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人员是新加坡医疗体系的支柱,但这些年来一直面临人手短缺的问题,在冠病疫情期间尤其严重。
急诊护士冯耀铨回忆道:“当时几乎是三个人要负责一个重症护理区域,那里有一百多名患者。”在如此高强度的工作环境,护理业是不是一份可持续的工作,是许多同僚心中的疑问。
下午时分,中央医院急诊部病人爆满,走廊上临时加设的病床也越来越多。(视频截图)
从军人到护士:职业转型的勇气
冯耀铨(39岁)加入护理行业前,是新加坡武装部队的装甲部队军士长。六年前,他通过护理专业人士转业计划,开始了全新的职业生涯。对他来说,转行的初衷不仅是追求更稳定的职业,也是想掌握一门技能,不断精益求精。
他在中央医院急诊部的工作,需时刻保持冷静,应对每一位病人的需求。无论是氧气紧缺的老年患者,还是需要紧急处理的危重病人,他都得快速作出判断并采取行动。
从军队到医院,身份的转变不仅仅是职业的改变,更是一场沟通方式的“革命”。
“当兵时,沟通比较直接,讲话比较大声,”冯耀铨回忆道,“但这份工作就完全不一样了,不可以这样沟通,也要考虑到人家的感受。你不能因为想要管束某人而说你想说的话,而是要用另一种方法,让他们感受到你的善意。”
冯耀铨曾是军中硬汉,如今在急诊室里穿梭,用耐心和细致呵护急症患者。(视频截图)
冯耀铨强调,护士工作最大的吸引力在于每天都有新的学习机会。“你会遇到不同的病情,掌握更多的诊断方法。”
误解与偏见:进入护理行业的阻力
23岁的年轻护士戴溢江在中央医院护理部服务不到一年。他当初选择报读护理课程时,遭到家人的反对。母亲李惠莹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坦言:“看到自己的孩子去做一份这么辛苦的工作,心里真的很痛。”
戴溢江透露,父亲当时更直接地表达了对护士职业的偏见,认为护士做的是“肮脏的工作”。
这样的误解并非个例。护士工作的高强度和轮班制度,让许多人对这一行业望而却步。但戴溢江分享,自己选择当护士是因为对生命的热爱和对老年人的关怀。他的祖父是生物老师,从小便激发了他对医学护理的兴趣。“我觉得帮助老人家恢复健康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戴溢江说,起初最反对他当护士的爸爸,现在是他最坚定的支持者。(受访者提供)
ANGEL挽留计划:帮助护士长期留在行业中
为了应对护理人员短缺的问题,卫生部推出了名为“ANGEL”(Award for Nurses’ Grace, Excellence and Loyalty)的挽留计划。新聘护士和46岁以下的在职护士,每四至六年可获得2万至3万元的奖金。在接下来的20年职业生涯中,可获得最多10万元的奖励。
对此,戴溢江表示这个计划对年轻护士来说非常值得。他说:“20年后,这些额外的收入可以用来改善生活,比如升级房子或者追求更好的教育机会。”但他坦言:“如果没有对护理的热爱和动力,这份工作会非常辛苦。”
冯耀铨刚转行当护士的薪资远远不及在军队。“刚开始接受培训时薪水减少了至少50%,”冯耀铨坦言,这一数字背后的现实压力不言而喻。“刚开始工作时工资只能勉强维持生活。”凭借多年努力和职场的成长,他的薪资逐渐回升。
他坦言:“工作几年后情况便改善了,甚至超过了我的预期。”
冯耀铨也认为,ANGEL挽留计划是一个助力,但并不足以完全解决问题。“工资提高、设备的提升,以及病人家属的支持,都是帮助护士长期留在行业中的关键因素。”
护理行业的未来展望
护理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关怀生命的责任。随着新加坡人口老龄化加剧,护理行业的重要性日益突显。通过政策支持、社会观念转变以及职业晋升的机会,这个行业有潜力吸引更多人加入。
冯耀铨说:“只要愿意学习和改变,你就能成为一名专业的护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