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授權轉載自:穀雨星球(ID:guyujihua2021),作者:卷卷兔

一到假期,地鐵上、商場裡,甚至圖書館,都隨處可見捧著手機刷短視訊的孩子。過年更是如此,孩子們人手一部手機,安安靜靜各刷各的。

從兩三年前短視訊開始風靡全球,就已經引起了各國家長的警覺。連馬斯克和抖音海外版Tiktok執行長周受資,都對自己的孩子下了「禁令」。

他們的擔憂不是多餘的。最新的研究發現:年齡越小,就容易越迷上短視訊。

加上大腦負責自控的模組需要25歲才發育成熟,青少年極其容易早早被短視訊的演算法「吃掉」大腦:

看短視訊和玩老虎機這種賭博行為一致,激活的都是和大腦中成癮行為相關的部位,導致專注力和記憶力受損。

外媒甚至挖出了短視訊公司的內部檔案,稱演算法會刻意將有害的內容推送給孩子,造成無法控制的影響。

馬斯克曾說,之前對孩子的管束沒有那麼強,以後會加強約束,「因為演算法會控制孩子的大腦」

「我們這是在給大腦下毒」

「我們這是在給大腦下毒」

也許你已經從很多地方看到「刷短視訊損害大腦」這樣的結論了,但具體如何損害,可能不是每一個人都清楚。

2021年一篇發表在神經科學領域頂級期刊Neuro Image的論文,曾登上世界各大新聞網站的頭條,因為這是第一項對正在觀看短視訊的大腦進行影像掃描的研究。

而且,這個研究的幾位作者來自浙江大學,大腦被掃描的30位被試學生也是浙大的。

這個研究很有意思

這個研究很有意思。

首先,研究者用20個問題的問卷,調查了這30位年輕人的短視訊使用情況,確定他們的依賴程度。

接著,就讓30名被試在大腦監測的情況下,開始刷視訊。還不是隨便刷視訊,研究者給每個人準備了兩類,都長達6分鐘:

第一類被稱為GV,相當於你剛剛註冊短視訊APP,還一個視訊都沒刷過,演算法完全不知道你喜好什麼,就按照大眾喜好推薦短視訊,非常隨機。

第二類叫做PV,相當於你已經刷了很久,演算法對你的喜好一清二楚,能精準推送你喜歡的個性化短視訊,比如我平時愛看小貓小狗、美妝運動,這次要刷的PV就都是相關內容。

那麼,人們在刷短視訊時,大腦發生了什麼變化呢?

結果發現,當我們刷到為我們特別定製的PV時,大腦中獎勵系統的某些部位會被激活。而且,這個部位的神經元釋放多巴胺(一種在大腦獎勵中心發揮作用的神經遞質),我們會得到一種幸福或欣快的感覺。

也就是說,演算法不斷為我們送上愛看的短視訊時,我們會覺得被好好款待了,從大腦到身心都充滿了舒爽的感覺。

「我們有無窮無盡的即時快樂,這在人類歷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國外已經有了專屬名詞「Tiktok brain」,用來形容短視訊沉迷的大腦

人一旦品嚐到多巴胺的美妙感覺,就會週而復始地持續追求更多,花更長的時間刷視訊。

曾經有個研究短視訊的神經科學家說,為了研究她下載了一個TikTok ,註冊為新使用者,並開始觀看裡面的 15 秒短視訊。

「一個小時後,我重新浮出水面,搖了搖頭,想知道我的下午去哪兒了。我第一次刷視訊就上癮了」。

一旦視訊停止,多巴胺就會停止。

而我們那已經適應了高度多巴胺釋放的大腦,就如同在最高處戛然而止的過山車,心情一落千丈,繼而就可能開始出現抑鬱和焦慮症狀。

就這樣,你的大腦被短視訊劫持了。

而成癮會導致額葉皮層的結構萎縮,讓大腦縮小。2018年另一項研究發現,每天使用智慧手機超過 7 小時的 9-10 歲兒童的大腦會出現可見萎縮。

如果你的孩子也愛刷視訊,不妨回想一下:

當我們喝令孩子必須放下手機去學習時,他們是否同樣無法停止?或在被搶走手機後急躁不安,即便坐在了書桌前也一個字都看不進去?

