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小学为能力较强学生开办的增益课平均各有20人至30人参加。图为参加E2K科学项目的学生进行实验,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科学原理。(河道小学提供)
高才教育课程模式将从2027年起更新,让所有小学通过校内增益课程培养能力较强的学生。学校将以现有的增益课程为基础,推行新模式。目前的增益课程涵盖阅读、写作与数理科目,学校也并非仅依靠单一测试来筛选学生,而是通过教师的日常观察和评估,选拔适合加入课程的学生。
自2007年起,我国小学已陆续为能力较强的学生开办增益课程,培养探究能力、创意等较高层次技能。例如,对英文写作感兴趣且有天分的学生可获选参加创意写作课程;阅读能力强的可参加阅读小组(Reading Circles);E2K数学和科学增益课程则针对数学和科学强的学生。
以E2K科学课程为例,学生有更多机会探究科学现象,譬如,在解决如何为热茶降温的过程中认识牛顿冷却定律。
各校根据情况 灵活安排增益课时间
增益课程的规划因校而异,校方可根据各自情况灵活安排。有的把增益项目集中在一两个学期进行,属于课后活动,也有的融入课堂时间。
花菲卫理小学六年级学生黄靖婷(12岁)去年小五时参加阅读小组,每周有一天不必上正规英文课,而是去阅读小组参与活动,每次约一小时半,为期一个学期。她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她与另五名同班同学一起进行阅读活动,有些阅读小组由两个班级的学生组成。
每名学生获得一本儿童小说Flora & Ulysses,阅读小组教师着重于引导他们分析故事人物。黄靖婷说:“我们尝试写诗,因为学生人数少,我们可以有更多机会与同学讨论作品,老师也有更多时间指导我们。这与我平时上英文课跟着教材学习、做练习的情况不一样,更加有趣。”
她因此很期待每周的阅读活动,觉得如果可以每周进行两次会更好。她的母亲何倩雯(38岁,教育工作者)发觉女儿对文学更有兴趣,回家后会与她讨论故事。她认为,增益项目培养孩子的分析能力。在课时进行对学生来说也比较方便。
负责河道小学增益课程项目的英文教师张玉伶受访时说,参加增益课的学生不是通过甄选测试选出,而是通过教师对学生能力的观察等多方面决定。校方开办的增益课平均各有20至30人参加。课程在课后举行,每周一次,为期两个学期,由教师指导。
河道小学自2021年开办阅读小组、E2K数学和科学项目。除此之外,学校也提供“选修增益课”给任何有兴趣的高年级学生。这些课后开办的课每周一次,为期两至三个学期。选项包括摄影、书法、新闻学等,有的由外援导师指导。
河道小学为能力较强学生开办的增益课平均各有20至30人参加。图为参加E2K科学项目的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油和水的特性。(河道小学提供)
小四至小六生有机会在不同年级加入增益课
文园小学增益课程也在课后进行,小四至小六学生每届有12%学生参加。负责增益项目的文园小学数学和科学教师彭秀珍说,学校会在学生完成小三教育后选出适合的学生,但这不是一次性的。学生从小四起还是机会获选参加。除了英文和数理,修高级母语的学生也可以选择参加双文化课程。
至于对师资的影响,受访教师都反映,差异化教学法不是一个新概念,教师可继续接受相关培训。文园小学与新加坡教师学院的特级教师、国立教育学院的专家等合作,指引教师如何更好地进行探究式学习等活动。
整体而言,我国小学目前有约7%学生参加校内增益课程。高才教育课程更新后,这个比率将增至约10%,当中有一部分能力更强的学生,也可到附近学校参加课后增益课程。学生无须像现在一样,转学到九所开办高才班的小学。集中开办课后增益课的学校名单还没确定,教育部也在探讨是否为学生安排接送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