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问你,你觉得现在,在欧洲人眼里最代表「Made in China」的东西是啥?小商品?小家电?服饰?
Nonono,过时了!十年前,如果你在外网搜「Made in China」这个关键词,确实出来的都是这些东西。但是十年后的今天,再把Made in China和Europe这俩词儿放进搜索框,你会得到这样的结果:
好多媒体用了「flood」甚至「threat」这些(有点严重的)词形容。中国电动车出海潮,还是给欧洲人带了亿点点震撼……
中国电车销量暴涨,欧洲本土品牌有点慌
9月份的IAA慕尼黑车展,几乎变成了德国中国两家的「二人转」。也难怪有记者一进来,就以为自己走错了场子,因为放眼望去,全是国内卷得死去活来的新能源品牌。
2018年的时候,中国品牌在欧洲电动车市场的份额只占了0.1%,大概1000台新车里才能看到一辆中国车。到了今年,这个数字一下就蹦到了8%!
其中数挪威、瑞典最夸张,市场份额已经超过10%了,也就是说每十辆新电车里就有将近一辆是中国的。就拿较早开始布局新能源海外市场的上汽大通MAXUS来说,到今年为止,它在海外的累计总销量已经超过了30万辆,海外销量占整体销量的25%。
要知道2020年的时候,它的海外销量才只有6w+,仅仅花了三年销量就翻了5倍,当真是恐怖如斯。作为首个在欧洲轻型商用电动车细分市场全覆盖的中国汽车品牌,上汽大通MAXUS旗下的新能源宽体轻客EV90在2022年挪威大型电动轻型车细分市场全年市占率第一,新能源轻客EV30在西班牙拿了市占率冠军,在意大利、葡萄牙市占率也都是第一。这里还要提一嘴,不仅是欧洲,在澳洲,它也一样是傲视群雄的存在,就是这么能打。而在媒体的预测中,很可能在2025年,中国电车在整个欧洲的市场占比能窜到18%。
中国电动车就像「科目三」一样快速在海外蔓延,所以欧洲车企当然慌了!德国系三家早就开启和中国合作造车模式,倒还能稍微松一口气,法系意系哭晕在厕所,至于英国……嗐,英国没剩几个自己的牌子,早躺平了,过。
如果说光从数字上这个感知还不是特强烈,那中国制造的电车在欧洲大街小巷跑着,这个最直观了。大家都知道欧洲人钟爱紧凑型小车吧?当有人开着中国产的电动车跑到小车聚会的时候,我想这就说明一切了……
嗯,这并不奇怪,它可是2023年欧洲紧凑纯电动车型的销冠,连续俩月月销过万。甚至有的在国内不温不火的车型,到了德国都能变成月销几千的香饽饽。最近我专门留意了一下英国大街上跑的车,发现特别常见的中国电车还不是这些小车,而是快递物流车这类轻型客车。不仅是TESCO的冷藏送货车,连DPD、皇家邮政、DHL、FedEx这些送货的车辆,但凡是个电车,大多都是上汽大通MAXUS!
不查不知道,除了英国,还有爱尔兰国家邮政、奥地利邮政、比利时邮政、挪威邮政、澳洲邮政、智利邮政等等这些「国」字号快递,都把咱中国制造的上汽大通MAXUS新能源轻客EV30和EV90纳入工作用车首选了。
中国电车承包世界快递有没有!不仅是快递,很多国家的救护车之类的特种车辆,也都换成了上汽大通MAXUS。
贵到飞起,和豪华车掰手腕
国外媒体早就注意到了中国制造的电车异军突起,不过他们的第一反应就是:一定是中国车卖太便宜了!
嗯……也不怪他们这么想。中国制造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是靠着低廉的价格杀出一片天地——毕竟早些年咱技术有壁,靠低价占市场几乎是唯一出路。然鹅问题在于……中国电车在国外卖的哪里便宜了!
