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在军事上的强大,使得它拥有广阔的疆域,然而能够排除外患的干扰,致力于发展经济和文化。元朝在其统治初期就恢复了科举制度,尊崇属于汉文化的代表人物孔子。但是,在元朝实行的种族制度下,一般汉族人却遭受歧视和不平等对待。很多汉族的士人无法在政治上有所作为,便潜心于书画等技艺;另一方面,其他民族的知识分子也受他们影响,出现了一些少数民族书法家。
元代由于特殊的历史背景,书法成就虽不如唐宋时期,但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时代特点。一是以赵孟、鲜于枢等为代表的书法家,勤习晋唐书法,追承前代书法艺术传统,形成了自己的时代风格,开启了“尚态风格”,丰富和发展了王羲之的用笔方法,创造了既有行又有楷的“赵体”,还原了书法的实用功能,影响了明清书风。二是以吴慎、王冕等为代表的书法家继承了宋代“尚意”书风,把民族矛盾压抑的苦闷寄情于山水,倾诉于笔墨,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对命运的关心,对真善美的体验。三是以杨维桢等为代表的书法家丰富了草书的内容和表现能力。
下面我们一起欣赏元代著名诗人书法家班惟志书法作品
班惟志(约公元1330年前后在世),字彦功(一作彦恭),号恕斋,大梁(今河南开封市)人;或以为松江(今上海松江县)人,寓居杭州。班惟志博学多能,兼擅书法,其词曲,亦负盛名。元-钟嗣成《录鬼簿》,将其列于曲家方今名公十人之中;明-朱权《太和正音谱》将其列于词林英杰一百五十人之中。
班惟志早年宗法二王,笔势翩翩。后师从邓文原,邓文原为杭州路儒学正。万年学王庭筠,应酬塞责,有恶俗可畏之名。但袁中道谓其行书清健出尘,不在赵王孙(孟頫)之下。
明代文学家袁中道称其行书清健出尘,不在赵王孙(孟)下。
元代著名诗人书法家班惟志《跋赵孟頫书前后赤壁赋册》《跋鲜于枢草书韩愈进学解》《真草千字文》《行草书题雪江图》《楷书跋韩熙载夜宴图》《元曲南吕一枝花秋夜闻筝》等。
元代诗人书法家班惟志《跋赵孟頫书前后赤壁赋册》赏析
元代诗人书法家班惟志《跋赵孟頫书前后赤壁赋册》 纸本,纵27.2厘米 横11.1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高宗以用武而中兴,既御六龙,居九重,日与文臣对,故万几之暇,无以寓罔极之思,因从瘦金书而复二王,可谓无耻于前哲。予昔随集贤公在京师,亲见书此赋何啻数十。其运笔如飞,于近代宗室中尤觉蕴藉。画则李龙眠学顾虎头,公继龙眠者也。临卷敬莫。大梁后学班惟志再拜书时至顺二年中秋。
此行书颇有赵孟的韵致,但细察其用笔,更具有二王笔法之精妙。书家用笔娴熟、精湛,令人叹为观止。此跋在笔法上直承王右军,线条或流利秀美,或温润凝练,或遒劲挺拔,内秀与外刚浑然一体,沉着痛快一览无余。
此作品写得刚直挺健,明显左低右高,重心平衡稳定;起笔、收笔和形态上变化多端;在字法上较其邓文原则更加清朗挺阔。横向取势明显,疏密和谐得法,动静映衬相宜,跌宕错落有致,轻重浓淡相携。
此跋从书法艺术高度胜于他的前辈老师邓文原、赵孟頫,甚至直追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的《兰亭序》。
元代诗人书法家班惟志《跋鲜于枢草书韩愈进学解》赏析
元代诗人书法家班惟志《跋鲜于枢草书韩愈进学解》北京首都博物馆藏。
释文:西溪先生昔谢运司幕买屋,湖滨居闲十年所以文章字画大,进深非得之途人语盖在家庭(走甬)侍,先考尝言之至书文公此解得非潜寓,已意云读者试一思之后学班惟志信笔,书于嘉禾遂闲亭。
班惟志博学多能,他的行书最佳,笔势翩翩,不失书家法度,当时的知名度甚至不亚于极富盛名的赵孟頫。他的诗歌造诣非常了得,可能因为诗名过大,掩盖了他的书法声名。
元代书法家班惟志《真草千字文》赏析
班惟志《真草千字文》之一班惟志《真草千字文》之二
班惟志《真草千字文》之三
班惟志《真草千字文》之四
班惟志《真草千字文》之五
班惟志《真草千字文》之六
班惟志《真草千字文》之七
班惟志《真草千字文》之八
元代书法家班惟志《真草千字文》水墨纸本手卷,纵24.5厘米横594厘米,共计2047字。班惟志的书法作品存世不多,书有《班惟志真草千字文》长卷。从这篇《千字文》来看,袁中道对班惟志的评价比较切合实际。班惟志此篇确实“笔势翩翩”,劲健矫拔,一时难友敌手。虽然其中有明显的赵孟頫书法之影响,却能摆脱赵氏窠臼而有自己的新意。而笔力之坚劲,颇有赵氏所不能及之处。至于笔法之精能,更是度越前人,直追晋唐。本篇足可为师法之模板。
