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那些创业的兄弟们,剩下的不多了

2022年,应该是地产行业困难时光的开始,我身边好多地产人主动或被动地离开了岗位。

然后发现很难找到下一份工作。

那年微信圈里创业的消息很多,由于老丹一直在商业第一线,有不少朋友都邀请我去看看,出出主意。

当时正处在上海的一个特殊时期,我在家中不能出门,所以只能在线上给大家泼冷水。

对的,就是泼冷水,而不是鼓励。

大部分想创业的朋友选择了火锅店、奶茶甜品,咖啡厅、特色小餐饮这些业态,都属于看着赛道还行,门槛不算太高,投资金额不是很大,商业模式看着也不复杂的类型。

我没有实地去看,只能隔靴搔痒地说了些要了解市场,控制成本,另外前期一定要投入更多精力等老生常谈的话。

2022年疫情后比较忙,直到2023年初才抽出些时间,联系这些朋友,说去看看大家伙做得怎么样了。

结果得到的反馈大多是:不用来了兄弟,我们关门了!

最近有消息的一个朋友,开了家面馆,坚持到上个月,也不干了。

我问他为什么?

他说累死累活,挣不了几个钱!

按照道理说,这些朋友创业的条件都非常好。

首先,都是工作多年,从一线干到高位的,社会经验很丰富。做事情也比较踏实,不是那种眼高手低的类型。所以选择方向时都比较务实,没有上来就奔着一鸣惊人,或者投巨资追什么风口。

其次,对于商业市场都不算陌生,很多都是商业地产关联行业出身,例如在选址时,都是充分考虑了区域的客户特征、人流与租金的关联等,而不是觉得哪里租金便宜就往哪里去,就这一点已经比90%的新手强了。

最后,他们手里都还有点积累,不是一把梭哈那种,所以心态都不错,养商期也都熬得住。

可以说创业最大的几个坑,他们都没去踩,但还是大部分落了个折戟沉沙。

二、市场形势不是决定因素,但一定是重要因素

这中间有很多原因,首当其冲的是大的市场形势。

消费越来越趋于理性与保守,很多以往排队的餐厅,现在随到随吃还送套餐。特别是定位中端的一些时尚餐厅,客户的下滑肉眼可见。

在这种形势下创业,试错的机会很小。以前消费市场极其蓬勃的时候,哪怕你前期做得稍微差点,保持一个微亏甚至盈亏平衡还是可以的,这样你会有时间慢慢地调整与提升。

但现在不行是真不行,我家楼下的一个面馆,口味过得去,价格也算适中,虽然特色不明显,但还算中规中矩,按照往年的经验,不说生意兴隆,维持个基本运营应该没问题。但除了开业第一周热闹了几天,后面就是门可罗雀,三个月就退租了。

有句鸡汤叫做:“任何市场形势下都有人能赚钱!”于是很多人就拿这个作为说服自己的理由。这句话没错,但大部分人,都做不了“都有人”。

所有的创业者,一定记住这句话:

当你进入一个陌生的行业时,首先该去关注的是赔钱的案例,而不是赚钱的案例!

不要觉得自己能力强就一定能逆转形势,风险对于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

三、隔行如隔山,山就在那里

不是形势不好,就一定不能创业,但一定要更加谨慎与小心。

无论在哪个行业,“隔行如隔山”这句话都是适用的。

现在一说商业,经常听到的就是“颠覆与创新”。甚至有人说“越是外行越能创造奇迹”。

这种说法害了很多创业者,因为会让不少人在进入一个自己不熟悉的行业时,天真地认为创意比专业重要。

事实上,无论你做什么,商业的本质都是相似的。

创业者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我觉得这个东西做出来,大家一定喜欢!”这是很致命的一个错觉。

大部分个人喜好,都不能成为商业模式。

我的朋友老崔,属于有钱有闲的那类,他很喜欢喝茶,后来喜欢上围着炉子喝茶聊天。对,就是去年非常火的“围炉煮茶”。

去年上半年,他忽然给我说,想开一家专做围炉煮茶的茶舍,还在市中心找了家商铺。

我说你钱要用不完,这么多兄弟都可以帮你花,但别干这个,因为这个业态有一些问题。

首先投入不小,为了营造气氛,围炉煮茶的空间利用率不能太高,同时又要考虑到消防通风等多种问题,所以前期的成本投入不能太低。

另外,看着客单价不低,但是消费时间长,翻台率低。

空间利用率低和翻台率低,就意味着坪效受限,决定了这个形式的盈利能力有一定限制。

最重要的是消费人群也没有想象中大,老崔喜欢,是因为他人到中年,有钱有闲。但围炉煮茶主打的还是年轻客群。就现在的情况,年轻人有钱有闲的能有多少?

