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2460-坦尚尼亞遷都

文字:乞力馬紮羅的雪

校稿:辜漢膺 / 編輯:金槍魚

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首都都是該國的最大城市,但也有例外,華盛頓是美國第23大城市,渥太華是加拿大第6大城市,伯爾尼是瑞士第5大城市,伊斯蘭堡是巴基斯坦第9大城市,等等。

大部分首都同時「身兼數職」,體量巨大

例如,除了常見的交通、經濟中心

伊斯蘭堡還是巴基斯坦的信仰中心

(圖:shutterstock)▼

(圖:shutterstock)

也有一些國家通過遷都的形式將首都從最大(或較大)城市遷出,例如緬甸將首都從仰光遷往內比都,哈薩克將首都從阿拉木圖遷往阿斯塔納(努爾蘇丹),巴西將首都從第二大城市裡約熱內盧遷往巴西利亞等。

這些國家遷都的原因都有一個共同點:即將首都從沿海或沿邊地區遷往內陸地區。

巴西利亞作為一座年輕的城市

從規劃到建設都透露著「新」的特質

(圖:維基百科)▼

(圖:維基百科)

非洲國家坦尚尼亞也有一段遷都的歷史:將首都從第一大城市達累斯薩拉姆遷往內陸小城多多馬,也符合上述國家將首都從沿海遷往內陸的規律。

但是坦尚尼亞的遷都歷程非常坎坷,時至今日仍然留下了許多「尾巴」。

400多千米的大搬家,持續了半個世紀 ▼

400多千米的大搬家,持續了半個世紀

溫馨提示:我局有個世界地理討論群,世界地理的研究者和愛好者們別錯過文末的加群方式哦

並不理想的達累斯薩拉姆

達累斯薩拉姆(中文簡稱達市)是坦尚尼亞重要城市,曾長期作為該國首都。達累斯薩拉姆是由桑給巴爾蘇丹馬吉德·本·賽義德最初建造,意為「和平之城」。

在與其兄蘇韋尼·本·賽義德的阿曼王位爭奪戰之後

便由後者繼任阿曼蘇丹,前者成為桑給巴爾開國君主

(圖:壹圖網 / Pinterest)▼

(圖:壹圖網 / Pinterest)

19世紀後期,德國征服了包括達累斯薩拉姆在內的坦尚尼亞(除桑給巴爾外)地區,並將其併入「德屬東非」(大致包括今盧安達、蒲隆地、坦尚尼亞大陸部分、肯亞南部和莫三比克北部)。

今天的坦尚尼亞 ▼

今天的坦尚尼亞

1897年,德國「東非公司」在達累斯薩拉姆設立了一個車站,由此這座城市得到快速發展。1891年,德國決定將「德屬東非」的首府遷到在達累斯薩拉姆,達市由此成為「德屬東非」的行政和商業中心。

特別是1900年代初期,中央鐵路(坦噶尼喀鐵路)以達累斯薩拉姆為起點開始建設後,達市的城市規模進一步擴大。

坦噶尼喀鐵路貫穿境內東西

再加上現已通車的坦贊鐵路

達累斯薩拉姆的城市規模日漸壯大 ▼

達累斯薩拉姆的城市規模日漸壯大

一戰後,坦噶尼喀的宗主國從德國變為英國,但是仍然是該地區最大城市和商業中心,且繼續作為行政中心。

1961年,坦噶尼喀獨立後,達累斯薩拉姆成為新國家的首都;1964年坦尚尼亞聯合共和國成立後,達累斯薩拉姆繼續作為新國家的首都。

達累斯薩拉姆經過歷代殖民政府的建設,當時已經成為坦尚尼亞第一大城市,也是非洲重要的大城市之一。達市交通便利、商業發達,基礎設施較為完善,但是作為首都,卻有著一些無法克服的缺點。

從天空俯瞰達市,各式建築排布得錯落有致

(圖:壹圖網)▼

(圖:壹圖網)

首先是安全問題。當時正值冷戰初期,西方國家仍然保持著宗主國心態,不時干涉新獨立的亞非拉國家內政。比如1956年,英國、法國和以色列就聯合入侵了埃及。就連社會主義陣營的「老大哥」蘇聯也不時干涉「小兄弟」的內政。

有中文網際網路資訊稱,坦尚尼亞遷都是因為聽了中國的建議。據說1965年周恩來第一次出訪坦尚尼亞時,他向坦尚尼亞開國總統尼雷爾提議,達市瀕臨印度洋,無險可守,易遭到外敵入侵,建議遷都內陸地區。以當時中國對世界局勢的判斷,這種說法可能並非空穴來風。

禮尚往來,時任坦尚尼亞總統尼雷爾也來過中國

(圖:維基百科)▼

(圖:維基百科)

其實早在1915年,處於一戰中的德國就考慮到達累斯薩拉姆易受來自海上的攻擊,想將「德屬東非」首都遷往多多馬,但是計劃未及實施,德國就戰敗。

坦尚尼亞遷都的另外一個原因是達累斯薩拉姆的城市規劃無法滿足需求。坦尚尼亞獨立後,達市經過了快速城市化和人口增長,但是殖民地時期設計的基於種族隔離的城市規劃無法滿足需要。

