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有意率先在淡滨尼市镇试行推出“社区关系处”,以更好地处理严重噪音和囤积行为引起的邻里纠纷。图为淡滨尼一带的组屋区。(吴先邦摄)

为更有效解决因噪音和囤积物件所引发的严重邻里纷争,政府拟修法设立社区关系处,授权介入和调查这类纠纷,包括设置噪音传感器搜证,以及发出禁止令或申请庭令以制止滋扰行为。

文化、社区及青年部,律政部以及国家发展部星期一(8月12日)联合宣布,政府准备通过邻里纠纷解决(修正)法案(Community Disputes Resolution(Amendment)Bill),从包括设立社区关系处在内的三方面提升社区纠纷管理框架(Community Dispute Management Framework,简称CDMF)。文社青部预计今年内向国会提呈法案一读。

将在淡滨尼市镇试行一年

拟议设立的社区关系处(Community Relations Unit,简称CRU)将隶属国家发展部,并将先在淡滨尼市镇试行一年,当局过后将探讨是否全面实施。

社区关系处的工作由具备执法和基本调解经验的社区关系执行员(Community Relations Officers,简称CROs)负责执行,由辅警担任的社区关系辅助执行员(Auxiliary CROs)提供支援。

有关法案一旦通过,执行员有权调查、吓阻和制止严重的邻里噪音滋扰行为;这包括到纠纷现场录口供、在屋主或社区关系司长准许的情况下进入住家收集证据,以及发出调解指示(mediation direction),强制纠纷各方接受调解。执行员也有权发警告、建议或禁止令(abatement order),要求滋事者停止制造噪音。

不服从调解指示者,若罪成可罚款高达1500元。不服从禁止令者,初犯可罚高达1万元,重犯则可罚高达2万元或坐牢达三个月,或两者兼施。

此外,执行员将有权设置噪音传感器,收集噪音来源、时间和强度等证据。社区关系处只有在噪音投诉方同意的情况下,才会在受影响单位安装传感器。传感器传送的原始录音在转化成数据后会被删除,以保护当事人隐私。

对于顽固不化、继续严重滋扰邻居者,政府拟议允许建屋发展局在其他办法都无效后,考虑强制收回滋事者的组屋,以保护其他居民的利益。

至于严重及屡次干扰邻里的囤积物件行为,社区关系处往后将能向邻里纠纷审裁庭(CDRT)申请庭令,要求囤物者清理住家。这也是在别无他法的情况下,为照顾公共利益而采取的措施。

国家发展部社区事务署高级司长(运作)叶耀承接受媒体访问时强调,社区关系处只是邻里和睦解决纷争的一个环节,并不能取代邻居之间建立联系和进行频密沟通,以及通过社区规范与调解,尽早化解纠纷的努力。

“如果每次发生邻里纠纷都得由政府介入和解决,这个做法不但难以持久,对培养社区和睦精神也不理想。”

另两方面着手 提升社区纠纷管理框架

除了试行社区关系处的计划,政府还准备从另两方面提升社区纠纷的管理框架。

其中之一是扩大社区调解的功能,让邻里纷争未升级前得以化解。政府拟通过授权有关机构发出调解指示,如社区关系处和社区调解中心(Community Mediation Centre,简称CMC)等,强制陷入纠纷的邻居接受调解。

另一是,政府拟强制闹纠纷各方向邻里纠纷审裁庭提交申请之前,先接受调解。当局也拟加强审裁庭的程序并赋予它新的权力,包括发出强制治疗令。审裁庭若有理由相信当事人可能患精神疾病,而病况可能加剧他的滋扰行为,就有权发出强制治疗令,要求他接受治疗。

文社青部、律政部及国家发展部去年5月就强化社区纠纷管理框架展开了公共咨询,收到超过300份反馈。去年7月和今年1月,三个部门也就处理邻里纠纷和强化社区精神征询了逾200名公众、学者和前线工作人员。

严重噪音滋扰引发邻居纠纷 社区关系处或可协助化解

严重的噪音滋扰,不但破坏邻里和睦,受害一方往往感到无助。

拟议中的邻里纠纷解决(修正)法案一旦通过,政府将设立新的社区关系处,授权它介入和调查这类纠纷。当局通过以下三个真实案例,说明社区关系处未来所能发挥的作用。

个案1:

邻居每晚发出敲打声扰人清梦,受害居民多次向当局投诉,因缺乏证据,当局无法采取行动。

每当当局派人走访事发单位,噪音就会停止,有关人员离开后,噪音又开始,令受害居民十分无奈。

对于这类案件,社区关系处会要求滋事者面谈,装置噪音传感器收集证据,并且可以发出禁止令,要求滋事者停止噪音。

个案2:

同住一起的两名住户半夜开音乐,大声叫嚷,还拖拉家具,邻居考虑到他们可能有精神疾病,不想把事情闹大,唯有默默忍受。

面对这样的情况,社区关系处可以同有关当局合作,尽早安排滋事者接受精神病治疗。如果有必要,社区关系处可将案件转介给邻里纠纷审裁庭。审裁庭将有权发出强制治疗令,协助滋事者及时接受治疗。

个案3:

一名居民多年来向不同政府部门投诉楼上邻居发出噪音。为了做出反击,他也时常敲打自己的天花板,提醒邻居。

然而,与这个居民同住的家人,不曾觉得有受到楼上邻居的噪音干扰。周围其他邻居也觉得,噪音主要来自投诉方的组屋单位。

社区关系处在这个情况下,可以设置噪音传感器,收集可确认噪音真正来源的证据,反驳一些人未经证实的指责。

Visited 1 times, 1 visit(s) today
Subscribe
Notify of
guest
0 Comments
Most Voted
Newest Oldest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
0
Would love your thoughts, please comment.x
()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