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內一位信用卡業界前輩轉來上個月初一篇訊息,報道了島內的國泰世華銀行信用卡業務2023年可謂流年不利,8月份連失兩張看家產品:Costco聯名卡、SOGO聯名卡,而單月銷卡量高達334萬張!

隨著8月8日Cosco聯名卡發行權從國泰世華銀行轉到台北富邦銀行後,SOGO聯名卡8月16日也與國泰世華銀行分道揚鑣,使得國泰世華一個月盡失流通卡量、有效卡量和交易額三項王冠。而流通卡量在3月份剛剛攀上1000萬張級,僅一個月就掉到770萬張。

01

Costco聯名卡易主,國泰世華風光不再

8月8日台灣Costco聯名卡迎來一場「易主」大戲,自8月8日起從國泰世華銀行易主台北富邦銀行。台北富邦銀行在2022年10月份的Costco聯名卡新合作伙伴招標中,以12億元新臺幣的代價奪得未來十年Costco聯名卡的髮卡權,並於2023年8月8日正式履約。

此次台灣Costco聯名卡經營易主,對於國泰世華銀行來說,雖然對得失結果有預期,但是還是要面臨著270多萬Costco聯名卡使用者的流失,「刷卡王」的寶座恐怕也再難染指。隨著換卡日期臨近,國泰世華銀行在連續十個月蟬聯「刷卡王」,6月份被競爭對手擠下寶座屈居次席。

相反,台北富邦銀行奪得合作協議後,於2023年2月1日正式發行Costco聯名卡,儘管在8月8日前富邦Costco聯名卡不能進入Costco場內使用,但是到7月底有超過150萬的Costco會員完成富邦Costco聯名卡的申請,僅7月份單月髮卡超過36萬張,連續四個月蟬聯「髮卡王」稱號,刷卡金額也從聯名卡髮卡之後連續數月躋身前五位。

02

Costco的「吸卡吸金」威力

Costco的「吸卡吸金」威力

Costco是以收取會員費的會員制倉儲零售模式取勝,據稱2021年Costco會員費達到39億美元,相比中國發達的電商模式導致大量商超實體店倒閉關門的現象,其它國家或地區仍然以實體店消費模式為主,島內消費者大量實體店刷卡消費,不能不說是支持這張Costco聯名卡保持十年不倒的緣由。

Costco採取的低毛利率政策,讓商品售價相對其它商家要低很多,雖然表面上看似乎不賺錢,卻必須成為收費會員後才能享受到這種優惠,而付錢成為會員就會有「把會員費賺回來」的心態,因此無形中也就提升了客戶粘性、忠誠度和排他性。而相比非付費會員,付費會員的使用者價值更高,再通過更多的服務和返現等權益牢牢將使用者掌握在手中。

Costco在島內擁有超過300萬位會員,在亞洲獲利前5名的分店中佔了3席,且會員續卡率高達95%,「高含金量」吸引不少銀行爭取與Costco合作的機會。1997年Costco進入台灣市場,最初由中國信託銀行發行了聯名卡。

2013年國泰世華銀行奪得台灣Costco聯名卡的髮卡權,推出較為豐厚的刷卡權益。通過十年時間的運營,在競爭白熱化的島內信用卡市場中,仍然獲得了270多萬Costco聯名卡使用者,成為島內規模最大的零售類聯名卡產品,並依靠該卡使用者持續多年使用屢次登上「髮卡王」、「刷卡王」寶座。

03

Costco聯名卡易主後的變化

Costco與信用卡合作由來已久,在美國2016年曾終止與之前十多年髮卡機構的合作的訊息曾引爆市場。因此台灣Costco於2014年開始與國泰世華銀行合作發行Costco聯名卡,通過十年的運營獲客達到270萬。

3月份國泰世華銀行信用卡的流通卡量突破1000萬張,有效卡量達到638萬張,兩項指標都位居首位。8月份國泰世華銀行連遭三擊,其中因Costco聯名卡換卡和SOGO聯名卡停用導致的剪卡高達334萬張,流通卡量從第一位掉至次席,有效卡量從第一位摔到第五。