海灣地區被教堂和外籍行政建築佔領

下層階級則集中在棚戶區,是海濱殖民城市的特點

(圖:壹圖網)▼

(圖:壹圖網)

1967年,坦尚尼亞政府邀請加拿大公司Project Planning Associates, Ltd.(項目規劃協會,PPAL)制定總體規劃,但是未能充分解決與城市相關的歷史和社會問題。

1972年,坦尚尼亞政府「重組」達累斯薩拉姆的計劃宣告失敗

PPAL的團隊給世界許多首都城市都做過規劃

(來源:PPAL官方網站)▼

(來源:PPAL官方網站)

內陸樞紐多多馬

坦尚尼亞決定遷都的第三個原因是由當時該國的政策決定。

坦尚尼亞獨立後,與蘇聯、中國等社會主義國家保持了良好關係。開國總統尼雷爾宣佈坦尚尼亞實行社會主義制度,並逐漸形成了一種被稱為「烏賈馬」的思想和制度體系。

尼雷爾,坦尚尼亞社會主義革命的領導人

(圖:壹圖網)▼

(圖:壹圖網)

簡而言之,「烏賈馬」是一種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實行合作經濟,即「當地人民相互合作以提供生活必需品」。

在「烏賈馬」思想指導下,坦尚尼亞在很多農村地區建立了「烏賈馬村莊」。而未來新首都多多馬就處於這些「烏賈馬村莊」的核心地帶。

和達市相比,多多馬在各種意義上都更接地氣

農村包圍中的城市,合作戰略下的眾星拱月

(圖:壹圖網)▼

(圖:壹圖網)

相較於充滿著種族隔離、殖民主義和資本主義氣息的達累斯薩拉姆,坦尚尼亞政府顯然更傾心於被「烏賈馬」環繞的多多馬。

此外,多多馬自身的地理條件也比較好,位於國家的地理中心,氣候宜人,而且是坦尚尼亞的陸路交通樞紐,處在從北部的阿魯沙到南部的姆貝亞、從東部沿海的達累斯薩拉姆到盧安達等西部鄰國的十字路口,發展空間較大。

多多馬的氣候相對於達累斯薩拉姆來說更宜人

(圖:壹圖網)▼

(圖:壹圖網)

多多馬最初是1890年德國統治下的殖民地建立,「中央鐵路」於1910年到達該鎮。到1912年,多多馬成為一個行政區。在英國託管下,該鎮在鐵路線的南北兩翼以道路網格的形式擴張,使這個小鎮成為鐵路交匯點。

1973年,坦尚尼亞政府決定將首都遷往內陸小城多多馬,並於次年舉行全國政黨公投,隨後正式宣佈將遷都,以改善中部地區的社會和經濟狀況。

當時,坦尚尼亞政府預估遷都成本估計為1.86億英鎊,預計需要10年。然而事後證明,他們太過樂觀了。

然後事實是,四十多年過去

多多馬建成區只有625平方公里,面積人口 41萬

(圖:壹圖網)▼

(圖:壹圖網)

坦尚尼亞政府還宣佈,新首都的目標包括:經過建設,使這座城市成為坦尚尼亞社會價值觀的象徵;發展工商業,以補充首都的城市功能;避免殖民規劃和人口密度過大、汙染和交通擁堵等大都市病。

至今仍未完成的遷都計劃

下定決心後,坦尚尼亞政府開始緊鑼密鼓地籌備遷都事宜。來自加拿大多倫多的項目規劃協會與當地專家合作,準備了一份遷都「總體規劃」。1976年7月,尼雷爾總統批准了該總體規劃。

「總體規劃」為新首都規劃面積超過2500英畝(1000公頃),這份規劃定義了一個線性的城市增長系統,按社區分層排列,有分散的就業機會,並圍繞公交專用道、腳踏車道等交通系統進行組織。「總體規劃」設計了一系列分散在城市核心周圍的住宅區,其中包括現有的城鎮、未來的國家首都中心和各種其他功能。

非常理想化的一個「一超多強」城市中心

有別於常見的「攤大餅」式城市佈局

(來源:PPAL官方網站)▼

(來源:PPAL官方網站)

為了滿足坦尚尼亞「烏賈馬主義」的思想,新首都被設計成了一個個小的「村莊」的集合體,人們就近就業,住宅區和工業區之間由綠化帶隔開……。這種設計方案儘管很新穎且有創造性,但是無形中大大增加了建設成本。

像一個個島嶼星羅棋佈,又像是合在一起的蜂巢

(來源:PPAL官方網站)▼

(來源:PPAL官方網站)
(來源:PPAL官方網站)

除了設計上的缺陷以外,坦尚尼亞的遷都大計還有些「生不逢時」。

1976年,坦尚尼亞正在從1973-1974年的油價衝擊開始恢復,其國際收支狀況良好、外匯儲備強勁增長。但是這種經濟的強勁增長僅僅是曇花一現。

石油也要通過達市出口

達累斯薩拉姆真是為這個國家付出了太多

(圖:壹圖網)▼

(圖:壹圖網)

