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暗河山。信念铭心底,重任一肩担。凭慧眼,识别人与鬼,具肝胆,热血洒尽心也甘……”大幕拉开,伴随着由赵开生作曲、陶莺芸演唱的主题曲,四块木制屏风上映照了“千里江山图”五个大字,多媒体把观众带入上世纪30年代的“谍战”情境。评话名家吴新伯登场,串联起上下两集的故事线。随后高博文、黄海华登台,陈千里和易君年的“高手对接”就在琵琶三弦声中娓娓道来,一段惊心动魄、荡气回肠的隐蔽战线故事由此展开叙事。

评话名家吴新伯作为说书人串联起上下集故事

7月11、12日,上海评弹团的中篇评弹《千里江山图》上下集在天蟾逸夫舞台连续上演,并首次完成全本首演。下集首演当晚,原著作者孙甘露和剧组一起登台,用上海话向所有人致谢,并连说了5个“好”:“谢谢上海评弹团的各位老师,他们编得好,导得好,唱得好,说得好,演得好。”

原著作者孙甘露谢幕时说了5个“好”

自去年11月上集首次亮相,这一次是《千里江山图》在时隔8个月后首次全本呈现。剧组一边对上集的烧脑剧情进行再“瘦身”,一边在总结上集经验基础上完善下本创作。从剧本改编到导演、主演的二度创作都有了新突破。编剧张裕删繁就简,情节集中,在下集中加深了人物性格的刻画;导演王昕轶则在尊重评弹的艺术特质同时,在舞台调度上引入戏剧手段,让评弹艺术更适应现代剧场演出。

讲述人、戏中戏、闪回等戏剧甚至影视元素的运用、舞美灯光的变化,《千里江山图》比之传统评弹,有了更丰富的剧场视觉效果。但与此同时,全剧也把评弹传统的“说噱弹唱演”等十八般武艺悉数用上。在经历了多部中篇创作的创新探索后,《千里江山图》不仅让老听客和新观众都有了全新的“听书”体验,也在评弹演绎红色谍战和重大题材上向前探索了一大步。

评弹《千里江山图》谢幕照

不只唱流派,更要塑造角色

评弹《千里江山图》改编自著名作家孙甘露获得茅盾文学奖的同名长篇小说,讲述了在1932年中国共产党上海秘密机关遭到严重破坏,党中央决定重建绝密交通线的背景下,以陈千里等为代表的中共地下工作者,在危机四伏的隐蔽战线上,与敌人展开的一场生死较量。

早在小说问世不久,上海评弹团就开始酝酿排演中篇评弹。上集的笔墨浓缩在陈千里、易君年、凌汶三个角色身上,聚焦在陈千里临危受命奔赴上海,在特务筑起的铜墙铁壁之中,智取金条、甄别真假“西施”的传奇故事。而下集围绕“如何救出浩瀚”的钩子,讲述敌我双方短兵相接,斗智斗勇的故事。

评弹《千里江山图》剧照

相较于上集相对复杂烧脑的剧情,此次下集更多了对剧中几个主要人物的心理刻画。并且,不同于以往评弹演出中一个演员往往要“起”多个角色,这次演员的角色也相对固定。

上海评弹团调集了全团最强演员阵容,上集集结了高博文、吴新伯、姜啸博、黄海华、周慧、陆锦花、陆嘉玮、王承、吴静慧等知名演员阵容,下集有朱琳、俞圣琦、侯骁晟、姚依依、杜辰宗等新演员加盟,演绎青年陈千里、陈千元、叶桃、卫达夫等角色。

“不只唱流派,更要塑造角色,让观众听得过瘾、看得感动。”团长高博文对全组演员提出了这样的要求。演出中,高博文、黄海华等主演通过对人物气质精准的拿捏和把控,使得书中人物形象更可知可感。

这次创作还特别引入专业唱腔设计,演员们不断广采博纳,打破门户之见,除运用蒋调、张调、杨调、薛调、俞调、陈调等多种传统流派外,还吸收了翔调、尤调和邢晏芝、赵丽芳等多位当代名家的唱腔和唱法。在下集中,多段独唱和对唱让观众印象深刻,一曲唱罢,观众掌声如雷。

评弹《千里江山图》剧照

增加现代剧场手段,让评弹体验更立体

在多种流派的弹词演唱实现的听觉之外,《千里江山图》在视觉上也更为丰富。整台演出加入了很多戏剧手法,戏中戏的“闪回”,演员上下场的方式,还有灯光和舞美的变化,以及多媒体的加入,都相较传统评弹变得更有剧场性。

评弹《千里江山图》剧照

“总结上部经验,完善下部舞美视觉,务求拉开大幕,能把观众的心一下揪住。”导演王昕轶说,“以前听评弹都是在茶馆,但现在观众走进了剧场,所以观众的‘感官刺激’还是要考虑。”为此,这部剧加入更有时代感的视听体验,让原本比较平面的评弹舞台变得更为立体,也让整个演出“密度”大大增加,使得评弹能更符合现代审美。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8067206

Visited 3 times, 1 visit(s) today
Subscribe
Notify of
guest
0 Comments
Most Voted
Newest Oldest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
0
Would love your thoughts, please comment.x
()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