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由于特殊的历史背景,书法成就虽不如唐宋时期,但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时代特点。一是以赵孟、鲜于枢等为代表的书法家,勤习晋唐书法,追承前代书法艺术传统,形成了自己的时代风格。二是以吴慎、王冕等为代表的书法家继承了宋代“尚意”书风,把民族矛盾压抑的苦闷寄情于山水,倾诉于笔墨,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对命运的关心,对真善美的体验。三是以杨维桢等为代表的书法家丰富了草书的内容和表现能力。
下面我们一起欣赏元代著名书法家画家王蒙书法作品
王蒙(1308-1385)字叔明,一字叔铭,号香光居士、黄鹤山樵。吴兴(今浙江湖州)人。王蒙是赵孟頫的外孙,赵孟頫的女婿王国器(德琏)之子。自幼受到外祖父赵孟頫、管道昇及母舅赵雍、赵奕等人的熏陶,诗文书画皆有家传。曾一度任官,后来弃官隐居于临平(今浙江余杭)的黄鹤山。元朝灭亡后,王蒙山任泰安(今属山东)知州厅事,与胡惟庸有交往,洪武十八年(1385)胡惟庸案发被捕,王蒙也受到牵连下狱,死于狱中。
王蒙博学强记,诗文书画都有很好的功底。其绘画主要师法五代董源、巨然的画法,画面构图繁复周密,纵逸多姿,笔墨繁密松秀,自成一家。他的画从各种手法表现江南林木的苍郁茂盛和湿润感,是元代具有创造性的山水画大师,明清及近代画家几乎都学过他的画。与黄公望、吴镇、倪瓒同称为“元四家”。
赵孟頫的外孙,王蒙的书法更不可避免的受赵孟頫所影响。王蒙学书之初,深受外祖父赵孟頫以及外祖母管道升的影响,再加上几位舅舅于书法上也小有成就,所以说,王蒙自小有着非常好的学书环境以及优渥的书法学习条件,初期书法也带有明显的赵氏书风。其后追求晋唐之风,渐去藩篱,亦有自己的一些特点。
王蒙于书法造诣极深,一是家学所传,二是天赋超人。他主攻山水,但他自小十分重视书与画的关系,这是他刻苦攻书的潜在因素。流传至今的书作,风格大多似赵孟頫。倪瓒曾有诗赞其:“笔墨精妙王右军,澄怀卧游宗少文。王侯绝力能扛鼎,五百年来无此君。”
元代书法家王蒙《梦梅花诗卷》赏析
元代书法家王蒙《梦梅花诗卷》行草,北京故宫博物院藏。这是一件最能反映王蒙书法风格的作品。
王蒙《梦梅花诗卷》之一王蒙《梦梅花诗卷》之二
王蒙《梦梅花诗卷》之三
此为王蒙与杨维桢、张光弼、刘时可等名士聚会时的即兴唱和之作。是卷散逸简淡,绝去华采,所谓真率处见真精神,是一幅不可多得的佳作。风格完全脱离赵孟頫藩篱,已显其庐山真面,惜不多见。
元代书法家王蒙《跋赵孟頫兰亭十六跋》赏析
元代书法家王蒙《跋赵孟頫兰亭十六跋》楷书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此跋作于至正二十五年(1365),王蒙记述了在苏州得到外祖父赵孟頫临写《定武兰亭》书卷的经过,所书风格酷似赵孟頫,用笔精到而细腻,神采灿然。 跋中告诫子孙:“苟能专心临摹数千过,虽不能企及前人,要当不让今世能书者。”从中反映出他本人学书的追求。
王蒙《跋赵孟頫兰亭十六跋》之一
王蒙《跋赵孟頫兰亭十六跋》之二
王蒙《跋赵孟頫兰亭十六跋》之三
