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收看自然小喇叭欄目的第38期,在過去的半個月裡,我們蒐羅了以下值得一看的自然新聞和研究:
1)被仇人領養又拋棄,小紅尾鵟的慘淡一生
2)大象為什麼不得癌症?秘密在睪丸裡
3)厄爾尼諾來臨,海鬣蜥遭遇饑荒
4)「蝙蝠俠」出動,趕跑溫室裡的飛蛾
5)咬人蠅為何撲向藍色陷阱?
6)遇到壓力時,響尾蛇也需要朋友
紅尾鵟塔菲
最近,一隻紅尾鵟[kuáng]牽動了很多人的心絃——它先是被天敵白頭海雕收養,但還是不幸死亡了。
起初,野生動物攝影師道格·吉拉德(Doug Gillard)意外拍到了一個神奇的事件:一隻小紅尾鵟被一隻雌性白頭海雕抓走,眼看著馬上就會變成一頓晚飯;然而當白頭海雕回到巢裡時,竟突然改變主意,收養了小紅尾鵟。
小紅尾鵟(Buteo jamaicensis)被白頭海雕抓走的畫面 | Doug Gillard
這事很不尋常——白頭海雕和紅尾鵟一直以來都是仇敵。這隻白頭海雕正養育著一窩孩子,也許是母性的本能讓它忽然決定撫養小紅尾鵟。觀鳥愛好者為這隻小紅尾鵟起名為「塔菲」(Tuffy),在鏡頭的記錄下,白頭海雕媽媽像餵養自己的孩子一樣精心照顧塔菲。
相親相愛一家人 (左:白頭海雕的親生孩子洛拉;中:塔菲;右:白頭海雕「繼母」)| Doug Gillard
然而好景不長,一個月後,塔菲在巢裡向「繼母」乞求食物時,「繼母」忽然開始攻擊塔菲,一遍又一遍地把它扔出鳥巢。沒過幾天,有人發現塔菲在附近的樹上一動不動,閉著眼睛無精打采,而「繼母」則正把剛抓的松鼠餵給自己的親生孩子。人們試圖營救塔菲,但太遲了,幾天沒有進食的塔菲已經死去了。
剛離開巢的塔菲 | Doug Gillard
科學家認為,可能是最近塔菲飛行的樣子,讓「繼母」意識到這是一隻紅尾鵟,壓根不是自己的孩子,因此對它發起了攻擊。塔菲的直接死因是飢餓——被白頭海雕「繼母」掃地出門後,塔菲失去了父母的庇護,又沒有食物,死亡幾乎是必然的結局。
睪丸與防癌
大象不容易得癌症,秘密竟然在於它們的睪丸。
大象 | Byrdyak / Wikimedia Commons
動物的體型更大,理論上來說就有更多可能癌變的細胞。但作為目前陸地上最大的哺乳動物,大象得癌症的概率並不比別的動物高。科學家發現,這是因為它們單個染色體上有20個編碼p53蛋白質的基因複製(人類只有1個)——p53可以調控基因的修復,如果細胞受到嚴重的、可能導致癌變的損傷,p53就會把這個細胞殺死,防止它繼續增殖。
但這和睪丸有什麼關係呢?
包括人類在內的很多動物,睪丸都在體外,這是為了方便散熱降溫——精子對溫度很敏感,高溫下DNA更容易損傷,不利於產生健康的精子。但奇怪的是,大象的睪丸長在體內,不方便散熱,精子一直處於較高的溫度環境下。
豬的睪丸樣本,豬的睪丸也在體外 | Wagner Souza e Silva / Wikimedia Commons
科學家推測,大象的20個p53基因複製,正能與位於體內的睪丸相適應——更多的p53可以調控基因修復,減少DNA損傷,讓精子在高溫下也能保持健康。機緣巧合之下,這20個p53的基因複製不僅保護了精子,還起到了自然的防癌作用。
加拉帕戈斯海鬣蜥
今年的厄爾尼諾現象不僅帶來了高溫,還將給海鬣蜥帶來一場大饑荒。
厄爾尼諾現象是指赤道附近太平洋東部和中部海面溫度持續且顯著變暖的現象,今年的厄爾尼諾現象是最近幾十年中最嚴重的之一。對於加拉帕戈斯群島的海鬣蜥來說,它們將不得不因此失去食物——海藻。
正在吃海藻的海鬣蜥 | Derek Keats / Wikimedia Commons
海鬣蜥的壽命長達60年,它們可以潛到12米深,在水下停留1個小時尋找食物。過去當厄爾尼諾現象出現時,海藻會大量死亡,海鬣蜥只能餓肚子。1983年的厄爾尼諾現象中,加拉帕戈斯群島的海鬣蜥數量下降了60%;在1998年,同樣的災難來臨,一些島上的海鬣蜥數量下降了90%。
研究者給海鬣蜥拍X光,研究它們的長度變化 | BBC Earth
IUCN表示,這次厄爾尼諾來勢洶洶,可能讓海鬣蜥的數量再次下降90%,一些亞群甚至可能完全消失。
厄爾尼諾現象還會影響海鬣蜥的體型。科學家發現,為了在厄爾尼諾現象中活下來,海鬣蜥的長度平均縮短了5釐米——長得更短,消耗的能量更少,需要的食物也更少,因此在饑荒中存活的幾率更高。
無人機滅蟲
溫室裡的害蟲飛蛾,最近遇到了恐怖的天敵——「蝙蝠俠」無人機。
研究者的靈感來自蚊子。某天晚上,研究者被臥室裡嗡嗡嗡的蚊子吵得睡不著覺,就動手做了一架無人機追捕蚊子。後來他忽然想到:何不用無人機來追捕溫室裡的害蟲呢?
