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億帝國崩塌,早有預兆。
作者:曹楊
來源:鳳凰WEEKLY財經(ID:fhzkzk)
幾乎已從公眾視野中消失的、曾被視為「大佬中的大佬」的山東前首富盧志強,再次被人提及。
但這一次,是因為他一手打造的「泛海系」商業帝國,距離分崩離析更近了一步。
1月27日,泛海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泛海控股」)發佈公告稱,已收到《關於泛海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終止上市的決定》,深交所決定終止公司股票上市。
在此之前,2023年12月28日,泛海控股發佈的公告顯示,截至2023年12月27日,已經被披星戴帽為「ST泛海」的泛海控股,股票收盤價連續二十個交易日低於1 元/股,觸及強制退市情形。
在停牌前的最後一個交易日,泛海控股股價收報0.38元/股,總市值僅剩19.75億元。有媒體統計,如果以跌停板數量計算,泛海控股在整個2023年以59個跌停勇奪A股榜首。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巔峰時期的「泛海系」市值一度超過1000億元。掌舵人盧志強,也因此擁有了「中國資本市場深潛的一頭巨鱷」「神秘大佬」「八大民營金融家」之一等眾多頭銜。
只不過,昔日這些頭銜有多耀眼,現如今看來就有多讓人唏噓。
盧志強的資本大戲,也終將隨著泛海控股的退市,而走向落幕。
01
昔日白衣騎士,「牆倒」無人扶
憑藉著敏銳的商業嗅覺和果斷的投資手法,盧志強在馳騁商海的30多年裡,一手打造了「泛海系」商業帝國。
這一過程中,他更結識了柳傳志、史玉柱、王健林等眾多商業巨鱷,在赫赫有名的「泰山會」混得風生水起。
1995年,43歲的盧志強已經在房地產界名聲大噪,財富快速增長。在泰山會會長柳傳志的引薦下,盧志強順利成為成員之一。
隨後,慷慨的盧志強,在2009年,先以27.55億元的價格,收購了聯想控股29%的股份,助力其完成了混改,又幫助王健林「吃」下了長白山項目。
此外,盧志強還曾拿出數十億真金白銀,投資萬達影視及青島萬達影視,加速王健林的影業板塊重組上市。
「成員之間一定要團結互助,一起處理大家面對的棘手問題。當會員的企業出現危機時,其他成員要提供最大限度的幫助。」這曾是泰山會最廣為流傳的原則之一。
但就是如此慷慨的盧志強,也沒能逃過「大難臨頭各自飛」的窘境。不僅如此,盧志強不但沒能等來昔日盟友的援助,反而正在忙著和自己昔日的好友打官司。
2022年4月22日晚,泛海控股發佈公告稱,融創房地產集團以債券交易糾紛為由,將公司、中國泛海、盧志強訴至法院。
要知道,融創老闆孫宏斌和盧志強曾是生意場上的好夥伴。
孫宏斌曾在2019年和2021年先後兩次斥資125.53億元和22億元,收購了泛海控股旗下的項目和資產。
而此次對簿公堂,或也正是因為彼時的交情。
2018年,發行了「18海控01」(2018年第一期公司債券)的泛海控股還沒有虧損。同年,手頭尚算寬裕的融創中國,成為了該債券的持有人。
但在接下來的幾年裡,泛海控股的債務窟窿越來越大,償還能力持續減弱。
同時,融創的流動性壓力也越來越大。需要錢的融創,在「18海控01」到期與兌付時,卻遲遲未能收到剩餘的17.32億元本息。
另一位將盧志強告上法庭的老友,是巨人集團創始人史玉柱。
根據裁判文書網2022年7月披露的兩則判決書顯示,2021年-2022年6月,巨人投資兩度就與中國民生信託有限公司(下稱「民生信託」)的質押合同糾紛一案向法院提起訴訟。
眾所周知,巨人集團創始人史玉柱和民生信託操盤手盧志強,都曾是「泰山會」的成員。
至於此番民生信託與巨人投資之間的糾紛,則緣於史玉柱為趙薇、黃有龍相關企業擔保,繼而導致對民生信託欠債。民生信託方面進而拒絕解除巨人投資向其質押的上海健特生命科技20%股權。
該案經過兩審,均以民生信託一方敗訴告終,要求按照合同約定解除相關股權的質押。
02
馳騁30年,踩中所有發展風口
債務壓頂的盧志強,剩下的只有孤軍奮戰。
回顧盧志強馳騁資本圈的30年,足以用「神奇」來形容。
從1985年下海經商開始,盧志強幾乎精準地踩中了所有快速發展的風口。
住房改革、房地產紅利、證券市場改革等,完美地詮釋了什麼叫做「時代造英雄」。
1995年,山東泛海集團公司、山東泛海建設投資有限公司,以及聯想控股公司等企業,一同投資了「光彩事業投資管理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光彩事業投資」)。
說是投資,不如說是盧志強的資本運作,目的就是為之後泛海控股帝國鋪路。
畢竟彼時,兩家泛海公司的持股佔到了光彩事業投資的91.7%。
