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選這裡邊聽邊看
上市一個月左右,蘋果新機iPhone15全系列就迎來了價格大放水。
在某電商平臺上,iPhone15基礎款從原來的5999元,降價至5198元,跌了800多元;
頂配型號iPhone 15 ProMax,降價幅度甚至高達千元;
近幾年來,蘋果每次的新機發布,都少不了降價促銷的操作。
但是沒有一次像iPhone15系列這樣,放血放得如此突然,如此猛烈。
有人說,蘋果這是為了雙十一提前做準備,打算衝一波銷量;
也有人認為,蘋果在中國的銷量低迷,想要清一波庫存;
一向驕傲的蘋果,為何姿態放低的如此之快?
「牙膏神機」鏖戰「遙遙領先」
整個秋天,全中國的手機行業的關注焦點,全集中在兩款手機上:
沉寂三年的華為,發佈了「遙遙領先」的Mate 60系列。
以及蘋果的「擠牙膏」年貨:iPhone15系列。
這兩款手機之間,從各種角度都散發著濃濃的火藥味。
從定位來說,兩款手機定價類似,均在6000~8000附近,這也意味著面對人群的消費能力也類似。
在創新方面,華為拿出了衛星通話、自研晶片、自研系統等諸多黑科技,除此之外,還有崑崙玻璃等秀肌肉地更新。
相比於華為高調的捲土重來,蘋果這邊就顯得格外寒酸。
能拿得出手的創新,也就是全線更換的Type C接口、圓潤的機身設計和鈦合金機框了。
就連馬斯克也下場吐槽說,iPhone 15壓根沒有任何「創新」。
在輿論層面,華為和蘋果更是「針鋒相對」。
支持華為的人,拿出了「使用者刻板印象」的梗圖。
華為象徵著精英階層,使用者從商務人士橫跨高級公務員,被貼上了成熟、事業有成、低調卻高檔。
而蘋果的使用者卻集中在廠妹、大學生、KTV小姐等群體上,突出一個愛慕虛榮、華而不實。
這番言論自然也引起了不少人的反感,但也說明了一個問題:蘋果的「精英」身份,在中國受到了廣泛質疑。
銷售資料同樣說明了問題。
iPhone15系列在發佈後,一如既往地引發了購買狂潮,並在今年第38周登上了中國手機市場的銷售榜首。
但是好景不長,資料顯示,iPhone15整體銷量相較去年的iPhone14系列下滑4.5%。
反觀華為Mate60系列,自悄悄上線以來,銷售勢頭一週比一週猛。
在今年第40周,Mate60系列以周銷售110.4萬臺的資料反超蘋果,成為國產手機市場出貨量第一。
與蘋果的全線價格下滑不同,華為Mate60系列的價格非但沒有下滑,在拼多多等平臺甚至比官網還要貴上一些。
據國外網站分析,今年華為手機的最終出貨量,很可能超越蘋果。
老對手來勢洶洶地「復活」,蘋果沒有理由不慌。
討好中國,卻慘遭打臉
庫克慌在哪裡?
如果說iPhone15的全線降價,只是蘋果在面子上放低姿態。
那麼,蘋果CEO庫克今年頻繁訪華的操作,就是全方位地拉低姿態了。
3月份,剛剛開春,庫克就著急忙慌地飛來中國,在米哈遊總部,和《原神》的創始人嘮了一整天。
剛過了半年,iPhone15發佈還沒一個月,庫克就再度訪華,而且這次的行程安排的更滿。
庫克不僅會見了商務部部長,還馬不停蹄地參觀了一系列果鏈工廠。
在浙江參觀完立訊精密的工廠後,庫克還再度強調:目前蘋果有95%的產品仍是中國生產。
此外,他還在成都玩攝影、街頭摻和打王者,打親民牌,和果粉玩得不亦樂乎。
今年對中國姿態如此之低,庫克的目的其實有兩個。
1、印度,難以成為中國製造的平替
別看今年庫克在中國唯唯諾諾,去年這會,蘋果對中國可是突出一個愛搭不理。
在iPhone14發佈後,蘋果的銷售額下滑了5%,財報慘不忍睹。
正值中國疫情嚴峻,代工廠運作困難,蘋果乾脆落井下石,讓中國給難看的財報背起了黑鍋。
與此同時,印度橫插一槓,想攀上蘋果的高枝。
雙方一拍即合,一時間,關於「印度製造」即將頂替「中國製造」的訊息漫天橫飛。
但在折騰了大半年後,蘋果和他背後的「果鏈系統」卻正在默默出走印度。
原因很簡單,印度這塊「寶地」確實沒辦法滿足蘋果的需求。
印度雖然擁有龐大的人口和密集勞動力,但是就產業發展規模、技術水平和工人素質來說相差甚遠。
據統計,印度代工廠塔塔集團生產的iPhone零件良品率還不到50%,讓一向苛刻的蘋果大跌眼鏡。
印度的營商環境同樣令人擔憂,今年初,「果鏈」的重要一員台灣緯創集團,就因為頻繁的員工罷工問題,退出印度市場。
