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花鸟画的产生与发展

花鸟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至关重要的一个分支,其描绘对象涵盖了自然界的花草、鸟兽、虫鱼以及各类生活用品等。花鸟画的起源与发展历程精彩纷呈,淋漓尽致地展现出中国绘画艺术别具一格的魅力,以及深厚无比的文化底蕴。

花鸟画的起源最早能够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在那个时期,陶器之上便已浮现出了简洁的花木鸟兽纹样。就像早期那闻名遐迩的彩陶纹样,例如鹳鱼石斧图彩绘陶缸,其存在距今约 6000 年之久。


再者,仰韶文化当中数量众多的鱼纹图案,还有留存下来的众多洞窟崖壁上的动物岩画等等,这一切都强有力地证实了花鸟画源远流长的历史。


伴随时代的不断前行,花鸟画从最初单纯的简易装饰纹样,逐步蜕变成为具备艺术特质的中国画表现形式。在魏晋南北朝之际,花鸟画开始充当人物画的背景元素。

当历史的车轮行至唐朝,花鸟画渐成体系,以动物为核心主题的画作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韩滉所创作的《五牛图》,以精妙的工笔手法细腻地描绘出五头牛的各异姿态,此作已然成为流传千古的经典佳作。



到了五代时期,黄筌和徐熙这两位画家对于花鸟画的发展产生了极为重大的影响。他们各自代表了“黄家富贵”和“徐家野逸”这两种风格迥异的流派,为后世花鸟画的演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黄筌的《写生珍禽图》,其形象栩栩如生、笔法细腻入微,开创了花鸟画写生领域的崭新篇章。


在宋代,中国花鸟画步入成熟阶段,并抵达了鼎盛时期。宋徽宗赵佶对花鸟画给予了大力的推崇与支持,这使得工笔花鸟画攀至巅峰之境。大量留存于世的宋代绘画杰作,让我们能够深切地领略到宋代宫廷绘画的辉煌璀璨与繁荣昌盛。

例如赵佶的《芙蓉锦鸡图》,其用笔工整而细腻,色彩艳丽且灵动多变,显得生动自然、妙趣横生。与此同时,写意花鸟画也开始崭露头角,初现光芒。


自元代起始,花鸟画的发展态势愈发多元化。元代的文人水墨写意逐渐占据主导地位,花鸟画由工笔风格转向写意风格,更为注重笔墨的表现能力以及气韵的生动鲜活。

王冕的《墨梅图》以其独特的写意手法将梅花的神韵完美展现。而徐渭与陈淳这两位堪称典型的写意画家,对后世的写意花鸟画产生了深远持久的影响。就像徐渭的《墨葡萄图》,其笔墨豪放洒脱,充满了强烈的表现力。


步入明清时期,花鸟画持续向前发展,形成了小写意和大写意这两种独具特色的风格。其中,八大山人的大写意花鸟和恽寿平的小写意没骨花鸟画颇具代表性。比如八大山人的《荷花水鸟图》,其构图新奇独特、笔墨简洁凝练。扬州八怪也主要以花鸟画作为表现形式,使得写意花鸟画获得了极大程度的发展。并且在这个时期,工笔花鸟画依然保持着其精致细腻的显著特点。

及至近现代,花鸟画领域涌现出众多极具代表性的画家。例如任伯年、吴昌硕、潘天寿、齐白石等等。齐白石的草虫和虾、潘天寿的荷花,均源自于真实的生活,其笔墨精湛绝妙、形态生动逼真。徐悲鸿的《奔马图》巧妙地吸收了西画的造型和结构表现方法,与传统中国画的技法表现完全不同,形态精准无误,将马的神韵与力量展现得淋漓尽致,别具一番独特的韵味。

此外,花鸟画在题材的选择和技法的运用上愈发丰富多元。其涵盖了工笔、写意、兼工带写等众多画法,同时还包含了写实主义、抽象主义、水墨画、色彩画等多种风格。师法自然、意在笔先、笔墨为上、气韵生动等创作理念与方式,始终是历代花鸟画家不懈追求的高远目标。


② 花鸟画的技法和表现形式

花鸟画的技法丰富多样,主要包含以下几种:

首先是工笔技法。这是一种极为工整细致的绘画方法,它通过细腻精准的线条勾勒,以及层层叠叠的色彩渲染来描绘对象。工笔注重对细节和形态的精确呈现,力求使画面达到精致、细腻且逼真的效果,正因如此,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如今,中国工笔画在众多大型展览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一现象着实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其次是写意技法。写意强调运用简练豪放的笔墨,洒脱地描绘出对象的神韵与气质,更侧重于抒发画家内心的情感和营造出独特的意境。与工笔相比,写意不太追求外形的相似,而着重于神似,然而,学习写意技法所需的时间更长,取得成功的难度也更大,它堪称是中国画的精髓所在。


再者是兼工带写技法。这种技法巧妙地结合了工笔和写意的特点,画面中既有工整细致的描绘部分,又有写意挥洒的笔墨展现,从而使画面在工整与豪放之间达成一种平衡之美。

然后是没骨法。这一画法无需用墨线勾勒轮廓,而是直接运用色彩或墨色来描绘花鸟形象,借助色彩的浓淡变化以及笔触的运用来表现形态和质感。清代的恽寿平便是此画法的典型代表人物。

最后是白描技法。白描仅使用墨线来勾勒形象,不施加任何色彩,依靠线条的疏密、轻重以及粗细等变化来展现花鸟的形态和结构。白描多用于花鸟画的素材收集工作,当然,也有专门以此方法来展现独特花鸟画艺术效果的作品。

在表现形式方面,花鸟画既可以是单幅的独立作品,也能够以长卷、册页、扇面等形式呈现。有些作品侧重于对花鸟的写实描绘,将其生动的姿态和艳丽的色彩展现得淋漓尽致;有些则更倾向于营造出深远的意境,通过花鸟来表达某种特定的情感或哲理。清代的郑板桥、朱耷等人就是这方面的代表性人物。与此同时,花鸟画还能够与山水、人物等元素相互融合,共同构建出更为丰富多元的画面内容。


①花鸟画在自然中的形态表现

花鸟画所涵盖的内容极为广泛,作为大自然关键的组成部分,以丰富多样、千形万态的姿态呈现在世人面前,使我们能够深切地感受到四季的更迭交替,生活的丰富多彩与美好,以及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妙绝伦。依据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全球总计约有 10,787 种鸟类,然而花鸟画的范畴远不止鸟类,它几乎涵盖了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单是花鸟鱼虫、珍禽异兽就难以计数,更不必说其他能够入画的瓜果蔬菜、山花野草、生活用品等等。它们分布在世界的各个地方,无时无刻不现身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是我们生活里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仅就自然中的鸟儿而言,它们或是振翅高飞于蓝天之上,或是在枝头安然栖息,又或是低头专注地觅食,形态各异,缤纷多彩。这些形态丰富的鸟儿,为人们带来了无尽的欢乐,同时也深深触动着艺术家。画家们凭借细腻的中国画笔墨表现手法,精心勾勒出鸟儿的形态,生动地展现出羽毛那丰富的质感。

自然界中的鸟儿色彩斑斓,而艺术家在表现这些鸟儿的丰富色彩时更是精妙非凡。有的色彩鲜艳夺目,有的则淡雅清新,能够精准地呈现出鸟儿的种类、特征和神态。比如,黄鹂鸟那金黄的羽毛璀璨耀眼,翠鸟那鲜明的蓝绿色清新悦目,都被画家们描绘得栩栩如生。

而且鸟儿的姿态更是生动逼真、活灵活现,有的昂首挺胸,散发出自信与威严的气质;有的侧身回眸,流露出灵动与俏皮的韵味。它们的眼神或充满警觉,或安详平和,仿佛正在与观赏者进行一场无声却又饱含深意的交流。

花卉在花鸟画中同样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从娇艳动人、雍容华贵的牡丹,到清新脱俗、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从傲雪凌霜、坚韧不拔的梅花,到烂漫缤纷、如诗如画的桃花,以及波澜壮阔、金黄灿烂的油菜花,每一种花卉都拥有着独特的形态和与众不同的气质。

画家们用心去捕捉花卉的精彩瞬间,有的花卉含苞待放,娇羞可爱,恰似豆蔻年华的少女,有的则肆意绽放,热情奔放,宛如激情四溢的舞者。花瓣的舒展姿态优美动人,花蕊的细腻精巧让人赞叹,花茎的柔韧坚韧令人折服,这一切都在画家的笔下得以完美展现。

