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金錯刀頻道

文/金錯刀頻道

點選這裡邊聽邊看

裁員、倒閉、跑路……2023年,不幸的訊息從年頭傳到年尾。

但這不意味著2023年就缺少振奮人心的時刻。

當有意識地將目光從負面新聞移開時,會發現原來以為的一片陰雲並非密不透風,其中透射出的光芒十分耀眼。

這些自帶光芒的企業,在2023年完成了屬於自己的逆襲之路。

它們之中,有的終於厚積薄發,甚至超越了行業老大;有的爬出低谷,東山再起;也有的靠著大創新大突破,一舉改變行業格局。

它們掀起了行業的腥風血雨,將同行「捲上絕路」。

它們也嚇了所有人一跳,不過不是驚嚇,而是驚喜。

打臉美國的華為

打臉美國的華為:

我們正處在最佳狀態

2019年5月21日,美國宣佈全面封殺華為的第6天。

那一天,任正非接受了媒體採訪,笑著說道:「現在我們公司全員振奮,剷除平庸,整個戰鬥力在蒸蒸日上。這個時候我們怎麼到了最危險時候呢?應該是在最佳狀態了。」

當時有誰會相信任正非說的是真心話?

當時有誰會相信任正非說的是真心話?

過去的1600多個日夜,美國對華為足足使出了100多條制裁的措施和手段。

因為制裁,華為手機的市場份額從國內第一淪為others,還不得以出售了榮耀。

因為制裁,華為2021年的收入驟降28%,甚至喊出了「活著」的悲壯口號。

誰都知道研發高端晶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很難是一家企業甚至一個國家能獨立完成的事業。

於是,越來越多人開始遺忘華為晶片的榮光,越來越少人還在期待它能重回戰場。

直到華為Mate 60系列的橫空出世!

在網上,「遙遙領先」變成一個年度關鍵詞,領先的不是性能,而是決心。

線上下,華為Mate 60系列一機難求,比春運火車票還難搶。

直到此時,美國還在放狠話:如果華為繼續投入高科技研發,將會受到更嚴重的制裁。

然而輕舟已過萬重山。

任正非曾說:「面對美國的制裁和打壓,華為會越來越困難,但華為也會越來越興盛。」

逆襲耐吉(Nike)的安踏

逆襲耐吉(Nike)的安踏:

今年接著做老大

「不做中國的耐吉(Nike),要做世界的安踏。」

安踏創始人丁世忠常掛嘴邊的豪言壯語,正在逐漸變成現實。

耐吉(Nike)在中國市場的地位,曾經多年固若金湯,看似沒有被超越的可能。

2019年,耐吉(Nike)在大中華區的營收同比增長24%至62.08億美元(約合440億元)。同年,作為國產運動品牌老大,安踏的營收為339億元,還有不小的差距。

不料,反超的時刻來得這麼快。

安踏去年的營收就已經超過了耐吉(Nike)中國市場的營收,今年根據財報資料,很可能還會接著拉大差距。

形勢逆轉背後,離不開安踏的一個關鍵動作:多品牌戰略。

丁世忠清楚地知道,若靠安踏這個單一品牌,無法超越耐吉(Nike)和阿迪達斯。但當安踏實施多品牌戰略時,就可能創造更多的可能性。

2009年,安踏買下義大利品牌FILA中國業務,FILA在中國只有50家門店,還揹著3218萬的虧損。

今年上半年,FILA的營收已經達到122.3億元。

今年7月12日,安踏正式宣佈簽約NBA一線球星歐文,侵入耐吉(Nike)腹地。

還有中產最愛的品牌——始祖鳥、薩洛蒙、迪桑特,都是安踏的。

中國品牌也能收購國際品牌,中國品牌也能運營好國際品牌,扭虧為盈。

在愛拼才會贏的福建人眼裡,沒有什麼是老天註定的不可能。

破紀錄的名創優品

破紀錄的名創優品:

賺人民幣更賺美元

名創優品的苦日子,終於告一段落了。

過去三年,它的門店在不斷增加,可是營收幾乎沒有提升。

為了扭轉頹勢,名創優品盯上了泡泡瑪特的生意,成立TOP TOYS品牌,但至今也只開了100多家潮玩結合店,小馬拉不了大車。

今年,名創優品再次把小買賣做出了大生意的架勢。

在國內市場,今年前三季度,名創優品的門店淨增477家,是最近5年門店數量增長最快的一年。

在國際市場,名創優品更是被老外買爆了

在國際市場,名創優品更是被老外買爆了。

今年第三季度,名創優品入賬37.9億元,淨賺6.4億元,刷新了歷史記錄。這其中,有不少是海外門店的功勞。

截至2023年9月30日,名創優品開出了2313家海外門店。

在Q4財報電話會上,葉國富提到:「國際業務毛利率約為45%,較國內的35%高出許多」。

它在紐約時代廣場的門店,開業第一個月銷售額就達到150萬美元,相當於國內30家門店平均銷售額的總和。

驚人的銷售額背後,核心打法並不複雜:背靠中國超強的供應鏈,以品牌化和IP化的形式,將中國製造的高價效比小商品賣到海外。

成功的出海,從來不僅是一家企業的成功。

讓馬雲不淡定的拼多多

讓馬雲不淡定的拼多多:

第三次創業成功

比起名創優品,拼多多更是將中國製造、中國供應鏈發揮到了極致。

今年第三季度,拼多多實現營收688.4億元,淨利潤達到驚人的170.3億元。

隨之而來的是市值暴漲,一度超越了阿里巴巴。

對此,馬雲為拼多多送上祝賀,同時也給阿里人打氣:「阿里會變,阿里會改,所有偉大的公司都誕生在冬天裡。」

受拼多多刺激,現在淘寶、京東都加入了「僅退款」陣營。

拼多多的大爆發,離不開其海外平臺Temu。

此前,拼多多董事長、執行長陳磊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將Temu代表的跨境電商業務稱為拼多多的「第三次創業」(注:此前兩次創業分別為主站和多多買菜)。

如今看來,這第三次創業,越來越趨近於成功了。

從一開始,Temu推行的就是全託管模式,平臺擁有選品和定價上絕對的話語權,只對「買家」負責,不斷推出最低價,實現它在廣告裡對使用者說的:Shop like a Billionaire(像億萬富翁一樣購物)。

沒見過如此陣仗的老外們,被狠狠拿捏了

沒見過如此陣仗的老外們,被狠狠拿捏了。

進入美國市場僅1年多,Temu的體量已經僅次於老大哥亞馬遜和新貴SHEIN。隨後,Temu在全球近50個國家和地區如法炮製,在多個國家均登上過下載量最高的購物應用排行榜榜首。

今年第三季度,Temu的銷售額突破50億美元,讓人瞠目結舌。

電子商務資料公司Marketplace Pulse在一份報告裡感慨:Temu代表的中國式銷售,正在淘汰美國國內零售商。

不過對手是否會跟進,是否會被淘汰,拼多多或許並不關心。

拼多多聯席 CEO趙佳臻曾表示:「我們應對競爭的思路一直十分清晰,不看競爭對手做什麼,只看消費者需要什麼 」。

讓全球上癮的字節跳動

讓全球上癮的字節跳動:

騰訊做不成的事,我來做

被國外巨頭羨慕嫉妒恨的中國產品,讓傳統巨頭坐不住的後起之秀,今年還有什麼?

字節跳動的名字不容忽視。

外媒報道稱,2023年字節跳動營收達到1100億美元,超過騰訊。

除了讓人上癮的演算法,字節跳動關鍵是在兩件事上,做到了騰訊想也不敢想的成績。

第一是出海。

TikTok是繼Facebook之後,第二個下載量突破30億次的應用程序。

據一份報告顯示,2023年上半年TikTok全球月活躍使用者達到16.5億,同比增長31.6%。

今年3月,TikTok的CEO在長槍短炮的包圍下,被美國議員盤問了4個多小時,就足以體現TikTok讓對手忌憚的能量。

第二是電商

第二是電商。

據晚點LatePost報道,抖音電商今年1-10月GMV接近2萬億元,同比增速接近60%。

除此之外,移動資料調研機構data.ai還提到了一個資料:抖音及TikTok已達到100億美元的累計使用者支出,成為首個實現此目標的非遊戲類應用。

如此可怕的戰績,對於一貫會延遲滿足感的張一鳴,恐怕不會有太大波瀾。

在創業第五年,他就透露出了要將公司帶到上千億美元規模的野心,而在當時,市值超千億美元的中國網際網路公司,只有騰訊與阿里巴巴。

張一鳴曾說:「強烈的動機比方法更根本。」

而字節跳動,似乎兩者都不缺。

「下沉王者」零食很忙

「下沉王者」零食很忙:

