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理工大学学生陈思敏(左)今年夏天到印度实习的时候收获了不少友谊,包括和在当地公益机构担任手语通译员的科妮卡(Konika Rawat)结为朋友。(受访者提供)
陈思敏最近到印度东部的贾坎德邦实习三个月,这段期间的一次难忘经历,是在一场生日庆祝会上跳舞。
那天是她当地实习导师库马尔(Kumar Gaurav)的小孩过生日。一开始,性格腼腆的陈思敏(23岁)只打算在一旁围观,但她不久就被热情的同事拉进舞池,在强劲欢快的音乐中释放自己,融入了热烈的气氛。
回忆那一天的情况,陈思敏说:“每个人都在欢笑、交谈和分享食物,这让我感觉逐渐融入当地社区。这次经历也让我深深感受到印度人民的热情好客。”
陈思敏是南洋理工大学社会学系大四学生。今年夏天,她通过新加坡企业发展局和印度工业联合会所推出的“面向印度市场人才培育计划”(India Ready Talent Programme),到印度的塔塔钢铁基金会(Tata Steel Foundation)实习,参加改善残障者就业情况的一项计划。
陈思敏介绍,印度不只是一个经济迅速发展的国度,也深度致力于社会包容和国际合作。“我尤其关注印度在残障者权利方面取得的进展,尤其是2016年制定的《残疾人权利法案》如何赋予他们有尊严地生活的权利。”
通过与残障者、社工和雇主等群体的访谈与合作,陈思敏深入了解残障者在日常生活和职场中所面对的挑战,并意识到政策效果更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落实的情况,因为只有结合现实的需求与困难,才能真正造福社会。
到印度实习之前,陈思敏还担心自己对印度的了解有限,文化差异会成为障碍。但事实证明,这些担忧是多多余的。通过与当地人的交流,她开始深入理解当地风俗和习惯,也学会如何在工作和生活中,更加敏感和尊重不同的文化背景。
她总结:“到印度实习给了我丰富的跨文化体验,也促进个人和专业成长,是一次收获满满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