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7日,加沙城,濃煙四起。圖源:美聯社

10月7日,哈馬斯突襲以色列,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火藥桶再次點燃。巴以兩國的糾葛由來已久,歷史矛盾浸潤的這片土地傷痕累累,如芒刺背。

巴以衝突接下來如何發展?會是第六次中東戰爭嗎?

1948年,第一次中東戰爭爆發

1948年,第一次中東戰爭爆發

巴以衝突緊張局勢驟然升級之後,世界各國高度關注,中國、美國、歐洲、沙烏地、伊朗等國紛紛表態,其態度卻大相徑庭。

以歐美為首的西方多國譴責哈馬斯對以色列發動「恐怖襲擊」;

中國、阿拉伯多國則呼籲雙方立即停火;

伊朗、敘利亞、黎巴嫩真主黨等明確對哈馬斯表示支持。

為何多年來巴以衝突呈現「無解」態勢?為何各國家對此做出兩極反應?

衝突的背後隱藏著歷史根源,既有宗教的、文化的、民族的因素,更重要的是大國干預等外部因素,各種因素互相影響、激化,使得巴以衝突的複雜性非同一般。

猶太移民定居點問題耶路撒冷地位問題則是巴以和平之路上的嚴重障礙。這些問題若不解決,巴以衝突就不會停止,中東也難以實現真正的和平。

夕陽下的耶路撒冷

夕陽下的耶路撒冷

此次襲擊事件,對於耶路撒冷這座城市來說又是一次考驗。

想要理清巴以衝突複雜的歷史根源,那就不得不提耶路撒冷這座世界上最奇特的城市。

這座世界上最奇特的城市

納粹大屠殺倖存者、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埃利·威塞爾(Elie Wiesel)

再一次置身國際風暴的中心。不管雅典還是羅馬,都無法引起如此強烈的感情。當一個猶太人第一次訪問耶路撒冷時,我們不說那是初來乍到,我們說那是遊子還鄉。

—— 埃利·威塞爾致巴拉克·歐巴馬的公開信,2010年

耶路撒冷三千年的歷史這麼複雜這麼亂,能不能用一句話來講清楚呢?

簡要概括一下,就是「三個業主爭產權」

三個業主:猶太人、基督徒、穆斯林。

當然,耶路撒冷歷史上主人換了一茬又一茬,不止他們仨,但其中最主要的就是這三家。

接下來小編就用「一二三四五」來簡單介紹一下耶路撒冷這座「人間天堂」。

【 「一」 座神的殿堂 】

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

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

神,自然是指「主」,基督教稱之為上帝,伊斯蘭教稱為真主,猶太教由於「十誡」「不可妄稱神的名」的戒律,對主是沒有固定的稱呼的,由於寫做「YHWH”,中文翻譯為「耶和華」。

基督徒在約旦河的約翰洗禮處洗禮後喜極而泣

耶路撒冷是唯一的人間天國,宗教給了耶路撒冷不朽的歷史,也讓這座城市多次淪為廢墟。耶路撒冷的拉丁語名字Yerushalayim和英文名字Jerusalem中,都含有「salem」這個詞根,這個詞源自古代迦南黃昏之神的名字。耶路撒冷,從古至今都是一座神的殿堂,神的主權指向屬靈,而不是政治。

