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五,一個爆炸性的訊息引起了資本市場的注意。

國美宣佈計劃在3年開10000家國美超市,隨後小紅書、抖音等平臺都有宣傳,內容包括「國美絕地反擊,國美超市開業人潮洶湧,全國大量開店鋪開實體超市」等。

據悉,國美超市主要銷售零食等品類,而零食賽道這幾年一直被市場看好。

受到這些訊息影響,國美零售當天的收盤股價漲到0.056港元/股,漲幅80.65%,盤中一度暴漲超90%。

國美超市創始人劉昊依表示:「我們已經完成了第一個100天的基礎建設,並即將迎來第二個100天的關鍵階段,這對於我們每一個人都至關重要。我們的戰略目標是開設230家店,而我個人設定的目標是500家。一旦突破500家店,將在零食市場佔據一定的地位。」

國美為何要進軍零食市場?

真的可以靠賣零食逆天改命嗎?

真的可以靠賣零食逆天改命嗎?

國美挖掘零食賽道,肯定是對行業有基本研判的。

近年來,中國零食市場規模持續增長,其中,零食折扣店以高價效比備受關注。

任何商業都講究趨勢。

毫無疑問,消費下沉就是現在的消費趨勢。

2022年,零食的市場規模超15000億元,年複合增長率已經維持在11%以上。

投資人賈林青觀察到,一家小鎮上的零食折扣店,從早上八點就開始排隊,隊伍拉到了門外,而且使用者人群非常豐富,小孩老人、青年男女都有。

時代變了,鍾薛高、三隻松鼠們正在節節敗退,相反,華萊士和蜜雪冰城卻在高速擴張。

下沉市場越來越成為資本關心的新領域,而在家庭清潔用品、美妝、小家電、零食等幾類產品裡,零食的動銷能力是最強的。

2017年創立的「零食很忙」,在2021年完成了A輪2.4億元融資,短短兩年內,門店總數突破了4000家。

同樣主打零食的「趙一鳴零食」在2022年年初時,門店數只有84家,僅僅過了一年多,門店數量就超過了2500家。

11月10日,上述兩品牌還傳出戰略合併的訊息,想一起瓜分這個龐大的市場。

國美進軍零食領域,就是要搶佔風口。

而且野心不小,在業務啟動儀式上,直接喊出了「一萬家店」的口號。

從網傳視訊看,國美超市的陳列集齊了零食折扣店的核心要素:

引流的三得利、巴黎水等知名產品、 「零售價」與「會員價」的折扣價差,顯眼處「1折起」、「很便宜」的廣告……

在品牌資料中,國美超市還強調會「融合線上線下實體電商全新模式」,也就是一邊門店銷售,一邊直播帶貨,一邊同城銷售,一邊私域團購。

「白天賣同城,晚上賣全國。」

據悉,加盟開設一家國美100平方米的旗艦店,需要約60萬元,開設約80平方米的常規店,費用約在38萬元;開設20平方米的直播體驗店,費用則在9.8萬元。

品牌手冊顯示的門店收益估算是:

100平的旗艦店,月利潤在2.8萬元,回本週期為20—24個月;

80平的標準店,月利潤在3.8萬元,回本週期為10—15個月;

20—50平的社區店,月盈利在1.8萬元,回本週期則在6—10個月。

當然這些都是國美的假設,能不能實現,還是另外一個問題。

擺在國美面前最大的一個問題就是經營危機。

「發不出工資」、「黃光裕還錢」,已經屢上熱搜。

在新業務探索的歷史看,2020年,國美追逐了生鮮電商的風口,2021年,又推出了火鍋食材超市「鍋美優食」。

不過,以上這些均已經消失於市場。

儘管零食賽道是當下的熱點,但隨著資本蜂擁而至,大量特價零食超市開業,產品的價格競爭力和品質都是硬仗。

今年上半年,國美零售實現營收4.15億元,同比下降96.57%;歸母淨利潤虧損35.39億元,虧損同比擴大19.32%。

最重要的是,員工人數同比減少88.82%。

今年10月份,國美APP彈窗欠薪一事更是上了熱搜。

對於一個財務受困的公司來說,能打贏這場仗嗎?

第二,國美還是有賭的成分,賭的是國家對直播行業的限制。

這一點如果能在來年底前成立,確實會改寫很多東西。

前兩年,很多明星都開始直播帶貨,但到了今年,大家都發現包括劉濤、陳赫、李湘在內的「頂流」明星主播,或相繼離隊或徹底停播。

這些都是信號,說明不少明星可能聞到了風向,提前退場。

三年直播帶貨熱的持續,讓我們看到一些頭部主播輕鬆賺幾十個億的時候,背後是無數實體店的倒閉關門。

疊加國外紛紛禁止直播電商的趨勢,市場一直有傳言認為,國家可能會加大相關限制。

一旦成真,那麼主打低價社區零食的小店,確實會成為一個好生意。

上世紀90年代末,中國各地興起的菸酒店、批發部就是例證:低價、時尚、有需求。

現在很多小區的門口,也都有一些零食、煙水、水果的小店,這是剛需。

但,相關限制僅僅是傳言。

企業自身債務問題解決,是反轉的基礎。

宏觀政策的轉向,是反轉的助力。

這兩個基本面對於國美,每一個都是進行時,而不是完成時。

回想起來,2021年出獄的黃光裕立下的那個「18個月內復興國美」的目標,基本上是黃了。

他倒是有心,但現實多次讓他無力。

每次都想抓住風口,但結果卻是市場否定,雖然國美股價一夜近乎翻倍,但拉開時間看,國美的股價已經是從幾元跌到幾分了。

「黃光裕在獄中時,國美還好好的;黃光裕出了獄,國美就不行了」成了很多人的調侃。

但這並不是黃光裕的問題。

阿里、京東等電商平臺的崛起,本來就讓國美掉隊。

這幾年,內外的複雜環境,則讓國美掉得更快了。

而他黃光裕想補票登上網際網路的巨輪時,發現船已經開遠了。

時也,勢也。

時也,勢也

回想國美當初崛起的秘訣,靠的是解決了「不滿意可以退貨」、「同城低價」的消費痛點,贏得了美譽度和市場,成為家電連鎖時代的王者。

而現在,這些問題早就被解決乾淨。

到了今天,國美們的增長焦慮,自然不是能通過追逐風口或盲目砸錢能解決的。

戰略管理大師約翰·邁耶曾提出:「環境是企業戰略形成過程中的中心角色,而戰略則是環境的函數。」

如何認知環境,是一個根本性命題。

在國美的轉型中,用上帝視角去看黃光裕的努力自救,可能有些刻薄。

但必須要認識到,一個企業掌舵者的認知,就是這個企業能走多遠的關鍵。

年至歲末,氣候轉冷,還是希望國美能有所起色,天下企業能渡過難關。

Source

Visited 6 times, 1 visit(s) today
Subscribe
Notify of
guest
0 Comments
Most Voted
Newest Oldest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
0
Would love your thoughts, please comment.x
()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