密室推理不仅仅是智力挑战,也是一个“自虐”的过程。因为你既要绞尽脑汁设计一个解不开的谜团,又要想方设法去解开它。 经济观察报:“密室元素”在日本推理小说传统中一直被重视,也一直在被发扬光大。我们看到《凛冬之棺》最近出现在了相当多的日本推理文学榜单中,对你而言,这是意外惊喜还是在预料之中?你认为这本小说为何可以在很“卷”的日本推理小说界脱颖而出? 孙沁文:日本作家和日本读者都对密室情有独钟,横沟正史曾在代表作《本阵杀人事件》中说过:“任何一个推理作家都会有创作密室推理的冲动,没写过密室推理的作家,甚至称不上推理作家。”由此可见密室在日本人心目中的地位之高。对于《凛冬之棺》出现在日本各大榜单之中,我还是比较惊喜的。日本推理小说的市场基本已呈饱和状态,每年还有大量新人作者涌现。因此,《凛冬之棺》作为中国作品能被引进到日本,这本身已经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情了。 我认为这本小说之所以能得到日本读者的青睐,也是因为它比较符合日本读者的口味。首先它的人物设定、故事模式和密室诡计的呈现方式都是比较偏日系的写法。我自己是日系推理小说的爱好者,最早看推理小说也是受到江户川乱步的启蒙,因此在创作风格上会很大程度受到日系作品的影响。 第二则是《凛冬之棺》是比较回归硬核本格风格(推理小说的一个流派)的作品,这样的作品在近几年的日本推理小说市场其实已经不那么多见了,反倒是“设定系推理”和“叙述性诡计”类的作品比较多一些。加上刚刚提到的日本读者对硬核密室题材的热衷,所以《凛冬之棺》在某种程度上也激起了一些喜欢硬核诡计的读者的情怀。 第三则是《凛冬之棺》之中还有一些比较中式的元素,像是“婴塔”之类的,也给日本读者带来了些许新鲜感。 经济观察报:很多类型文学以前人的创作为养分,但对于密室推理小说来说,前人的作品是否会成为想出崭新的核心诡计的障碍?对于你个人而言,你一般会从何处寻找灵感呢? 孙沁文:都说密室推理会越来越难写,因为诡计会被前辈写光。这种说法我不完全赞同。我们在构思密室诡计的时候,确实时常会和前辈的想法撞车,但这不表示诡计思维会因此而枯竭。人的想象力是无穷无尽的,即便诡计的框架类型相同,但在实施细节上仍然可以大胆创新,加入自己独有的巧思。 比如古典密室推理小说经常有利用镜子来实施诡计的,但在某部作品里,作者选择用某些会反光的金属来代替镜子,这种道具上的改良也算一种创新。更何况,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新的事物也会越来越多,无人驾驶技术、AI换脸、智能手机……只要肯动脑筋,这些东西都可以变成“诡计”,灵感是源源不断的。 我是一个喜欢在日常生活中寻找灵感的人,门后的拖把突然倒下、吃火锅时被金属匙柄烫到、马路上看到一个喷水的可乐罐……这些画面都曾让我灵光一现,构思出惊人的密室诡计。《凛冬之棺》中的第二个密室,是我上厕所的时候把厕所隔间的门和房门搞错了之后想到的。这些都是上天给你的提示,都是很好的灵感来源。我一直觉得,生活就是推理作家最好的素材库,一个好的推理作家必定是一个优秀的生活观察家。 经济观察报:在日本,松本清张这样的推理小说家将推理小说引入了文学领域。在核心诡计以外,你认为密室推理小说家也需要重视小说的文学性吗?在核心诡计以外,你个人是如何平衡读者阅读的趣味性的? 孙沁文:推理小说本身就属于文学的范畴,有文学的基本要素。但是,我认为推理小说不应该苛求所谓的文学性。在我心目中,推理小说应该更注重“游戏性”,它是能带给读者“脑力刺激”的东西。天马行空的谜团、巧妙切入的逻辑、令人震撼的解答才是推理小说的内核。 就我个人而言,会更在意“如何把推理小说写得更有趣味性”,而非“如何把推理小说写得更有文学性”。我认为“有趣”才是对一本推理小说的最高评价。至于要如何平衡这份趣味性,也就体现在我刚才说的三个方面:谜团、逻辑、解答。这三个方面都要做到最好,难度是非常高的。这也是我一直在追求的目标。 经济观察报:这本小说的序章中抱着婴儿的女子身影,让我联想起了《姑获鸟之夏》的姑获鸟。作为一本本格作品,为什么会想到加入“婴咒”这样有些变格意味的悬疑元素?您曾提到“婴咒”的灵感来自社会新闻,社会派推理的东野圭吾在中国一直持续大热,从某些意义上来说,死硬派的纯密室推理在国内是否会面临缺少读者青睐的处境? 孙沁文:东野圭吾的大火本身是一件好事,说明推理或者类推理作品在国内是有市场的。但是也有一些不好的现象,就是出现了诸多模仿者,大家都以东野的模版来写作。