猶太教信徒在哭牆低聲禱告,哭訴流亡之苦

猶太教信徒在哭牆低聲禱告,哭訴流亡之苦

【 「兩」 個民族的首都 】

它是巴以兩個國家爭奪的首都。

二戰後,猶太人大量從其他地區遷入(還鄉),佔據了大面積巴勒斯坦居住區並驅趕巴勒斯坦人,改變了當地的人口成分。

1947年,猶太人難民船來到巴勒斯坦

1947年,猶太人難民船來到巴勒斯坦

在1948年以前,耶路撒冷主要是巴勒斯坦人為主,城市也由巴勒斯坦人所控制。隨後幾年裡英國開始資助猶太人向巴勒斯坦移民,耶路撒冷的猶太人數量開始增加

1948年,巴以分治,耶路撒冷劃到巴勒斯坦境內。隨後戰爭爆發,以色列入侵併佔領了西耶路撒冷,東耶路撒冷處於約旦的管理之下。以色列定都特拉維夫

1967年,第三次中東戰爭以色列佔領了整個耶路撒冷,並強迫當地的巴勒斯坦人離開耶路撒冷。

「1917年開始巴勒斯坦人失去的土地」 黃色代表巴勒斯坦,綠色代表以色列

1980年,以色列國會立法確定耶路撒冷是該國「永遠的和不可分割的首都」。但是,除了美國以外沒幾個國家承認耶路撒冷是以色列的首都,認為該市的最終地位尚未確定,有待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雙方談判決定。大多數國家都將大使館設在特拉維夫。而1988年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也宣佈耶路撒冷將是未來巴勒斯坦國的首都。因此,耶路撒冷仍然是巴以衝突的中心。

【 「三」 大宗教的聖地 】

三大宗教聖地,即基督教、伊斯蘭教、猶太教都把耶路撒冷視為自己的聖地。希伯來語中「耶路撒冷」是「和平之城」的意思,這樣三大宗教的聖地真能名副其實地成為「和平之城」嗎?

▎對於猶太教而言:

第一時期也就是聖殿時期。

第一時期也就是聖殿時期

從左至右,分別為貝尼尼、多納太羅、米開朗琪羅創作的雕塑《大衛》

根據希伯來聖經(也就是基督教聖經的舊約)的記載,逃出埃及的猶太人在與當地人混戰了許久之後,終於在領袖大衛的帶領下打下了這座要塞,並將猶太王國定都於此。

猶太教聖物約櫃(意向)

猶太教聖物約櫃(意向)

大衛把猶太教最重要的寶貝約櫃(Ark of the Covenant)運到了這裡,並開始了正兒八經的城市建設。修建聖殿的榮耀最後歸到了他的兒子所羅門的頭上,聖殿的興建也奠定了耶路撒冷在猶太教徒心目中的地位。

大衛王囑咐所羅門王為神建殿

大衛王囑咐所羅門王為神建殿

▎對於基督教而言:

第二時期也就是耶穌傳教與羅馬帝國統治後期。

聖墓教堂雛屋——據稱耶穌的墳墓就位於其中

後來耶路撒冷及周邊的統治權落到了希律王的手中(耶穌就是誕生於希律王的統治時期)。對於基督徒來說很重要的一點是耶穌最後被釘死在了耶路撒冷,又在此地復活,並預言還將在末日來臨時重返耶路撒冷。其生前走完的最後一段路(又稱「苦路」)以及死去及復活的地方(今天的聖墓教堂所在地),至今仍然吸引著眾多基督徒前往瞻仰。

▎對於伊斯蘭教而言,第三時期也就是拉伯帝國崛起與擴張的時期。

先知穆罕穆德

先知穆罕穆德

之後耶路撒冷及周邊地區一直處於拜占庭與波斯的薩珊王朝的來回拉鋸之中,直到時間來到了公元7世紀,這個時候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島崛起並創立了伊斯蘭教,並且在傳教早期穆罕穆德規定了穆斯林的朝拜方向為耶路撒冷(後來才改成今天的麥加)。

[薩法維波斯] 蘇丹·穆罕默德《穆罕穆德夜行登霄》,1539-1543年

相傳伊斯蘭教創始人穆罕默德52歲時,在一個夜晚被天使從夢中喚醒,騎上一匹銀灰色人頭牝馬,追隨天使從麥加來到耶路撒冷,腳登一塊岩石,升上「七重天」。在接受「天啟」後,於黎明返回麥加。

