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公眾號:視覺志(ID:iiidaily)

前段時間,美國返還了我們兩件文物:

北朝至唐代時期的圍屏石榻,距今已經有1000多年的歷史。

這是他們在一次刑事案件調查中發現並查收的,後來經過多方努力,兩件漂流海外的文物終於回家了。

高興之餘的同時,有人想到了倫敦的大英博物館,那裡存放著海量的中國文物。

它們何時才能迴歸祖國呢?

大英博物館有多少從中國搶來的文物?

大英博物館有多少從中國搶來的文物?

有人說:「中國最好的文物不在故宮,而在大英博物館。」

據統計,中國流失國外的文物多達164萬件,被全世界47家博物館收藏。

而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大英博物館。

而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大英博物館

館內中國文物多達2萬3千多件,長期陳列的約有2000件。

但這還只是官方資料。

有研究學者稱,實際上大英博物館收藏的中國文物數量很可能超過二十萬件。

但由於文物的來源太有爭議,以至於他們不得不藏匿真實的資料。

除了數量巨大,其種類也是無所不包

除了數量巨大,其種類也是無所不包:

刻本、書畫、玉器、青銅器、陶器、漆器、雕塑……幾乎囊括了所有藝術類別,跨越了整個中國歷史。

由於藏品數量實在太多,能夠展示出來的,僅僅是九牛一毛。

但即便如此,這些文物也填滿了大英博物館的33號展廳——專門以國家命名的中國館。

中國館的入口,用中英雙語寫著這樣一段話:

「中國人創造了世界上最廣泛最持久的文明。他們的語言在近4000年的時間裡,以同樣的方式說和寫,他們遼闊的國家聯繫在一起,表達了一種其他地方無可比擬的統一文化。」

相信很多人看到這裡,還尚有一絲自豪的感覺。

但隨著參觀的深入,這種感覺就會逐漸轉變成自豪又悲憤的複雜情緒。

館內的藏品數量眾多且精美絕倫。

凡是你能想到的類型,在這裡都能看到。

凡是你能想到的類型,在這裡都能看到

想看玉器,上至新石器時代的玉琮,貫穿夏商至明清以來各個時期的玉璧、玉璽、刀、斧、杯、碗、擺件、飾品等,形成了一個自古至今,包羅萬象的完整系列。

想看瓷器,珍貴的汝、官、哥、鈞、定、龍泉窯、磁州窯、耀州窯應有盡有。

它們甚至因為數量巨大,沒有足夠的空間展示,只能緊湊地排列在展櫃裡,彷彿這裡不是一個博物館,而是買賣餐具的櫥窗。

除此之外,敦煌藏經洞裡的4萬多件經書稿,大英博物館擁有1萬3千多件。

漆器、雕塑、唐三彩作品……數不盡的珍寶,那些我們在本土看不到的精品,你在這裡都能找得到。

這很難不讓人感到悲哀

這很難不讓人感到悲哀。

在自己家裡只聽過沒見過的寶貝,只能買票到別人的家裡看。

那些穿越千年的珍貴文物,像不要錢一樣擺放出來,任誰看了,都會有一種強烈的落差與無力感。

那是一種震撼與悲憤的交融。

大英博物館的藏品從哪來的?

大英博物館的藏品從哪來的?

網際網路上流傳這樣一個梗:

「不要問女人的體重,不要問男人的薪資,不要問大英博物館的藏品是從哪來的。」

因為這裡除了中國,還有他們從全世界掠奪來的文物,包括古埃及、古希臘等擁有燦爛文明的國家都沒能倖免。

其中埃及文物最多,官方資料就有超過10萬件藏品。

拉美西斯二世雕像

拉美西斯二世雕像

最有名的要數古埃及托勒密王朝的羅塞塔石碑。

石碑上面用希臘語、古埃及語等不同文字,刻著國王的登基詔書,是研究古埃及歷史的里程碑式的文物。

它先是在1799年被法國人從埃及搶走,後又在英法衝突中輾轉進入了大英博物館。

而埃及人自己的開羅博物館裡,僅能展出一座羅塞塔石碑的贗品,這真是非常諷刺了。

羅塞塔石碑

羅塞塔石碑

希臘雅典衛城的帕特農神廟,是人類歷史的瑰寶。

但如果你看過實物就會發現,神廟被破壞得斷壁殘垣,上面很多珍貴石雕都不翼而飛。

那麼,這些石雕都去哪了呢?