製作「蝙蝠俠」無人機的公司叫做PATS,在荷蘭語中是用手拍死蚊子時的聲音 | PATS
研究者為飛蛾量身定製了一套組合拳。首先,溫室裡有紅外攝像頭,可以自動根據振翅頻率和大小,把飛蛾和其它的飛行昆蟲區分開來,確保對農作物有益的物種(比如授粉的大黃蜂)不會受到影響。一旦飛蛾飛入了攝像頭的探測範圍,無人機就會出動追捕飛蛾,並發出與飛蛾的天敵蝙蝠相似的聲音,然後用螺旋槳把它們切碎。
不同的蛾子,天敵可能是不同的蝙蝠——這一點研究者也想到了。他們精心篩選了每個飛蛾物種對應的捕食者,為每種飛蛾找到了它們最害怕的聲音(飛蛾:聽我說謝謝你)。
「蝙蝠俠」追捕完飛蛾後,會回到無線充電臺 | PATS
聽到「蝙蝠俠」無人機的聲音後,飛蛾的飛行行為一下就變了。大多數飛蛾會一頭栽到地上,完全忘記了交配繁殖或破壞植物正事,有些飛蛾甚至被嚇得一動不動,再也不飛了。這個除害蟲的利器可以大大減少滅蟲藥的使用,不僅減少了作物上的農藥殘留,還保護了其它有益昆蟲。
蒼蠅被藍色吸引
舌蠅、馬蠅等蠅會叮咬人與動物,它們以血液為食,在人和動物之間傳播疾病。消滅它們不容易,好在它們會被藍色的陷阱騙得團團轉,這個奇怪的軟肋也被應用於滅蠅工作中。但它們為什麼會飛向藍色陷阱呢?
用來抓舌蠅的藍色陷阱 | Rob Merkus / Wikimedia Commons
科學家之前的推測是,藍色表面在蠅類看來可能像是陰涼處,它們想飛過去休息。但這僅僅是猜測,蒼蠅的視覺和人類太不一樣了——人類只有針對紅藍綠三種光的光感受器,舌蠅、鹿蠅等蒼蠅的複眼則有5種光感受器。
鹿蠅的眼睛,其實還挺漂亮的 | USGS Bee Inventory and Monitoring Lab
直到最近,科學家終於找到了答案。他們利用AI模擬了蒼蠅的視覺感受器資訊,發現蒼蠅原來是將藍色當成了它想叮咬的動物。
這聽起來似乎很奇怪,被蠅下嘴的動物基本都不是藍色的。但根據模擬,蒼蠅可以利用藍色與綠色光感受器信號的相對強度,判斷眼前的是動物還是植物——如果綠色信號更明顯,說明這很可能是一片葉子;反之則是動物。因而,當看到藍色陷阱,它們自然會飛過去,以為能夠飽餐一頓。
實驗也說明這個解釋很有說服力——被藍色陷阱抓住的蒼蠅,一般在飢餓狀態。
響尾蛇需要朋友
我們壓力大的時候,需要來自朋友的安慰——響尾蛇也一樣。
研究者捕捉了25條南太平洋響尾蛇(Crotalus helleri),給它們貼上監測心率的電極,然後把它們放進了黑暗且封閉的桶裡,不斷敲擊桶壁來給它們造成壓力。結果發現,受到壓力的蛇心率升高,但如果和同類待在一起,它們的心率很快就能恢復平緩,就好像同伴分擔了自己的壓力;如果獨自待著,或者和一條繩子在一起時,它們的心率恢復得很慢。
蛇蛇我呀,壓力有點大 | Chelsea Martin
和同類在一起可以降低壓力,這種現象被稱為社會緩衝(social buffering)。在哺乳動物中,社會緩衝的現象非常普遍,減壓效果還跟壓力的成因、與同伴的關係、同伴的精神狀態等有關;這個研究則是第一次在爬行動物中發現了社會緩衝。
研究者還比較了山地蛇和低地蛇。雖然山地蛇集體越冬,而低地蛇大多單獨越冬,但社交緩衝的作用在這兩類蛇之間沒區別。簡而言之,不管蛇平常會不會和朋友呆在一起,遇到壓力時還是有朋友在場比較舒緩心情。
雖然但是,遇到蛇還是快跑,別在那問人家有沒有朋友 | Raveendrasharma Giritharasharma / Wikimedia Commons
參考文獻
[1] https://phys.org/news/2023-07-bay-area-birdwatchers-tuffy-kidnapped.html
[2]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169534723001350
[3]https://phys.org/news/2023-07-el-nino-vulnerable-galapagos-iguana.html
[4]https://phys.org/news/2023-07-exterminating-greenhouse-pests-bat-inspired-drones.html
[5]https://royalsocietypublishing.org/doi/10.1098/rspb.2023.0463
[6]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etho.2023.1181774/full
作者:貓吞
編輯:麥麥
題圖來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