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猎云网 韩文静
礼来、高瓴、腾讯陪跑的公司,吹响了IPO的号角。
近日,又有一家创新药企冲刺港股上市。6月27日,科望医药集团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
一路走来,科望医药身后集结一支投资人队伍,浮现了高瓴资本、鼎晖投资、礼来亚洲基金、腾讯投资、高特佳投资等身影,累计融资超10亿元,上轮投后估值6亿美元。
成立七年的科望医药,是一家处于临床阶段的生物医药公司,致力于全球范围内利用新一代疗法创新肿瘤治疗。根据科望医药的规划,其预计最早可于2028年将临床阶段资产商业化。
是创始人,也是投资人
这是一个博士创业的故事。
创始人纪晓辉在中国医科大学获得临床医学博士学位,同时也拥有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分子生物学及生物工程博士学位及美国芝加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在创立科望医药之前,纪晓辉任罗氏公司合作部全球副总裁,负责罗氏公司在140多个国家的商务拓展,战略合作和并购业务。
值得一提的是,纪晓辉身兼创业者和投资人的双重角色。他曾是礼来亚洲基金的风险合伙人。
另一位创始人卢宏韬曾于克利夫兰州立大学获得调控生物学博士学位,有着20多年的免疫学研究经验,他先后任职于拜耳、葛兰素史克,还曾联合创立了再鼎医药,助力再鼎三年纳斯达克上市。
时间来到2017年,纪晓辉加入礼来基金后,一直在寻找有价值的项目进行研发,卢宏韬多年从事免疫方面的治疗研发和管理工作,希望研发首创肿瘤免疫疗法。
适逢礼来亚洲正在计划筹建一家创新型生物制药公司,于是纪晓、卢宏韬辉二人一拍即合,联合世界抗体界知名研究者沈文彦博士,创办了科望医药。
“我一直从事免疫方面的治疗研发和管理工作,内心一直想做首创产品,而科望的定位就是我想做的事。所以成立科望其实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卢宏韬坦言。
科望医药是一家由礼来亚洲内部孵化的创新药企——即由内部投资人引领,从公司成立之时就确定研发领域,由职业经理人带领科学团队设计公司发展和退出的模式。
在中国创新药行业中,礼来亚洲基金是出现频率最高的投资机构之一。2018年,礼来亚洲基金还追加了科望医药的A轮融资。
成立至今,科望医药已获得礼来、高瓴、大湾区基金、汇鼎投资、腾讯、鼎晖投资、高特佳投资、德屹资本、Cormorant、聚明投资、越秀产业基金、元禾等知名机构的投资,累计融资2.515亿美元。
2021年2月,科望医药完成9100万美元C轮融资,投前估值5.08亿美元,投后估值5.99亿美元。
招股书显示,科望医药在IPO前的股东架构中,纪晓辉博士持股10.18%;卢宏韬博士持股8.96%;沈文彦博士持股1.77%。
LAV USD持股22.93%,据招股书,LAV USD是礼来亚洲基金的投资部门;礼颐投资,通过上海礼轶持股10.59%;高瓴投资通过HH SPR-XVI持股9.51%;腾讯通过意像架构投资持股4.09%;鼎晖投资通过Elm Tree持股2.93%;高特佳投资集团通过江苏疌泉高特佳持股2.66%。
来源:科望医药招股书
将“冷”肿瘤变为“热”肿瘤,6款候选药物进入临床阶段
招股书中,科望医药表示,公司正透过将“冷”肿瘤变为“热”肿瘤,彻底改变癌症治疗方法。
科望医药的目标是解决PD-(L)1靶向疗法等ICI的局限性。尽管ICI是癌症治疗领域的革命性突破,但其疗效仍然有限,70%至90%的实体瘤对现有的抗PD-(L)1疗法没有反应。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ICI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TME的状况。
于是,科望医药采取差异化的药物开发策略,主攻消除TME中的抑制因子,诱导产生跨肿瘤类型的更高免疫反应,从而实现更强的抗肿瘤活性。
基于消除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抑制因子,以及重新激活衰竭的T细胞这两大研发策略,科望医药建立起下一代肿瘤免疫疗法的创新产品管线,其中6款候选药物已进入临床研究阶段。
在营利方面,2022年和2023年,科望医药的营收约0.8亿元和0.44亿元,研发成本分别为3.5亿元和1亿元,对应的年内亏损额分别为7.71亿元和8.53亿元。
现金流方面,科望医药2022年和2023年的年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分别为3.39亿元、2.7亿元。
近年来,全球及中国的癌症治疗市场迅速扩张。
全球癌症药物市场由2018 年的1290亿美元增长至2023年的2232亿美元,预计2028年市场规模达4025亿美元。中国癌症药物市场由2018年的1433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2228亿元,预计2028年市场规模达4426亿元。
按照规划,科望医药预计最早在2028年才能将临床阶段资产商业化。科望医药在招股书中表示,IPO 募集所得资金净额将主要用于候选药物的研发;巩固专有技术平台、开发临床前资产,并发现新的候选药物;候选药物的预期商业化上市准备;以及用作营运资金及其他一般企业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