當然,它們又出現在大英博物館展覽廳裡了。

多年來,這兩個國家多次與大英博物館進行交涉,希望歸還重要文物,至今也沒什麼結果。

英國拒絕歸還文物的理由很簡單:

因為如果把從別的國家搶來的文物都還回去,那大英博物館可就空了,只能關門大吉。

正因如此,大英博物館還有一個響噹噹的別名:

大英贓物館。

大英贓物館

至於館內海量的中國文物,自然和我們當年屈辱的歷史分不開。

鴉片戰爭之後,列強攻佔北京,展開瘋狂掠奪,無數珍寶在此期間被搶劫和毀壞。

在大英博物館裡,有一件鎮館之寶——《女史箴圖》。

女史箴圖局部

《女史箴圖》局部

它是中國最早的敘事題材絹本畫,也是在國際上最著名的中國繪畫。

由於深受各朝帝王喜愛,畫作上了留下了歷朝歷代皇帝的私章,其中乾隆皇帝最為誇張,居然在畫上足足敲了37個章。

後來,八國聯軍入侵北京

後來,八國聯軍入侵北京。

在燒殺搶掠中,英軍的一個上尉發現了這部《女史箴圖》,將其據為己有,帶回了倫敦。

但出身草莽的他,根本不懂這幅畫的價值,最終以25英鎊的價格賣給了大英博物館。

一件流傳千年,凝聚中華藝術與審美的珍寶,在強盜的眼中,只值25英鎊。

沒有一個中國人能笑著走出來

沒有一個中國人能笑著走出來

凡是去大英博物館參觀過的人,基本都會產生這樣的感覺:

作為一個中國人,很難笑著出博物館。

可悲的是,在一些相關視訊下,你卻總能看到這樣的評論:

「我們不應該指責大英博物館,反而應該感謝他們幫我們保存文物。」

這話說的彷彿當年他們搶劫是為了幫我們保護文物似的,真的太過離譜。

並且,他們真的有好好保護這些文物嗎?

大英博物館的很多藏品都是裸展。

一些文物別說玻璃櫃了,連個阻擋的欄杆也沒有,任誰都可以上手摸一下。

遼代易縣三彩羅漢像

遼代易縣三彩羅漢像

每年數百萬人次的參觀量,也使得那些在石壁上塗鴉、掰掉雕塑手指、打碎瓷器等事情時有發生。

對於一些流傳千年的文物,他們顯然也並不懂得如何保護。

比如前面說過的《女史箴圖》,在被賣到大英博物館後,工作人員對中國繪畫一竅不通,根本不知道如何處理和保存這幅畫作。

他們天真地以為這和日本的屏風畫差不多,於是仿照屏風畫的展示方法,將這幅無價之寶切割成了幾塊,不倫不類地被裝裱起來。後人在畫上的題注被當作邊角料裁掉,頗具研究價值的印章也因為切割被破壞。

日本屏風畫

日本屏風畫

更可怕的是,切割對於絹本畫的傷害極大,斷口處很快便開裂掉粉,如果再不及時有效地修補,這幅稀世珍寶很可能就此消失。

無計可施的大英博物館,最終請來了中國的修復專家邱錦仙老師。

她帶領團隊經過長久的努力,才最終將畫作還原成今天的樣子。

邱錦仙帶領團隊修復畫作

邱錦仙帶領團隊修復畫作

據她回憶,當年館內還有很多珍藏的絹本畫作,但因為保存不善早就碎片化了,《女史箴圖》只不過是極少數保存下來的「倖存者」罷了,這實在是令人痛心。

所以一直到今天,《女史箴圖》在大英博物館也是極少展出。

一是它過於珍貴,二也是因為它的經歷,使得畫作本身再也經不起折騰了。

所以,別再說什麼保護不保護的天真話。

今天你在大英看到的每一件完整的文物,背後都是數百件損壞的文物,以及他們毀掉的文物堆積而成的。

被切割的龍紋琉璃牆壁

被切割的龍紋琉璃牆壁

曾經有這樣一部紀錄片,片中一位來自中國的記者,看到流落在大英博物館的中國文物後痛心不已。

於是,他突發奇想,找了一些在博物館附近的英國大學生展開詢問:

「你覺得英國從中國掠奪的文物,作為中國文化的一部分,該不該歸還給中國?」

但出乎他意料的是,幾乎所有的答案都是「不應該」。

有一位英國女學生甚至大言不慚地說道:

她認為文物是全人類的財富,英國有能力也有資格擁有和保護這些文物,它們不一定要在中國,也沒必要還給中國。

敦煌壁畫

敦煌壁畫

這一刻也許可以讓我們看清楚強盜們的本來面目,正如維克多雨果在火燒圓明園的信件中所說的那樣:

「勝利者裝滿了口袋,攜手回到歐洲……今天,他以一種所有者的天真,炫耀著圓明園裡的燦爛古董……而我看到的,是一次偷竊行為,和兩個小偷。」

大英博物館,不僅是一座展示人類文明的博物館,更記錄了中華民族的屈辱史,和西方列強的侵佔掠奪史。

對此,我們反而要「感謝」

對此,我們反而要「感謝」。

感謝他們的炫耀,讓我們能夠直觀地感受到那段屈辱的歷史,並且時刻警醒自己:

我們不會「乞求」歸還,但也絕不應該忘記。

唯有自強不息,這種事情才不會再次上演。

視覺志(ID:iiidaily)用文字記錄生活,用照片描繪人生,每晚聽你傾訴喜怒哀樂,陪你走過春夏秋冬,撐起朋友圈數千萬人的精神世界。

Source

Visited 4 times, 1 visit(s) today
Subscribe
Notify of
guest
0 Comments
Most Voted
Newest Oldest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
0
Would love your thoughts, please comment.x
()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