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亿欧网

图片来源:由无界AI生成

图片来源:由无界AI生成

学习机等教育硬件,正在让学习这件事情变得更加有趣且高效。

文 | 陈俊一

编辑 | 刘欢

教育领域,正在面临一场跨界竞争。

而跨界者,可能是类似百度、科大讯飞这样的科技公司。这些科技公司正推出各类教育硬件,以及自己的教育大模型。

而以往K12领域的教育公司,也同样在发狠做教育硬件。不管是好未来、新东方,还是猿辅导、作业帮、松鼠AI、网易有道,或者是学大、昂立、高途、高思、思考乐,甚至一些地域性龙头教育培训公司,不管是做硬件,还是引入各类大模型,都试图利用AI技术去寻找“双减”之后的“增量市场”。

转型科技公司

只是换了一种更适合的教育服务方式?

很多人担忧,随着出生人口的递减,K12阶段学生数量减少会导致K12教育市场的萎缩。

但其实,K12最主要的中小学阶段,在校生数量还是在稳步增长的。

据教育部今年3月公布的数据,2023年小学阶段在校生1.08亿人,比上年增加103.97万人;初中阶段在校生5243.69万人,比上年增加123.1万人;普通高中在校生2803.63万人,比上年增加89.75万人。也就是说,中小学阶段,学生数量还是在增长。而K12教育的大头也在中小学阶段,所以市场整体还是稳定的。

不过,同时公布的学前教育在园幼儿数是4092.98万人。2021年,学前教育在园幼儿4805.2万人,比上年减少13.1万人,多年来在园幼儿数量出现首次下降。此后就接连下降,2023年已经比2021年少了712.22万人。也就是说,虽然目前中小学阶段在校生是稳定的,但幼儿园阶段的数据,却不够乐观。

毕竟,对于市场来说,不少人不仅看现在的市场,还要去看未来的市场。

不管是跨界者还是长期玩家,要想做好教育这块大市场,肯定需要了解最基本的在校生数量等基本情况。

出生人口数下降,教育市场还能不能增长?实际上,由于小学和中学都有6个年级,整体12年积累学生数,足以平滑短期内在园幼儿数的下降。也就是说,至少最近十年左右,K12教育领域的整体大盘子还是有希望保持稳定。

而且,以往的孩子们,并没有使用大模型时代的AI产品去改善自己的学习。但最近几年,特别是进入2024年以来,大模型正深度介入中小学生的学习过程,能够基于学生的学力与兴趣,推荐最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案。所以,目前所有的存量市场,都是教育大模型以及各类AI教育硬件的增量市场。

以往的利用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间隔重复、费曼学习法等策略的传统教育方法,往往缺乏个性化和灵活性。而借助大模型,能够实时分析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掌握程度,精准地调整学习计划,让预习、复习等学习过程更加高效。大模型甚至还可以通过分析学生的情感和行为数据,及时调整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避免学生因为学习压力过大而产生厌学情绪。

我们无法预测教育市场几十年后会如何,但只要未来十年教育市场依然保持巨量的规模,对赛道中的企业而言,就值得全力以赴。

近日国务院印发的《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也提出,推动社会培训机构面向公众需求提高质量;满足大众多元化学习需求;激发教育和培训消费活力等内容。

可以说,教育市场依然大有可为。而且,由于新一代家长以及新入园、入学的孩子们更适应各类AI产品,教育公司们转型成科技公司,其实只是提供了一种更适合的教育服务方式。

今年2月,相关部门还发布《校外培训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首次明确了定义“校外培训”,即指学校教育体系外,面向社会开展的,以中小学生和3至6岁学龄前儿童为对象,以提高学业水平或者培养兴趣特长等为主要目的,有组织或系统性的教育培训活动。在更多规范化管理之下,正如中国民办教育协会所说,《条例》旨在推动依法管理校外培训,既非“收紧”也非“放开”。