國外的技術專家給了一個形象比喻:「就像我們讓孩子們住在糖果店裡,然後我們告訴他們不要理會所有的糖果,吃一盤蔬菜」。

為了守衛多巴胺,有的孩子藏起手機,等家長睡了在被窩裡摸黑看,視力急劇下降家長卻毫無察覺。

還有孩子,被媽媽強行收走手機之後氣急敗壞,對媽媽拳打腳踢,失去理智。

我很不希望用「下蠱」這個詞來形容孩子,但擁有「短視訊大腦」的孩子,正如被人工智慧下了蠱一樣,很難從光怪陸離的虛擬世界中拉回來。

有網友在讀了研究之後表示脊背發涼:「我們這是在給自己和孩子的大腦下毒」。

「我們這是在給自己和孩子的大腦下毒」

前段時間一個男孩因為媽媽搶走了手機,而在地鐵站暴打媽媽,甚至把媽媽按在牆上鎖喉,後來被民警拉開

「現在的孩子連5分鐘的題目都無法思考」

「現在的孩子連5分鐘的題目都無法思考」

10秒的短視訊就能引爆上百萬的流量,一遍遍在男女老少的手機裡傳播,反倒是單片40分鐘以上的紀錄片、電視劇、電影,並沒有令人痴迷到停不下來的程度。

為什麼短視訊是在這幾年越來越火?

先看一組資料:

YouTube 上大約 94% 的前貼片廣告在前 5 秒後不久就會被跳過。

TikTok調查的使用者中有近50%表示,超過1分鐘的視訊是「有壓力的」。

我們小時候30秒的廣告是常態,如今大多數廣告最多只有15秒。

沒錯,人們的專注時常越來越短了——

有資料證明,2000年時,人類的平均注意力持續時間是12秒,20年後的今天已經下降到8秒。

而短視訊的出現,恰好迎合了這個注意力短暫的大環境,又進一步縮短了我們所剩無幾的專注力。

有人調查後發現,2022 年早些時候,Tiktok曾推出了長達10分鐘的較長視訊格式,但營銷人員意識到,超短視訊仍然是年輕觀眾最吸引人的內容類型。

於是這兩年,Tiktok視訊的最佳長度大約在21-34秒之間。

更令人擔憂的是,對於正在讀書,將用人生前18年不斷學習、考試和升級打怪的孩子來說,僅僅十幾秒的專注力,帶來的是災難級別的後果。

正如前段時間我看到的一則來自高中老師的肺腑心聲:現在的孩子連5分鐘的題目都無法思考了。

更有國外的一位大學教授感嘆,當她問起學生「畢業後的五年計劃是什麼」時,學生們看著他,就像他瘋了一樣:

「五年計劃?你在說什麼,這就像一個億萬年!他們甚至無法將五年計劃概念化,他們只能想到幾十秒、幾分鐘和幾天以後的事。

專注力太差的孩子,記憶力也有可能受到牽連。

史丹佛大學的一個科學家小組就做過一個實驗,他們招募了80名年輕人,讓他們做了一些記憶任務。

他們發現,任務早期時如果大腦不專注,那麼記憶任務完成度也會不好。

此外,科學家還發現那些專注力不好的人,往往都是重度媒體多工處理者。比如,一邊聊著微信,一邊刷著視訊,同時背景音裡還放著音樂。

之前就有許多研究表明,重度媒體多工處理與短期和長期記憶的減少,以及多動症、走神、衝動,和入睡困難相關。

我們將這些結論連起來,彷彿已經可以勾勒出沉迷短視訊的連鎖反應——

人手幾部電子產品,每臺設備裡N個消磨時間的APP,每天大量時間貢獻給刺激好看的短視訊,損耗著僅剩一點的專注力。

而我們的孩子,就在用以秒為單位的專注力和記憶力,應對每節40分鐘的課,和未來十幾年的升學生涯。

演算法背後危險的「兔子洞」

演算法背後危險的「兔子洞」

如果短視訊對孩子的大腦、專注力、記憶力的影響,是埋在冰山下,需要很久以後才能被察覺到,那麼下面的這些影響,或許是更加快速、直接且致命性的——

就像讓孩子跳入一個特別定製的「兔子洞」,迷人而危險。

2021年,有人匿名將一份叫做《Tiktok演算法101》的內部檔案提供給了《紐約時報》,揭示了這款世界上最成功的短視訊APP是如何讓人上癮的。

檔案中直白地寫道,為追求公司增加日活使用者的終極目標,對提供給使用者的視訊內容流,它選擇性地最佳化了兩大密切相關的指標:留存率,即使用者是否回訪,以及「訪問時長」——