殺得對手措手不及

曾經被主流長期忽視的縣城、鄉鎮市場,如今成了兵家必爭之地。

今年最火的縣城生意,莫過於零食折扣店。

其中最受矚目的,自然是行業頭部品牌:零食很忙。

2017年才成立的零食很忙,至今已有超4000家門店,年入64億,並宣傳目前還在以1天7家店的速度狂奔。

今年11月,零食很忙還和行業老三「趙一鳴零食」合併,門店數量直接突破6500家,遙遙領先,殺得同行一個措手不及。

過去休閒零食行業主要聚焦在線上和中高端零食,零食很忙逆襲的秘訣很簡單:「我們做的是70%的普通人的生意。」

所以其撒手鐧同樣簡單粗暴:貨多+便宜。

店裡,各類炒貨、堅果、蜜餞、肉脯、糕點,應有盡有,公開資料顯示它的SKU有1600多。

另一邊,通過廠家直供、自建物流倉等方式,零食很忙擠出了不少價格水分。根據東海證券測算,其客單價僅為30元。

所以不論到哪兒,它都會很自信地喊出:「我們很便宜!」

此消彼長,老玩家難免會有些難受。

良品鋪子的300餘款產品平均降價22%,最高降幅45%,迴歸「鄰家形象」。董事長楊銀芬解釋說:「擺在我們面前的已經不僅是活得困難的問題,而是活不活得下去的問題。」

三隻松鼠也打出了「高端價效比」戰略,宣佈迴歸初心。

零食行業一片亂戰,消費者只管吃瓜看戲。

洗腦老外的蜜雪冰城

洗腦老外的蜜雪冰城:

吹過的牛,落地了

「蜜雪冰城就是土裡刨食大low逼。」說這話的不是別人,正是蜜雪冰城創始人張洪超。

雖然是自嘲,但或許在不少人眼裡,蜜雪冰城的確上不了多大臺面。

誰能想到,接地氣的雪王,如今已經成了被老外們追捧的國際品牌。

早在5年前,蜜雪冰城就在國外開出了首家門店,如今海外門店數早已突破1000家。2021年,張紅超還誇下海口:「兩美元,讓全球人民吃好喝好。」

雪王正在把這句話變成現實。

蜜雪冰城最早發力於東南亞市場。

賣給越南人民的一杯珍珠奶茶,定價2.5萬越南盾,約7元,當地百姓蜂擁而至,店門口停滿摩托。2018年開出的越南首店,開業當天的營業額高達9681元。

在韓國的首店,排隊人數之多,把旁邊的另一家奶茶店都擠沒影了。

開在雪梨的門店,同樣是大排長龍,驚動了當地電視台,讓其周圍37家奶茶店瑟瑟發抖。

前不久,雪王在香港的首間分店在旺角銀行中心廣場開業,依舊人滿為患。

隨著雪王的開枝散葉,本地化的洗腦神曲也實現入侵。

蜜雪冰城在迪拜的門店,店內電視甚至循環播放十幾種語言的廣告歌,洗腦全球消費者。

隨著在海外市場的勢如破竹,雪王也來到了新的巔峰。

今年4月份就有報道稱,蜜雪冰城的連鎖門店數量已經達到了2.2萬家,成為全球第五大連鎖快餐品牌,僅次於麥當勞、賽百味、星巴克和肯德基。

「它不嫌我窮,我也不嫌它low。」全球消費者可能都想到一塊兒去了。

活成同行理想的理想汽車

活成同行理想的理想汽車:

有本事再BB!

今年全年,新能源汽車行業最大的意外,絕對是理想汽車。

從1月的1.5萬輛交付量,一路走高到11月的4.1萬輛交付量,全年都在環比上升,最終理想的戰績是:1-11月累計交付32.6萬輛,提前達成30萬輛年銷目標。

有訊息稱,理想明年的銷量預測為80萬輛,挑戰豪華品牌第一名。

時間撥回到理想起勢之前,理想還是一個在很多人看起來「沒理想」的車企。

過去在蔚小理這三家頭部造車新勢力裡,一些人最看不上的就是理想。

蔚來,把車主當爹媽伺候,也贏得了車主的狂熱追捧。

小鵬,極具技術情懷,很捨得砸錢研發。

而相比蔚來和小鵬,理想的研發投入往往是最少的。它的技術,被不少業內人士抨擊是「過時的技術」,氣得李想在一次演講時公然爆粗口:「他媽的一幫搞臭技術的,成天衝我們BB!」

事實證明,對手做什麼,投資人說什麼,都不如消費者需要什麼來得重要。

從始至終,理想都在瘋狂討好「奶爸」「寶媽」。

超大尺寸的車型、座椅加熱、雙層隔音隔熱玻璃、冰箱彩電大沙發等最讓家人可感知的功能和配置,使得就連曾經看不上理想的年輕人,升級為父母后,也不得不直呼一句「真香」。

與此同時,過去被視為落後技術的「增程式」,搖身一變成了行業香餑餑,問界、奇瑞、哪吒、零跑、深藍、阿維塔……各路車企紛紛發力。

這其中,有多少是跟風,有多少是真的為使用者造車,不得而知。

李想今年提到了理想的三大核心風險,排第一的「不再以使用者價值為先」,也是對其他車企的提醒。

最火科技巨頭OpenAI

最火科技巨頭OpenAI:

到底哪裡不同?