阿克薩清真寺

阿克薩清真寺

用這塊聖石薩赫萊(阿拉伯語意為岩石)命名的清真寺坐落在舊城東部錫安山臺地上的26萬平方米的聖殿區裡。該寺建於公元668-691年,南端有座建於公元709年的宏偉的阿克薩清真寺。「阿克薩」阿拉伯語為「極遠的」意思,來源於傳說中的先知穆罕默德的那次神遊。該寺的建築風格比較獨特,沒有一般清真寺中所必備的宣禮塔。在伊斯蘭教寺院中,該寺僅次於麥加聖寺和麥地那先知寺,堪稱第三大聖寺。

對於不了解宗教知識的小夥伴來說,或許無法弄清楚上面三個宗教的區別,他們最大的共同點就是:三大宗教均有信奉唯一真神的教義,也都將亞伯拉罕視為信仰上的始祖。

對於這三個宗教具體怎麼區分,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參考以下關係圖:

之所以能成為三大宗教的聖地,主要是因為其深厚的歷史底蘊,豐富的宗教文化,以及獨特的地理位置。儘管歷史的變遷和衝突使其面臨著挑戰,但耶路撒冷對於這三大宗教的重要性依舊無法撼動。

【 「四」 塊區域 】

耶路撒冷的老城是整個城市的核心,數千年來一直被不同群體爭奪和征服,它因為成為基督教、伊斯蘭教和猶太教信仰的聖地中心而受到人們的欽佩和爭奪。

耶路撒冷四區分佈圖

耶路撒冷四區分佈圖

耶路撒冷舊城面積不足1平方公里,一面面石頭建成的城牆,構成了老城迷宮般的道路,老城也被分成了四個區域(如上圖所示),分別是綠色的穆斯林區、紫色的基督教區、藍色的猶太教區和黃色的亞美尼亞區

耶路撒冷城門分佈圖

耶路撒冷城門分佈圖

老城有八個各具特色的城門,分別為新門(New Gate)、大馬士革門(Damascus Gate)、希律門(Herod’s Gate)、獅子門(Lion’s Gate)、金門(Golden Gate)、糞廠門(Dung Gate)、錫安門(Zion Gate)、雅法門(Jaffa Gate),其中游客通行最多的是雅法門(Jaffa Gate)和大馬士革門(Damascus Gate)。

大馬士革門

大馬士革門

大馬士革門作為八個城門中最大的門,造型十分壯觀,也最受前來打卡的遊客歡迎。

大馬士革門城牆上看耶路撒冷老城(城牆內)

大馬士革門外的耶路撒冷

大馬士革門外的耶路撒冷

【 「五」 位歷史人物 】

與這座城市相關的歷史人物多如天上的星星,不過決定了這座城市在當今世界神聖地位的應當是下面這五位。

亞伯拉罕

有人會說,亞伯拉罕那會兒還沒有這座城市呢,對!那時不僅沒有耶路撒冷,更沒有以色列、猶太人。但是這不能說他與這座城市無關。亞伯拉罕,出生於公元前約2100年,地點是美索不達米亞地區的烏爾城(今伊拉克南部)。

亞伯拉罕獻祭--倫勃朗作

亞伯拉罕獻祭–倫勃朗作

根據《聖經》記載,亞伯拉罕在上帝的指引下離開家鄉,帶領家人和部族遷徙到迦南地(今以色列、巴勒斯坦地區),並與上帝立約,成為上帝選民的始祖。亞伯拉罕的妻子撒萊在90歲高齡生下了兒子以撒。上帝考驗亞伯拉罕,命令他獻出自己的兒子以撒獻祭。在即將獻祭的關鍵時刻,上帝阻止了他併為他提供了一隻公羊作為替代品。

亞伯拉罕像

亞伯拉罕像

亞伯拉罕是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的共同先祖,被認為是這三個宗教的創立者之一。亞伯拉罕的後裔分為兩大支派:以撒的子孫成為猶太人和基督徒的祖先,而亞伯拉罕與他的女僕小妾夏甲所生的兒子以實瑪利的子孫則成為阿拉伯人和穆斯林的祖先。因此,亞伯拉罕被認為是這三個宗教的共同根源,他們都尊稱他為「信仰之父」。經考古學家研究證實,上帝要亞伯拉罕用兒子以撒獻祭的摩利亞山就是現在的聖殿山。這應該是這裡能成為神之所在的緣起吧。