同时,花卉与周围的环境相互映衬,绿叶的衬托使得花卉更加明艳动人,枝干的穿插让画面更具层次感和立体感。


除了鸟儿和花卉,花鸟画中还常常出现昆虫、草木等元素,它们共同构建出一个绚丽多彩、充满生机的自然世界。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宛如灵动的仙子;蜜蜂忙碌地采集着花粉,展现出勤劳的姿态;小草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这些细微而生动的场景让整个画面充满了蓬勃的生机与旺盛的活力。画家们通过对这些元素的精心描绘,传达出对大自然的深沉热爱和敬畏之情。

在自然当中,花鸟的形态并非孤立无援地存在,而是相互关联、彼此影响的。花鸟画则巧妙绝伦地将这种关系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一只鸟儿停留在枝头,与盛开的花朵相互呼应,形成了一幅和谐美妙的画面;一群蜜蜂围绕着花朵飞舞,构成了一个充满动态美的场景。这种相互关系的精彩呈现,不仅使画面更加和谐统一,也让观赏者能够更真切地感受到大自然的整体性和生命的韵律之美。

花鸟画绝非仅仅是对自然形态的简单复制,更是艺术家对自然的深刻感悟和升华。画家们通过对花鸟形态的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深入透彻的理解,将自身的情感和思想融入到作品之中。每一笔、每一抹色彩都蕴含着画家对生命的由衷赞美、对美好的热切向往。

在欣赏花鸟画时,我们仿佛能够清晰地感受到画家与自然对话的声音,能够切实地触摸到大自然的心跳和呼吸。它让我们在喧嚣纷扰的尘世中,寻觅到了一片宁静祥和的心灵栖息地,让我们重新审视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深刻感受生命的伟大与脆弱。


④现代花鸟画的发展趋势

在当今时代,花鸟画展现出了一系列显著的发展趋势:

首先是多元融合。画家们越发重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一方面积极吸收西方绘画的元素,另一方面又坚定地保留传统绘画的特色。举例来说,在构图方面,可能会运用自然、和谐的理念,回归本真,充分彰显中国古典文化独有的深厚底蕴;在色彩运用上,既可能遵循传统的“随类赋彩”原则,也会大胆借鉴西方绘画丰富多样的配色方式,从而让作品的色彩表现更为多元和丰富。


其次是题材的拓展。突破了传统花鸟绘画题材的局限,将众多现代元素和新鲜事物纳入到创作范畴当中,比如城市景观、科技产品、科幻动漫、日常生活用品等等,使得作品更具时代气息,能够真实地反映出现代人的生活状态和审美取向。


再者是技法的创新。在传统技法的基础之上进行大胆革新,比如将“没骨技法”与白描元素加以结合,或者融合各类传统技法,从而塑造出独特的个人风格。与此同时,随着新材料的不断涌现,也为花鸟画的创作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和创新空间。

还有就是强调个性与情感表达。更加注重将个人的思想和情感融入其中,借助花鸟形象来抒发自身的情感,引发观众的共鸣,追求“寓兴”的视觉感受,使作品具备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


此外是形式的多样化。在构图上,可能会采用满构图、极简主义等各不相同的方式,或者通过增添墙面、地面等元素来丰富画面的层次感和装饰性,在画面表现上,有的倾向于平面化、装饰化,有的则致力于追求更具冲击力的构成方法,以产生强烈的视觉效果,或者营造出宁静祥和的画面氛围等等。


同时,关注生命精神也是重要趋势之一。以现实性为主导,通过对笔墨语言的精心锤炼和装饰性的重构手法,表达对生命的关怀与赞颂。

另外,探索现代转型也是一大趋势。一些画家从中国传统艺术的创作路径中探寻中国画现代转型的创作模式,在保留传统意蕴和气质的基础上,将严谨性融入笔墨的洒脱畅快之中,追求“随心所欲而不逾矩”的境界,充分彰显花鸟画的现代性意义和价值。


不同的花鸟画家有着各自独具特色的风格和创新方向,这些趋势相互交织、彼此影响,共同推动着现代花鸟画的蓬勃发展。例如,海上画派的任伯年、赵子谦、吴昌硕都各自在花鸟画领域开拓出了一片全新的天地,铸就了现代海上画派的辉煌,让花鸟画的发展更加趋向商业化。

岭南画派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吸收了一些水彩画的技法并推陈出新,形成了“中西合璧,雅俗共赏”的花鸟画新格局,他们同时吸纳中外表现技法,作品兼具京津画派的风格与北方绘画的追求,题材广泛,充分体现了现代审美理念和人文精神。

