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之后,不会有人再去怀疑华为与安卓割席的决心。

 

1月18日下午,华为宣布HarmonyOS NEXT开发者预览版开放申请,按照官方的注解,这个版本的鸿蒙系统有个更加通俗易懂的名字——“星河版”,呼应着四年前余承东在开发者大会上的那句“没人能够熄灭满天星光”。

 

与前代鸿蒙系统相比,HarmonyOS NEXT的系统底座由华为自研完成,仅支持鸿蒙内核及鸿蒙系统的应用,不再兼容安卓应用,也不支持打开APK文件(安卓系统应用程序包)。

 

同时,对于应用开发者来说,以后开发鸿蒙系统的应用,将不再是对安卓版本进行适配平移那样简单,未来在iOS和安卓之外,互联网厂商需要维持第三套应用开发班底,势必会增加企业的日常经营成本。

 

这对于华为和互联网厂商来说,会是一桩双赢的生意吗?


鸿蒙原生,一场旷日持久的阳谋

 

一个容易被忽略的事实是,华为可能是国内对商业节奏把控最精准的公司。

 

对于原生鸿蒙,业界普遍关心的问题还是“有多少应用厂商愿意跟进”?

 

在昨日的鸿蒙生态启动仪式上,华为终端云总裁朱勇刚正面回答了这一问题,“目前首批200+鸿蒙原生应用已启动开发,其中100+完成了鸿蒙原生应用Beta版本。”值得一提的是,这200多个APP囊括国内用户日常使用的绝大部分头部应用。

 

按照华为方面的估算,今年年底将有5000+鸿蒙原生应用启动开发。

HarmonyOS NEXT的第一次公开亮相是在去年8月的开发者大会,包括微信在内的首批应用宣布接入原生鸿蒙是在去年10月。也就是说,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华为完成了一套独立生态的初步搭建工作。

 

如此惊人的效率,是因为华为在国内无与伦比的号召力?还是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

 

回到2019年,这事或能找到些许端倪。这一年的8月,华为正式发布了鸿蒙系统。如果当时有人说华为是在“PPT做系统”,华为大概是无力反驳的,因为在一场面向开发者的会议上,华为没有展示过一行代码示例。

 

但华为也的确有自己的苦衷。在那一年的5月20日,谷歌宣布断供华为GMS服务,该事件发生10天后,华为宣布鸿蒙项目“备胎转正”。

 

“赶鸭子上架”?也不全是,华为对于鸿蒙系统有着明确的定位:全场景分布式OS,可以实现模块化耦合,对应不同设备可弹性部署。

 

这些指标充分说明,鸿蒙在技术底座的搭建阶段,华为就没指望这个系统单独为智能手机服务,而是将目标锁定在了IoT上。

 

而华为战略的精妙之处在于,你总能在更早的时间线里,为其找到铺垫:在2019年3月的华为HiLink大会上,余承东首次提出了“1+8+N”战略,即以手机为核心的全场景智慧化(物联网)战略。这表明即便华为没有受到外部制裁,未来大概率也会推出一个更加适用于IoT战略的微内核操作系统。

 

因此,某种程度上,鸿蒙系统算是外因与内因合力产生的结果,它的突兀更多体现在时间上,而非自身定位方面。

 

对于华为而言,鸿蒙系统基于微内核、分布式OS的特性,也很好地将手机厂商间围绕性能的比拼,强行拉到生态比拼的层面,弥补了自身在芯片上的受限问题。

 

当然,初代鸿蒙更多是在解决“备选系统”的有无问题。2020年,华为发布了Harmony OS 2.0,在这个版本中,鸿蒙系统已经具备了作为手机系统和IoT链接中心的基本框架,比如分布式软总线、在应用和设备的开发层面实现一次开发、多端部署。

 

此后几年,鸿蒙系统进入平稳发展阶段,到Harmony OS 4.0发布时,搭载鸿蒙系统的终端设备数量已经超过了7亿台(包括IoT设备),华为开始逐渐逼近那条过去几年反复提及的“生死线”。

