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国发生了一起特殊的案子。
一位名叫Nikko D’Ambrosio的32岁男子向法院起诉了27名女性、1名男性,以及包括脸书在内的多个网络平台,理由很奇葩——多位女性在网上评价他“黏人”、“神经”、“上完床就消失”……
他觉得她们所言不实,对自己造成了名誉损害。
(Nikko D’Ambrosio)
说起这件案子,不得不先提到一个在国外很知名的脸书群组 —— “我们在和同一个人约会吗(Are We Dating the Same Guy?)”。
众所周知,网恋有风险。尤其是女性,一不小心就会成为有犯罪倾向男性的目标。
ProPublica在2019年发起过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受访者中,高达31%的女性都曾被通过交友网站认识的人性侵犯。
(示意图,图片来自ProPublica)
而犯罪行为之所以如此猖獗,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交友软件从不对用户进行身份验证以及背景调查,甚至允许强奸惯犯使用。当这些心怀不轨的人用假身份混入其中,交友市场瞬间变成了大型“狼人杀”。
无奈之下为了自保,2022年3月在纽约,脸书小组“我们在和同一个人约会吗”应运而生……
(示意图,图片来自wikihow)
群组成立的目的很明确 —— 帮女性避开网络渣男,识别自己是否被骗。
组内成员可以在群里发布想要咨询的男性照片,如果有人认识这名男子,知道他喜欢“养鱼”或者有其他危险行为,都可以相互告知。
除此之外,也可以提供一些感染了性病、以及有过家暴或强奸前科的男性的资料,帮大家避雷。
(示意图,图片来自wikihow)
这种方式颇有成效,也广受女性欢迎。
群组自成立以来不断扩张,渐渐在多个国家的不同地区成立了120多个分组,据说目前已有350多万名成员加入。
但同时它也被很多男性视为眼中钉,还经常被指责“侵犯个人隐私”、“所述信息不实”以及“诽谤”等等……
(示意图,图片来自wikihow)
不过究竟是群组里的发言真的不实,又或者只是发起反对的男性做贼心虚,就很难验证了,
直到这次,曾在群里被人讨论的Nikko竟然把矛盾提交到了法庭上,看样子势必要为自己讨个“公道”……
(芝加哥地区的“我们在和同一个人约会吗”脸书小组)
本周一,Nikko到法院提交了起诉书,指控多名对象,声称他们分别犯有诽谤、故意造成情感伤害以及曝光他人隐私等罪行。
事件具体的起因是,他发现有位女性曾在“我们在和同一个人约会吗”的芝加哥分组中,发表关于他的负面评价。
女方称自己和Nikko交往过,但过程不太好,说他“很快就变得非常黏人”还“喜欢炫耀自己的钱”等等。
之后有很多女性跟帖,也纷纷对Nikko发表了负面评价。
有一位说Nikko跟自己发生过关系后,就玩消失再也不联系自己了。
另一位说以前就看到过Nikko的避雷帖,发帖人说因为自己不想和Nikko过夜,他就发了一大堆短信辱骂。
其他还有人说Nikko是“疯子”等等……
(其他女性针对Nikko的评论)
按理说,群里的帖子是不允许外传的 ,可Nikko不知从何途径获得了这些评论的截图。
他对此表示无比愤慨,坚决为自己辟谣。
他说自己和第一位发帖人是在一次文化活动中偶遇的,见面当晚,两人自愿发生了关系。之后他们只在个别场合中有过短暂的接触,从未把对方视为专一的约会对象,言下之意只是炮友,发帖人所言并不符合事实。
emmmm……怎么说呢,这个辟谣好像也不是很有力度,很多关键地方根本就没解释清楚。
(Nikko D’Ambrosio的照片被发到了群里)
不管怎样,目前Nikko正严厉指责群里的几位女性故意发布虚假信息,公开传播了关于他的谣言,对他进行人肉搜索等……
他说这给自己造成了很多伤害,包括动摇了他的名誉和社会地位,让他遭受耻辱、承受精神上的折磨,以及导致金钱上的损失等……现在他要求高达7500万美元(约5亿3760多万元人民币)的赔偿金。
对于这种行为,网友的看法各不相同。有人表示支持,觉得网络之风确实需要整顿,但更多人则对他表示无语:
“听起来确实很像一个黏人的精神病会做的事。”
“他说要7500万美元?可真够玻璃心的!”
“当女人不按他们的规则行事时,男人就会变得非常生气。”
“如果只有一个人这么说,可能是她有什么私怨,不能轻易相信。可如果27个人都这么说,那很可能就是真的了。这家伙有点大病。”
网友也对此事到底构不构成诽谤提出质疑:
“如果她们只是分享个人经历,何来诽谤一说呢?”
“她们甚至不需要证明他是黏人的神经病。这是她们的个人观点,而不是对事实的陈述。”
“诽谤不是观点,而是关于事实的虚假陈述。疑似具有诽谤性质的言论最关键的点在于,一位正常人会认为它是一种对事实的陈述。个人观点不具有诽谤性质。人们有绝对的权利表达他们关于他人的任何观点。”
案件到最终判决估计还早,目前说不准会有何种结果。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比起之前在群组里被讨论,Nikko现在的行为才是真正让自己在全国都出了名……
https://redian.news/news/80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