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條新聞,看得人揪心。
小學女教師離世留遺書,稱課外工作壓力大。
網上有傳一份遺書,從中我們可以看到:
過多的課外工作、活動,以及頻繁的各項檢查,致使這位老師壓力過大,對生活失去希望。
事情究竟如何,現在還在調查中。
但面對這樣的事情,大家還是很難不感到悲哀。
尤其是遺書中那兩句,戳中了許多人的內心:
什麼時候老師才能只做教書育人的工作。
不幸福的老師怎麼能教出來積極快樂的學生呢?
之所以能引起人們的共鳴,正是這樣的矛盾困境在社會上實在太多了。
一個理想主義的老師,越來越難以在這個社會容身。
恰巧,最近有部新片上線。
講的就是一名心懷理想的老師,捲入無限的麻煩之中。
也許,我們可以從她的經歷中,找到一個答案——
《教師休息室》
Das Lehrerzimmer
好老師的故事,我們並不陌生。
像是經典電影《放牛班的春天》中用愛感化心靈的音樂老師馬修。
像是《嗝嗝老師》中與學生共同照亮彼此的女老師奈娜。
這些老師都是真善美的化身,受到同學們的愛戴。
但本片的女主卡拉,是一個反例。
老師好不好,看學生的反應最直觀。
上課前,學生不起立問好。
甚至對她怒目相視。
和同事相處得也不算好。
她總是遊離在同事群體之外,一個人工作,從不參與合作。
被同事認為孤傲、不合群。
實際上,卡拉並非最初就是如此。
那些學生曾經也與她其樂融融。
那麼,卡拉究竟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到「眾叛親離」的境地呢?
事情起源一系列的校園盜竊案。
老師們開始懷疑是學生作的案。
但,負責調查的老師採取的方式卻令人不適。
他讓學生班幹部給出一份可疑的名單。
懷疑的憑據,僅僅是「有了新手機」「穿了名牌衣服」「在班上炫富」這類主觀猜忌。
學生幹部不願說。
老師則繼續誘導,讓他們在不出聲的情況下,指認可疑的對象。
在隨後的課堂上,校長和調查老師突然闖了進來。
打斷卡拉的講課,並要求搜查男學生的錢包。
最終,在一名移民學生的錢包裡,發現了很多錢。
於是便懷疑他是小偷,並叫來了他的父母。
父母告訴老師,這些錢是他們給孩子買禮物的。
並非是偷來的。
事情雖然得到了澄清,但父母依舊感到了一種偏見和冒犯。
認為老師不該因為孩子身上有錢,就懷疑他是小偷。
如此一來,孩子肯定會遭到同學的歧視。
事實上,調查老師依舊不依不饒。
後來又與卡拉老師討論學生的父母工作。
並因此對他的家庭教育表示懷疑。
卡拉愈發感到,事情正在朝向錯誤的方向發展。
她反而開始懷疑,作案的可能不是學生,而是老師。
於是,為了查明真相,還學生一個清白,她決定來一次「釣魚執法」。
將錢包故意落在教師休息室,同時用桌上的筆記本偷偷錄下視訊。
最終,抓到的一名嫌疑人——學校的教學秘書。
她身上所穿的襯衣花紋,與視訊中拍到的嫌疑人衣服一模一樣。
校長咬定她是小偷,決定要採取措施。
但,教學秘書死不承認偷了錢。
擺出一副委屈極了的樣子,大哭大嚷著離開了學校。
本以為事情會就此結束,卻沒想到這只是一個開端。
一系列的連鎖反應,即將發生。
實際上,卡拉的視訊也只是拍到了小偷的一部分身體。
嚴格來說,確實不算實錘的證據。
而且,這次偷拍還涉嫌到了侵犯隱私。
卡拉開始後悔自己之前過於篤定的猜測。
在接下來的時間裡,她始終採用一種嚴謹的方式,去處理這個問題。
不向任何人談論過多的細節,以避免別人產生誤解。
但沒想到,事情已經開始在家長圈引起騷動。
這位秘書的孩子,也在卡拉的班上。
在一次家長會上,她衝進了教室,向其他家長揭示卡拉的偷拍行為。
一邊煽動家長的情緒,一邊指責卡拉虛偽且不負責任。
如果我是你,我不會相信她說的任何一句話!