除此之外,印度頻繁對小米、Vivo、榮耀等國產手機「找茬」,也讓蘋果坐立難安。
多重因素之下,蘋果不得不自己打臉,默默把跨到印度的半隻腳,收回中國來。
2、中國「軟實力」,讓庫克不服不行
除了參觀工廠、會見政商要員之外,庫克兩次「玩遊戲」的經歷也格外顯眼。
現在的中國市場,已經不是簡單的「代工廠」和「消費市場」那麼簡單了。
庫克摻和的兩款遊戲:米哈遊的《原神》以及騰訊的《王者榮耀》,是中國手遊市場的兩大代表。
拿「卷錢王」《原神》來說,雖然在國內《原神》的口碑譭譽參半,但不得不承認,在海外市場攻城略地這方面,《原神》確實凶猛。
光2022年,《原神》就在美國穩居手遊榜單第一。
《紐約時報》甚至把原神視作中國對美國青少年的一次「文化入侵」,對其高度敵視。
但如果按照30%的抽成標準粗略推算,《原神》已經為蘋果帶去了約9億美元的收入。
今年3月份蘋果發佈會上用《原神》進行演示
沒人會和錢過不去,在美國輿論界,蘋果明顯是「親原神」一派的。
此外,電競行業的蓬勃發展,也讓《王者榮耀》和背後的騰訊話語權與日俱增,蘋果不可能不想分一杯羹。
今年蘋果發力的重點,是頭戴式VR設備Vision Pro。
這款被蘋果寄予厚望,想要重塑榮光的產品,主戰場正是遊戲領域。
提前佈局遊戲,就是給自己的新產品鋪路。
並且,作為移動設備品牌方,如果不和軟體及內容提供方搞好關係,相當於切斷和使用者的直接聯繫。
除了硬體產業外,中國的軟體實力,也讓蘋果不得不選擇重新考慮自己的選擇。
揣著明白的庫克,一點也不傻。
「背叛使用者」的蘋果,焦慮怪不得別人
蘋果姿態一年比一年低的原因,其實還是自身「內力不足」,創新拉胯。
在iPhone15全繫上線後,蘋果手裡最「王炸」的牌,其實就兩張:
1、全系更換TypeC;
2、鈦合金框架,更圓潤輕便;
就拿全系更換Type C這事兒來說。
去年,歐盟就曾強迫蘋果更換Type C接口,引起大量蘋果使用者聲援。
今年如願以償的果粉們,確發現蘋果這個Type C換的不是很地道。
雖然這次蘋果沒有安裝任何「認證協議」,市面上絕大多數的資料線都可以使用,但是就是不兼容華為充電線。
這點「小九九」讓蘋果一下顯得小心眼了起來。
除此之外,蘋果的快充還是一如既往地疲軟。
現在,基礎款的蘋果充電器只有20w功率,「快充」也僅僅有35瓦,價格也令人咋舌。
在國產手機都在「百瓦充電器」上內捲的時候,蘋果彷彿還活在上個十年。
其實,蘋果遲遲不願意更換Type C,是為了保護自己的蛋糕:MFi認證系統。
所謂MFi認證,就是蘋果為了限制第三方配件搞出的「強制搶錢」行為。
光在2018年,蘋果就通過MFi認證,向全世界的三方配件廠商豪取99.8億美元。
為了這筆橫財,蘋果不惜拒絕進步,數十年來一直使用老舊的L接口,每年還在用「環保」、「保護蘋果生態」等理由搪塞使用者。
曾經靠使用者體驗打下江山的蘋果,如今卻為了自己的「蠅頭小利」,背叛使用者了十多年之久。
除了Type C和鈦合金邊框外,iPhone15的其餘變化,如更好的晶片、更流暢的系統、更多的顏色,都顯得「理所應當」。
曾經習慣顛覆人們認知的蘋果,如今只能靠「理所應當」的創新續命,才是最讓人失望的。
當然,蘋果在給iPhone擠牙膏之餘,也在其他領域偷偷發力。
只是,蘋果的「發力」總是顯得慢半拍。
根據國外媒體報道,蘋果正在「秘密實驗」一款新的iPad,預計2024年會小批量上市。
這款iPad的最大特色讓人大跌眼鏡:摺疊屏。
按照蘋果的想法,如果「摺疊屏iPad」的市場反饋尚可,那很有可能未來會出現摺疊屏iPhone,一如今年的Type C。
但是,在三星、榮耀、華為、OPPO等廠商都在死磕摺疊屏的當下,蘋果現在入局,顯得有點太晚了。
除了摺疊屏,蘋果近幾年被曝出主攻的領域,其實都不夠讓人「尖叫」。
其中,Vision Pro所在的頭戴式VR設備領域,有Meta牢牢佔據著領先位置;
傳聞中的「Apple Car」
而傳言許久的「蘋果新車」,在華為問界都開始賣爆的時代,連個概念圖都沒有;
這幾款「非賈伯斯」血統的蘋果產品,也沒有掀起太大水花。
這些過於謹慎的創新,讓蘋果不再性感。
當蘋果「被迫」因為使用者體驗而創新時,它就會與最初的樣子漸行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