2012年3月,馬化騰在騰訊微博寫道:終於,突破1億!

他指的是微信使用者數量。從0到1億,用時433天,這是全球網際網路歷史上的一個奇蹟。

11年後,ChatGPT完成此壯舉,只用了2個月。

當然,激增的使用者量,只是ChatGPT及其背後公司OpenAI在極速發展過程中的小小注腳。

OpenAI的火爆,讓人工智慧的競爭進入到白熱化階段。

華為提出了「All Intelligence(全面智慧化戰略)」;阿里巴巴宣佈啟動「AI驅動」為一大戰略重心;馬化騰稱大模型是「幾百年不遇的、類似發明電的工業革命一樣的機遇」。

其他網際網路企業,也一起掀起了AI和大模型熱潮——據不完全統計,國內迄今已有130多個AI大模型問世。

周鴻禕還表示:「搭不上ChatGPT這班車的企業會被淘汰。」

然而行業殺得昏天黑地,出盡風頭的仍然還是OpenAI。

11月一起不斷反轉的「公司政變」,讓OpenAI雄踞一週的熱搜榜,甚至令整個舊金山都因為此事陷入了焦慮,據美國睡眠監測應用 Eight Sleep 披露:那一週,舊金山地區睡眠不足的使用者突然增加了27%。

總是自帶流量和焦點的OpenAI,到底有哪裡不同?

前搜狗CEO王小川曾評論說:「OpenAI的成功,首先是技術理想主義的勝利。中國需要自己的OpenAI,就需要技術理想主義。大廠受自己的業務牽引,追逐資本熱點的創業公司更動作變形。」

或許這是為什麼,只有幾百名員工的OpenAI,完成了幾萬人的大廠也沒做成的事。

十全九美的英偉達

十全九美的英偉達:

中國的錢越來越難賺了

「戰爭的最大受益者從來不是參與戰爭中的任何一方,而是那個賣武器的。」

在全球AI大戰中,英偉達就是那個賣武器的。

這幾年,英偉達的GPU(圖形處理器)在超算中心的市場份額穩居90%左右。從ChatGPT到國內巨頭的AI研究,誰都離不開英偉達。

很多AI創業公司還會把「擁有多少塊英偉達晶片」掛在嘴邊,以此彰顯競爭力。

英偉達創始人、CEO黃仁勳驕傲地說:「英偉達是全球AI的發動機!」

作為發動機,英偉達輕鬆賺得盆滿缽滿

作為發動機,英偉達輕鬆賺得盆滿缽滿。

據花旗預估,ChatGPT掀起的AI革命,或將促使英偉達一年內銷售額增長100億美元。這一年,英偉達的市值也飆升到了上萬億美元,是英特爾的近6倍,把傳統巨頭遠遠甩在後面。

如果說還有什麼能讓英偉達鬱悶的是,那就是中國企業的生意越來越難做了。

原因很簡單:美國對高端AI晶片的出口管制越來越嚴格。

就在這個月,美國方面還明確表示:「絕對不能讓中國在人工智慧方面趕上和超過美國。」希望美國的科技企業能夠以大局為重,忍受一時的營收損失,捍衛美國的國家安全,並特意點名了英偉達。

對此,黃仁勳反倒提醒說:「如果(中國)不能從美國購買,他們就會自己製造。美國必須小心,中國是非常重要的技術產業市場。」

黃仁勳的話,並不全是為了多賣晶片的說辭。

現在,國內大廠和AI相關的晶片企業都在發力,華為的昇騰910晶片還被視為「基本與英偉達A100性能相當」。

從無到有再到超越的故事,很可能再度上演。

結語:

企業逆襲,取決於時代機遇,更要靠自己爭取。

能征服海外風浪的企業VS始終偏居一隅的企業,靠創新殺出重圍的新興企業VS沉溺於吃老本的企業,能真正看見使用者需求的企業VS依賴慣性前進的企業,種種逆襲的結果看似突然,卻也合乎邏輯。

離使用者太遠、鬆懈太久、不再硬核,每一個都可能是致命傷。

但如果能反過來,每一個也都可以是撒手鐧。

Source

Visited 4 times, 1 visit(s) today
Subscribe
Notify of
guest
0 Comments
Most Voted
Newest Oldest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
0
Would love your thoughts, please comment.x
()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