实际上,K12教育培训已经进入了全新的阶段,那就是为学生提供不造成负担的更多教育服务。

特别是以各类教育硬件为代表的新型教育服务。

仅看京东平台上的点评数据,不少教育硬件都具备10万条以上的购买评价。这些教育硬件,已经成为教育公司们重要的业务板块。

教育的大模型时代来了

早在政策趋暖之前,大模型已经开始赋能教育。

生成式AI与大模型技术,让教育领域以往的不可能三角——个性化、高质量和大规模难以同时实现,变得可能了。以往的个性化只能通过一对一教学实现,但一对一很难大规模且成本太高。而大模型,带来了全新的可能。

一方面,传统的线下教育公司和线上辅导平台面临着来自科技大厂的激烈竞争。

比如科大讯飞,不仅以学习平板等教育硬件切入教育市场,其发布的讯飞星火大模型更是以大模型赋能教育,讯飞星火大模型的每一次升级迭代都与教育紧密结合。今年6月发布的讯飞星火大模型4.0,就已经助力讯飞星火APP/Desk打造教育AI助手;赋能星火智能批阅机的“AI助教”功能;并助力讯飞AI学习机升级1对1答疑辅导的软件功能。

科大讯飞、百度们,正借助自身科技大厂的渠道与技术影响力,正在攻入好未来、新东方们的阵地。

另一方面,更多新的市场参与者不断涌现,推动教育赛道在技术创新上向技术赛道靠拢。

比如2023年7月,网易有道推出教育领域垂直大模型“子曰”,此外其词典笔等AI大模型学习硬件在市场上也有较强竞争力。好未来在2023年8月也推出MathGPT,继续在数学领域发挥自己教研上的优势。

今年7月,清华系企业紫光摩度也发布了包括口袋学习机、教育数字基座等多款产品,还发布了教育专属大模型MoGPT1.0。据了解MoGPT1.0使用72B基座,可以在数学解题上进行多模态教学讲解。

大模型产品不同于以往的教育信息化设备,是其在个性化答疑、讲解上蕴含的潜力。而新一代家长对教育产品的需求,也在从单一的课程辅导转变为全方位的学习支持服务。例如,通过大模型分析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能力,定制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和课程内容。毕竟家长更注重个性化、高质量和便捷性,愿意为这些额外的价值付费。

从2023年至今,据不完全统计,教育圈已备案超40个大模型。

而新的教育大模型依然在不断出现。

8月23日,教育科技公司精准学宣布成功训练了中国首个语音端到端大模型“心流知镜-s(V02)”,可直接实现语音输入-语音输出的交互,使其更适配辅学场景,使大模型达到“真人老师”级别的自然对话交流体验。精准学表示,将于近期对外展示这项技术的应用成果。此外,其AI辅学机Bong系列已在天猫京东上线。

此前,精准学就基于通义千问开源Qwen-72B训练,打造了融合文本、语音及情绪的实时多模态教育垂直模型“心流知镜”。可以看出,教育大模型的模型参数量,普遍比通用大模型千亿级的参数要小。

精准学AI技术负责人张宁就曾解释,之所以选择通义千问的开源大模型,是因其尺寸规格以及模态丰富,能够快速有效地处理文本、语音、视觉的多模态交互,特别适合复杂的教育学习场景。

对于教育大模型而言,或许参数规模不是最重要的事情,而是要有能够反映真实学情且有高质量教研分析的大数据。基于高质量的数据,才能够研发出能够精准地满足学生具体需求、可以提供高度人性化的交互和深度个性化学习体验的教育大模型。

而这又衍生出另外一个问题:教育大模型的竞争,到底是软件的竞争还是硬件的竞争?到底是教研体系的竞争还是AI技术上的竞争?

教育硬件,核心是课程还是AI技术?

