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全国两会上,人大代表潘复生院士带来了关于切实破除研究生招生就业过程中唯学校“出身论”的建议。他建议消除学生档案、求职简历“第一学历”概念,破除对学校出身的显性和隐形限制条件。

该建议在网上引发热议。很多网友举手支持,表示自己苦第一学历久矣,本科出身不好仿佛变成了揭不过的“案底”。但是也有人质疑,认为消除第一学历概念,对拼尽全力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的学生不公平。

第一学历概念到底该不该取消?破除“第一学历歧视”难在哪儿?澎湃问吧邀请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博士陈曦,与澎友们一起聊了聊。

第一学历,能说明什么?

@澎湃网友byets:我觉得跟考研相比,高考的确相对公平,第一学历是能看出一个人的学习能力的,企业招聘看这点也无可厚非。您认为高考能多大程度反映一个人的能力?

陈曦:人生有很多环节。个体的成长由环节组成,环节本身具有有限性。当个体成长的一个环节中出现了新的内容,导致上一个环节不能容纳这部分内容,就会呼唤下一个环节的到来。站在下一个环节去回溯上一个环节,我们发现第一学历只能作为衡量人生某环节达到的高度,却不能作为衡量整个人生的尺度。

我们的教育,应该是让学生们在未来发展有更多的可能性,而不是以某一环节为人生刻度,要么将其捧上神坛,要么将其钉死在所谓的第一学历的耻辱柱上。

@空白格:高考从来不是最能反映一个人能力的考试,高考录取结果也不是。“中部省份里偏远地区学生不比西北、东北省份学生能力差”,简单地以高考结果论学生能力,看似公平,实则偏颇。

@hao象:可以最大程度地反映学习能力,不然也不会有第一学历这种现象的形成。第一学历并不是哪个部门或谁制定的,那么取消又从何谈起呢?

@村居遣兴:第一学历,那是证明过去,最终学历,才能代表未来的潜力!

@陆川有许多树:请问您本科是哪里的呢?您感觉本科复旦的同学,对比本科一般博士考上复旦的同学,哪类同学更厉害?

陈曦:我的本科是985、211高校,我感觉本科考上复旦的同学能证明他在高中阶段学习优异。本科一般,博士考上复旦的人对科研更有热情。

人生道路有不同选择,无论是本科读完直接就业,还是继续深造,都是自身的选择。用“排序思维”看问题,争个谁更厉害,不若用“联结思维”看问题,看哪条路更适合自己。选择坚定,方向正确,道路适合,都能活出自己独特的风景。让有爱之人永远有爱,让爱自由之人永远有自由,这难道不比谁更厉害更有意义吗?

@w:我在工作中发现不少专科生在工作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反而高于名校毕业的学生,有些学生确实懂事和开窍的时间晚,一旦开窍能力不差于高中时期的那些好学生,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el-chicken:观念成见是难以破除的,“消除这一概念对那些高考努力的学生不公平”一说多是人们的直观判断,实则影响是微小的,我们也要看到那些能跨越第一学历桎梏的人才。

陈曦:“消除第一学历”和“唯第一学历决定论”,是两个极端。一些天资聪颖或者高中很努力的学生,考上了理想大学,这是孩子的高光时刻。破除唯第一学历决定论,并非抹杀孩子先前的光环,也并不是对孩子先前取得成绩的否定。恰恰相反,这一方面会激励第一学历优秀的孩子继续在新的人生阶段勇敢拓荒,也能给第一学历相对一般的孩子提供继续成长、跃迁的可能。

@苦荞薄片:从小到大,老师都偏爱成绩好的人,特别是高中老师很强调学历学校的参差,学历歧视根深蒂固。比如在我印象中职校的人全是不良的混子。那如果不该看第一学历,是不是也代表了我们不该瞧不起那些上不了高中的人?可我发现很多人只是嘴上说着,心里却不是这么想的。这就是我认为的现状。

陈曦:我不否认在高中阶段的教育中,在高考的指挥棒下,评价指标侧重颇具竞争意涵的“分数”。有时人们也会把“名校”符号化,并把高校等级化为区分不同学生的“隔间”,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好的大学并不意味着铁饭碗,职校生也并非一无所长。

问题的关键在于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人生,而不是在他人的评价中或者鄙视链中去寻找自身定位。有人喜欢在巴黎的广场喂鸽子,也有人喜欢在农村巷口逗黄狗,这是旨趣不同,并不存在哪个高尚,哪个低级。

@社会我瓜哥:输在起点上的人不一定输在终点上,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很多人起点上可能慢了半拍,但别人终身学习,定能成才。

陈曦:也许人生并不是一场赛跑,而是一次有终点的旅行。只不过不同的人搭载了不同的交通工具,经历了沿途不同的风景。有的人在高速公路上飞驰,有的人却满脚泥泞,有的人在破碎中重新拼凑起自己,也有人在虚构的浮华里迷失。高速公路的驰骋者也许永远也闻不到路边一朵野花的芳香,但这朵野花却为满脚泥泞的人盛开。

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里指出,人从一出生便向着死亡边缘的方向而活着,每个人的终点都逃避不了生命的周期。但是人们从来不会因为自己会死,而放弃追逐美好的过程。鲜花与荆棘相伴,泪水与欢笑同行。看淡生活中的“输赢”,相信所有阅历皆是修行。

不看第一学历,那看什么?

@大黄的小喵:企业看重第一学历是市场供需决定的。当人才供应大于岗位需求时,自然就要采用某种筛选规则,一个岗位有七八十个人竞争,HR采用第一学历的方式筛选最便捷,一个个考察能力对于企业来说成本太高。所以说并不是该不该取消的问题,它本身就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市场规律。当岗位需求大于人才供给时,企业自然就不用第一学历去筛人了。这是我参加秋招的感悟。

陈曦:需要注意的是,要区分“应然”和“实然”。市场以效率为运行逻辑,但市场本身也存在自发性。这就要求政策正义、社会保障、公众监督等方式克服市场自发性弊端,矫正市场自发运行给社会系统带来的偏差,为公平正义兜底,从而促进社会系统良性运转。

@世界那么大2049:除了第一学历,面对职场新人,有没有更科学合理的筛选标准,能相对节约时间、精力而又相对能择优录用的办法?

陈曦:我认为,最主要的办法是用人单位调整心态,优先考虑人才适配度,让合适的人在合适的岗位做合适的工作,带来的收益要远高于人才筛选成本。

其次,要完善求职者和用人单位多元沟通渠道。这需要用人单位的HR成为一个有效的聆听者,而不是凝视者。在一些就业环境下,用人单位与求职者之间存在着不对等的权力轴心,这会造成交流的无奈。用人单位应该将“握紧的拳头”变为“摊开的手掌”,在明亮的对话下,发现求职者的闪光点,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澎友评论zaxa:甭管看什么,都是一种人才选拔标准。消除了第一学历概念,你就要提出另一个更高效准确可行的标准来替代它。我们现在不是讲先立后破么,请先立起来一个新的方案再去想破掉旧的方案吧。

Source

Visited 5 times, 1 visit(s) today
Subscribe
Notify of
guest
0 Comments
Most Voted
Newest Oldest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
0
Would love your thoughts, please comment.x
()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