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号是国际妇女节是一个为了纪念女性运动而设立的节日。这个节日虽起源于欧美国家,但保留下来的大多都是受社会主义影响深远的国家,如中国、古巴、越南和俄罗斯等国。

横屏-过妇女节的国家(实际情况或有出入))▼

中国、俄罗斯等国的女性们,在这一天可以获得难得的休假,这真的可以算是社会主义国家先进的体现之一。政府以及各个机关单位也都用赞美女性的演讲、表演节目、发放小礼物等各类形式,来向各位辛劳的“半边天”族群送上慰问。

这样的福利请多来一点

(图:wiki)▼

商家也纷纷付诸行动,以女性商品打折,送礼一类的促销活动,意图用消费让女性享受到更多幸福感。

但是,请问有谁在演讲与歌舞中能得到真正的满足?人们想要极力营造出来的尊重女性氛围,从女性觉醒到如今的一百年间,又是否已达到目标?

如果三八妇女节这一天女性,依然要通过这些仿佛是“再多一个情人节”的形式中寻找认同,那就说明女性的所谓解放其实还远没有彻底。

今天的文章,就一起来看看妇女节的历史。

以共产主义之名

妇女节诞生于1857年的美国,那年的3月8日,纽约的纺织女工走上街头,抗议恶劣的工作条件和低薪。在接下来的很多年中,3月8号当天举行女性劳工游行逐渐成为传统,并且游行规模越来越大。

在这天全世界各个地方成百上千的女性走向街头

为妇女争取她们应有的权利

(图:wiki)▼

1908年3月8日,一万五千名女性劳工走上纽约的街头,反对男女不对等薪资、反对超长工时、以及要求给予女性选举权。正是这一次罢工打出了“面包与玫瑰(We want bread and roses too)”的口号,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都成为女性觉醒,追求生活品质和自我价值的指导精神。

没错,我们在为面包而战,但我们也为玫瑰而战……

女人的解放意味着整个人类社会的觉醒和进步……

——詹姆斯·奥本海姆《面包和玫瑰》节选

(工人在劳伦斯纺织品罢工期间游行 图:wiki)▼

从此开始,一个主张社会主义女权运动的美国政党——社会党(Socialist party)就提出,建立一个除母亲节和情人节以外,为所有女性的纪念日。1909年2月底,他们就庆祝了第一个妇女节。

呼应政党女权运动的,是上世纪初的美国社会活跃着的一批以争取女性权益为目的的左翼活动人士,例如加入美国共产党的伊丽莎白·佛林(Elizabeth Flynn)、美籍瑞典歌手乔·希尔(Joe Hill)等人。然而这些左翼人士们在当时不是牢底坐穿,就是被判死刑。当时的社会意识形态的右倾极为严重。

《The Rebel Girl》就是乔·希尔受伊丽莎白·佛林

启发而写的劳工歌曲

(The Rebel Girl 海报 图:wiki)▼

从斗争的角度来看,资本主义与父权主义、阶级压迫与性别压迫,都是从共产主义诞生之初就有的两个明暗对手,从来都没有分开过。这就不难理解,近代国际上为何坚守女权运动的皆为共产党活动家。

欧洲的罗莎·卢森堡(Rosa Luxembourg)克拉拉·特察金(Clara Zetkin)这两位女权运动家,更是直接参与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编撰与发展,国际地位与列宁齐名。

大名鼎鼎的罗莎·卢森堡(右)与克拉拉·特察金(左)

(图:wiki)▼

妇女节作为一个政治意味明确的纪念日,早期一直没有统一的日期,全凭各国共产主义政党以重要罢工或者重大事件的纪念日为标准。将妇女节放在3月8日,是在1922年莫斯科举行的第二次国际共产主义妇女代表会议上。此后,苏联以及其他奉行共产主义的国家都将这一传统保留下来。

苏联邮票庆祝国际妇女节

(真的是全球五大区域女性全部到齐)

(图:wiki)▼

俄国妇女的抗议与罢工

对沙俄罗曼诺夫王朝的崩溃起到了重要作用

苏联政府自然不敢轻视女人的力量

(1917年彼得格勒街头的妇女示威 图:wiki)▼

没有女人的一天

在欧美国家,虽然女性依然仗义敢言,也不曾放弃斗争,不过在冷战对立的阴云笼罩之下,这个共产主义色彩鲜明的纪念日还是成为禁忌的话题。

然而女权与左翼之间从来就是不可分割的,没有共产党,也自有其他左翼政党和劳工联盟来继续挺进。他们陆续为女性争取到投票权、离婚、避孕、堕胎这些权利。

即使是在相对发达的欧美国家

女性争取自己的应有权利的过程也很坎坷

(图:《推翻罗诉韦德案》)▼

然而从2017年开始,被遗忘了近一百年的三八妇女节重新进入美国社会,原因正是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竞选时期就被连环爆出各种丑化女性的特朗普、不论是在俄国的“招妓门”、还是“有钱就任由他摸”的录音档,特朗普以往种种行为和言论,毫无掩饰地歧视女性,引发女性群众对他集体反感。

厌女这件事上,特朗普十分“骄傲”

(老婆女儿不算女人?图:shutterstock)▼

于是在2017年的3月8日,女权组织便各处串联,发起了“没有女人的一天(Day without a woman)”运动。号召全美、甚至全球女性在这一天、身着象征革命与牺牲的红衣,离开工作和家庭、不在商场或者互联网上做任何消费,以“集体缺席”的姿态,凸显女性的重要性。