大衛王

猶太民族早先也是遊牧民族,是大衛王從耶布斯人手裡奪的了錫安城堡,更名為大衛城,大衛將約櫃迎回到這裡,並且定此為古以色列國的都城,自此開始了耶路撒冷的城市建設。

黑桃K:大衛王

黑桃K:大衛王

猶太人認為,彌撒亞會從東面的金門進入聖殿山,所以葬在東面的逝者會首先復活,隨彌賽亞進入天堂,因此,聖殿山東面的山谷是猶太人密密麻麻的墓地。

遙望聖殿山的猶太人墓

遙望聖殿山的猶太人墓

因篤信上帝用六天創造世界,第七天休息,所以猶太人用的燭臺可以點七支蠟燭,每日一支。這樣的燭臺一般都比較大,用在猶太教堂或各種公共場合。在猶太人的家裡,較多的擺放的是九燭臺,那是過光明節用的燭臺。

七燭臺

七燭臺

光明節是猶太民族為數不多的非宗教節日,它是為了紀念公元前166年爆發的「馬加比起義」。相傳當年起義軍僅用一小瓶橄欖油點了八天。現在光明節用的九燭台中間一隻燭臺的蠟燭是用來點燃那八支蠟燭的,每天點燃一支,傳統的猶太人每天點蠟燭時還會背誦一串相應的經文。

希律王

摩利亞山之所以被稱之為「聖殿山」,與希律的名字不可分割,是他組織猶太人削平了摩利亞山的山頭,填平了溝壑,修築起堅實的擋土牆,在摩利亞山頂平整出一塊十四公頃廣場,將聖殿山的面積擴大了一倍,最終是完成了第二聖殿的修建,修建起當時世界上最華麗的建築。

第二聖殿和耶路撒冷舊城模型,相傳由希律王完成

被削平的聖殿山和西牆,西牆為希律時代所修築的擋土牆

《巴比倫的塔木德》誇張的形容「未曾看過希律王聖殿的人從未見過美麗的建築」。應當說是他決定了聖殿山至今的規模和氣勢。

聖經中的反派希律王

聖經中的反派希律王

耶穌

這位就不用說了,作為人,他在這裡完成了他的聖化,成為神。

耶穌畫像

耶穌畫像

信徒們把耶穌從羅馬總督審判庭出來到最終殉難地的路稱作「苦路」,途中傳說發生了遇見瑪利亞、跌倒等十四件事件,成為「苦路十四站」,十站之前每站都有銅牌標誌,後面幾站都在聖母大教堂內。

苦路十四站第十一站: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

苦路十四站第十一站: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

城裡城外一座座聖蹟教堂,山上山下一條條悲情道路,無不在彰顯著這座城市對於這門宗教的獨一無二的重要意義。可以說這座城裡的景點與他相關的最多,「沒有耶穌,就沒有耶路撒冷」,這話一點都不過分。

穆罕穆德

作為伊斯蘭教認定的這世界上的最後一位也是最高等級的先知,穆斯林認為他在從這裡(登著聖殿山上的那塊基石)昇天(穆斯林稱之為登宵)由天使加百列(穆斯林稱哲白勒伊來)參觀天堂和煉獄,接受天啟,回來曉諭眾生。

穆罕穆德,夜行登霄

穆罕穆德,夜行登霄

公元七世紀,第七任哈里發在這裡修建現在的圓頂清真寺,寺中有一塊藍色巨石,相傳就是穆聖登天時腳踩的石頭。當年穆斯林可是每天朝著這裡做禮拜的,現在這裡也是伊斯蘭教三大聖地之一。

