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出生在一個書香之家,祖父和兩位大伯都是教書先生,母親楊福慈出身書香門第,能詩善文。被外祖父稱為「才如不羈馬」的父親謝葆璋,雖然年輕時就走上行伍之路,但治軍之暇也常邀上三五好友把酒談天吟詩作畫,頗有儒雅之風。自幼受到的詩書字畫的藝術薰陶,影響了冰心一生的志趣和愛好。冰心與同樣酷愛金石書畫的吳文藻先生結婚後,兩人一起蒐集收藏了許多古今珍貴的字畫,但可惜保存下來的不多。

| 冰心(1900—1999),原名謝婉瑩,福建長樂人,著名作家、教育家,曾任民進中央副主席、名譽主席。

20世紀80年代,在巴金、葉聖陶、茅盾等老作家的倡議下,我國建立了中國現代文學館,用以保存和收藏五四以來中國現當代文學的珍貴文化遺產和文獻資料。冰心決定用自己的行動支持新成立的中國現代文學館。她把自己的一大批著作、手稿、書信捐給文學館。1986年秋天,冰心又把自己存在櫃子、箱子裡的「財寶」翻了出來,整理了一番。她打電話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文學館當時的副館長舒乙先生。第二天,文學館的工作人員就來到家裡,清點核對後小心翼翼地接走了60多幅字畫,送走了這些字畫,冰心覺得歡快地「了」了一樁大事,心裡輕鬆了許多。她終於為這些心愛的字畫找到了最好的歸宿。為此,冰心還專門寫了一篇文章叫《閒話我向中國現代文學館捐贈字畫的經過》。在這裡筆者把冰心捐贈字畫中的故事奉獻給讀者,讓大家從一個獨特的角度,了解冰心這位世紀文學老人的人生足跡。

梁啟超題寫的對聯

| 冰心在煙臺時的書房場景再現

| 冰心在煙臺時的書房場景再現

在冰心所藏的字畫中,她最喜歡的一副是梁啟超所書的對聯:「世事滄桑心事定,胸中海嶽夢中飛。」這兩句詩皆選自清代思想家、文學家龔自珍的《己亥雜詩》。

龔自珍的詩冰心讀得不少,也很喜歡。《己亥雜詩》共收七絕315首。1924年她留學美國養病期間,拜託國內的親戚劉放園向梁啟超點名求書龔自珍句,梁啟超當時沒有馬上寫,卻始終掛記在心。直到來年,梁啟超方提筆書就贈與謝冰心。梁啟超對龔定庵曾有「晚清思想之解放,自珍確與有功焉」的評價。梁任公信奉佛教,曾有不少佛學論著。他專門選在「浴佛日」書此對聯,似有些因由想法。近一年社會動盪,世態多變。孫中山仙逝,又發生五卅慘案,國內軍閥並起,接著梁夫人去世等等,此時要從容面對「滄桑世事」而「心事定」,非有海嶽般的胸懷不可了。

國內動盪牽動遊子的心,冰心病癒後回威爾斯利女子大學繼續學業,化不開的鄉思總縈繞在夢裡心頭,她寫下小詩《相思》,寄託對家國親人的思念。冰心是回國後才見到梁啟超給她寫的對聯的。這副對聯她一直視若珍寶,經年累月,歷經磨難,對聯始終作為人生良友伴隨左右,在老人生命的後幾十年中,梁啟超的這副對聯一直和吳作人畫的貓熊一起,掛在主人簡樸溫馨的小客廳裡,迎接著八方來客。

劉放園與王素的《捕魚圖》

劉放園名道鏗,是冰心母親的表侄。冰心比他小十七歲,始終以先生稱他。劉放園早年失去父母,因是長子,很小便挑起照顧弟妹的重擔。他要強好學,寫一手好字,吟一口好詩。冰心的父親六十大壽的時候,他用紅泥金紙書了一副對聯:「花甲初周德星雙耀,明珠一顆寶樹三株。」十六個字,把冰心全家都寫了進去,讓冰心佩服得不行。

1934年,劉放園在上海得到一幅王素的《捕魚圖》。王素字小梅,晚號遜之,甘泉,清嘉道年間揚州人,書畫兼通,猶擅長於人物花卉,無不如妙。劉放園知道冰心文藻收藏字畫,便割愛寄給了他們。20世紀50年代,劉放園來冰心家作客,重見此畫欣喜萬分,一定要拿出去重新裝裱,取回後,又識款於畫軸的背面。

