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源/視覺中國
今年夏天,取代「雪糕刺客」站上消費風口的,是「聯名刺客」。
上個月,LV在上海和三家咖啡館聯名推出了一款LV定製帆布袋,即使價格需要580元,也依舊排起了長隊。
有人為了一個聯名帆布包,花了880買了兩本書。
而今年把聯名玩的最卷的賽道,莫過於茶飲品牌。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上半年茶飲屆的聯名頻率不下30次,且越來越卷,聯名的頻率已經從月改為以周為單位。
最近,在眾多品牌為了新品營銷張羅旗鼓的時候,瑞幸也在這週一悄悄上線了一款新品:蘭韻鐵觀音拿鐵。
奇怪的是,過去堪稱「內捲之王」的瑞幸,這次卻無比佛系——不打IP,更不炒聯名。
是瑞幸今年卷不動了,還是另有高招?
品牌的續命神器,
卻刺傷了年輕人
事實上,對於整個茶飲市場來說,有個商業共識:
抓住了年輕人,也就找到了業績的成長動力。
而聯名幾乎是今年品牌們最容易破圈、最直接吸引年輕人的玩法——當品類很難卷出差異化時,卷聯名營銷則可以「創造」新的需求。
不過,單用「卷」這個字來描述新茶飲聯名的現狀,儘管貼切,但還沒有切中靈魂,各家品牌都使出渾身解數:
卷速度、卷腦洞、卷周邊。
比如從今年開始,喜茶的聯名上新,數量頻率都在提升,聯名的種類與方式也在不斷突圍,從Fendi、《喜劇之王》再到最近的周大福,幾乎囊括了年輕人的衣食住行。
喜茶的聯名幾乎是要將各行各業「一網打盡」。
另一大茶飲巨頭奈雪的茶也不甘示弱,對於影視IP情有獨鍾,今年以來已經跟《愛情而已》《鈴芽之旅》《武林外傳》《中國奇譚》等有過聯名合作。
而瑞幸的聯名邏輯更多是「卷腦洞」——以創意聯名推新品,而非限定沖銷量。
去年,瑞幸咖啡與椰樹集團聯動推出的新品,瑞幸的咖啡,加上椰樹集團三十多年的口碑加持,一舉打響了「椰雲拿鐵」這一創新飲品在市場上的知名度和認可度。
上市第1天,椰雲拿鐵單日銷量就破66萬杯,成為爆款產品,甚至影響了很多中國咖啡店都推出椰子與咖啡的組合。
在產品認可度上,卷腦洞和創意似乎更勝一籌。
一方面聯名太卷,官宣聯名的週期間隔也越縮越短,但另一方面一款新品的研發從產品設計到原料選擇、風味對比,再到穩定性評估與工藝,其實需要很複雜的流程。
於是今年,「新品+周邊」也成為了很多茶飲品牌的新玩法。
COCO盯上二次元,與間諜家家酒IP聯名,從茶飲開發到貼紙、抱枕、小夜燈,以及彈簧搖搖樂;茶百道與未定事件簿的聯名,對店員進行完善培訓,要求熟記主角姓名、主角對應主題色…
不過,年輕人願意為有趣的聯名玩法付費,但也一身反骨,如果被聯名產品「刺傷」,也很容易產生牴觸和反感。
比如,滬上阿姨與《光與夜之戀》聯名,因為店員的負面言論,從跨界聯名官宣三小時後就終止合作。
為何今年新茶飲品牌的聯名現象會如此顯眼,甚至有點氾濫?
一是「賺錢能力」下降,二是產品差異化太難打。
咖啡茶飲賽道進入門檻低,同質化程度太高,核心競爭力欠缺。當品牌沒有辦法在消費者面前做到獨一無二,品牌能夠全力抓住的就是流量。
而在研發時間跟不上聯名速度時,很多品牌會選擇在原有產品的基礎上推出聯名款,聯名賣的主要就是「噱頭」,並非「產品」。
「佛著」上新品,
瑞幸打的什麼算盤?
對品牌來說,每次聯名都是一次「續命」。
瑞幸這次如此佛系的推新品,真是因為瑞幸今年卷不動了嗎?
