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三八妇女节,在歌颂女性美丽、坚强、勇敢的同时,我们也应当关注当代女性正在面临的一些生活困境。顾家庭和拼事业,女性想要两全其美有多难?作为普通人,可以为推动性别平等做什么?
媒体人张畅、专栏作家张丰曾做客澎湃问吧,和网友一起聊聊当代女性的处境。
当代女性面临哪些困境
@辰鱼:为什么要设立“三八妇女节”?现在还有过节的必要吗?
张畅:三八妇女节的设立最初是为了纪念女性争取参政、劳动、教育等权利所做出的非凡努力和历史贡献。这个节日本身就承载和见证了,女性在漫长历史中是如何为争取应得的权利而斗争的。节日关乎塑造集体记忆,因此很有意义。
@绊音£花醉:当代女性,到底应该以组建家庭为主,还是以打拼事业为主?两全其美有多难?
张畅:婚姻和家庭,尤其是生育,对于女性在职场上的影响是存在的。无论是面试阶段,企业对于聘用的经济考量(企业利益最大化,因此一些婚育年龄的女性会在一定程度上处在就职的弱势一方);还是在职业上升期,女性的事业因为生育中断,甚至是终断;还有在育儿期间,时间的分配和精力的挑战,都会或多或少影响到女性的工作。相信在我们身边,这样的例子也不在少数。
还有一个现象是,那些真正在职场长期立足,威望很高的领导层,女性的比例相对少。即便是有,有些人会通过掩盖女性的身份,来得到更广范围的认同,这就形成了我们常说的“女强人”。我们不说“男强人”,而说“女强人”,其隐含意思就是:女性生来扮演弱的角色,所以强就是额外的褒奖。这种说法其实是值得我们推敲的。
当然,我们身边也不乏家庭和工作平衡得不错的女性,但这无疑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组建家庭也好,打拼事业也好,更多是被解读为个人的选择,即:选择自己能够承担的,选择自己渴望活成的样子。虽然鸡汤,但或许只能如此。
@MagicWaltz:如何看待女孩富养、男孩穷养的说法?
张丰:这只是一个口号吧,是说男孩子多吃点苦,给女孩子一个更从容的环境,这样男孩子将来更容易成功,而女孩子更有教养和眼光,不会轻易被爱情蒙蔽。我个人认为这个看法本身就有点歧视女孩,因为它认为男孩才是“成大事”的。
@咚咚咚你:如何看现在女性出嫁都要高价彩礼,算是“啃女”吗?
张丰:我觉得彩礼有一定合理性的。假如只把收到的彩礼用来给女儿置办新家庭所需的物件,算是一种金融集资手段吧。如果把女儿的彩礼拿来给儿子买房,就是“啃女”无疑。
@东家长2020:母性光辉是与生俱来的吗?
张丰:“母性”应该是本能,哺乳动物也爱自己的孩子,但是“母性光辉”是社会意识的塑造。
@飞驰而过:我感觉重男轻女文化有区域差异和城乡差异?比如城市比较少,乡村比较多;广东、浙江有一些地方挺严重,但是别的地方就还好。
张丰:这个看法挺对的,总体上城市和南方都要好很多,经济发达地区的劳动分工能带来更多平等,新观念也传播得更好。潮汕和部分浙江农村宗族观念很强,这对女性有压制性。
如何推动性别平等
@zzh:在网上看到一些“女性应该拥有孩子的冠姓权”的呼声。怎么看关于冠姓权的归属问题?
张畅:要实现性别平权,我们需要做的是摧毁性别不平等的根基,即生产力的差距和性别的刻板印象。个人认为性别刻板印象是现阶段平权最大的障碍。而孩子跟谁的姓,如果有助于消除针对性别的刻板印象那再好不过,但如果无所裨益,那就是夫妻双方的权衡问题。
@熊:女为悦己者容,这句话有毛病吗?
张畅:我一直觉得,女性应该成为审美的主体,而非审美客体,不该只为了有人观看、有人赞美、有人追求而打扮、穿衣。女性的美,应当是自我肯定的美,是因发自内心的笃定、坚韧、善良、明亮而生发的美。一个人的美当不用于任何事,无关乎除她自己之外的任何人。
@安抚:在成长历程中,女孩和男孩接受的教育方式不同,导致了男女性格的巨大差异,这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男女的事业发展?这个问题有没有办法解决?
张畅:认为女孩子就要乖,要可爱,要顺从,要懂得知足和忍耐;认为男孩子就要阳刚,要勇敢,必须担当和强势,在这样固定思维下的家庭和学校教育,都会或多或少扼杀一个人的个性,让那些不符合这些特质的孩子被迫接受行为上的“矫正”,甚至仅仅因为与众不同而遭受校园霸凌。
这是需要我们每个人警醒的:我们需要规定一个人的行为和特点吗?一个人的性别真的需要他或她必须展现某种特质吗?我们对于性别的理解为什么会这样狭隘呢?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长大成人、步入社会之后,虽然符合了普遍意义上的期待和规定,但他们又会如何正视自我,如何对待两性关系呢?这或许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春水煎茶:作为普通人,可以如何帮助推动性别平等?
张畅:希望有朝一日,当我们在电视或其他公共媒体上谈论婚恋和生育时,女性的年龄不再是她被指责和被过分关注的理由。当有人遭遇家暴时,她勇敢地站出来,你或许没这么勇敢,但至少不要质疑她为什么不离开,为什么要忍受。当有人说自己遭受了性骚扰,甚至性侵犯时,你也许没有能力将施暴者绳之以法,但也请不要说这样的话:“苍蝇不叮无缝的蛋、你穿得那么少难怪会……”因为相貌、穿着、身材、阶层、地位、性格,都不能构成一个人遭受侵犯的理由。
当我们在公众的范畴指责女性的生理问题,或者拿这样的问题开玩笑时,要知道她们不情愿如此,却无力改变,是不是再谨慎一些?再怀抱一些同理心?很多时候推动社会进步的,往往是一些小事,它们日积月累,形成了变革的力量。
@柚子一晴:怎样更好地解决原生家庭中的重男轻女思想,以及相亲市场中对女生的苛刻要求现象呢?
张畅:思想和观念从来都很难一蹴而就地改观,社会现象也不是一朝一夕所能扭转的。好在你提到的这两种现象,据我观察主要集中在上一辈人身上。上一辈人由于他们所受的教育和生长环境的影响和局限,常常认为:在家庭中,女性就是不如男性,女性太有出息是不值得鼓励的。而当这群人在为自己的儿女寻找另一半时,必然会投射这种观念。这一代人的思想已经非常难改变了,能够迎来改变的是年轻人。他们自由独立,懂得男性和女性之间需要彼此尊重,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