圓頂清真寺

圓頂清真寺

【 世界若有十分美,九分在耶路撒冷】

只有126平方公里的耶路撒冷古城於1981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文化遺產。

在耶路撒冷,幾乎沒有一寸土地不對猶太教、基督教或者伊斯蘭教具有某種重大意義。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不同來源的軍隊和不同質地的文明,長期且固執地追求這樣狹小的一塊土地,在世界上任何其他地方都無法複製。因為它是「聖城」——一個具有超越塵世屬性的存在。

耶路撒冷三千年封面

《耶路撒冷三千年》封面

聖殿山 The Temple Mount

聖殿山俯瞰圖

聖殿山俯瞰圖

聖殿山是一座位於耶路撒冷一座小山上的建築群,佔地約 35 英畝。它包含西牆圓頂清真寺阿克薩清真寺等宗教建築。

對於猶太教來說

這個古老的地標是猶太教最神聖的地方。猶太聖經中對這個地區的提及可以追溯到亞伯拉罕差點犧牲他的兒子以撒。該遺址也是第一聖殿和第二聖殿的所在地,也是許多猶太先知傳教的地方。

對於伊斯蘭教來說

聖殿山被認為是伊斯蘭教第三大聖地(僅次於沙烏地阿拉伯的麥加和麥地那),穆斯林相信先知穆罕默德昇天的地方。

對於基督教來說

基督徒相信該地方對他們的信仰很重要。這是《聖經》舊約中先知提到過的地方,根據《新約》耶穌也曾到訪過這個地方。

由於它具有宗教和歷史意義,對聖殿山的佔領一直是幾個世紀以來激烈衝突的根源,特別是居住在附近的猶太人和穆斯林之間的衝突。

六日戰爭期間,以色列控制了聖殿山。但如今,伊斯蘭宗教基金會負責著聖殿山的內部事務,而以色列軍隊則控制著外部安全。

圓頂清真寺 Dome of the Rock

在耶路撒冷,無論從哪個角度俯瞰城市都能看到這個金色圓頂的建築,這就是位於聖殿山的圓頂清真寺

公元691年,在耶路撒冷被摧毀的猶太神廟遺址上建造了圓頂清真寺,這是一座金色圓頂的伊斯蘭聖地。它是現存最古老的伊斯蘭建築,建於穆斯林相信穆罕默德昇天的地方。

十字軍東征期間,基督徒將這個地標變成了教堂。1187年,穆斯林重新奪回圓頂清真寺,並將其重新指定為聖地。

根據規定,

根據規定,非穆斯林不得進入圓頂清真寺,那麼我們就通過圖片來了解一下吧。

圓頂清真寺的中心是一片裸露的石灰岩,傳聞,這裡是伊斯蘭教的先知穆罕默德在通往天堂的神秘旅程中昇天的地方。

當地人說:「這裡是穆罕默德昇天與諸先知相會的地方,也是他帶著訊息回來每天禱告五次的地方。這裡治癒了他的悲傷。我們來到這裡是為了療愈我們的悲痛,緩解困擾心靈。」

牆壁上刻有流動的阿拉伯銘文,還有

牆壁上刻有流動的阿拉伯銘文,還有世界上最大的伊斯蘭壁畫收藏之一,覆蓋了神社內部約13,000平方英尺。

從下方看,這些微小的玻璃立方像素分解成茂密的棕櫚樹、成熟的葡萄以及王冠和項鍊的財富。偶爾有一隻鴿子飛過四扇敞開的門之一,在圓形的廣闊空間內旋轉。

圓頂清真寺內精美絕倫的壁畫裝飾
圓頂清真寺內精美絕倫的壁畫裝飾

圓頂清真寺內精美絕倫的壁畫裝飾

沿著狹窄的破舊大理石臺階通向中心岩石的下方,這裡有一個粗糙的石窟,被人們稱為靈魂之井。根據穆斯林的傳聞稱,天堂的水在洞穴下流動。而一些基督教徒和猶太人則認為這個洞窟隱藏著一條堆滿了珍貴文物的秘密通道。