冰心對劉放園的敬重,還有另一層關係。原來,這位表兄還是冰心踏上文學道路的鼓動者和帶路人。起初冰心想學醫,五四時期,正在《晨報》供職的劉放園,從冰心的一篇短文中看出她的文學才華,於是鼓勵她寫作併為她提供作品的發表園地。冰心的《繁星》就這樣每日三五節地與讀者見面了,很快引起文壇的關注。

1923年冰心赴美留學,劉放園為她籌了100美元作旅費。這筆錢冰心始終沒捨得用。1926年回國後,她又如數還給了表兄。劉放園1957年去世後,冰心一直懷念著他。晚年她寫作的《關於男人》一書中,記述了許多可敬可愛男人們的凡人小事,劉放園自然也是其中的一位。

胡絜青書老舍戲墨詩

胡絜青書老舍戲墨詩

| 胡絜青書法《書老舍戲墨詩》(1979年)

冰心與老舍的交往起始於20世紀30年代初。一個冬日的下午,鄭振鐸帶著老舍來到京西燕京大學冰心的家。介紹寒暄倒茶的工夫,老舍已和冰心五歲的兒子頭頂頭地跪在地上找玩具狗熊了。直到孩子高興地抱著玩具狗熊玩去了,老舍才撣撣褲子坐下來交談。冰心對老舍的第一印象:他是一個熱愛生活,熱愛孩子的人。

冰心和老舍過往從密是在抗戰時期的陪都重慶。當時,冰心因病避居歌樂山中,老舍和朋友們常常上山探望。這一時期老舍獨身一人在北碚,家人滯留在淪陷的北平。在上山來的熟客中,孩子們最喜歡的座上賓就是「舒伯伯」,他一來,孩子們就拉著他講故事說笑話。一次,孩子們問老舍:「舒伯伯,您書裡的好人怎麼都姓李?」老舍臉一繃:「我就是喜歡姓李的,你們要是都做好孩子,下次我再寫書書裡的好人就姓吳了。」大人孩子都聽得拍手大笑。

1979年夏天,老舍夫人胡絜青在家翻揀整理老舍留下的書籍手稿,在一部《韻文與散文》的校樣中,發現了一張老舍當年在重慶書贈冰心吳文藻的詩箋,睹物思人,胡絜青立即工工整整地把這首詩書寫成橫幅,裝裱後送給老友冰心。老舍的詩中這樣寫道:

中年喜到故人家,揮汗頻頻索好茶;且共兒童爭餅餌,暫忌兵火貴桑麻。酒多即醉臨窗臥,詩短偏邀逐句誇;欲去還留傷小別,階前指點月鉤斜。

這首詩作於1940年,老舍當年在給梁實秋的信中說:「工作之餘,以舊詩譴悶。已獲數律,筆墨遊戲,不計工拙。」在他同時抄給梁實秋的六首詩中,就有上面提到的送給冰心的這首,只是「暫忌」為「暫忘」,「階前」為「門前」。胡絜青所見是初稿,梁實秋所藏為改稿。兩字之改,更加親切口語化了。

老舍詩前有注:「久許文藻冰心登山奉訪,懶散至今,猶未踐諾,詩以至歉。」說明此詩為訪前即作,人未至已身臨其境倚窗醉臥了。

蔡叔慎的《歌樂山圖》

自1938年離開燕京大學南下,到1951年從日本回國,冰心一家的生活一直處在不穩定的狀態中。雲南呈貢的默廬和重慶歌樂山的潛廬都給冰心留下了難忘的回憶。《歌樂山圖》展現的就是潛廬的風景。作者蔡叔慎是杭州浣紗人,抗戰時期也客居重慶,曾介紹同鄉晚輩壽崇德先生拜訪時居重慶金剛坡下的傅抱石夫婦。1945年8月抗戰勝利,蔡叔慎於除夕作此畫贈送冰心共賞,力圖使「江山重現秀色」展現於尺幅。作者在畫上題曰:「冰心先生住歌樂山林家廟自命所居為潛廬,萬松廕庇蒼翠欲滴,兔兒山岩石崢嶸兀立於右,遙望嘉陵江若隱若現風景至佳……」雖作者自愧「筆弱墨滯」未能使江山秀色盡現於尺幅間。但冰心很喜歡這張寫生於「八塊田」上的作品,她也始終把畫作放在身邊。