释文:自永和九年至于今日千有馀嵗,其间善书入神者,当以王右军为第一,所谓龙跳天门虎卧鳯,阙真不诬也。右军平生书最得意者兰亭为第一,其真迹为隋僧辨才所藏,唐太宗以计获之,命禇遂良冯承素等摹拓以赐近臣,刻石惟定武一本最得其真。后世共寳之故石刻当以定武为第一石,晋时为契丹辇其石投北弃山境中,后人取龛宣化堂壁薛绍彭易归其第献于朝髙宗,南渡至杨州而失之,其石已亡,而碑本散落人间者有数,然墨有浓淡,纸有精粗,摹手有髙下,
王蒙《跋赵孟頫兰亭十六跋》之四
王蒙《跋赵孟頫兰亭十六跋》之五
王蒙《跋赵孟頫兰亭十六跋》之六
故虽出一石,夐然不同,又有真赝相杂,非精鍳者不能识也,余平生所见定武本惟此一本,纸墨既佳,摹手复善,无毫髪遗憾,千古墨本中此本当为第一,自右军之下唐宋弗论千有馀年后,能继右军之笔法者,惟先外祖魏国赵文敏公当为第一,文敏平昔所题兰亭墨本亦多矣,或一题数语,或至再题则为罕见不可得矣。惟此一本凡十六题,复对临一本,可见爱之至不忍去手,于文敏题跋中此本又当为第一也,呜呼!一千年之间惟有一人,一人惟有此得意书,
数千刻中惟此一刻,墨本在世者何啻万计,皆化刼灰,存至今日惟此一本最精,后千年惟有一人,一人唯有此一题为至精至赏,举千年之世,书法之精妙者无过此一本,以此论之,金玉易得,性命可轻,好事之家当为传世之寳,不可以寻常书刻观也,余于至正廿五年秋七月,购得于吴城如获重寳,玩㺯不舍,后之子孙当世寳之,毋为富者财物所易,毋为强者势力所夺,真吾之子孙也,苟能専心临摹数千遍,虽不能企及前人,要当不让今世,能书者遂识而藏之。黄鹤山人王蒙书。
元代书法家王蒙《爱厚帖》赏析
元代书法家王蒙《爱厚帖》纸本,行书,纵33.3厘米横58.7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王蒙书学赵孟頫,学得极像,王蒙深受其书风影响。从此帖可以看出,不仅点画转折,有赵书规模,就是笔画结体,也学得极似,而且是笔圆墨润,笔画清轻,颇有姿致。此札若置之赵孟頫帖中,恐不能立辨。
王蒙《爱厚帖》之一
此帖为王蒙给张经的书札,内容是举荐他的朋友林子山,请张给以“得三石米”的差事。
王蒙《爱厚帖》之二
此帖为《元诸名家尺牍册》中的一帖,帖上有“世受堂”、“也园珍赏”等印。著录于《石渠宝笈初编》卷十。系清宫旧藏。
王蒙《爱厚帖》之三
从笔墨运用上看,此贴的字体笔画简洁流畅,筆势自然洒脱,富有一定的气韵。这种自然洒脱的笔墨运用,其实也是王蒙在画画方面的特点之一。他的山水画作品中,常常用墨色丰富、笔墨疏密有致,来表现出江南山水的葱郁茂盛,以及湿润感。这种墨色丰富、疏密有致的笔墨运用,也同样体现在了《爱厚帖》中。他的笔法虽然自然洒脱,但又不失凝重,这些特点都充分展现了他深厚的书法功底和独特的书法风格。
王蒙《爱厚帖》之四
王蒙在书法创作中,非常注重画面整体的布局和章法。他将落款位置下移,协调了整个画面的布局,使整个作品看起来更加和谐美观。这种关注整体布局的态度,也在他的山水画作品中得到了体现。他在画面布局中,注重各个元素的分布和协调,刻画出了江南山水的独特韵味。