不要说还有一个季节问题,冬天还好,春秋一般,夏季可能无人问津。

围炉煮茶作为一个商业模式,其实是有市场需求的,但如果作为一个独立业态去运营,风险就非常大。

他听了觉得有点道理,于是就断了这个念头。

一年过去,现在搜大众点评,围炉煮茶还有不少,但都是作为露营营地或者传统茶馆的附属项目。

以前小红书搜“围炉煮茶”,都是“青年消费的新宠”,现在一搜,都是“警惕一氧化碳中毒”。

从小甜甜到牛夫人,连一年时间都没到。所以创业一定要考虑市场的真实需求,不能想当然。

互联网有个词汇叫底层逻辑,这个也适用于商业,底层逻辑不对,在上面堆砌再多的概念,就算红火两天,但最终消费者不会买账。

四、成本为王

创业时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怎样在运营中进行成本控制。

不少人开店还有一个很大的错觉:只要我东西好,贵点没关系!

这句话是个天坑,很多人一头扎进去,再没爬出来。

特别是现在这种市场形势。

以前消费旺盛的时候,价格虽然重要,但只要产品好服务好,价格高一点,还是能有一定的市场接受度的。即所谓“做不到大富大贵,也能混个小富即安”。

但这两年,除了奢侈品依然能够维持在高位,在常规商业市场,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度越来越高,有时候10%的差价,就足以决定生死。

现在市场上有个说法:商业要想成功,一定要能用更优惠的价格,提供更好的产品与服务。

这个观点绝对正确,但是做起来就没那么容易了。更好的服务与产品,不会从天上掉下来,而是需要更高的成本。而成本和售价,本身是一对矛盾的存在。

物美还想价廉,成本控制是核心中的核心。

可怎么控制成本,不同行业的区别是很大的,能控制好一个购物中心的建设成本,和能控制好一家面馆的采购成本,原理相同,但实际操作上差异大得惊人。

一个航空母舰的指挥官,不一定能驾驶好一艘小帆船。

特别是新手最容易看到显性成本,而忽略了隐性成本。

老丹有个哥们喜欢吃小龙虾,不仅会吃还会做,所以有天闲聊,突发奇想,说咱们开个小龙虾店吧。

你看一斤小龙虾批发,小号的十块钱,大点的十五六块钱,一斤小龙虾做好可以卖三四十一斤,妥妥的100%的毛利。

我们看着他叹口气,说兄弟你可能想得简单了,毛利是挺高,配菜呢?调料呢?房租呢?人工呢?水电呢?还有损耗呢?你七七八八算下来,利润可能远远没你想象的那么可观。

这还是在各方面成本都控制得不错的情况下,要是对于很多内部的管理不严,采购和运营费用随便高个百分之一二十,赚钱不用想,赔钱倒是大概率的。

另外这个还有季节的因素,你租个店面,也就做半年生意,剩下半年你还要想办法做点别的。

不是这个生意不能做,但首先要产品过硬,第二要亲历亲为地管理,不仅辛苦,而且繁琐,但这是必经之路。

最关键的是控制成本这件事,全是细节性的问题。习惯了管理以亿元为单位的地产人,让他算葱姜蒜哪里买更便宜点,干辣椒一斤能省几毛钱,可能是个很有挑战性的工作。

这不是能力问题,而是习惯问题。

就像让一个干了一辈子铁匠的人去绣花,力气再大,使不上也没用。

五、学习能力的衰退

制约创业者的,还有一项是学习能力

坦白地说,地产行业前些年太火了,火到只要大方向别跑错,基本都可以有个不错的结果。

所以很多地产人的知识更新的动力并不是很足,但商业这几年发展得非常快,很多传统的模式都已经不再适用了。

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包装与推广。

自媒体的应用,极大地改变了商业的传播生态。但是做好自媒体,不是开个订阅号或者发两个视频就可以的。首先要了解你的受众,也就是潜在客群的喜好;其次,要使用他们最能够接受的形式与语言;最后,选择合适的平台进行投放。

而且投放的时间与频次,能不能触达真正的客户,都需要不断地跟进分析。

这对于习惯于推广外包的地产行业,是完全不同的操作模式。

而且就算你把自媒体外包,也要明白自己有没有被忽悠吧?