關於潛廬還要多說幾句,這「蜀江水碧蜀山青」的地方,給冰心留下了不少創作和生活的感悟。潛廬歲月,不願攀附權貴的她經濟比較困難,因照顧家庭孩子寫作不多,但仍以「男士」筆名寫了不少《關於女人》的系列散文。另外,她還以母親般的慈愛寫了多篇《再寄小讀者》。

解放以後,冰心曾以全國人大代表的身份去重慶,她特地到歌樂山去尋訪故里,未能遂願,當年潛廬的所在的那片鬱鬱蔥蔥的山坡,已成為軍事重地,外人不得隨便入內了。

《硃竹圖》的誤會

| 陳伏廬國畫硃竹圖(1946)

| 陳伏廬國畫《硃竹圖》(1946)

中國現代文學館藏

陳伏廬是清末翰林、著名書畫篆刻家,他還是民初國民政府的秘書長,他與吳文藻冰心夫婦有著很好的交情。

冰心藏有一幅老友陳伏廬1946年畫贈的國畫《硃竹圖》,當年年過古稀的陳伏廬在畫上題道:「莫道山中能絕俗,此君今已著緋衣。」並署:「寫奉文藻冰心賢粱孟一笑。」陳伏廬這位老朋友一反常法常情,以硃砂畫竹相贈吳謝,當然不只是為了博朋友一笑,這裡邊還另有典故可言。

抗戰勝利那年的年底,冰心一家離開重慶到達南京,準備稍停幾日就返回久別的北京。年初,吳文藻清華的同學朱世明將軍到訪,說他已被政府委任為中國駐日本代表團的團長。他想邀請學兄吳文藻擔任團中的政治組長,併兼任盟國對日委員會中國代表顧問一職。陳伏廬知道此訊息後,就畫了這幅《硃竹圖》,以表示自己對兩位一貫淡泊名利不近權貴的老友的不屑和疏遠。冰心夫婦也沒有過多解釋。對去日這件事,吳文藻有些動心,他是研究社會學的,很想借此行對日本的天皇制、社憲法、政黨財閥、工人運動等進行全面的研究。可是,又顧及此職為國民黨所派,就設法託人請示了周恩來。周恩來聽後極力主張吳文藻去。1946年吳文藻冰心夫婦成了此行,並先後把孩子也接了去。旅居日本四年多時間裡,冰心以博大的母愛和正義感在日本各大學宣講傳播和平與自由的期望,她認識了世界也更了解了生養她的祖國。

1951年秋,冰心夫婦受聘於美國耶魯大學教授,才有機會離開日本。雖然美國的待遇非常優厚,但他們一家還是在途徑香港時返回了祖國。去日的經過和返回的周折,老友陳伏廬自然不知,當他們歸國後將事情的原委真相告訴老友時,幾年的誤解煙消雲散,大家唯有相視一笑了。

武者小路實篤的《石榴圖》

武者小路實篤是日本著名的小說家、劇作家和日本白樺派的代表作家。1885年5月12日生於東京貴族家庭,父親武者小路實世是子爵,祖父實藏是著名的歌人。中國觀眾所熟悉的日本影片《生死戀》,就是改編於武者小路實篤的中篇暢銷小說《愛與死》和《友情》。除了小說戲劇,武者小路實篤的畫在日本也極負盛名。他戰後致力於繪畫,並從一般的文人畫轉向西洋畫的創作。

抗戰勝利後冰心雖然是隨吳文藻去的日本,但她在中國文壇的地位很快就引起日本文學界的關注。東京大學中國文學研究室的倉石武四郎譯介過冰心的散文,他盛情邀請冰心到大學講演,宣傳和平自由。

日本戰後經濟蕭條,人民生活困苦,武者小路實篤也處在貧困中,不得不靠手中的畫筆謀生。冰心和吳文藻很喜歡他的畫,同時也很想在經濟上幫助他,於是就登門拜訪,向他求購畫作。武者小路實篤熟悉中國文化,知道石榴是中國的吉祥之物,於是他畫了一張《石榴圖》,配以精緻的桐木畫盒題款贈上。酷愛收藏字畫的冰心夫婦得之,欣喜萬分,珍愛倍至,隨身帶回國內。

晚年,冰心將這幅《石榴圖》連同其他字畫一併贈給中國現代文學館,陳列在展廳的玻璃櫃中,一些日本朋友來館參觀,見到此畫作無不驚訝感慨,據他們講:武者小路實篤畫過不少《石榴圖》,但這樣大幅的極為鮮見。此畫若在日本,也應屬國寶級的作品了。