蘭韻鐵觀音拿鐵不搞聯名不營銷,很容易讓外人覺得是「黔驢技窮」。如果這樣想,那你就太低估瑞幸的野心了。
瑞幸這個「內捲王」,確實有「佛系」的底氣。
1、爆品是強悍的基本盤
在2017年10月,當這個白色鹿頭藍色背景的logo悄然出現在北京銀河soho的一個二樓不起眼的位置時,不僅沒有引起多少人的注意,實驗店開張的第一天杯數也少的可憐,只做了23杯咖啡。
但五年之後的今天,瑞幸已經進入了萬店時代,擁有巨大的使用者量級。
在口味上,瑞幸咖啡針對國人的偏好做了很大的改良。星巴克在中國難以形成大爆款,一是在於價格,二是在於口味。
當前中國大多數咖啡消費者的口味偏好是不喜歡咖啡的苦味,瑞幸咖啡從奶咖切入,得以讓大量的咖啡小白成為了瑞幸的使用者。
比如,生椰拿鐵的爆火,直接推動瑞幸門店銷量從月銷3000杯邁向5000 杯,幫助瑞幸跨過了盈利線 。
從此瑞幸就進入了暴走模式,爆款單品層出不窮,如生椰拿鐵、椰雲拿鐵、碧螺知春拿鐵、冰吸生椰拿鐵…
有了爆品強悍的基本盤,一能讓瑞幸形成穩定銷售,培養了一代瑞幸的忠實使用者;二是作為中國咖啡行業頂流,瑞幸每次推出新品都自帶關注度,這也讓瑞幸敢於不斷推出新品,在營銷玩法上也敢於不斷創新。
2、咖啡也迎來了徹底的「中國式同化」
當義大利的披薩傳入中國時,義大利人估計怎麼也無法接受小龍蝦披薩、宮保雞丁披薩和火鍋披薩。
如今,咖啡也迎來了徹底的「中國式同化」。
而瑞幸今年開始佈局的「茶咖」系列,踩中的是咖啡新中式的風口。
瑞幸茶咖系列一開始因為平平無奇的顏值並沒有露出爆款的潛質,但很快就因為好喝狠狠出圈。
比如在今年3月推出的茶咖系列新品「碧螺知春拿鐵」,採用雨前碧螺春與南方鮮嫩綠茶作為茶底,上市一週,銷量便達到447萬杯。
今年夏季,瑞幸又推出蒸青日向夏拿鐵,與春季推出的碧螺知春拿鐵不同,茶葉加工工藝不是炒青,而是蒸青——保留更多綠茶自然原味,既是對傳統茶藝文化的傳承和發揚,也貼合夏季酷暑炎熱的季節特徵。
這次推出的蘭韻鐵觀音拿鐵作為內測第一,茶底源自中國烏龍茶之鄉福建安溪,使用傳統搖青製法,茶葉自帶蘭香。
瑞幸在本土咖啡風味的創新上直接完成了「奶咖-果咖-茶咖」的進化,而茶+咖啡+奶的爆款公式,如同早八打工人提神醒腦的最佳選擇。
佛系營銷背後,是瑞幸對產品的自信。
「卷王」瑞幸,
為何總能出其不意?
中國年輕人,確實需要自己的咖啡品牌。
2020年中國咖啡市場規模達3000億元,2025年,預計中國咖啡消費市場將達到萬億規模,而我們衡量一個品牌的價值時,核心就在於要看到產品能為使用者解決怎樣的實際問題。
瑞幸敢跳出聯名和營銷的內捲,支撐它「反營銷」的還有兩個重要關鍵詞:
一是高效;二是洞察力。
瑞幸在爆款上幾乎很少失手,也幾乎沒有一個爆款是靠運氣撞出來的。
因為,瑞幸表面上看贏在總能快速推出爆品,而事實上是一套夠快速推出好產品的機制和打法。
瑞幸內部採取一種一種頗具網際網路色彩的「賽馬機制」,高 SKU、持續推新、重點引爆。
比如,瑞幸會將各種原料和口味數字化,量化追蹤飲品的流行趨勢。通過這些資料,就能得出無數種產品組合。
利用網際網路優勢,快速完成內外部測試,根據資料反饋不斷篩選出下一個爆款。最終,賣爆的固定在菜單裡,市場反應冷清的快速迭代掉,保證持續創新能力。
在這套「爆款」機制下,瑞幸創新速度在行業內一騎絕塵。
2020年,有77款新品推向市場;2021年,推出新品112款;2022年,推出新品140款,而星巴克去年僅推出30餘款新品。
用瑞幸內部的話就是,「我們不相信碰巧,更相信資料。」
再來看瑞幸敏銳的洞察力。
今年,咖啡賽道的飽和加劇競爭力,國內的咖啡演變從拼價格,再到拼豆子,最後到拼口味。
瑞幸營銷團隊在感受到消費者對現制飲品界營銷動作的疲態後,迅速找到新路突圍,讓營銷回歸產品本身,不陷入內捲泥潭。
就拿瑞幸這次拿得好成績並且很出圈的蘭韻鐵觀音拿鐵來看,這款產品完全是捕捉到了市場的爆款流行基因。
據大眾點評資料顯示,2022年「中式咖啡」搜尋熱度提升4713%,漲勢驚人,連日媒也發表《「茶咖」結合新式飲品風靡中國》一文,探討中式茶咖的爆火。
而瑞幸順勢而為,選擇茶咖和季節限定作為主打方向,把咖啡轉化為更加具備本土化的風味,再借助網際網路傳播特性,去提高消費者對產品的接受度。
再結合年輕人「反捲」的心態,推出一系列「佛系」海報。
這樣的打法,比聯名來的更紮實。
而憑藉今年積累下來的「茶咖」口碑和打下的基礎,瑞幸擁有了的更大的使用者留存和復購:在除去價格這一優勢的情況下,使用者依舊願意選擇瑞幸。
最終,高效率的上新,不僅給消費者保持新鮮感;迸發的爆款,也給瑞幸帶來「反捲」的底氣。
結 語:
幾年前,很多人都在質疑,咖啡在中國沒有未來,因為喝了幾千年茶飲的中國人不愛喝咖啡。
但被大部分人忽視的是,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種咖啡的喝法,中國正在形成自己獨特的咖啡市場。
如何才能讓咖啡適應國人的胃,中式傳統茶香撞擊西式流行風味,確實是一條相當聰明的「解題思路」。
就連瑞幸老對手星巴克,在3月份也悄悄推出了山茶花漾拿鐵新品,把中國花和茶香元素延伸到咖啡上。
如今,瑞幸把茶和咖啡口味融合,給行業提供了新思路,更給自己找到了「反捲」出路,上演了一波反向輸出。
這是瑞幸在「咖啡平權」之後,做出的「更牛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