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甲癸用画笔勾勒出,他身陷躁郁症困境时的心理状态,以及他情况好转后的蜕变。他身后画作中的人物半明半暗的反差,象征躁郁症共同经历的情绪起伏。另一幅则反映他在亲友、药物和教会支持下,病情得到有效管理的自画像。(曾坤顺摄)

鲜艳的橙与晦暗的黑将画中的人物一分为二,半边脸嘴角上扬,另半边泪流不止;丰富的色彩运用生动地表达了狂躁与抑郁的交替发生,困扰着面临心理健康挑战的年轻人。

24岁的朱甲癸用画笔勾勒出,他身陷躁郁症困境时的心理状态。同时,他又制作了一幅在亲友的支持下,病情得到有效管理后的自画像。两者的强烈反差引人深思,且传达关注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新加坡心理健康协会(SAMH)星期一(9月16日)正式推出“交汇:文化X心理健康”画展,共有12名介于21岁至30岁的年轻人参与创作,他们希望通过艺术创作表达自己,讲述面对心理健康挑战的时光,以消除公众对此类疾病的偏见。

总统夫人:要将自身脆弱公之于众 需很大勇气

总统夫人珍一藤木在画展开幕仪式上致辞说,艺术帮助人们表达情感、观点和想法。“当我们展示自己的作品时,它就像一座桥梁,连接着创作者和欣赏者。这座桥梁不分背景,而是由创作者的人生历程、学到的技能,以及精神品质决定的。”

珍一藤木指出,在私人的房间里做艺术创作者很容易,但要将自身的脆弱和心里的话公之于众,需要很大的勇气。“精神疾病不是弱点,而是生而为人的一部分,且我们都处在同一个社会中。”

画展于9月16日至10月31日,在位于惹兰勿刹的茂德路(Maude Road)的新加坡心理健康协会心灵互联空间(SAMH Space2Connect)举行。

曾经历过心理健康问题的青年在三个月的时间里,在心理健康协会创意中心艺术治疗师的指导下,利用媒体和娱乐、跨世代的故事、童年游戏、有意义的物品等进行不同形式的艺术创作。

2020年,朱甲癸确诊患有一型双向情感障碍(俗称躁郁症),发作时曾出现言语紊乱、冲动消费、幻听等。“最严重时连续五天睡不着,以前也被误诊为抑郁症。我会把钱都存在妈妈的户头,防止发作时滥用它。”

在与医生反复沟通、尝试与治疗后,朱甲癸终于找到了对自身症状最有效的药物。他也积极参加教会活动与同伴谈心,在母亲的小贩摊帮忙,还为自己想了个艺名“光惠·彼得”。“现在我的情况有所好转,希望能像光一样,鼓励到他人。”

今年21岁的秋光兰从中学起一直饱受抑郁症困扰,一度连起床、洗澡或记得吃饭等简单的日常作息都难以完成。

但是,她逐渐通过阅读、写作和画画来对抗疾病带来的挑战。她说:“与其让思绪在脑海中游荡,不好的想法在心中累积,我觉得把它们写下来、画出来是一种情感出口和支撑。”

秋光兰将思绪、想法和想象用书写与绘画的方式整合成了一个作品集,记录她成长过程中的喜与忧;她还在最后一页做了反光设计,映射出参观展览的公众的倒影,邀请他们一同反思相关议题。

Visited 1 times, 1 visit(s) today
Subscribe
Notify of
guest
0 Comments
Most Voted
Newest Oldest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
0
Would love your thoughts, please comment.x
()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