趙樸初贈冰心的詩

趙樸初書法短對聯「夕陽無限好,高處不勝寒。」

| 中國現代文學館藏

| 中國現代文學館藏

冰心收藏的名人字畫中,趙樸初的字最多,送給文學館的就有7幅,其中有詩有詞有對聯。冰心與趙樸初的交往漸多是從1961年底共同參加中國作家協會組織的赴廣東參觀團。在參觀了湛江農墾區後,參觀團在海濱小歇,冰心打了個盹,夢見了虎紋斑斕的蝴蝶。她把自己的夢境告訴了趙樸初,趙樸初即為冰心作了一首《蝶戀花》小令記述。

在這次參觀活動中,大家還一起遊覽了廣州的流花湖,趙樸初即興賦詞一首《踏莎行》,抒發當時的情感,後來他專門用毛筆宣紙錄奉給同遊的冰心,以作紀念。詞中寫道:

乍別霜寒,喜享日暖,此身真是南飛雁。相逢處處愛深紅,東風浩蕩春無限。昔日泥塘,今朝亭館,眼明樹影波光亂。不妨四季任流花,花流直到長安遠。

冰心十分欣賞趙樸初詩、書、字中那種厚重而不拘泥的傳統文化底蘊。日後,趙樸初還為冰心書寫了一副短對聯,「夕陽無限好,高處不勝寒」。這雖是集古人之句,卻真切反映了冰心內心深處的感嘆。

1966年的三八國際婦女節那天,趙樸初應冰心之邀,手書毛澤東詩詞裡的《沁園春·長沙》一首:「獨立寒秋,湘江北去……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毛澤東的詩詞氣魄宏大,趙樸初筆答詞意,寫得酣暢流利。他比冰心小七歲,自然題款:送給大姊。1976年10月以後,趙樸初又相繼將自己作的《朱委員長輓詞》《總理逝世週年感賦》等用毛筆宣紙工整書寫後寄贈好友冰心,這些書幅目前都保存在中國現代文學館中。

沈尹默的字和杜宣的詩

沈尹默,1883年生,原名君默,字中、秋明,號君墨,浙江湖州人,是我國著名的學者、詩人、書法家和教育家。早在民國初年,書壇就有「南沈北於(于右任)」之稱。

1963年8月中旬,冰心陪日本女作家三宅豔子到上海訪問,下榻於和平飯店,受到上海文學界巴金等老朋友的熱情接待。此行冰心還有一項使命,就是想請八十高齡的沈尹默先生為新創辦的《兒童文學》題字。幾天後的一個下午,冰心、巴金夫婦和杜宣一起拜訪了沈尹默。那天正逢下雨,在沈先生的寓所,熱情的主人捧出點心冰激凌招待客人。巴金在當天的日記裡記載:「他不但給刊物題了字,為我寫了扇面,還替我們四個人寫了單條。樓下大雨不止,室內談笑甚歡。」寥寥數語,把當時的融洽氣氛和濃重友情留給大家。沈尹默興致所至,當場展紙揮毫,錄杜宣的詩為冰心和巴金各書了一幅字,詩曰:

今日重遊不忍池,櫻花已落我來遲;不堪瘦損山頂雪,卻喜新添劫後枝。

碧水有情迎舊燕,東風無際拂紅旗;他年再度東來日,應是萋萋芳草時。

杜宣的這首詩作於1963年訪問日本時。巴金冰心都曾多次訪日,自然也有不少共同的感受。沈尹默以此為內容書之,也別有意趣。沈尹默字好,杜宣詩好,此時中日還未正式建交,然而詩情筆墨已寫進兩國人民渴望世代友好的心情。

梁實秋異鄉賦詩作

1982年夏天,遠在美國的梁實秋曾手書《無門關》一首,託從國內到美國去探親的大女兒梁文茜帶回國內,代他贈與幾十年未見面的老朋友吳文藻和冰心。詩云: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清風冬有雪;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生好時節。