國泰世華銀行信用卡更是長期佔據「刷卡王」寶座,疫情前的2019年全年刷卡5433億元新臺幣,2023年在臨近Costco聯名卡易主情況下,8個月刷卡4700億元新臺幣。但是隨著270萬Costco聯名卡授權易主,刷卡金額將受到極大影響面臨著下降趨勢,目前6、7連續兩個月單月刷卡金額跌至次席。

接手Costco聯名卡的台北富邦銀行從2月1日髮卡開始,6月份躍居島內行業髮卡榜首,並連續兩月霸榜,流通卡量從2月份的517萬張,增長到8月份的701萬張,六個月新增髮卡200萬張;2~8月刷卡金額已經達到了2574.82億元新臺幣。

從國泰世華Costco聯名卡和台北富邦Costco聯名卡的轉變中,可見Costco的「吸卡」、「吸金」能力的厲害,對信用卡行業來說,有點「得Costco得天下」的感覺。

04

爭奪Costco聯名卡發行權

之前寫過幾篇關於這張Costco聯名卡易幟話題的內容,它是一個難得的信用卡行業案例,可以供從業人員學習。聯名卡更換髮卡銀行的事並不罕見,但是能夠從一開始就能跟蹤事態發展過程,這個經歷卻是不太多的機遇,對於有興趣了解的讀者來說還是有意義的。

2013年國泰世華銀行從中國信託銀行手裡奪得台灣Costco聯名卡的發行權,十年中為國泰世華銀行帶來277萬單卡使用者,成為發行量最大的「卡王」。儘管沒有辦法計算單卡帶來的交易額,據稱該卡每年簽帳金額為國泰世華銀行信用卡帶來1/3強,其中在Costco店內、店外交易約佔各50%,一向被視為國泰世華的「金母雞」。

國泰世華信用卡在2019年交易額突破5000億元新臺幣,蟬聯「年度刷卡王」寶座,佔總交易額的16.8%。即便疫情期間,國泰世華銀行也多次坐上信用卡的月度、年度交易額頭把交椅Costco聯名卡帶來的交易額功不可沒。

如果這些資料不直觀的話,再來看看剛剛搶得Costco聯名卡授權發行的台北富邦銀行的成績。

2023年2月1日,台北富邦銀行正式發行Costco聯名卡,當月富邦銀行新發卡38萬張,創下該行單月曆史次高記錄,到8月份,連續五個月成為「髮卡王」,流通卡量從2月份的517萬張躍升到701萬張,有效卡量從2月份的340萬張躍升到495萬張,排名從第五位躍升到第二位。

台北富邦銀行從2月1日發行Costco聯名卡,但是在8月8日前不能進入Costco場內交易,僅能在場外其它商戶使用,台北富邦銀行交易量卻從267.8億元新臺幣一路攀升至8月的467.69億元新臺幣,躍居第三位。

以上這些數字足以證明Costco確實是信用卡的「吸卡王」、「吸金王」,難怪眾多銀行為了爭奪髮卡權甚至不惜血本,此次台北富邦斥資12億元新臺幣一舉奪得。2013年國泰世華銀行從中國信託銀行手裡搶得授權的費用沒有查到。

05

爭奪聯名卡發行權的目的

從此次島內Costco聯名卡「易主」,雖然經過一番爭奪,最終由台北富邦銀行獲得。但是是否就說明國泰世華銀行失敗,或者台北富邦銀行獲勝呢?其實,這個問題並非如此來看待。

據向島內業內前輩了解,Costco聯名卡的爭奪或許銀行只是贏了面子,Costco聯名卡需要代扣代繳Costco會員費,也就是如果申請該卡也就自動成為Costco會員,因此在國泰世華銀行Costco聯名卡的270多萬卡量,也有一部分是原持卡使用者(即重疊的使用者),因申請該卡成為新戶的比例不詳,但以島內信用卡普及情況來看,其中重疊率應該不低。