当前各大厂家推出的教育大模型,作为一种软件服务,主要还是搭载在以学习平板、学练本为主,以词典笔、口袋机等其他教育硬件为辅的教育硬件上。

教育硬件,仍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载体。

据洛图科技(RUNTO)数据显,2024 年第一季度,中国学习平板市场线上(含拼多多、抖音、快手平台)销量为 68.9 万台,同比增长 79.9%;学习平板线上市场均价为 3357 元,比去年同期上涨了573元,增幅高达 20.6%。在车企纷纷价格战的当下,很多消费品都在降价,而学习平板可是为数不多实现价格上涨的产品。

也就是说,线上渠道学习平板一季度销售额约23.13亿元。但这没有统计线下份额,由于学习平板线下渠道铺展也非常普遍,因此这个数据还只会更高。

但随着竞争的激烈,市场集中度有所下降,TOP4 品牌的合计份额(CR4)为 49.8%,较去年同期下降 11.3 个百分点。学而思、小度、小猿、作业帮位居前四,科大讯飞排名第五。

而且,第一季度的重点品牌新品在 AI 大模型应用上有了更深入的发展,产品功能从个性化学习扩展到教导学生学习方法等。

当学习平板都在比拼搭载的教育大模型时,其最重要的卖点,到底是搭载的各类课程体系,还是搭载的教育大模型呢?

以学而思学习平板为例,其搭载了电子版教材、专题课拓展校内知识,原版RAZ分级阅读、大语文、多元素养课、创新思维课等各类学习资源。

学而思总裁彭壮壮就曾表示,学而思学习机最独特的地方就是内容的超级硬核以及学而思近21年的教育经验。简而言之,内容门槛是学而思学习平板最大的壁垒。

而且,由于线下班课时代,学而思优质老师(各学段学科综合排名前10%的S级老师)只能服务少数学生。学习平板拥有S级老师的录播内容,使得所有学生都有机会享受到最优质的教育服务。

但家长也清楚,录播课的教学效果,和真正的S级老师亲临授课是不同的。所以,录播内容,并不是学习平板的优势,能够基于学生学情精准适配才是优势。

这似乎意味着,能够促进个性化的教育大模型,要比课程体系等优质内容更重要?

也未必。

以科大讯飞的学习平板为例,由于没有学而思那么强大的教研团队,所以科大讯飞就不断充实自己的题库资源,从而实现其宣传语所说的效果:只做几道题,快速找到薄弱点,从而实现个性化精准学。比如根据本地化的教育大数据分析,了解不同地区考试的侧重点差异,优先推荐本地高频考察的知识点给学生;快速分析出学生学习中的薄弱项并进行针对性的推题练习。

科大讯飞的精准学系统与学而思学习平板的内容体系,到底谁更重要,或许随着市场份额的变化,消费者会用行动投票。但是,小度的学习平板也可以用文心大模型的技术进行加持,而且,大模型公司更愿意将自己的能力开放给业界使用,而教育公司的核心教育内容往往不会。

从这个角度上去看,似乎优质内容体系的独特性,要高于大模型技术?

但谁更加重要,其实没有绝对的答案。

在以学习平板为硬件载体、以教育大模型为软件核心的这场教育比拼,实际上也反映了教育科技领域的两种不同发展路径。

比如学而思这一派,就是依托于多年的教育经验和强大的教研团队,打造一个内容门槛极高的生态系统,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系统的学习材料。这些内容经过专业的教研团队打磨,更符合教育规律,也更贴近考试需求。同时,也引入大模型技术来做个性化学习系统。

像科大讯飞这样的企业则选择了另一种路径,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习惯、能力水平和兴趣爱好,为学生量身定制学习路径,让学生在个性化的学习中获得更强的学习效果。

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优质内容提供好的学习素材和框架,而大模型技术则确保这些内容能够以最适合学生的方式被消化吸收。对于教育公司来说,如何将优质内容与大模型技术有效结合,让新技术赋能硬件与软件创新,才是未来发展的关键。

Source

Visited 6 times, 1 visit(s) today
Subscribe
Notify of
guest
0 Comments
Most Voted
Newest Oldest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
0
Would love your thoughts, please comment.x
()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