同时,也有一部分画家在花鸟画的创作中追求诗意的情怀,注重画意与诗情的相互交融。他们的作品构图新奇独特、笔墨精练简洁,画风清秀静雅、蕴藉隽永,充满了旺盛的生命力。在当代多元化的艺术环境之下,花鸟画的发展充满了活力与无限可能,不断呈现出崭新的风貌和迷人的魅力。

⑤关于场景式花鸟画

1. 名家名作与自然的启迪

自然界中的花鸟画内容,并非孤立存在,它们是自然的有机组成部分。有时,只有在特定的环境氛围中,才能更充分地体现出其价值与魅力。比如天山雪莲、戈壁胡杨、太行崖柏、黄山奇松等等,无一不是因为处于特定的环境之中,才更加彰显出生命的意义与伟大。所以,当艺术家在表现这些物象时,如果仅仅着力于表现物象的主体,而缺乏环境的衬托,画面可能就会显得单调、不够丰富,甚至有时会让人感觉意犹未尽。

如今我们可以看到,有些艺术家在表现天山雪莲时,除了将主体的雪莲描绘得丰富生动外,还会在远处呈现一抹淡淡的雪山,以此凸显画面的氛围感。渐江在画黄山松时,很少仅仅描绘黄山松,总是要表现一些黄山的山石云海作为衬托,以凸显黄山松的奇绝险峻。




现代著名的花鸟画家潘天寿,有多幅表现场景花鸟画的作品,对我们如今描绘场景花鸟画具有极其重要的启示作用。例如他的《小龙湫一角图轴》《灵岩涧一角》,皆是源于他在雁荡山的写生,所表现的是山花烂漫于山涧中自然绽放的生动画面。

自然场景中的山石流泉,与大师笔下的花鸟融为一体,营造出独特的山涧环境氛围,是典型的场景式花鸟画,也是大师的代表性作品。



作为著名的花鸟画家,潘天寿先生的山水画作品,也更多地呈现出花鸟画的图示效果。如他的《江州夜泊图轴》,以他特有的松树为主,在巨大的崖壁下一湾溪流,停泊着两条鱼舟。大师用指墨直抒胸臆,其表现手法完全不同于传统的山水画家,展现出大师笔下独特的笔墨意境。


郭味蕖先生的《春山行》同样是表现春天山涧中山花烂漫的场景,然而大师观察自然和表现自然的角度及方法,却与他人截然不同。在这幅作品中,郭味蕖先生表现的映山红,多用墨骨重色点花瓣,视角为平视,不同于潘天寿先生的勾线染色,视角也略高,有俯视的效果。

但是他们的共同之处在于,都表现出了山涧的环境和氛围,展现了一个特定的场景,从而喻显出自然的丰富多彩和地域特征,这正是场景式花鸟画的独特性所在。


2. 我的场景花鸟画写生与创作

所谓场景式花鸟画,应当是以花鸟为主,能够展现出特定的环境氛围及场景的花鸟画。正如我们上面所看到的潘天寿和郭味蕖先生的作品,所以有时我们也可以说它是山水画,或者是人物画,比如米颠拜石、板桥爱竹、老莲写梅等主题创作,均涵盖了多重的中国画内容和意蕴。

松树是花鸟画中经常表现的主题,松、竹、梅更是中国花鸟画经典的表现题材。在花鸟画中,松树也常常和石头相伴出现在画面中,朱耷、吴昌硕就经常喜爱画松树,他们的作品给人的是花鸟画的图示感觉,如朱耷的《松鹤图》、吴昌硕的《松石图》。

而弘仁画松,同样是以松树为主,却因为他将松树置于特定的黄山场景中,并且他的表现手法与朱耷和吴昌硕完全不同,所以给我们的是山水画的图示感觉。



《淡日春烟紫罗萦》的对景创作,便是一幅场景式花鸟画创作,这是我去年在查济写生时的意外收获。

我钟情于紫藤花,尤其喜爱随意生长在村居中的紫藤,有时它杂乱地攀爬在杂树上,有时则悠闲地长在篱笆外、荒野里,一到季节便绽放花朵,自然而随和,完美地融入了家乡的景色之中。

在春天,很容易在乡间各处看到大面积盛开的紫藤花,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上浅下深,仿佛那紫色沉淀下来,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那紫色美得令人迷醉且心生向往。




紫藤花在过去农村的荒年是可以作为食品救荒的,像槐花、榆树花一样,许多年长的人都曾食用过紫藤花,那是故乡的味道,也是童年的记忆,我也有过这样的体验,如今它已成为时令的美食佳品。