這款APP希望你停留得越久越好。

如何做到?就是提供越來越多你愛看的,

如何做到?就是提供越來越多你愛看的,甚至那些你明知不該看,但內心依然想偷偷看的內容。

這個演算法裡還有一個簡略的視訊評分公式,推薦系統會根據這個公式給所有視訊打分,並將得分最高的視訊反饋給使用者。

P點贊*V點贊+P評論*V評論+E播放時長*V播放時長+P播放*V播放。

所以,我們的停留時長、點贊、評論資訊,都可以將喜好暴露無遺,讓演算法精準捕獲。

曾有調查Tiktok演算法的第三方組織人員說:「TikTok似乎在檢測興趣方面比任何其他平臺都快,非常了解使用者的慾望和興趣」。

《華爾街日報》曾經做了一個實驗,他們在Tiktik創建了100多個機器人賬戶,給它們程式設計了不同的興趣,但是沒有用任何輸入的字眼把興趣透露出來,只是通過視訊的暫停、播放動作來表達。

他們發現,對於任何一個全新的賬號,Tiktok提供的都是各種各樣的熱門的視訊,沒有特定主題。接下來,推薦的視訊開始極力迎合使用者喜好,甚至出現審查更少,甚至「令人不安」的內容。

一些賬戶最終迷失在危險的「兔子洞」中。

一些賬戶最終迷失在危險的「兔子洞」中

從 10 月初到 12 月初,TikTok 的演算法為《華爾街日報》的機器人提供了超過 32000 個減肥視訊,比如建議每天只吃300卡路里,用喝水代替正餐,或在暴飲暴食之後吃瀉藥。

報告發布後,Tiktok官方表示已刪除這些內容,不過《華爾街日報》的一篇報道中,依然有女孩在觀看大量Tiktok減肥視訊後患上厭食症,身體狀況糟糕到了必須去醫院治療的程度。

一個沉迷於此的女孩說:「這讓你覺得,我不是在自我毀滅,這就是給我的東西」。

這篇報道讀起來觸目驚心,推薦家有女兒的朋友讀一讀

有人說,Tiktok在揭示慾望方面,甚至比人們自己還厲害,「這款APP對內心的透視能力宛如X光」。

Tiktok發言人說,允許使用者通過點選「不感興趣」來遮蔽某些內容,也會定期提醒使用者休息。

但問題是,一個拿著手機獨自刷視訊的孩子,大腦的自控力還沒有發育到成熟的程度,當他看到一個個危險又迷人的內容時,真的會主動停下來?

相信所有家長都對答案心知肚明。美國的一位演算法專家說:

「這種系統意味著觀看時長才是重點。它的演算法是為了讓人上癮,而不是給人們真正想要的東西。

孩子每看一條視訊,TikTok就會獲得一點關於他的資訊。幾個小時內,它的演算法就能測出他的音樂喜好、他的外形喜好、他是否抑鬱、是否藥物上癮還有其他許多敏感資訊。

其中一些資訊很可能會對他自己造成不利。可能被用來向他精準投放內容,或是讓他更沉迷於這個平臺」。

由演算法驅動的短視訊資訊流,如今已經不止是Tiktok和抖音專屬,Youtube、國內幾家視訊網站都已經推出了類似的產品。

在如此之強的上癮機制之下,刷短視訊的人只會越來越多,越來越低齡化。

這讓我想起,馬斯克在2023年不同的兩個場合中發出的警告:

「我從來不用Tiktok。它的演算法完全靠AI驅動,會讓你一直盯著螢幕,我覺得AI在探究我的思想,這讓我很不舒服」。

人工智慧可能意味著人類的終結。這項技術會帶來「生存風險」,因為這將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面對比自己更聰明的東西」。

我們誰也無法預料到,未來的10年、20年這個世界會發展成什麼樣,但唯一可以確定的是,過早被耗盡專注力和延遲滿足能力的孩子,將很難勝任任何學習和工作。

這將是關乎我們每一個人的「生存之戰」。

參考資料

參考資料

https://cn.nytimes.com/technology/20211210/tiktok-algorithm/

https://www.ft.com/content/77d06d3e-2b9f-4d46-814f-da2646fea60c

https://www.nytimes.com/2022/12/14/business/tiktok-safety-teens-eating-disorders-self-harm.html

https://www.forbes.com/sites/johnkoetsier/2020/01/18/digital-crack-cocaine-the-science-behind-tiktoks-success/?sh=698085e678be

https://medium.com/@jonathanmichaelson/this-is-your-brain-on-tiktok-8415583446eb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053811921004134?via%3Dihu

本文授權轉載自穀雨星球

邀你一起做內捲下的教育長期主義者

Source

Visited 4 times, 1 visit(s) today
Subscribe
Notify of
guest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
0
Would love your thoughts, please comment.x
()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