你應該為自己感到羞愧。
而她的孩子奧斯卡,也因此受到了極大的影響。
起初,由於被認為是小偷的孩子,而受到了同學的排擠。
他私下找到卡拉老師,希望老師可以公開澄清並道歉。
但這個請求毫無道理,被老師拒絕了。
於是,憤怒的奧斯卡,向老師發出了威脅。
「你會後悔的」
別看奧斯卡年齡小,但他是班裡最聰明的學生之一,人緣也很好。
他傳出謠言,說自己要被學校開除。
一瞬間,他成了令人同情的受害者。
同學們迅速達成共識,對學校和老師進行對抗。
課堂上一度陷入僵局。
卡拉提問,也是無人應答。
如果有學生想要回應老師,反而會被叫做叛徒。
後來,奧斯卡更是從卡拉的包裡搶走電腦,並在老師的臉上狠狠來了一下。
出於保護母親的目的,他將電腦扔進了河裡,試圖銷燬視訊證據。
事實上,卡拉如此陷入困境,並非因為她的失職。
恰恰相反,是因為她在努力做一名好老師。
卡拉是一名理想主義者。
從來不會因為老師的身份,在學生面前高高在上。
尊重每一個學生,並用平等的姿態去嘗試解決問題。
她同樣希望其他老師也可以這樣做。
她總是優先保護學生,即便因此而冒犯同事。
比如,在其他老師試圖誘導學生進行告密行為時,卡拉直接打斷,表達了不認可。
當校長突然打斷她上課,讓學生「自願」上交錢包進行檢查時。
卡拉也試圖阻止,並提醒學生可以不用上交錢包。
事後,再次對其他同事表示出不滿。
認為沒有提前通知,是一種對她和學生的不尊重。
她拒絕與其他老師一樣,通過移民身份、父母職業與成績,就判定學生的品行。
她在被奧斯卡打了之後,也依舊試圖保護學生。
堅持認為奧斯卡只是出於保護媽媽的目的,並非心存惡意。
更不希望學生因此而受到懲罰。
「因為他母親的所作所為而懲罰他,是種集體懲罰」
卡拉堅持用一種正確的方式,處理問題。
然而,這些苦心卻無法得到一個更好的結果,反而讓事態越發混亂。
事實上,卡拉一直要追求的真相究竟如何並不重要。
因為不同的群體索要的真相,並不相同。
學校一面,從未認可卡拉的教學理念。
從校長這裡,就一直採取一種息事寧人的態度。
不在乎嚴謹的調查,只求迅速解決問題。
還反覆強調學校的「零容忍政策」,以表現自己的管理嚴格。
如果發生輿論風波,則優先確保校方聲譽。
要求老師內部團結一致,不出紕漏。
就像學生一度自發出了一期校刊,表達了學生自己對偷盜事件的看法。
但由於引起負面影響,立馬被校長禁止傳播,壓下輿論。
學生一面,熱情衝動又簡單幼稚。
對於各種資訊,基本上聽風是雨。
本來,偷盜事件就沒得到最終的調查結果。
被懷疑的教學秘書將如何處置,領導層也未做出正式公佈。
更重要的是,卡拉偷錄的視訊證據,可能涉及他人隱私,不應該隨便給他人觀看,只能留給警察調查使用。
但,學生們都試圖找卡拉索要一個答案,一個結果。
而這個答案,似乎已經在他們心中先入為主。
不斷地傳播謠言,並用各種道聽途說來鞏固謠言的可信度。
前面提到的校報,就是學生妄下定論的結果。
卡拉本來認為,接受學生採訪,是一個很好的溝通方式。
但沒想到,最終的成文全是斷章取義。
即便卡拉提出質疑,他們卻堅稱:
我們只是寫了你不想說的話。
你拒絕告訴我們,我們(自己)揭示另一面。
我們報道的事實,如果你不能接受,那是你的問題。
同時向卡拉展示了報社的slogan——
真相勝過一切界限。
至於教學秘書,本該是最在乎真相的人。
卻一味地任情緒上頭,將所有怒火對準卡拉。
並拒絕一切嘗試溝通並解決問題的請求。
學生們的風言風語,嫌疑人的情緒煽動,領導層的遮遮掩掩……
這一切都讓校園裡的輿論,變得更加混亂。
人們對於這件事的關心,已經遠超過教學工作。
就連家長也因此對老師產生了信任危機。
只顧指責學校的管理問題,而將孩子的學習成績拋到了腦後。
卡拉明明只是想要用一個公平公正的方式去尋找一個真相。
但事情好像總是與她背道而馳。
所有人都在拒絕理性的溝通。
只是站在自己的立場,宣洩情緒,實現目的。
卡拉所堅持的理想主義教學理念,在現實中的各方利益衝擊下,變得脆弱不堪。
最終,落得個快把自己逼瘋的下場。
更可悲的是,她連提請辭職(以保護學生)的目的都無法實現。
原因是,學校人手不夠。
做一個理想而純粹的好老師,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很多時候,老師為學生付出了大量的心血,最終卻只得到學生的反擊。
就像電影中的男生奧斯卡。
看著曾經關心自己的老師,如今被人排擠,當眾出醜,他居然露出分外挑釁的笑容。
魚叔之前介紹過一部電影《裙角飛揚的日子》。
阿佳妮飾演的女老師,出於教師的信念感,無數次試圖拉回處於混亂中的學生。
但最終也是像卡拉一樣,事與願違,終釀成悲劇。
現實中也是同樣。
一年前,同樣也是一名河南的女教師,被厭學的學生網暴致死。
除此之外,僵化的教育體制也在不停地消耗著老師。
電影中的核心問題其實很簡單,就是找到小偷。
但學校從未考慮過,如何找到真正的解決方法。
校長總是領著一群老師坐在一起,用開會的形式,討論如何進行處罰。
看似嚴格遵守著學校的規章制度,快速處理一切矛盾。
實際上,卻從聽過卡拉的真正訴求:
將目光真正迴歸到教育學生的身上。
其實,上述的這些問題,在現實生活中都是司空見慣的了。
但,並不是常見就合理。
電影最後,所有的問題都沒有一個結果。
老師、學生、學校、家長四方最終都沒有達成一個共識。
只有卡拉成為其中唯一承擔責任與心理壓力的人。
再想想開篇那位自殺的河南女老師。
她不就和卡拉一樣,同樣因為懷有最純粹的理想,卻被現實嚴酷的打擊。
或許你會說,她們實在太天真了。
但,正是這種天真,才是育人最初的模樣。
想起羅翔老師的一句話:
我們或許在現實中畫不出完美的圓,但這並不意味著,理想的圓不存在。
教育問題本就是需要社會各方合力完成的。
可如果老師成了所有問題的兜底人。
這才是真正的悲哀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