这些知识,都是以前的商业模式中没有的。

人到中年,家庭孩子老人都扛在身上,压力大,事情多,脑力精力也不如从前,对很多新知识的接受能力,比起年轻时候肯定有很大差距。

这不全是懈不懈怠的问题,而是自然规律。

这时你进入到一个过去的经验完全没用的行业,需要重新学习的东西又是千头万绪,其中的各种困难可想而知。

这几年接触了大量的创业者,发现很多做得还不错的都是90后或者95后,除了他们更能接受新兴事物外,强大的学习能力也是一个原因。

六、幸存者偏差

经常听见有人说,我家邻居的表舅的小姨子,以前就没干过咖啡馆,现在在哪哪儿开了一家挺赚钱的。

可能没人告诉他,他邻居的表舅的小姨子,在开这家咖啡馆前,至少在三家不同的咖啡店打过工。

也没人给他说,另外仅仅为了咖啡豆的采购,她就花了三个月跑遍了全国的产地。

他不知道的可能还有,她租的商铺是他邻居的表舅开发的,所以租金本身就低。

最可怕的是没人告诉他:同期开咖啡馆的,95%都已经倒闭了。

创业者的世界如一片大海,你能看见水面上成功者的狂欢,但看不到水下有多少尸骸。

人生的几大错觉中,“我干我也行!”绝对排名前列,比“她喜欢我”还要靠前。

别人做得好,和你能做好之间的距离,有时比马里亚纳海沟都深。

七、创业维艰,心态为天

创业艰难,特别是在今天。

但并不是绝对不能创业了。

不过在创业前,一定要做好几个准备。

第一,真正地去了解一个行业。

这个了解一定是深入细致的,而不是只看表面。尽量和正在做且靠谱的经营者深入交流。抖音和小红书看一百篇文章,可能都不如去找家同类商家干半个月零工。

第二,选择项目,一定要看它的前景以及自己的资源,而不是找逼格高的。

消费有档次与氛围的差异,做生意没有高下之分,从创业的角度,咖啡馆和卖臭豆腐没有区别。

第三,前期一定要精打细算,事必躬亲。除非你能找到非常专业,又绝对信任的合伙人,否则任何放任自流都无异于自杀。

第四,一定要给自己留出后路。投资的金额不要太大,不能随便就恨不得倾家荡产也要干个大的,破釜沉舟的精神,不一定适合创业,再说你也不是项羽。何况项羽最后也没逃掉垓下之围。

更重要的是敢于止损,除非你有很坚定的信念这件事一定可以成功,否则不要有“说不定再坚持坚持就好了”的想法。有时候放下比坚持重要。

最后,就是要有心理准备,创业是件很艰难的事情,风花雪月是梦想,辛苦劳累才是正常。

很多时候,你以为的创业是坐在柜台里,微笑着看着客来客往,不用再996,也不用看老板脸色,就能把钱赚到。

而实际上可能是每天凌晨就起来,除了采购,还要盯着后厨,看着收款,招呼客人,忙了一天,到了晚上一算账,发现今天又亏了。

理想与现实总是有差距的,关键看能不能接受。

八、涅槃过后,方为重生

前面说的那些朋友,现在分为了三种情况。

第一种,躺平了,反正不说财务完全自由,但老底儿还是有一些的,与其辛苦赔钱,干脆回家享天伦之乐。

第二种,暂时休息一下,通过不同途径学习知识,积累经验,等形势好点再看机会。

第三种,继续创业,但选择方向更谨慎,态度也更加认真。

这三种方式,我觉得都是一种精神上的顿悟。

知道事不可为,选择安稳,是一种心灵上的放下。

潜居抱道,以待其时,是一种行动上的智慧。

不折不挠,涅槃重生,是一种理想上的升华。

其实选择什么,都没对错。人生的道路,本就没有定式。

这两年经常有人说:劝人创业,如谋财害命。但这个世界上,本就没有毫无风险的事业。

创业维艰,不是每个人都能走到终点,选择躺平不是错误,但也不要去嘲笑敢于迈步的人。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丹总的商业食堂(ID:gh_f279323da654),作者:丹总(熙领(上海)联合创始人,十五年商业地产一线从业经验)

Source

Visited 1 times, 1 visit(s) today
Subscribe
Notify of
guest
0 Comments
Most Voted
Newest Oldest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
0
Would love your thoughts, please comment.x
()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