元代书法家班惟志《行草书题雪江图》赏析
元代书法家班惟志《行草书题雪江图》
《雪江图》是元代“名公”班惟志的书画合璧之作。图中寒江雪山映衬落日余晖,一叶孤舟漂浮于茫茫江面之上,舟内渔人回首凝视,对夕阳雪山若有所思。
班惟志《雪江图》
画作对幅有画家题诗,其中有“日暮得鱼沽酒去,不知风雪满千山”之句,以诗释画,尽显渔隐之乐。全图诗画合一,意境萧疏,别具清静高洁意味,大有自如洒脱的魅力。
元代书法家班惟志《楷书跋韩熙载夜宴图》赏析
元代诗人书法家班惟志《楷书跋韩熙载夜宴图》拖尾有行书“韩熙载小传”,后有元代班惟志泰定三年题诗,积玉斋主人题识、后隔水为王铎题跋、“董林居士”、“纬箫草堂画记”等收藏印,乾隆长跋及清内府收藏玺印多枚。
图中班惟志在题跋中写道:“……嗣主颇疑北人,多以死之,且惧,遂放意杯酒间,竭其财致伎乐,殆百数以自污……”,从这段题跋中我们得知,韩熙载纵情声色歌舞夜宴的原因是为了谋求自保。这种说法与《宣和画谱》和《宋史》中记载的并不完全一致,也就是说,自保和逃避拜相两种原因都有。如果我们站在历史的角度来看,也许还有第三种原因,甚至N种原因。我认为无论韩熙载出于谋求自保也好,还是逃避拜相也罢,对于欣赏这幅夜宴图来说,都已经不重要了,我们只需要知道五代十国的南唐,曾经上演过这么一场豪华夜宴就已经足够了。
附: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卷》为绢本设色,宽28.7厘米,长335.5厘米。引首有明初程南云篆书“夜宴图”三个大字,卷后有南宋史弥远“绍勋”葫芦印,清宋荦钤“商丘宋荦审定真迹”印。
元代诗人书法家班惟志《元曲南吕一枝花秋夜闻筝》赏析
元代诗人书法家班惟志《元曲南吕一枝花秋夜闻筝》
透疏帘风摇杨柳阴,泻长空月转梧桐影。冷雕盘香销金兽火,咽铜龙漏滴玉壶冰。何处银筝?声嘹呖云霄应,逐轻风过短棂。耳才闻天上《仙韶》,身疑在人间胜境。
梁州:恰便似溅石窟寒泉乱涌,集瑶台鸾凤和鸣,走金盘乱撒骊珠迸。嘶风骏偃,潜沼鱼惊。天边雁落,树梢云停。早则是字样分明,更那堪音律关情!凄凉比汉昭君塞上琵琶,清韵如王子乔风前玉笙,悠扬似张君瑞月下琴声。再听,愈惊。叮咛一曲《阳关令》,感离愁,动别兴。万事萦怀百样增,一洗尘清。
尾:他那里轻笼纤指冰弦应,俺这里谩写花笺锦字迎,越感起文园少年病。是谁家玉卿,只恁般可憎,唤的人一枕胡蝶梦儿醒!
译文:风摇树影透入疏帘,月照梧桐映上窗纱。香炉里的熏香已经燃尽,更漏在一点一点地滴着。从什么地方传来了银筝的声音?嘹亮轻柔响入云霄,随着轻风传入窗棂。听到这美妙的仙乐,仿佛置身于仙境一般。
梁州:时而像寒泉溅石激起层层水花,时而像瑶台上鸾凤和鸣,时而像玉珠撒落金盘清脆悦耳。嘶风的骏马不再鸣叫,水中的鱼浮出水面,天边的大雁飞落平沙,云*也停留在树梢不再飘动。本来就听得十分清楚,更何况曲调这样动情。有如昭君出塞*奏的琵琶那样凄凉,有如王子乔吹奏的玉笙那样韵雅音清,有如张君瑞月下*琴那样悠扬动听。再听下去,更令人伤心动情,一曲《阳关》无尽的离情。满怀的离愁别绪有增无减,一切都变得如此凄清。
尾:想那筝人正纤纤玉指拨弄弦,我这里笔落花笺遥寄深情,我也像司马相如那样相思成病。到底是谁家女郎,是这样可憎,害得人一夜难以入梦。
班惟志是元代著名的书法家、诗人,师从邓文原,博学多能,兼擅书法,其词曲,亦负盛名。存世作品有《班惟志真草千字文》长卷等。
班惟志的书法作品以行书、草书见长,其书法风格独具特色,笔势翩翩,不失书家法度,晚年学黄华(王庭筠),应酬塞责,俗恶可畏。文宗尝评其书如醉汉骂街。袁中道谓其行书清健出尘,不在赵王孙(孟頫)下。 班惟志师从邓文原,邓文原为杭州路儒学正。元贞间,邓文原应聘为皇室写《大藏经》,班惟志随行。 其行书颇有赵孟頫的韵致,但细察其用笔,更具有二王笔法之精妙。书家用笔娴熟、精湛,令人叹为观止。
元朝是个短命王朝,从入主中原到顺帝被逐,不足百年。它穷兵黩武,一味地马上征战,宫廷内权位争夺不断,充满刀光血影。汉人及知识分子被歧视和排斥,文化发展受到滞碍。因此,元代文物流传至今的较为稀少,字画、古籍、陶瓷、货币都有较好的市场价位。作为完整保存下来且有明确纪年的端砚,它的珍罕性是可以想见的。
总体来看,元朝这些书家的书风,都是个性突出、意态瑰奇,与赵孟頫、鲜于枢及奎章阁书家的相对平和稳健的风格有较大差异,形成了元代书法的另一面貌。从精神上说,他们的风格,与宋代“尚意”的诉求有相似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已经开启明代晚期行草书风的先兆。
Visited 2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