我认为这不是一件好事情,推理小说不该这样无节制地跟风。更何况,有些所谓的推理小说根本没有“推理”成分,只是通过一些社会热点来引起读者的情绪共鸣。这样的“社会派”小说在国内铺天盖地,在一定程度上会对比较纯粹的本格推理小说造成冲击,很多刚接触推理小说的读者会以为推理小说就是那样的东西。 我个人认为推理小说应该更倾向于纯粹的“解谜乐趣”,不应该承载太多社会性的东西。即便是日本老一派的社会派名家,比如松本清张、森村诚一,他们的作品里也是有诡计和解谜的,甚至还有密室杀人元素。人家是不折不扣地在写推理小说,只是用社会元素进行了包装。 《凛冬之棺》之所以用了“婴咒”这个设计,一是我自己经常被一些“奶奶因重男轻女摔死女婴”之类的新闻气到,因此想通过揭示中国旧社会的某些封建恶习引发人们对“重男轻女”思想的一些反思。当然我并不是社会派,所以在这一块并没有挖得太深。更主要的目的是营造猎奇诡谲的恐怖氛围,将密室谜题包装得更加离奇。试想一下,一个婴儿爬到房间里杀人,行凶后现场留下一根断裂的脐带——这是非常有冲击力的骇人画面。 经济观察报:民国时,中国就有程小青这样的推理小说作者。曾几何时,中国的推理杂志也曾经很繁荣。在你看来,如何让中国有更适合推理小说作者生长的土壤?又该如何培养起推理小说的读者群体? 孙沁文:站在作者的角度,我肯定是希望出版平台能够多给本土推理一些机会。从《唐人街探案》等一些影视作品的热映,我们能看出本格推理并非完全没有受众。我自己也参与过《唐人街探案》第一部的诡计设计。所以只要对推理小说加以包装,以更好的形式去展现,再得到更多的宣传,我认为国产推理是能够起来的。 现在的读者的确更青睐日系推理。当然,读者有自己的选择权。他们觉得日系推理更好看,买书也只买日本推理作家的,这无可厚非。但是有些读者他们自己也是创作者,蛋糕是要大家一起做大的,在阅读他国作品的同时,也适当地支持一下国产推理,这才能给更多创作者实质性的鼓励。当然,身为创作者,我们自己也唯有不断努力,在创作推理小说的道路上不停摸索,保持创新,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才是己任。…

学习阿伦特,要质疑阿伦特

纳粹题材长期受到欧美影视界的偏爱。刚刚落幕的96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格雷泽导演的《利益区域》又斩获最佳国际影片奖,而此前它刚在戛纳拿到主竞赛单元评审团大奖。 这部讲述奥斯维辛集中营指挥官霍斯家庭生活的电影,让一些影评人想起汉娜·阿伦特的“平庸之恶”概念。无论“平庸之恶”的说法是否恰当,它都展现了强大的生命力;而阿伦特本人,也成为远比艾希曼更能代表艾希曼审判的存在者。 如果拍一部汉娜•阿伦特的传记电影,以什么事件切入最好? 2012年,德国导演特洛塔选择了艾希曼审判。这个选择不能算错,因为阿伦特关于艾希曼的著作,构成她一生中最富争议的片段。围绕这一事件,阿伦特学术生涯中的关键词:纳粹、极权主义和平庸之恶等,也将被鱼贯牵出。 阿伦特的一生颇为传奇,也具有罕见的高知名度,她值得一部传记电影。不过电影《汉娜•阿伦特》在我看来是失败的,它流于沉闷,张力不够,对不很了解那段历史的观众而言,它简直不知所云;而真正知晓者,又很难不为它的某种扭曲而感到惋惜。 《汉娜·阿伦特 Hannah Arendt (2012)》 玛加蕾特·冯·特洛塔 | 导演 帕梅拉·卡兹 玛加蕾特·冯·特罗塔 | 编剧 芭芭拉·苏科瓦 珍妮·麦克蒂尔 尤莉亚·延奇 尼古拉斯·伍德森 乌尔里希·诺登 | 主演 2012年9月 类似的偏差也常出现在有关阿伦特的传记书籍中。阿伦特的那本《艾希曼在耶路撒冷:一份关于平庸的恶的报告》,让她深陷舆论漩涡,批评之声不绝于耳,甚至很多生活中的好友也因此疏远她。 正如汉斯•约纳斯在纪念她时所言:“称阿伦特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并不是因为她的同时代人如此认为,也不预言她的思想将与日月同辉。” 而阿伦特的独特之处在于,她在身后获得的名气远远大于她生前。德国作者沃尔夫冈•霍尔等人在《阿伦特手册:生平、著作、影响》中将之命名为“逝后出名现象”,并称这种现象在她葬礼之后的每一年都变得不同寻常,到2006年她的100周年诞辰之际,更是达到巅峰。 《阿伦特手册:生平·著作·影响》 沃尔夫冈·霍尔 贝恩德·海特尔…

太阳风为什么那么危险?