下圖是一位母親和她的女兒在靈魂之井祈禱,根據一些當地人的說法,死者的靈魂在這裡等待著最後的審判。

一位母親帶著兩個女兒在靈魂之井祈禱

一位母親帶著兩個女兒在靈魂之井祈禱

阿克薩清真寺 Al-Aqsa Mosque

阿克薩清真寺,意為「最遠的清真寺」或「極端的清真寺」,根據《古蘭經》記載,是穆罕默德從麥加騎著神獸「布拉克」夜行抵達的清真寺。據信徒稱,這是他在石頭上留下腳印後與天使加百列一起昇天的地方。

阿克薩清真寺具有拜占庭大教堂的結構,這座清真寺在地震中被夷為平地後至少重建了兩次,經歷了多次改造、拆除和翻修。清真寺可容納約5000名信徒,非穆斯林則被禁止進入,但是可以在參觀聖殿山的時候欣賞外觀。

上個世紀以來,該清真寺屢屢發生悲慘事件。約旦國王阿卜杜拉(1882-1951年)在這裡參加週五祈禱時被暗殺。1969年,一名澳洲遊客的縱火襲擊對無價的宗教物品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損害。2017年,以色列在阿克薩清真寺入口處臨時安裝了金屬探測器,以應對兩名以色列警察被槍擊事件;這引發了流血衝突並造成多人死亡。

阿克薩清真寺內部

阿克薩清真寺內部

西牆 Western Wall

西牆 Western Wall

西牆是第二猶太聖殿的一段古代殘牆。它位於聖殿山的西側,有時被稱為「哭牆」,因為許多猶太人在被毀的聖殿遺址祈禱和哭泣。

在哭牆戴著帽子禱告的男士們

在哭牆戴著帽子禱告的男士們

每年,來自世界各地的數百萬猶太人都會到此參觀。由於穆斯林控制著聖殿山(古代聖殿的真實所在地),西牆被認為是猶太人可以祈禱的最神聖的地方。

在西牆祈禱的形式可以是口頭的,也可以將祈禱的內容寫在紙張上,然後放在牆縫裡。西牆分成兩個部分,一個區域供男性使用,另一部分供女性使用。在牆邊祈禱時應當著裝得體,女性應遮蓋雙腿和肩膀(現場提供圍巾)。男人應該遮住頭。

根據性別區別成兩個禱告區域

根據性別區別成兩個禱告區域

聖墓教堂 Church of the Holy Sepulchre

聖墓教堂建於公元 335 年,許多基督徒相信這裡是耶穌被釘十字架並復活的地方。它位於耶路撒冷老城的基督教區。

每年都有成千上萬來自世界各地的基督教朝聖者前往這座教堂。許多人認為它是世界上最神聖的基督教場所。

聖墓教堂外觀

聖墓教堂外觀

雛屋——據稱耶穌的墳墓就位於其中

雛屋——據稱耶穌的墳墓就位於其中

雛屋——據稱耶穌的墳墓就位於其中

受難祭壇,被玻璃保護著的是傳聞中的各各他

聖墓教堂還是以色列著名的基督教朝聖之路Via Dolorosa的終點。Via Dolorosa是拉丁語,譯為「悲傷之路」或「苦難之路」,這條路大約600米長,這便是當年被定罪的耶穌揹著十字架前往加略山時所走的路線。

整段路線以十字架為標誌分為14個站,其中最後5個站位於聖墓教堂內。沿途的14個站分別代表了14個新約和基督教傳統中提到的事件。

苦難之路的路牌

苦難之路的路牌

義大利藝術家達·芬奇有一幅著名的壁畫,名為《最後的晚餐》。該畫作以《聖經》中耶穌跟十二門徒共進最後一次晚餐為題材。

達·芬奇的壁畫作品最後的晚餐

達·芬奇的壁畫作品《最後的晚餐》

最後的晚餐發生在逾越節那一週,耶穌在耶路撒冷與12個門徒共進晚餐,在用餐期間,耶穌預言他會被在場的一位使徒出賣。果然晚飯後沒有多久,耶穌被12門徒之一的猶大出賣,被羅馬人抓住,羅馬人判處他釘十字架死刑。