 

华为方面曾结合PC与移动产业的发展历史进行过估算,16%的操作系统市场占有量是个分水岭,超过这条线就能取得成功而不被市场淘汰。

 

由于目前华为仍无法搭载GMS(谷歌移动服务),因此这条“生死线”更多是专指国内市场,而就第三方调研机构CounterPiont Research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目前鸿蒙操作系统在国内占比已经达到13%。

数据来源:CounterPoint Research

说到这里,可以总结一下华为目前手中握有的几张关键底牌:系统层面,鸿蒙的底层框架已经完备;硬件层面,系统跨端能力完全跑通;用户数量,已初步具备产生规模效应的标准。

 

至此,华为只要解决生态伙伴和软件应用的问题,就可以剔除掉安卓的底层代码,让用户通过微内核系统获得更加流畅的跨端交互体验。

 

所以在今年开年,我们看到了鸿蒙的重心开始从“南向开发”转为“北向开发”。

 

软件生态,才是鸿蒙的真正挑战

 

所谓“南向开发”与“北向开发”,前者是指向下兼容各种硬件,而后者是指向上提供接口培育更多的软件APP。

 

就目前来看,“北向开发”的难度要大得多,这意味着互联网厂商要真金白银地搭建另外一套应用开发团队,同时如果原生鸿蒙无法到达预期的获客水平,厂商也不得不负担额外的沉没成本。

 

当然,根据不同应用厂商的体量,也需要进行分类讨论。

 

对于头部应用厂商而言,是否跟进原生鸿蒙,并不是一个值得纠结的问题。原因在于,应用厂商在与手机厂商的利益分配中,其实大多数时间处于弱势地位。

 

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发生在2020年末的那场“华腾大战”。

 

彼时,华为宣布将多款腾讯游戏从华为应用商店下架,由于腾讯不满华为应用商店过高的付费抽成,单方面宣布修改条约,以做回应。值得玩味的是,原本业界预计的拉锯战并没有就此爆发,在不到24小时后,看似强硬的腾讯方面就做出了妥协。

 

个中道理也很简单,腾讯旗下游戏,很难在绕过手机系统的各种安全警告后,于第三方渠道中完成下载——手机厂商所掌控的应用商店,就是互联网大厂们在移动端的命门。

 

尽管当前华为手机的市场占有率不及2020年,但不可忽视的一点是,从华为旗下剥离出的荣耀,部分机型仍为用户保留着推送鸿蒙系统的选项,而根据Canalys的统计数据,在2023年第三季度,荣耀在国内的市场份额达到了18%。

厂商 2023Q3出货量(百万部) 2023Q3市场份额
荣耀 11.8 18%
OPPO 10.9 16%
苹果 10.6 16%
vivo 10.4 16%
小米 9.1 14%
其他 13.9 21%
合计 66.7 100%

中国大陆智能手机2023Q3出货量及市场份额,数据来源:Canalys

加上华为在Mate系列回归后的强势表现,两者在鸿蒙系统上的用户群体是头部应用厂商绝对不会割舍的对象。

 

而对于那些中游应用厂商,则大概率会审慎跟进原生鸿蒙。

 

一位互联网产品经理向虎嗅表示,如果只是单纯地做鸿蒙应用开发,其实成本并不算高。“比如我现在组建一个小团队,可能只需要1-2个月就能完成实现60%功能的MVP版本(最小化可行产品)应用。”

 

不过,还要考虑到后续迭代带来的成本压力。“如果是一个功能较为复杂的APP,在完成初代版本的开发后,我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功能植入,这个过程依照数据回收的评估结果而定,其时间可能长达半年到一年,这意味着应用开发团队的长期成本骤增50%(对比此前的iOS端和安卓端)。”

 

