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植物园植物标本室经理廖全兴示范如何将植物标本数码化。园方计划用两年时间把标本室里一箱箱的植物标本数码化。(陈斌勤摄)

为促进国际科学研究与合作,新加坡植物园计划把约80万个植物标本数码化,预计两年内完成,届时这会是东南亚收录标本最多的线上数据库。

首次在新加坡举行的世界植物园大会星期二(8月6日)拉开帷幕。数码发展及新闻部兼国家发展部高级政务部长陈杰豪在开幕式上致辞时说,植物园近年已陆续把1万个模式标本(type specimen)数码化,接下来将加大力度,把植物标本室里所有的80万个标本都数码化。

“将标本集中在数据库里,可供世界各地的研究员和公众参考,研究员进行植物学研究也更容易,这有助于保存植物学历史,促进全球知识共享与合作。”

模式标本是生物分类学家发表新物种的主要凭证材料,具唯一性。


新加坡植物园收藏大约80万个植物标本,图为山槟榔属(学名:Pinanga)的一种。(陈斌勤摄)

新加坡植物园高级署长陈培育教授在媒体讲解会上答复《联合早报》提问时说,已数码化的1万个模式标本属于极重要标本,因此率先完成,要将剩余79万个标本数码化需要更多时间与资源。

陈培育也是公园局国家公园与社区执行署长。他说:“这是大工程,需要额外资金。我们一直努力筹集资金,终于筹到足够资金来推动数码化工作。”

沙特阿拉伯石油公司沙特阿美(Saudi Aramco)的子公司Aramco Asia Singapore,为植物标本数码化计划提供了捐助。


随着植物园收藏的书籍、植物艺术品和植物标本数量逐年增加,公园局今年2月通过政府电子商务网站GeBIZ,为扩建植物标本室和图书馆的咨询服务展开招标。(陈斌勤摄)

东南亚植物物候学网络成立

陈杰豪也宣布,东南亚植物物候学网络(Southeast Asia Plant Phenology Network)正式成立。这是新加坡植物园,与从属国际植物园保护联盟的东南亚植物园网络的合作成果。


数码发展及新闻部兼国家发展部高级政务部长陈杰豪星期二在第八届世界植物园大会开幕式上致辞。(陈斌勤摄)

成立东南亚植物物候学网络,是为了召集热带亚洲的植物园和树木园,合力收集长期的物候数据,以了解气候变化对植物的影响。目前,已有10个植物园表示有意加入此网络。

所谓“物候学”,是研究自然界的动植物与环境条件如气候、水文、土壤的周期变化和相互关系,目的在于认识自然季节现象的变化规律,以服务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等。

新加坡植物园研究员就针对园里90年的降雨变化如何影响树木生长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降雨变化促使树木如今长叶的频率比上世纪初高。

陈杰豪说,各地植物园在应对气候变化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扮演着关键角色。除了收藏有价值的植物标本,植物园也通过研究和触及公众,促进社会对陆地生态系统的认识、赏识和理解,并借此指引保育工作,以及制定基于自然的气候变化应对方案。


图为Calamus erinaceus,一种常绿攀缘棕榈。(新加坡植物园提供)

植物园计划将植物标本室和图书馆扩大约40%

随着植物标本的收集量不断增加,公园局今年2月通过政府电子商务网站GeBIZ,为扩建植物标本室和图书馆的咨询服务展开招标。植物园首席研究员兼植物标本室管理员梁什科尔尼奇科娃(Jana Leong-Skornickova)在世界植物园大会的一场工作坊上透露,植物园计划在植物标本室和图书馆的现有规模上扩大约40%。

世界植物园大会由国际植物园保护联盟牵头发起,每三四年举行一次,旨在为世界植物园科技工作者提供交流的平台与机会。第八届大会由新加坡植物园和国际植物园保护联盟联办;这也是大会首次来到东南亚。


第八届世界植物园大会在新加坡举行,这是大会首次来到东南亚,预计有约900名来自73国的代表参与。(陈斌勤摄)

Visited 1 times, 1 visit(s) today
Subscribe
Notify of
guest
0 Comments
Most Voted
Newest Oldest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
0
Would love your thoughts, please comment.x
()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