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在实验室里挑灯夜战,反复做着同一个实验,然而实验中变量和参数实在太多。屡败屡战的你开始怀疑是不是哪里出错了,开始试着通过逐次改变单一变量,一点一点排查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问题……

然而有时候,实验并不全是因为科学的复杂性而失败;因为有时后,失败的背后隐藏着人性的阴暗面:

例如,你的实验室同门故意往你培养基里倒酒精。

Nature就曾报道过这么一件离谱的事!

密歇根大学综合癌症中心的医学博士生希瑟·艾姆斯,逐渐开始怀疑她的研究出了点儿问题。

她在研究一种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需要做蛋白质印迹分析(WB)来分析样本中的蛋白质。

艾姆斯在做实验的过程中,查看印迹时,发现六个样本中有四个似乎出现了问题,预期出现的条带却出现在错误的泳道上。

图源:Nature

虽然觉得沮丧,但艾姆斯马上经过对实验的梳理和修改,在五天后再次做了实验。但是完全相同的失败结果却又一次的出现了……

“我想,技术上这可能是我自己的错误,但它们恰好以完全相同的方式出错,这很奇怪,”艾姆斯说。

她认为唯一的解释是:她的细胞培养皿的标签盖被交换了!她立刻怀疑有人正在破坏她的工作。

为了安全起见,她设计了一个替代方案:直接在培养皿底部写字,这样盖子就不能被交换了。

可在接下来的实验当中,艾姆斯看到样本泳道中出现了额外的蛋白质,这表明:有额外的抗体染色了印迹。

随着问题的不断出现,艾姆斯开始变得焦躁不安。她确信有人在干预她的实验,但她没有证据,也没有嫌疑人。她的闺蜜也觉得:她可能是太敏感了。

艾姆斯不停的实验失败,直到艾姆斯有一次更换细胞上的培养基时发现:细胞“全飘了”,就好像它们被腐蚀了一样!

艾姆斯拿出那瓶刚用的培养基仔细地观察——半透明的波纹在深红色的培养基中清晰可见,活像摇匀加冰威士忌时挂杯的酒液。

而当艾姆斯打开瓶盖,刺鼻的酒精味扑面而来!

图源:Nature

但艾姆斯的带领PI罗斯向一些人咨询后,试图说服艾姆斯她只是遇到了研究中的困难,并试图把责任推给其他人

在艾姆斯坚持己见后,她还忍受了学校调查部门的两次审讯和一次测谎仪测试,直到调查人员决定另寻线索。

最后,警察决定在实验室安装两个摄像头:一个安装在艾姆斯的印迹被污染的冷室里,另一个安装在她存放培养基的冰箱上方。

艾姆斯那天上班,一直工作到下午5点。第二天上午10:15左右,她发现她的培养基又被掺入了酒精。罗斯与负责此案的理查德·扎瓦拉一起审查了中间时段的录像。

结果,他发现实验室的一位博士后研究员扎瓦拉将布利古在周一早上9点进入实验室,拿出了艾姆斯当天要使用的细胞培养基。然后他拿着一瓶通常用于消毒实验室工作台的乙醇喷雾瓶回到冰箱,并在冰箱里“翻找”了1分46秒。

证据确凿,布利古承认了自己的罪行,他说他从2月份开始就一直在破坏艾姆斯的工作。

他和艾姆斯正在合作进行一个项目,虽然他们并不是直接的竞争对手。但艾姆斯的进度让他感到压力很大,他从小型学院来到密歇根大学后,本身就有很大的精神压力,这让他嫉妒艾姆斯的进步,想让艾姆斯放慢速度。

最终,法院判处布里古支付全部浪费掉的实验室试剂和实验材料费用,包括六个月的缓刑。然而在听证会开始之前,布里古离开美国回到了印度。

可对罗斯和艾姆斯来说,打击却更彻底。因为布利古在实验室工作了大约一年,而他有此等恶劣行径,导致他的一切工作都必须重做,他使用的试剂要经过双重检查或被丢弃;

而艾姆斯的研究被推迟了五到六个月,29岁的研究生艾姆斯不得不选择了延毕;罗斯变得不再愿意招学生或雇人…..

尽管如此,艾姆斯还是对能抓到布利古的罪行而感觉到庆幸。

然而,这种情况并不是个例。

很多研究生博士生表示,在读研期间最怕遇到那种表面笑嘻嘻、但是实际上却暗地里给自己使绊子的同学。本来科研就让人头秃了,再碰上个这种“相煎何太急”的同门无疑是让自己更加心力交瘁。

不久前,有一位研究生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他在社交媒体上发文吐槽自己养了很久的实验小白鼠被杀害了,通过查看监控发现,对自己的实验“动手脚”的不是别人,正是自己的同门:

其通过使用过量的麻醉药最终导致实验小鼠死亡,自己的课题也被迫中止。

同样,类似事件还有很多,故意破坏同门实验、剽窃实验设计等构陷同门的行为屡见不鲜。

这种迫害行为频繁发生,取证困难、导师情面等原因使得事情往往不了了之。

尽管科研竞争激烈,正常且良性的竞争无可厚非,但为了自身利益不择手段,故意迫害他人的做法是绝对不可取的。

可惜的是,这种同门间的迫害发生频率并不低,甚至更多的情况是一般人没有机会用摄像头捕捉到的。

比如,报复性的同行评审、不诚实的推荐信以及向同门或竞争对手隐瞒实验的关键方面,都可能像破坏实验一样阻碍一位博士生的职业生涯或研究项目。

有调查研究发现,多达三分之一的科学家承认犯有此类罪行,多达70%的人表示他们目睹过这些行为。

对此,有人说,科研体制的结构是罪魁祸首:

为了取得领先,研究人员必须比他们同门做得更好。而这种精神压力可能会导致破坏行为。所以,除了惩罚肇事者外,如何减轻和引导科研人的压力,是值得思考的议题。

但不管怎么说,在面对这样的事件时,当事人只有勇敢站出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才能向解决问题更进一步。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和我们讨论!

KEEP SAFE & KEEP HEALTHY ❤️

KEEP CALM & CARRY ON ❤️

图片及信息来源: 非注明原创均来自网络,文章/图片如有侵权请联络留言,会立即删除。

声明:本公众号发布的文章和图片等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信息为目的,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完全真实性,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非获授权不可使用本公众号的内容,违者需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本公众号不对文中出现的所有第三方广告,以及发布的所有广告负有任何责任。

Sources of pictures and information: All non-watermarked or specified are from the Internet

Disclaimer: The articles and pictures published on this official account are for the purpose of disseminating beneficial information to the public, and do not mean agreeing with their views or confirming the complete authenticity of their content, and do not make any guarantees about their scientificity and seriousness. Other media, networks or individuals are not allowed to use the content of this official account without authorisation, and those who violate it shall bear legal responsibilities such as copyright. This official account is not responsible for all third-party advertisements appearing in the article, as well as all advertisements published.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5IMST660514A8K4.html?spss=dy_author

Visited 1 times, 1 visit(s) today
Subscribe
Notify of
guest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
0
Would love your thoughts, please comment.x
()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