虔誠的教徒揹著十字架重走「苦路」

虔誠的教徒揹著十字架重走「苦路」

耶穌從審判地點到髑髏地山上被釘十字架的路線在基督教中是神聖的。如今,每年都成千上萬的基督教徒重走這條苦難之路,在路過每個站點的時候會停下來祈禱和反思。

苦難之路第9站聖墓教堂屋頂

苦難之路第9站聖墓教堂屋頂

萬國教堂 Church of All Nations

在橄欖山西部的客西馬尼園附近,有一座漂亮的教堂——萬國教堂。這座教堂原名是痛苦教堂,但由於它是在全世界方濟各會社區的捐款的幫助下建立的,因此被稱為「萬國教堂」或「萬民教堂」。

萬國教堂內供奉著一塊基岩,據說耶穌在結束「最後的晚餐」後,被羅馬人逮捕前,曾在那裡進行最後的祈禱。

傳聞中耶穌祈禱曾在這塊基岩上祈禱

傳聞中耶穌祈禱曾在這塊基岩上祈禱

教堂正門的頂端是一個十字架,十字架下是一幅精湛的壁畫,壁畫描繪了耶穌痛苦地跪在物質世界和他的父親之間。

耶穌的兩旁分別站著兩隊人群,他們與耶穌保持著距離,以強調耶穌在客西馬尼園受苦時的孤獨。新約聖經中的希伯來書中這麼寫道:

「耶穌在人間生活的日子裡,他用熱切的哭泣和眼淚向那位可以拯救他免於死亡的人祈禱和情願,他因虔誠的順服而被聽到。」

——希伯來書5:7

萬國教堂正面上方的壁畫

萬國教堂正面上方的壁畫

萬國教堂的內部紫藍色的雪花石膏窗戶營造了教堂內陰鬱的氣氛,彷彿還原了耶穌被釘十字架前一晚的氣氛。

教堂的天花板相對較低,一共有12個圓頂,有的說法是為了紀念為建造教堂而做出貢獻的12個國家,也有的說法是11個低圓頂與11使徒相對應(出賣耶穌的猶大除外),還有一個代表十字架的大圓頂。圓頂被描繪成星空的模樣,據說是模仿的耶穌被捕時的夜空。

教堂昏暗的燈光以及陰鬱的氣氛

教堂昏暗的燈光以及陰鬱的氣氛

模仿星空的圓頂壁畫裝飾

模仿星空的圓頂壁畫裝飾

除了耶路撒冷老區,在其他地區還有兩個對於基督教來說意義重大的教堂,分別是天使報喜堂聖誕大教堂

其中天使報喜堂是聖母瑪利亞被宣佈成為耶穌母親的地方,而聖誕大教堂則是聖母瑪利亞誕下耶穌的地方

天使報喜堂 Church of the Annunciation

天使報喜堂位於耶穌的家鄉拿撒勒,是基督教信仰最神聖的教堂之一,是大天使加百列向聖母瑪利亞宣佈她將成為上帝兒子的母親的地方。

今天的教堂是中東最大的大教堂之一,是一座宏偉的現代主義風格建築,於1969年落成。其圓頂在整個老城隨處可見,酷似一朵倒立的百合花。

教堂的庭院和內牆裝飾著數十個聖母瑪利亞聖像,製作的材料和製作風格不一,因為這些是來自世界各地的天主教社區的禮物,每一個聖象都反應了當地的藝術風格。

教堂的二樓在其後殿擁有世界上最大的壁畫牆之一。它展示了教皇和天主教世界崇敬的耶穌、彼得和聖母瑪利亞。上方圓錐形圓頂的內側與百合花產生共鳴,這是聖母瑪利亞純潔的象徵。