咱们国内卖20w左右的电车,拉到国外去卖都是40w左右的售价,和他们自己的电车价格平起平坐好吧。还是拿上汽大通MAXUS纯电宽体轻客EV90举例吧,国内20万出头,明明是个挺亲民的车型,但是到了海外,直接去中高端市场拼杀了,和其它品牌相比一点也不便宜,甚至还更贵……
纯电宽体轻客EV90在英国的售价,几乎是国内的两倍,不仅高于英国好邻居法国某诺的价格,和某驰看齐……在澳大利亚,上汽大通MAXUS纯电宽体轻客EV90的价格远超某福E-Transit欧洲版;在挪威更夸张,新途EV90 VAN 车型折合人民币约为 41 万元 -50 万元之间,相比国内售价也近乎翻番。
要知道,国产电车想要在国外卖,生产成本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非常高额的运费和关税。比如2021年8月份的时候吧,英国著名超市TESCO,急需一批冷链运输电动车,找遍了欧洲那么多车厂也没找到合适的,于是专门找咱中国的上汽大通,一口气订购了150辆纯电宽体轻客EV90冷藏车。
因为太着急,连海运都等不及,直接首批19台包机空运!算算这运费都快比车贵了……
这一个大单直接创造了中国汽车品牌的最大规模空运纪录。再加上如果是歪果仁不了解的品牌,还要花出一大笔的营销费用。杂七杂八的加起来,自然就没什么价格优势了,价格高点很正常。
以质取胜,卷飞电车
这和传统印象里中国就是走低价路线可差太远了!那问题就来了,凭啥中国电车卖得贵,销量还能猛增,甚至不惜顶配空运也要买?因为消费者又不傻,本土电车支棱不起来,既然售价差不多,当然用脚投票,谁更好买谁了。要知道当年说从传统燃油车转新能源的时候,最积极的就是这些西方国家,碳中和的口号喊得比谁都响,甚至为了督促传统车企开发新能源,提出了2035年全面禁售燃油车的规定。
(——其实之前说是2030年,眼看着他们车企追不上咱进度了才推到2035年的,欧盟嘛习惯就好)哪知道这些老牌车企都躺在功劳簿上不思进取,到现在也没能拿出能打的电驱平台,现阶段为了努力跟上市场,都在强行油改电(指在原有的燃油车平台改成电驱)。然而这结果嘛……根本卷不过咱们自主品牌。
反倒是让中国把整个电车领域供应链提前搞定了,弯道超车不是说说而已。外网媒体上各种评测中国电车的,不管是从自己驾驶感受的业余评测,还是车媒的专业评测,中国电车都赢很大。
依旧拿英国路上的上汽大通新能源宽体轻客EV90举例吧。上汽大通依托于C28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能力,为当地市场开发了88kwh和72kwh两个大容量、高耐用的版本电池,并支持快充和慢充两种充电模式,更符合真实的运输场景。而和它售价、定位差不多的同时期某驰eSprinter,最大只有55kwh的电池(老款标称168KM续航里程),这续航差距显然有点大。电池大续航长之外,装载量也赢麻了……上汽大通新能源宽体轻客EV90的容积达到了11立方米,比同时期的某驰大出整整1立方米的装货量,承载量更是达到1160千克,比某驰高出170千克。
而新能源轻客EV30则是使用了专属订制平台架构,针对物流行业的需求,设计内部宽度为1706mm,最大载货空间达到了同类产品中最高的6.3立方米。对于最重视效率的物流车来说,充一次电谁跑得远、拉得多,谁就占更多市场,就这么简单。
更何况,大家都知道国产自主品牌的拿手绝活儿——各种科技性、舒适性配置拉满!比起老牌车企各种单加钱、丐版就是真丐版的分段式割韭菜大法,咱自主品牌的电动车,基本上入门版就该有都有。基于上汽大通MAXUS独有的 C2B大规模个性化智能定制模式加持,新能源EV30和EV90作为轻客,什么主副座椅加热、皮质方向盘、电池、DAB等等全都配上,智能辅助驾驶和各种电动舒适化配置拉满!甚至在最容易忽略的安全性上,也一点没偷工减料。新能源轻客EV30整车使用了铝合金及高分子复合材料打造的坚固车体,是同级中唯一通过国家碰撞测试的车型,质量还比同类车型整体减重200KG。
对于司机来说这些舒适性安全性配置,绝对是锦上添花。甚至在此基础上,像上汽大通南京工厂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评为代表工业 4.0 的「灯塔工厂」,还提供了全球首家C2B定制模式,可以更加灵活的定制方案,根据客户的需求定制车型。比如针对欧洲货物搬运依靠叉车的情况,上汽大通还专门将纯电轻客EV30轮包间距加宽1mm,达到1200mm,匹配欧洲叉车托盘的统一标准,大大提升了客户使用便利性。
也难怪上汽大通MAXUS被歪果仁称作「递车之王」,来自欧洲、南美、澳洲、中东的订单哗哗飞往南京工厂,更是拿奖拿到手软。英国影响力最大、最早的新能源奖项Green Fleet,连续六年颁出的「年度电动车制造商」大奖,都被上汽大通MAXUS收入囊中,六提六中成为神话。
2022年8月,在德国获得「汽车创新大奖」(全球最权威汽车奖项之一),上汽大通MAXUS旗下新能源产品以压倒性优势获得德国「最具创新性的量产品牌——电动汽车」第二名。
不光是上汽大通,这两年,好多中国电车都在世界范围的的新能源奖项中斩获大奖,靠得都是实打实的硬实力。基本上进入世界市场的中国电车,八个字儿就能总结:你无我有,你有我优。重点是:上汽大通坚持国内外同平台质量,国内的网友,有没有感受到:买到就是赚到!真的赢很大……优秀的品质才能对得起高价,即使中国电动车不便宜,也照样受到发达国家上到商业客户下到普通民众的青睐。
对于厚积薄发的中国电动车而言,8%还只是个开始。传统车企逐渐醒过神儿来,西方国家的政策「调整」肯定也会给我们很多压力,怎么保持创新扩大优势,继续良性地卷赢,才是关键。中国智造,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