笔者前段时间看了一部电影——《生存家族》,讲的是一个居住在东京的四口之家在遭遇全球断电之后,逃亡农村老家的故事。因电力缺失,水厂无法运行;失去冷藏条件的食物很快腐烂;堆积的垃圾和粪便让整个街道都充斥着恶臭;超市里什么都有,就是没有食物和水。没过多久,城市的人们就意识到物‍‍资匮乏的都市将会变成人间炼狱。 早已经习惯各种电力设施的都市人被迫成为原始人,但一路上各种啼笑皆非的荒诞遭遇反而修复了家庭关系。这部电影豆瓣评分8.0,是一部非常有意思的电影。很多人觉得全球断电的设定有点离谱:城市供电系统没有电很正常,但是为什么有内置电池的电表、手机、笔记本电脑也会受影响呢? 电影最后给出的解释是太阳风引起的全球停电。这个解释虽然有灾难片“剧情需要”带来的夸张成分,但也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太阳虽然离地球很远,但确实可以通过太阳风危害地球的电力设备。 太阳风为什么叫“风”?为什么能干扰电子设备和产生极光?希望大家可以通过阅读下面的问题解答这个答案。 太阳风是由太阳大气层的最外层——日冕层的剧烈运动产生的。当太阳感觉到“不舒服”,突然“打了个喷嚏”,就会从日冕层向外喷出一些物质。这个过程称为日冕物质抛射(《流感肆虐,太阳也遭殃?》),这些抛射出去的物质以很快的速度飞向太空,便形成了太阳风。 为什么叫太阳“风”?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要解释一下什么是“风”。可能有人要说“这还用解释?”先不着急,我们由浅入深,分成三个层次来解释。 第一层:呼呼地吹过来,让我们感觉凉爽,能把东西吹跑的就是“风”啊。这是最直观的、最贴近生活的、感受胜于言表、说出来反而别扭的理解,但同时也是最浅层的。科学家不满足于简单地去感受现象,而是想方设法究其本质。 第二层:“风”是空气的流动。我们生活在地球的表面,周围充满了空气。这些空气是地球的大气层,包裹着海洋和陆地。由于温差等原因,空气会流动,便形成了风。比如在海边,由于海洋和陆地的温度不同,会形成海风。 地球上的空气由约78.1%的氮气、20.9%的氧气、0.93%的氩气以及少量水蒸气、二氧化碳和稀有气体组成。这些气体跟我们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书、桌子、椅子、水等等)一样,是由原子和分子组成的。只是气体里的原子分子相距非常远,而原子分子又非常小,没有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大块头”的话,我们肉眼是看不见的。比如一滩水蒸发变成水蒸气弥散在空气中,就像消失了一样。 空气的流动,本质上是这些小小的原子分子的集体运动,于是就有了第三层,“风”是空气中原子分子的集体定向运动。虽然原子分子很小,但“团结就是力量”。当它们以很快的速度集体“创”你脸上,你就能感受到它们的力量。一般的风速度是几米每秒,而台风、龙卷风的速度高达几十米每秒。小小的原子分子运动起来也能具有极强的杀伤力。 解释了“风”的本质,理解太阳风就容易了。太阳抛射出去的物质在扩散之后变得比空气还要稀薄得多,它们朝着一定的方向高速飞向太空,本质上和地球上的风类似(但不是原子分子,下一部分会讲),因此把它叫“太阳风”。 听说人的喷嚏速度很快,那太阳的呢?快得吓人。台风、龙卷风虽然很猛,但是与太阳风相比却是小巫见大巫。太阳风的速度有几百千米每秒,大约是台风的一万倍。这么吓人的速度,如果不是地球母亲撑起磁场这个“保护伞”来为我们“挡风”,地球上的生物怕是要遭殃。除了太阳,其他恒星也有类似的现象,天文学上把这一类现象统一称为“星风”。 太阳风的成分 在上一部分我们理解了“风”,可是为什么太阳风能干扰电子设备、能产生极光呢?事实上,太阳风和地球上的风有相似之处,也有明显的区别。如上文所说,地球上的风是原子分子的运动,而太阳风主要是带电粒子的运动。究其原因,需要归结到太阳本身的组成成分。 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又由带正电的原子核以及带负电的电子组成。地球上温度不高,原子核和电子“不太活跃”,电磁力把它们紧紧地束缚在一起形成原子/分子,所以地球大气以原子/分子的形式存在。但太阳的温度非常高,原子核和电子都“躁动不安”,运动得非常剧烈,电磁力没法把它们一个个束缚起来。 因此,虽然太阳绝大部分是氢和氦,但并不是我们化学里学过的氢气(分子)和氦气(原子),而是电离的氢核(质子)、氦核(alpha粒子)和电子。太阳里这些活跃的带电粒子(原子核和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