Costco會員單使用者消費金額很高,這也是銀行爭奪聯名卡的原因之一,但是據說收單手續費率受到限制,儘管刷卡金額很高,收單手續費收入恐怕有限,因此Costco聯名卡除了獲客外,更多收益寄希望其它場景交易收入,以及循環利息收入。這一點難以核實,但是以Costco的市場強勢來看是可能的。

台北富邦銀行以12億元新臺幣搶親,若以每卡500元的獲客成本來算,如果原國泰世華Costco聯名卡270萬會員轉卡,成本超過12億元新臺幣,也就是說12億元並不算貴。台北富邦流通卡數將從464萬卡衝上710多萬張,由市場第5名躍居第3名,可以瞄向第2的位置,甚至像國泰世華一樣躍居首位也不是沒有可能。若連同接手後的龐大財管,如基金、保險、貸款。。。的業務,以及串連momo電商的話,預期利潤遠高於12億元。

對於國泰世華銀行,通過10年與Costco的合作中取得大量使用者資料,並透過金控成功跨售各項金融商品,未來也能持續從資料中找出有機會發展的新客戶。從國泰世華銀行在2021年8月就已經在佈局另一張信用卡產品Cube主題卡的舉動中,就已經在籌備Costco聯名卡授權放棄後,如何能最大限度留存一部分Costco聯名卡的客戶。實際上結果也證明了這個效果,兩年時間裡這張可自由變更權益的Cube主題卡的髮卡量超過500萬張。

從台灣Costco聯名卡這次髮卡授權的爭奪,以及易主的現象中,最大的贏家肯定是Costco,但是國泰世華銀行,以及台北富邦銀行也各有各自的收穫。

06

從Costco聯名卡「易主」中學什麼

從這次島內Costco聯名卡「易主」,我們應該從中學習到哪些寶貴經驗呢?

1、注重打造「網紅」產品。通過Costco聯名卡易主的情況可以看到,一款「網紅」產品的威力還是很強的,特別是對髮卡銀行提升市場口碑有很大作用。前幾年,多家銀行推出一些比較亮眼的信用卡產品,引發市場卡民追捧,對當時髮卡銀行市場熱度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這些產品中有以高顏值取勝,也有以高權益贏得追捧,提及「**信用卡」就等於做了一次銀行品牌的傳播,甚至一張卡似乎就代表了一家銀行。近幾年的信用卡產品中,熱點多了但是似乎熱度降低了。

打造一款網紅信用卡產品,「權益」只是其中一種手段,還要為其賦予的「生命力」,就是根據產品定位制訂營銷策略,讓產品有「故事」可講。如果只是一味靠高顏值、堆砌高權益,而忽視對產品清晰準確的市場定位,缺乏精準有效的營銷策略,無法為市場講出好「故事」,這樣的產品即便推向市場也是短命的。

2、下架產品的防禦性替代產品。大陸有些信用卡產品被市場追捧獲得一定的使用者規模,但是可能出於經營策略考慮,將產品在一定時間後下架,或者品牌授權時間的限制,在合作到期後下架退出市場。多數情況下原有客戶會轉發標準產品,很少看到有銀行以一款具有新權益的產品來替代即將下架的產品。

從這次島內Costco聯名卡易主案例中,國泰世華銀行在Costco合約到期前兩年,防禦性佈局新產品,既要原Costco客戶遷移,也一定程度上獲得新客戶。兩年來獲客500萬張,超過原Costco客戶的277萬張,這在島內競爭如此激烈的市場中能獲得這樣的成績也屬實不易,也希望大陸同行能夠從中學到一些優秀的經驗。

*點選下列標題,閱讀最近文章乾貨內容

*點選下列標題,閱讀最近文章乾貨內容

透支利率上漲,信用卡債務壓力攀升|京東聯名卡的「新招法」|信用卡「禦寒術」|銀聯卡「走出去」到「走進來」|花旗信用卡何處去|父與子的「授卡儀式」|台灣兩場換卡「大戲」|第三方支付牌照的「滑鐵盧」|信用卡債務逾期,是破產還是協商

Source

Visited 3 times, 1 visit(s) today
Subscribe
Notify of
guest
0 Comments
Most Voted
Newest Oldest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
0
Would love your thoughts, please comment.x
()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