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不算精明呢。

作者:趙一川

來源:商業人物(ID:biz-leaders)

潘石屹已經至少半年沒發微博。

他設置了半年可見,主頁空空如也。一個1874萬粉絲的微博大V,就這麼淡出了外界視線。

無論商場還是網路上,現在潘石屹的動靜都很少。去年他辭去SOHO中國董事長的職務,聲稱要專注於藝術和慈善事業,從那之後他們夫婦就越發沉寂。

藝術和慈善真是個筐,什麼都能往裡裝。

作為國內第一批搞房地產的企業家,潘石屹已經遠離行業中心。看看同樣是做商業地產的萬達,如今仍是不折不扣的頂流,王健林剛解除一場上市對賭危機,萬達的故事暫告一段落,相比之下SOHO中國都快被忘了。

潘石屹會感到落寞嗎?

這兩年,房企違約暴雷是個流行趨勢,從頭部到區域性公司,名字能列一大串。這些房企債臺高築、資金流告急,於是要麼拋售資產回血,要麼和投資人談判尋求債務展期,原來風光的房地產老闆們,個個灰頭土臉。

其實SOHO中國也遭遇了這些問題,只是關注度不高。去年3月,潘石屹曾宣佈以七折價格出售幾萬平米的物業,收入將全部用於降負債。當時潘表示,公司有部分債務將到期,需要賣資產渡過難關。他還承認,房地產行業得不到金融機構的支持,業內公司普遍都困難。

為了刺激員工賣房,潘石屹把提成比例提到了4%,而據說商寫物業的交易佣金通常是1%。他這也算是割肉了。

SOHO中國賣的這批房源,基本都是該公司剩餘不多的散售項目,而位於北京和上海的八個主要自持項目,並不涉及。現在打開SOHO中國的官網,上面還赫然羅列著京滬兩地的所有二十多個項目,但不知道的是,它們如今是否還完全屬於潘石屹。

潘石屹做商業地產的邏輯,經歷過明顯變化。他之所以有「包租公」的綽號,也與此有關。

自1995年和妻子創辦SOHO中國後,潘石屹走上地產大亨之路。那個階段SOHO中國的策略,是在北京和上海建造前衛的高端寫字樓,然後把這些樓分割出售,這在當時是個創新。這些初代商業地產的網紅項目,讓潘氏夫婦大獲成功,而從他們手中買房子的,多是財大氣粗的煤老闆。那段粗糲又躁動的年月,把潘石屹推到了頂點。

SOHO中國最風光是在2012年,那年淨利潤突破百億,但潘石屹還是做了個決定——從出售轉向自持,靠收租金來過日子。

促使他改變的理由有幾個,一個是北京和上海的租賃行情看漲,而住宅銷售速度放緩,另一個是地方政府限制商業物業散售及較高的稅費,還有就是煤老闆們沒錢了。於是潘石屹覺得,此前的散售模式落後了,SOHO中國不得不轉型。

從此他當上了包租公,租賃業務的營收佔比逐年升高,2021年之後幾乎成了SOHO中國的全部收入來源。

這個決定算不算英明,在兩可之間。一方面,從2012年之後,SOHO中國的業績再沒能高光,曾經不如它的龍湖和融創等小弟,紛紛超過它成了千億巨頭。至少在體量上,SOHO中國遠遠落伍。也許除了一個空洞的大佬頭銜,潘石屹丟掉了他的影響力。但另一方面,沒有參與到房地產高速擴張的SOHO中國,持續保持了較低的負債率。潘石屹貌似很專一,也沒搞什麼多元化,過去同行吃肉他看著,現在同行暴雷他在岸上。

同樣是做商業地產,萬達的業務盤子就鋪的很大,現在砍的砍賣的賣,經營萬達廣場成了最核心的業務。某種程度上,王健林終於也要靠吃租金度日,潘石屹恐怕得邪魅一笑了。

過去幾年,聲量漸小的潘石屹,最被外界討論的一個點就是跑路傳聞。SOHO中國不停出售資產,儘管潘石屹一度遮遮掩掩,還是在2021年爆出了與黑石的交易案。按照當時的披露,黑石將斥資約117億拿下SOHO中國的控股權,潘氏夫婦藉此套現出局,是個完美的計劃。無奈交易最後被叫停,潘石屹的願望就此破滅。

去年9月,潘石屹夫婦分別辭去董事會主席和CEO的職務,動機不詳。他們把擔子交給跟隨多年的老部下,不過控股權還是留在了手裡。現在的SOHO中國,對潘石屹來說,儼然一副既出不掉又不打算費心經營的感覺。

幹了三十年的地產生意,他應該是意興闌珊了。

做生意永遠不變的規律,就是低價進貨,高價賣貨。潘石屹也是如此,他說過SOHO中國永遠在判斷什麼是價位低的時候,什麼是價位高的時候。然後從中賺取差價。2012年以前的散售經營階段,SOHO中國就很擅長盤下爛尾樓盤,重新包裝之後高價出手。轉型到租賃業務之後,他也早早就表示,房地產行業的上漲空間沒了,「拿地—開發—銷售」的商業模式不能持續,因此SOHO中國不會再靠拿地建房賺錢。

SOHO中國沒走上高週轉、高槓杆和高負債這條路,從後來的情形看,潘石屹是有點幸運的。

總的來說,潘是個很精明的商人。從早年逃頂海南房地產泡沫、到進京開始做商業地產,再到從地產狂熱中轉型,他能看到一些先機,並且懂得趨利避害,保證利益最大化。現在一些詬病乃至人身攻擊的話,是很容易說的,但在潘石屹當時所處的商業氣候裡,SOHO中國的前衛設計和理念確曾風靡一時,又比如他對共享辦公的嘗試,也比如今破產的WeWork要早的多。毫無疑問,他錯過了一些機會,也保留了很大的自由,與現在許多爆雷的同行相比,他是過的比較滋潤的。

潘石屹的成功,是順應了一個商業週期的結果,他現在要去搞「藝術和慈善」,可能有商業上落寞的因素,也或許是真的不想玩了。上個月,一家港股上市的白酒企業準備買斷北京銀河SOHO的一些樓層,這些資產不知什麼時候已被潘石屹出手,流入了市場。銀河SOHO曾是北京的地標性建築之一,也是潘石屹的非賣品之一,但看來只要價格合適,包租公沒什麼是不能賣的。

這形勢,誰還不追求個落袋為安呢。

Source

Visited 3 times, 1 visit(s) today
Subscribe
Notify of
guest
0 Comments
Most Voted
Newest Oldest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
0
Would love your thoughts, please comment.x
()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