实际上,紫藤最美的时刻并非在黄昏时观赏,而是在白天,当太阳照耀在紫藤花上,那种清淡而艳丽的美在丽日艳阳下格外动人。在我这次查济写生所住房间后窗的小溪边,就有这么一处不起眼的紫藤花。每天吃饭和回房间休息的路上都能看到它,看多了,似乎也就有些淡漠了。因为我一直以来是以山水写生为主,花鸟并非作为画面的主题表现。

然而,忽然有一天,我看到在紫藤花衬托下的古民居,别有一番韵致。艳丽怒放的藤萝花与古朴斑驳的古民居,形成了一种极为强烈的视觉冲击。我为何不将它们结合在一起,大胆地尝试创作一幅花鸟与山水交相辉映的实景作品呢?这样的对景创作,似乎极为少见,也没有可供参考的范例,而且还需要具备一定的花鸟画基本功才能实现。

具体写生时,到底是以花为主进行表现,还是以民居为主,抑或是让它们相互衬托、相得益彰呢?说干就干,下午我便付诸实践。紫藤花在近处,作为主景,在笔墨表现上自然不能过于草率和简单。当我在画板上展纸挥毫泼彩于尺素之间时,发现过于细致地表现紫藤花,会使画面显得拘谨和小气,更不能像画花鸟一样去描绘紫藤。

于是,我果断放弃了这种方式。画第二幅时,似乎胸有成竹,紫藤花直接用较为浓重的粉紫色,在抓住紫藤形态色彩的基础上快意地点染,只要形象、色彩和意趣到位即可。很快,前面大片的紫藤就完成了。后面古民居的表现似乎已在掌控之中,为了不和前面的紫藤花争艳,在墨色的使用上较为淡雅和含蓄,对周围的环境也做了大量的概括性处理。

用时约六个小时,现场完成的效果还算不错。回来后,觉得紫藤部分的形态与色彩不够完美,显得有些琐碎,又做了一些泼彩的混合点染,使画面更为整体和灵动,最终完成了这幅场景式的花鸟画创作,这是一次对景创作。


我长期生活在徽州,每到晚秋时节,常常可以在徽州的古村落中,看到很多农家的院落中,柿子树上挂满了红红的柿子,就像一只只红红的灯笼,在冬日的暖阳中,十分醒目且充满喜气,与徽州的古民居相互衬托,协调统一。这样的场景时刻萦绕在我的脑海中,于是便有了这幅《岁月静好》的作品。

作品中,老瓦檐下,一棵挂满红红柿子的老柿子树,从画面外斜插到画面中。在青瓦的门楼下,一幅彩绘的墙画门楣,正讲述着画里画外的故事。半边的青石门框和抱鼓石,是典型的徽州味道。在老门板上彩绘的门神,静静地守护着岁月静好的时光。我将这一美好的时光,铭刻在这永恒的画面中,记录下生活的美好。





场景式花鸟画以其丰富的内涵和多元的素材,能够营造出更为丰富的画面氛围。由此,我又创作了一个主题为丰收的系列作品,如《又是一个丰收年》《初心筑起小康梦》《老区攻坚奔小康》《新时代协奏曲》《阳产晒秋》《风调雨顺硕果丰》等等。在此与大家交流学习,希望共同促进场景花鸟画的发展。

2024年夏于芜湖 杨林





杨 林,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安徽黄岳画院院长、徽州碑林艺术馆馆长,零界点:朱零山水画研究会副会长。曾获全国首届扬州八怪杯书画大奖赛一等奖,尚意2017全国美展最高奖(中国美协)、2018中国福州海上丝绸之路中国画展最高奖(中国美协)、入选2017泾上丹青全国美展(中国美协)。

入选2018山水砚都多彩肇庆全国美展(中国美协)、2019年弄潮杯全国中国画大赛优秀奖(西冷印社主办)、2019首届吴昌硕国际艺术大奖赛二等奖(西冷印社主办)、2020"中国美术世界行"成果汇报展最高奖(中国美协)、建国70周年安徽省美术大赛优秀奖(安徽省美协主办)、2017年安徽省美术大赛最高奖第四届"弄潮杯"钱塘江金石竹木拓片展二等奖(西冷印社)等。

Source

Visited 4 times, 1 visit(s) today
Subscribe
Notify of
guest
0 Comments
Most Voted
Newest Oldest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
0
Would love your thoughts, please comment.x
()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