吳文藻和梁實秋是清華的同班同學,1923年同乘傑克森號輪船赴美。途中兩人與冰心結識,一群愛好文學的青年人在船上辦起了壁刊《海嘯》,冰心是作者也是讀者。留美學成後回國,冰心執教於燕京大學。梁實秋正在北京編《自由評論》,兩人經常見面,冰心為梁實秋翻譯過斯諾夫人海倫的長詩《古老的北京》。冰心和吳文藻結成伉儷後,梁實秋和聞一多曾一同去燕園冰心的新居祝賀。後來,梁實秋去青島教書,朋友間常有書信往來。談論的話題少不了喜歡的大海。抗戰時期,大家又都到了重慶,梁實秋去歌樂山看望冰心吳文藻,坐在潛廬的廊子前默默地看上幾小時嘉陵江。冰心吳文藻也常去北碚的雅舍小聚,感受朋友的友情。抗戰後冰心吳文藻去了日本,高島屋的寓所中還掛著梁實秋的字。

20世紀50年代初,冰心一家回國了,梁實秋此時已去了台灣,音訊漸漸疏無。後來,梁實秋在台灣聽說冰心夫婦雙雙服毒自殺,遂寫《憶冰心》痛悼故友。再後來,從女作家凌叔華那裡得知是訛傳,才「驚喜之餘深悔孟浪」。數年之後梁實秋和冰心又接通了音訊,梁實秋聽說昔日送冰心的條幅,早已在「文化大革命」中失去。於是,又揮毫寫下最喜愛的詩句遙贈舊友。這使冰心十分感動,她在為《雅舍憶舊》一書所作的序中,感謝梁實秋對她的思念,並衷心地希望老友早日回鄉一晤,暢談暢遊一番。

動心了的梁實秋最終也沒能實現「葉落歸根」的夙願,1987年11月3日,已拿到機票排定返鄉日程的他,因心臟病突發逝於台北,留下了一個永久的遺憾。

祖父謝子修的詩幅

祖父謝子修的詩幅

| 冰心祖父謝子修書法詩幅《道南祠花圃題詠》(1910年)

中國現代文學館館藏

冰心去世後,她的女兒吳青把母親臥室牆上掛著的一幅謝子修的詩幅,捐贈給了文學館。這幅書法作品是冰心的祖父1910年初春書寫的,內容是壬申(1872年)除夕他在道南祠書館口占的《道南祠花圃題詠》十首。謝子修在題跋中感嘆:培養了五百學生,如今「存者尚不及半」,而能與他「晨夕晤談者殊覺無幾,不勝今昔之感」,翻出當年的舊詩慨然錄之,三十年前的情景又歷歷在目。

冰心祖父叫謝鑾恩,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生,子修是他的字。他是謝家第一個讀書人。謝子修在福州光祿坊道南祠開設書館,先後培養出不少社會中堅人物,如薩鎮冰、黃乃裳等。授課之餘他還把祠前閒地開闢為花圃,和學子們一同填詞作詩賞閱其間。

冰心是最得祖父寵愛的孫女。她在許多文章中都曾寫到過祖父,她說祖父的許多小事趣事常常掛在她的心上。她11歲從煙臺回到福州後,差不多整天都在祖父身邊轉。在《關於男人》中第一個寫到的就是祖父。

祖父的書房是小冰心的樂園,她常常鑽進去翻書,袁枚的筆記小說《子不語》,林紓翻譯的法國名著《茶花女遺事》等都是這時看的。

冰心12歲進入福州女子師範學校預科讀書,她是謝家第一個正式上學讀書的女孩子。祖父對她寄予厚望:「你一定要好好地讀啊!」冰心沒有讓疼愛她的祖父失望,謝子修知足常樂淡薄名利的高風亮節和超然氣魄,讓冰心一生受益。

1921年謝子修逝世,享年87歲。

生命的座右銘

| 蕭淑芳國畫青雲(1973年)

| 蕭淑芳國畫《青雲》(1973年)

中國現代文學館藏

在冰心收藏字畫中,像湯定之的《太平湖風景》,蕭淑芳的《青雲圖》,都冰如的《梅花詩畫》,羅國士的《月季圖》,楊永青的《青蛙和娃娃》等的故事,這裡就不一一敘述了。用冰心老人1994年為家鄉舉辦的書畫大展書寫的一段話來結束這篇文章吧:

愛在右,同情在左,走在生命路的兩旁,隨時播種,隨時開花,將這一徑長途,點綴得花香迷漫,使穿枝拂葉的行人,踏著荊棘不覺得痛苦,有淚可落,也不是悲涼。

來源丨中國作家網

來源丨中國作家網

作者丨徐屏

部分圖片來源丨中國現代文學館微公號

Source

Visited 8 times, 1 visit(s) today
Subscribe
Notify of
guest
0 Comments
Most Voted
Newest Oldest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
0
Would love your thoughts, please comment.x
()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