隨後,光彩事業投資成功借殼上市,盧志強在對其進行了「光彩建設」「泛海建設」「泛海控股」等一系列改名操作後,泛海控股成為了中國房地產行業最早的一批上市公司。
但真正讓盧志強的「泛海系」迅速膨脹的,是金融業。
1996年,盧志強就與當時「泰山會」的好友馮侖一起參與了中國第一家民營銀行民生銀行的組建,並在1998年當上了民生銀行副董事長。
民生銀行的「鈔能力」也確實沒讓盧志強失望。
2000年12月19日,民生銀行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此後,盧志強更是通過其在二級市場的精準操作,在2007年10月26日-2008年1月14日,短短3個月的時間裡,通過減持民生銀行股份密集套現達45.47億元。
2007年,泛海控股的股價站上了71.3元/股的高位,盧志強以掌控2609億元的總市值,成為國內「市值第一人」,穩坐山東首富之位。
但盧志強在金融行業的擴張之路,並沒有就此收手。
不僅在隨後的短短几年裡拿到了民生證券、民生信託、民生期貨等金融牌照,還在2016年斥資75億元增持了民生銀行股份。
這一年,也成為了盧志強和泛海控股最為高光的一年——泛海控股實現營收246.71億元,同比增長79.4%,歸母淨利潤超31億元。盧志強身家力壓許家印,連續兩年進入《胡潤百富榜》前十。
一直到2020年,盧志強身家依然高達620億元。同一年,泛海控股所屬行業分類由「房地產」變更為「金融」。
《鳳凰WEEKLY財經》在泛海控股官網看到,其現有業務包括金融、地產、投資和能源,金融依舊排在第一位。
泛海控股官網截圖
但也正是這排在第一位的核心資產,直接導致了「泛海系」的隕落。
天眼查資訊顯示,目前盧志強自身風險有6條,均為中國泛海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因其他案由而被起訴,周邊風險達12056條。
這位昔日在地產和金融領域大施拳腳的資本大佬,目前被執行金額達81.39億元。
03
被假黃金「逼」入死衚衕
千億「泛海系」商業帝國的打造,並非朝夕之事。
反之亦然,儘管帝國的「崩塌」看似是陡然之間,但其實,「禍根」早已種下。
首先就是「不差錢」的盧志強,在投資的過程中,過於大手大腳,忽略了回報週期。
公開資料顯示,盧志強在打造金融帝國的同時,也沒有停止對外投資、砸錢,且涉獵範圍頗讓人捉摸不透。
有媒體披露,僅僅是在2016年,泛海對外投資就高達468 億元。
次年,泛海又花費12 億美元完成了對美國國際資料集團(IDG)的收購。泛海對此收購案的解釋為「資產多元化和國際化進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但市場上更多聲音還是認為,這只是盧志強財大氣粗的體現。
直到2020年,人盡皆知的「武漢金凰80噸假黃金」黑天鵝事件,徹底把盧志強和其「泛海帝國」的危機推上了水面。
據悉,武漢金凰利用這些假黃金,向金融機構先後融資160億元。其中,投資金額達41億元的民生信託,成為最大受害方。
此外,公開資訊顯示,包括新華聯債券逾期、中建五局「蘿蔔章」、漢能集團、凱迪生態等在內的,發生在2016年的投資大坑中,泛海旗下的民生信託無一避開,均完美踩中。
而民生信託,與民生證券和亞太財險,被稱為泛海控股旗下三大核心金融資產。
受此影響,泛海控股在2020年不但沒能繼續2019年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的趨勢,反而鉅虧46.2億元。
在接下來的三年裡,這一數字不斷遞增。
2021年、2022年以及2023年前三季度,泛海控股歸母淨利潤分別虧損達112.5億元、115.4億元和68.9億元。
也就是說,三年多的時間裡泛海控股累計虧損已經超過340億元。自「假黃金」事件後,泛海一步步走向深淵,再難翻身。
不堪一擊背後,是「金融帝國」看似龐大,實則是「空殼」的「美麗廢物」。
資料顯示,2020-2022年的3年裡,民生信託虧損額分別為4.49億元、38.33億元及37.06億元,3年累計虧損達79.88億元。
虧損的同時,外債這一窟窿也越來越大。
財報顯示,截至2023年第三季度末的資產負債率高達108.26%。
2024年1月18日,泛海控股披露的《關於公司控股股東所持公司部分股份被司法凍結的公告》顯示,截至2023 年 6 月末,中國泛海有息債務餘額為 1255.5 億元。
市場傳言,泛海控股名字的來源,出自王陽明的七言絕句《泛海》:
「險夷原不滯胸中,何異浮雲過太空?夜靜海濤三萬裡, 月明飛錫下天風。」
歷史記載,該七言絕句是王陽明在絕處逢生以後寫下的。
只是目前來看,盧志強想要「泛海」,實屬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