从字体结构上看,《爱厚帖》的字体结构也是其一大特点。王蒙在书法创作中,继承了赵氏书法的神韵,并将其发扬光大。他的笔画轻盈而又有神采,笔圆墨润,与赵孟頫的书法相似,甚至可以说是如出一辙。在字体结构方面,他也多取法于赵书,如“人、石、在、是、具”等字,都是实临,不论是姿态还是结体,都和原作无异。这种继承和发扬赵氏书法的态度,也展示了王蒙对于家学传承和文化传统的尊重。此外,王蒙的书法作品中也体现了他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造诣。在《爱厚帖》中,他以洒脱自如的笔法表现出江南树木的葱郁茂盛和湿润感,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感悟。同时,他的笔画轻盈流畅,笔墨秀润,字形美观,显示出他对书法艺术的精湛掌握和深厚造诣。
在书法布局上,他将落款位置下移,协调了整个画面的布局,使作品更具统一感和美感。在笔画运用上,他采用了赵孟頫的笔画结体和墨色运用,使得作品的风格更接近于赵氏书法。他的作品整体气势恢宏,富有韵律感,堪称当时书画界的佳作。
王蒙的《爱厚帖》是一件非常有代表性的书法作品,充分展现了他在书法艺术上的才华和造诣。其笔墨运用洒脱自如,章法布局有道,表现出他对自然的热爱和感悟。此外,他对赵氏书法的继承和发扬,也体现了他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造诣。在今天,王蒙的书法作品仍然备受推崇,成为书法爱好者们学习和欣赏的经典之作。
释文:蒙顿首再拜,德常判府相公尊契兄,恃在爱厚,辄为禀白:友人林静子山,吴兴人,亦赵氏之甥也。读书博学,多艺能,而未有成名。欲权于彼学中养赡,得三石米足矣。用是求书专注,望介注为祷。斯人年幼而多学,亦公家所当养者。王府君处意不殊此,未由晤会,万冀调摄,以膺峻擢,不具。二月廿四日,王蒙顿首再拜,余控。
元代书画家王蒙《姑苏钱塘怀古六诗并序》赏析
王蒙《姑苏钱塘怀古六诗并序》之一
王蒙《姑苏钱塘怀古六诗并序》之二
王蒙《姑苏钱塘怀古六诗并序》之三
元代书画家王蒙《姑苏钱塘怀古六诗并序》为王蒙小楷刻帖,此帖用笔精巧,书写自然,作品整体呈现出温润细腻之风,并且笔画之间具有较强的承接性,寓灵动于方整之中。
王蒙《姑苏钱塘怀古六诗并序》之四
王蒙《姑苏钱塘怀古六诗并序》之五
王蒙《姑苏钱塘怀古六诗并序》之六
王蒙《姑苏钱塘怀古六诗并序》之七
王蒙的书法在“元四家”当中,是最好的,且诸体皆善,但遗憾的是,王蒙书法作品较为少见,流传下来的数量并不多,且其书迹多见于跋文当中。由于王蒙的画名过盛,其书法领域上成就被其掩盖。
王蒙的书法与绘画呈现出迥然不同的两种风格——“散逸简淡”与“繁密紧凑”。从王叔明的书画可以反映出他对艺术的细腻老练、精益求精。从传世书迹来看,王蒙是“元四家”中仅有的一位书法五体皆擅的书画家。
王蒙的书法以赵孟頫为主提出的“复古思潮”的基础上,深入魏晋,古意朴实,灵动而不失雄浑的魏晋书风,具有钟繇“云鹤游天,群鸿戏海”书风的遗韵。点画饱满,笔触劲健,结体秀美端庄,典雅高贵。
元朝是个短命王朝,从入主中原到顺帝被逐,不足百年。元朝这些书家的书风,都是个性突出、意态瑰奇,与赵孟頫、鲜于枢及奎章阁书家的相对平和稳健的风格有较大差异,形成了元代书法的另一面貌。从精神上说,他们的风格,与宋代“尚意”的诉求有相似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已经开启明代晚期行草书风的先兆。
Visited 4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