此外,这位产品经理指出,HarmonyOS Next作为一个新的操作系统,应用开发团队也必须考虑到这个系统的基础能力是否完备,安全漏洞是否能及时修复等问题,相关的研发成本可能会进一步提高。

 

所以对于中游应用厂商来说,他们很难直接将自家应用绑定在原生鸿蒙上,当下很可能会持谨慎的观望态度。

 

对于小微型应用厂商,乃至个人开发者来说,即便主观意愿上想搭上鸿蒙这趟快车,客观条件也是相对受限的。最直接的问题是,原生鸿蒙的开发语言以ArkTS为主,完全不同于iOS工程师使用的Swift语言,以及安卓工程师使用的Java语言,这对于上述厂商及个人开发者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

 

当然,华为方面也在积极地为应用厂商们提供帮助。

 

在去年8月的开发者大会上,华为宣布启动“鸿飞计划”,该计划预计未来三年为生态合作伙伴提供百亿元的资金支持,除了技术支持和营销支持外,华为还准备为应用厂商共享流量入口,甚至直接通过开屏广告和特色栏目为原生鸿蒙应用引流。

一桩价值万亿的生意?

 

按照华为的计划,HarmonyOS NEXT将在今年二季度发布开发者Beta版,四季度将正式发布面向消费者的商用版本。届时,这个华为苦心经营五年的生态系统,能给行业带来多少机遇?

 

最直接的改变是,行业移动应用开发的红利将被重新释放。

 

这里我们可以对比一组工信部此前披露的数据:2022年1月-2月,中国移动应用开发者数量为104.2万个;而到了2023年5月,国内移动应用开发者数量下降到82万,其中安卓开发者24万,苹果开发者58万。

 

这并不是一个偶然现象,宏观来看从2020年开始,移动应用用户增长速度就进入持续性下滑阶段,并逐步走向存量市场,相应地市场对应用开发工程师的需求也在不断减少。

 

但目前来看,移动应用厂商对原生鸿蒙的需求将直接改变行业的现状。

 

根据智联招聘平台数据显示,2023年1-10月鸿蒙工程师平均招聘薪资达到17573元/月,显著高于同类开发工程师。

 

而大厂抢人的工作也早已开始,美团的鸿蒙基建工程师岗位月薪范围在4-6万元之间;京东发布的前端架构师(鸿蒙方向)岗位月薪范围在4-7万元。

 

在昨天的鸿蒙生态启动会上,华为还公布了一组数字:截至目前,已有305所高校学生参加鸿蒙活动,268家企业参加鸿蒙生态学堂,38万+开发者通过鸿蒙认证,这些都将是为鸿蒙应用开发工作的后备力量。

另外,在HarmonyOS Next正式商用后,过去汽车及IoT设备使用的Open Harmony(开源鸿蒙)系统也将被前者替换,有望实现与手机之间在系统层面的彻底打通,从而形成生态闭环。

 

对于用户来说,生态闭环意味着信息安全能够得到保障、跨端协同交互体验更佳,而对于华为来说,生态闭环方便统一升级,也能够降低日常的运维成本。

 

同时,生态闭环也意味着更强的用户粘性,以及在渠道分成上掌握更多的话语权,可以参考苹果的“围墙花园”,一旦生态闭环形成,华为与其他安卓厂商将完全不在一个层级。

 

“鸿蒙将打开万亿产业新蓝海”,在昨天的鸿蒙生态启动会上,余承东夸下这样的海口。

 

我们无法确认这个万亿产业的目标能否实现,但在手机厂商“卷生卷死”的今天,能够有国内厂商愿意以“大破大立”之姿做出改变,无论结果如何都应该值得鼓励。

Tips:我是虎嗅前沿科技组张晋源,关注消费电子、半导体及显示相关行业,欢迎交流(请务必备注商业身份,谢谢。微信:18510113471)。



Source

Visited 7 times, 1 visit(s) today
Subscribe
Notify of
guest
0 Comments
Most Voted
Newest Oldest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
0
Would love your thoughts, please comment.x
()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