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Marijan Murat/dpa
“学校像是社会的一面镜子,我们正经历着交往和礼仪的逐步粗暴化。”德国教育与培训协会联邦副主席内科夫(Tomi Neckov)接受采访时说道。随着大流行病的爆发、社交网络的迅速繁荣,种族主义、性别歧视和侮辱性的辱骂现象在学校变得越发严重。德国校长协会主席温克勒(Sven Winkler)谈道,越来越多的学生甚至带武器进入校园。
对于青少年和儿童而言,学校本应是一个充满社会关怀、欣赏和认可的安全空间,对于那些成长在破碎家庭或是经历过悲惨童年的孩子们而言更应是如此。而在德国心理学家专业协会主任塞弗里德(Klaus Seifried)眼中,由于贫富悬殊、相悖的政治观点或是挫折,会让失望的年轻孩子们产生强烈的攻击性。
▲图源:NDR Info
肢体冲突往往只是暴力的一个方面,对于一些年龄稍大的中学生而言,他们常会在社交网络上发送带有攻击性言论的信息,这让网络霸凌也成为了校园内常见的暴力手段。塞弗里德提到,孩子们发送类似于“你很臭”或者“我不想再见到你”之类言论所带来的伤害不亚于一场严重的肢体冲突。
专家发现,当霸凌真正发生时,受害者通常会选择缄默不言,而老师们往往对同学间的霸凌事件不甚了解。据悉,教师只知道大约30%的欺凌事件,绝大多霸凌是在老师不知情的情况下发生的。
▲图源:Imago
受害者通常不希望施暴者因自己而受到制裁,因为那样有可能会产生更多的后续暴力。精神科医生温特(Sibylle Winter)认为,在严重的暴力案件中,唯一的选择就是开除学籍、向警方报案和提起刑事诉讼。除了采取行动,塞弗里德也表示,虽然没有人愿意成为受害者,但是却有很多人喜欢看别人被欺负。这些沉默的旁观者最终将会成为霸凌者的帮凶,成年人亦是如此。塞弗里德说道:“应该让青少年们意识到,眼睁睁地看着别人被取笑和被欺负的行为是以不作为的方式实施的帮助。”
▲图源:Getty Images
法国教育家卢梭在《爱弥儿》中写道:“最好的教育,就是无所作为的教育”。在内科夫看来,预防霸凌事件远比阻止更有意义。他认为,社会必须再次树立更多相互尊重和团结的榜样,这样学生们也会效仿,因为所有人都将成为孩子们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