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慕尼黑Ifo经济研究所公布了一份企业调查数据,体现行业景气度的指数在8月继续大幅下滑。

特别是德国汽车业的信心正在”直线下跌”,商业预期指数从7月份时的-29.5点跌至-40.5点。车企对未来6个月的订单形势极为悲观,特别是来自国外的订单。

行业巨头头大众汽车不得不打破恪守的三十年内不在德国大面积裁员的承诺,距离这一承诺到期仅剩5年。

大众集团宣布的紧缩裁员计划引起震动。大众表示,为了进一步节约开支,不得不关闭德国国内工厂。

大众总部沃尔夫斯堡所在的下萨克森州金属行业工会IG-Metall负责人门在接受德国媒体采访时表示: “我们告诫为盈利不择手段的大众高层,不要触碰劳资协定和就业保障。大众需要的是有未来潜力、受顾客欢迎的产品。”

而长期关注汽车行业的德国记者则指出,大众的困境与其在中国市场业绩不佳直接相关。他这样说道:”中国是大众最大的单一市场,每两辆大众车就有一辆是在中国销售的。而大众目前在中国的市场份额迅速缩水。2022年前大众还是领头羊,现在已经被比亚迪远远超过。”

他认为大众的问题是在电动车领域明显落后,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只有2%-3%。同时燃油车在中国的销售也在走下坡路。

“大众看到,要想在与中国同行的竞争中不败下阵来,就必须大力投资研发电动车,大众在德国紧缩开支,为的是能在中国加大投资。”

在有关“脱钩”和“去风险”的大背景之下,包括但不仅在德国汽车行业,德国海外商会(AHK)大中华区本周发布了2024年度“创新报告”(Innovation Report)。

建立在企业问卷基础上的这份报告显示,在中国的德国企业在继续推进在地研发,以增强产品竞争力,与此同时,德国企业越来越多地将中国作为面向全球市场的创新中心。

德国海外商会董事,华南区的执行主任马丁·克洛泽(Martin Klose)表示。“加强在地研发可以加快创新速度,改善成本效益。”

报告显示,在华德国企业研发本地化趋势仍在继续。63% 的受访企业表示他们在中国开展研究(与 2022年相比年均增长6%),69%的受访企业表示他们在中国进行产品开发(与2022年相比年均增长4%)。

64%的受访企业认为,在中国进行研发创新的主要优势是可以提高产品竞争力,其次是便于进入现有市场或新市场(62%)和提高品牌知名度(52%)。

对于近三分之二的德国企业(72%)来说,在当地的盈利能力和中国业务利润的再投资对于在中国开展创新活动至关重要。

报告还指出:“德国企业从与当地生态系统内的伙伴的合作中获益。这将缩短研究周期并加快产品上市时间。从而在在中国市场获得竞争优势。”

56%的受访企业表示,与本地竞争对手相比,他们最薄弱的环节是开发到上市时间过长。只有13% 的受访者认为他们比本地竞争对手更快。

37%的德国公司认为,与本地竞争对手相比,他们最大的优势在于了解客户需求,只有20%的企业认为中国企业在这方面占优势。

29%的受访企业表示在中国进行研发是服务于全球市场(两年前是25%),报告认为这表明中国正在崛起为全球创新中心。

德国海外商会董事克洛泽认为,在创新能力方面,中国企业“紧追德国竞争对手”,在有的领域甚至已经走在前头。“正因如此,德国在中国的投资才出现了大幅攀升,尤其是在汽车行业。”

对于德国政府以“去风险”为基调的“中国战略”,根据调查,4成以上的在华德企为此采取了措施——“分散化”和“本地化”,前者指的是转向越南、泰国、印度等其他亚洲国家投资。

后者指的则是中国业务的整个供应链不依赖其他国家,以减少可能出现的贸易制裁所带来的影响。

报告也指出了中国作为创新研发基地的一个短板:“部分德企认为,知识产权保护在中国仍然有所欠缺。为了吸引更多外资到中国投资科研,中国政府还必须做出一些改进。我们也建议外国企业(为中国市场)制定和遵循一套全面的保护知识产权战略。”

Visited 1 times, 1 visit(s) today
Subscribe
Notify of
guest
0 Comments
Most Voted
Newest Oldest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
0
Would love your thoughts, please comment.x
()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