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公寓示范单位的潜在买家,有越来越多年轻夫妇和单身者。(联合早报)

作者 刘智澎

上世纪90年代,新加坡人曾以“5C”来定义一个人是否成功:

汽车(Car)

公寓(Condominium)

信用卡(Credit card)

现金(Cash)

俱乐部会员证(Club membership)

时至今日,汽车和公寓仍是一些年轻新加坡人用来衡量自身社会经济地位的指标。
《今日报》去年的一项民调就发现,18岁至35岁的新加坡人中,近八成把“拥有一间私宅”视为人生目标之一。
咦,私宅不是比政府组屋贵上好几倍吗?年轻人怎么可能负担得起?

想买私宅的不只你一个,先拿号码牌,乖乖等抽签。(凯德地产)

根据房地产公司ERA产业针对3万7000名私宅买家展开的最新研究:
在购买私宅的新买家中,26岁至35岁的买家占比从2015年的9%,攀升至2023年的35%。
25岁以下的买家则占3%。在2021年之前,这个年龄层的私宅买家几乎是不存在的。
辛苦存钱买公寓 只为出租不为自住
23岁的陈敏(译音)生平第一次购屋,就选择了一房式的鞋盒公寓单位。
她接受《今日报》访问时坦言,为了支付20万元的首期,她过去几年半工半读,省吃俭用。除了经营自己的烘焙生意,还要同时兼几份工作。
“我在学校从不买饮料或零食。为了节省车费,我宁可走路一小时。”
好不容易攒够了钱,拿到了公寓钥匙,陈敏却立即把单位出租,赚取额外收入,自己则继续跟父母住在组屋。
“新加坡的房价一直上涨,我相信投资私宅是保障额外收入的最佳方法。尤其是在土地稀缺的新加坡,公寓这种资产还是越早获得越好。”

鞋盒公寓,顾名思义,跟鞋盒一样小。(海峡时报)

37岁的设计师Roy Ng在七年前买下一房式公寓单位,同样是为了投资储蓄。
从小住在组屋的他说,许多预购组屋的兴建工程受冠病疫情影响,导致进度落后,等候时间最快也要三四年。
“单身者也要等到35岁才可以申请预购组屋,我当时不想等那么久。既然没住过公寓,就买一间来住住看。”
李显龙总理在2023年的国庆群众大会上宣布,将进一步放宽单身者的购屋政策,让年满35岁的单身者可以申请任何地段的预购组屋,不限于非成熟组屋区。
尽管如此,他们仍须满足三大条件:
年满35岁,月入不超过7000新元,只能买二房式组屋单位。
高收入的年轻单身者,由于超出申请预购组屋的收入顶限,只能在公开市场购买组屋,或者转向私宅市场。

冠病疫情导致预购组屋兴建工程延误,一些年轻买家因此转向私宅市场。(海峡时报)

新加坡年轻人越来越有钱?
新加坡的新私宅项目平均售价介于160万元至240万新元。
就是说,家庭月入必须有至少1万4000新元才负担得起。
星展集团的房地产研究报告指出,购买私宅须支付的首期,相等于21个月至38个月的家庭收入。
这意味着潜在买家必须把每月收入的一半存下来,并花至少五到七年时间储蓄,才有能力购屋。

设计好看,但也好贵。(商业时报)

好消息是,过去几年新加坡雇员的薪金普遍上涨,让年轻人有信心更快实现购屋梦。
新加坡人力部的劳动数据显示:
2022年,25岁至29岁全职雇员的每月收入中位数达到4446元,比2016年的3803元高出16.9% 。
30岁至34岁的月入中位数则是5792元,比2016年的5000元增加15.8%。
据博纳产业(PropNex)分区总监陈永吉观察,这些年龄层的买家一旦计算好财务状况,确定能负担得起私宅,一般都会倾向购买公寓或有地住宅,而不是预购组屋或转售组屋。

过去几年,新加坡雇员的薪金普遍上涨。(联合早报)

不过,新加坡国立大学房地产与城市研究院院长钱文澜教授认为,收入增加并不是年轻新加坡人购买私宅的主要推动因素。
她解释,过去10年新加坡人的月入中位数增加了38% ,但同期的非有地私宅价格也上涨了52%。
“很显然的,薪金增长跟不上房价增长,因此购买高价公寓的资金肯定有其他来源。”
ERA产业研究和市场情报主管王善葶指出,其中一个“来源”可能是买家父母的资助。
“年轻买家要获得贷款不是问题,但支付首期可能是他们最大的障碍。因此,一些买家的父母会在首期方面给予援助,把它视为对子女的财富转移。”
但别说红蚂蚁没提醒你:
向银行借贷,可能成为一辈子的“房奴”。每月收入扣掉一半,而且要扣满二三十年,才能偿还房贷。
最重要的是量力而为,买屋子不要超过自己所能负担的,住得开心就好。

Visited 1 times, 1 visit(s) today
Subscribe
Notify of
guest
0 Comments
Most Voted
Newest Oldest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
0
Would love your thoughts, please comment.x
()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