由於放寬進口和支付烏干達戰爭的開支,坦尚尼亞政府財政預算出現了意外的赤字。特別是1978年底,鄰國烏干達入侵了坦尚尼亞,戰爭不僅消耗了坦桑的外匯儲備,還嚴重耽誤了遷都進程。

1978年底,坦尚尼亞的外匯儲備就耗盡了。禍不單行,第二波油價衝擊、全球經濟衰退和衝突的衝擊,共同導致大宗商品價格下降。此外,乾旱還引發農牧業減產,東非共同體解體引起的政治動盪等問題也接踵而至。

雖然在政治上推翻了烏干達的獨裁領導人伊迪·阿明

但這場僅僅持續半年的戰爭就耗盡了坦尚尼亞的家底

伊迪·阿明(右)(圖:壹圖網)▼

伊迪·阿明(右)(圖:壹圖網)

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坦尚尼亞經歷了自1961年以來最嚴重的經濟危機。1976年制定的遷都「總體規劃」根本無法實施。

到1988年,坦尚尼亞被迫重新制訂「遷都計劃」。例如設計中的議會大廈,直到2006年才在中國政府援建下建成,而且位置早已不是規劃中的位置了。

再如,「總體規劃」中預留了「外交區域」作為外國駐坦大使館的集中區域,但是遠遠不能滿足需要。直到2003年,沒有一家大使館遷往新首都。

充滿熱帶草原風情的議會大廈建築

(圖:壹圖網)▼

(圖:壹圖網)

儘管多多馬的氣候比達累斯薩拉姆要舒服很多,但是由於新首都嚴重滯後,導致其生活便利程度比達累斯薩拉姆差得遠。

例如醫療條件,坦尚尼亞醫療條件本來就差,僅有的優質醫院也多集中在達市。2021年3月,前總統馬古富力心臟病發作,也是在達市的醫院接受治療並在那裡去世的,不過他的葬禮卻是在多多馬舉行的。

多多馬幾乎不具備現代醫療條件

前總統馬古富力也算是為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圖:維基百科)▼

(圖:維基百科)

在過去的40年裡,由於最初的設計大部分從未實現,多數政府機構和外國駐坦尚尼亞的大使館一直拒絕將辦公室搬到多多馬。儘管坦尚尼亞政府三令五申要求政府機關搬遷,但是各部門仍然拖拖拉拉。

1996年,坦尚尼亞議會遷往多多馬,使多多馬成為「立法首都」。2016年7月,時任總統馬古富力再次宣佈要將行政部門遷往多多馬;坦尚尼亞總理宣佈的遷都計劃從2016年9月開始至2020年2月分5個階段完成。

行政命令勸不動就從立法上去推動

坦尚尼亞議會長(圖:壹圖網)▼

坦尚尼亞議會長(圖:壹圖網)

截至2019年底,坦尚尼亞總統府、總理府、絕大部分中央政府機構已遷至多多馬辦公。多多馬的「首都」地位才真正落實。

目前,多多馬的基礎設施仍在加緊建設中,值得一提的是,包括環城公路、機場、橋樑在內的項目都是由中國公司承建。

但是,達累斯薩拉姆仍然是坦尚尼亞的商業首都、經濟首都以及金融中心、文化中心和國際交往中心,許多外國駐坦尚尼亞的外交機構仍然留在這裡(中國駐坦尚尼亞大使館也在達市)。同時,一些政府機關也在達累斯薩拉姆保留了辦公室。

或許,坦尚尼亞並不需要多多馬行使太多首都功能

它們只是需要一個承載社會主義夢想的地方

(圖:壹圖網)▼

(圖:壹圖網)

歷經了近40年,坦尚尼亞的遷都之路仍然沒有徹底完成。多多馬不僅在法律上,也在大多數坦尚尼亞人心目中,成為了該國首都。但是前首都達累斯薩拉姆的影響仍然很大,又或許現在的狀況也才符合坦尚尼亞發展的需求。

【快來聊天啦】

我局有世界地理討論群,歡迎感興趣的朋友們加入!

* 世界地理的研究者和愛好者們,可以來【後臺私信】,用一兩句話介紹下自己。運營小姐姐會根據情況拉你進群哦~

*進群請務必自我介紹一下,直接回復「進群」「讀者群」之類的字樣不會有機器自動回覆,只會讓後臺的小姐姐很生氣≥﹏≤

* 申請人多時請耐心排隊等候回覆。只要系統正常,工作人員就會逐一看到大家所有人的訊息哦

參考資料:

1.https://en.wikipedia.org/wiki/Dodoma

2.https://en.wikipedia.org/wiki/Dar_es_Salaam

3.Aloysius C. Mosha. “The planning of the new capital of Tanzania: Dodoma, an unfulfilled dream” (PDF). University of Botswana. Retrieved 2013-03-13.

4.https://m.investgo.cn/article/gb/gbdt/201609/343633.html

Source

Visited 4 times, 1 visit(s) today
Subscribe
Notify of
guest
0 Comments
Most Voted
Newest Oldest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
0
Would love your thoughts, please comment.x
()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