当时在网上发布的运动召集宣传

(图:twitter@womensmarch)▼

整个活动保守估计有两百万人参加,经由互联网等传播媒介迅速传播后,不仅仅是美国国内、而是在全世界都掀起波澜。身着红衣的女子们聚集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墨西哥、英国等国主要城市的街头呐喊。

与此同时,这些城市的许多商家、学校、乃至政府机构都被迫暂时关闭,理由是因为女性员工“消失”一天,导致人手不足而无法正常营运。

没了女人,市政厅也别想开工

(图:wiki)▼

这场由特朗普引发的战火,事后的我们也许很难体会那天的抗议声浪是如何的声势浩大。但是在大家熟知的纽约曼哈顿华尔街上,有一个弱小却坚定的雕像可以让世人回味,这个雕像被称为“无畏女孩(Fearless Girl)”。

看到这般坚定的神情,很难不受其鼓舞

(图:壹图网)▼

无畏女孩是在2017年3月7日,也就是国际妇女节的前一天,安放在华尔街上。女孩身高130公分,绑着马尾,双手叉腰,下巴倔强的昂着。而女孩怒目相对的,就是那只举世闻名的华尔街铜牛。

这个场景真是很绝妙,硕大的铜牛,不管它之前是代表了金融繁盛还是牛气冲天,如今却成了男力与权贵的代表。在一个小女孩的怒视下,公牛竟也显示出犹豫和退让的神色。

牛看上去真的有点慌乱

(图:壹图网)▼

无畏女孩作为2017年三八妇女节快闪活动,已经比预计展出的时间延长了整整一年,并且已经获准永远保留在纽约。虽然不一定会继续与铜牛对峙,不过她传达出的精神早已扎根于世:“即使势单力薄,也要坚守到底,哪怕是面对一只比自己巨大几百倍的公牛”。

然而经过挪址后,女孩对面变成了纽约证券交易所大楼

(图:Flickr)▼

荆棘之路

中国庆祝三八妇女节,开始于1924年,这一年正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初期。

当年庆祝三八妇女节的阵仗可谓宏大,有宋氏姐妹、何香凝等各界女性革命人士数千人参与。呼吁革除陋习如多妻制、童养媳、娼妓、以及缠足等口号,激励中国女性为谋求自身解放而斗争。

1924年3月8日

何香凝组织广州各界妇女纪念“三八”国际妇女节活动

这是中国女性第一庆祝属于自己的节日

(何香凝先生 图:awarewomenartists)▼

当年中国女性的战斗力,绝不落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1927年的三八妇女节,有一群女子走上武汉街头,全裸为“束胸”这一陋习抗议,时称“天乳运动”。

原来在彼时的中国,除了缠足,还有一道枷锁就是束胸,且不是像现代女性使用的文胸内衣,而是一件更窄更紧的束奶背心。女人要把胸部紧紧的裹起来,使外人看不出胸部,只因当时的社会有“以平胸为美”的思潮。

张爱玲在《更衣记》里描写穿紧身背心的女性

“看上去不大像个女人而像一缕诗魂”

(图:《良友画报》)▼

裹胸这一延续数百年的吃人礼教,在天乳运动下不到一年就被消灭的荡然无存。自此,女性以天然曲线为美,当时的着装风格连一百年后的今人都觉得开放大胆。

放在今天甚至可以引起一股复古潮流

(三十年代上海的月份牌)▼

随着新中国的建立,女性权益确实有着更大的提高。中国人对三八妇女节的庆祝从未间断过的,远胜于西方国家。我国也是女性识字率和就业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女性参与政坛和商界成功者众多,确实是数十年社会进步之体现。

1951年在北京举办的国际妇女节纪念活动

(图:《人民画报》)▼

当然,女性在中国的彻底平等还远没有达到。重男轻女、同工不同酬、生育政策缺失、家暴、封建陋俗等问题依然存在,中国的女权就还有需要努力的目标。

新生事物春满园,女性仍需要平权

(图:chineseposters)▼

女权运动作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一波浪花,曾是文人精英与进步先驱的共同追逐的理想。从恩格斯到列宁、从孙中山到毛泽东,无不以支持女性解放为己任,并将其发扬光大。

可是现今社会,却不少人视女权为“癌”。

纪念妇女节的苏联邮票

(图:kolekzioner,hugedomains)▼

激进的女权主义者,无法在男女两性中寻找到中间点,只能强硬追求女性达到男性的标准。社会于是产生了“提升女权就是打压、贬低男性”的观感。女人们在职场搏杀证明自己的同时还要分担生计、生儿育女和照顾家庭,肩膀上的担子越来越重。

一百年前的女人们”期待像男人一样生活“的做法已经开始变得僵硬而顽固,反而让女性越来越看不清自己原本拥有的、也是无法取代的力量和价值。

如今的女权,不能试图彻底否定和推翻男性的价值观;亦不是让男人们顺着捋毛,献上玫瑰与礼物,心口不一地呼之为“女王”。女人价值的呈现,不应以外物的观念为变化,只因自己的闪光而存在。

社会对任何人都没有歧视和不公,才是女权最伟大的胸怀,也才是妇女节这个节日形式背后最深处的价值观。

不应矫枉过正

而应理性地追求平等

(图:《妇女参政论者》)▼

Visited 1 times, 1 visit(s) today
Subscribe
Notify of
guest
0 Comments
Most Voted
Newest Oldest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
0
Would love your thoughts, please comment.x
()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