教堂內部

教堂內部

二樓的壁畫

二樓的壁畫

百合花形狀的屋頂

百合花形狀的屋頂

在昏暗的下層教堂中,一個下沉的圍牆庇護著天使報喜的石窟,這裡也是聖母瑪利亞的家的遺址,石窟周圍可以看到十字軍和拜占庭時代的教堂遺蹟。

石窟的內部有精美的18世紀祭壇,供奉著天使報喜。祭壇的右側有一根古老的柱子,可能是在四世紀放置在那裡的,以標記天使出現的地方。它後面有樓梯,通向一個小洞穴(稱為「瑪利亞的廚房」)和通往院子的出口。

祭壇上刻有「Verbum Caro Hic Factum Est」。意思是「道成了肉身」,這段經文摘自約翰福音 1 章 14 節。

昏暗的下層教堂

昏暗的下層教堂

石窟的內部的18世紀祭壇

石窟的內部的18世紀祭壇

聖誕大教堂 The Church of the Nativity

聖經裡寫到,聖母瑪利亞和她的丈夫約瑟離開了拿撒勒的家前往伯利恆。他們到達伯利恆時,發現旅館沒有房間了,加上瑪利亞即將生產,沒辦法他們只能暫時在馬槽裡安頓下來。後來瑪利亞生下了耶穌,她用馬槽作為新生兒的搖籃。

耶穌死後不到一個世紀,基督徒就確定了他的出生地點是伯利恆的一個山洞。公元四世紀,第一位基督教羅馬皇帝君士坦丁和他的母親海倫娜委託在耶穌誕生的神聖洞穴周圍建造一座教堂,這便是聖誕大教堂的雛形。

聖誕大教堂的主祭壇

聖誕大教堂的主祭壇

聖誕大教堂的正門被稱為「謙卑之門」,這扇門只有1.2米高。這個小而低的門廊的設計是為了防止侵略者騎馬進入教堂。這也意味著所有進入教堂的人在跨過門檻時都需要鞠躬。

教堂內部的空間被44根彩繪柱子劃分成5個過道,還能看到4世紀教堂的彩繪地板,天花板上還裝飾了許多彩燈,增添了美妙的氛圍。

這個小洞就是教堂的入口「謙卑之門」

這個小洞就是教堂的入口「謙卑之門」

教堂內漂亮的裝飾

教堂內漂亮的裝飾

教堂中最重要和最神聖的地方是石窟。祭壇位於耶穌誕生石窟入口的正上方,在祭壇下一塊破裂的大理石地板上,有一顆閃亮的十四角銀星。

它被蠟燭和15盞銀燈包圍,代表基督教社區:希臘東正教,天主教徒和亞美尼亞使徒。星星上刻著文字:「Hic de Virgin Maria Jesus Christus Natus Est」。它的意思是「耶穌基督是聖母瑪利亞所生的」。

這顆星星是由天主教徒於1717年安裝的,它於1847年被拆除,然後在1853年被土耳其政府再次放置。

有些人認為這顆星有14個角是因為耶穌的家譜,另一種觀點則認為,它代表了苦難之路Via Dolorosa的14個站點,這是耶穌在被釘十字架的路上走過的道路。

耶穌誕生石窟

耶穌誕生石窟

石窟下的十四角銀星

石窟下的十四角銀星

寫在最後:

說起這裡,人們常常會想到朝聖,但無論你此刻的心境是歡樂、憂傷、憤怒、或絕望,也無關乎任何宗教信仰,當你親臨耶路撒冷的時刻,你便會感受到這座城獨有的魅力。

雖為世界矚目,耶路撒冷卻也命途多舛。許多年來,這座面積僅126平方公里的城市多次遭到破壞,又經過數次重新修建,才得以存留至今。

不論是美麗壯觀的建築、虔誠少言的教徒,還是黃昏時分在橄欖山上俯瞰到聖城的迷人夜色和躁動的酒吧街,都是耶路撒冷獨特且閃耀的模樣。

也許有一天,或獨自一人,或成群結伴,可以去耶路撒冷接受一次內心的洗禮。

Source

Visited 4 times, 1 visit(s) today
Subscribe
Notify of
guest
0 Comments
Most Voted
Newest Oldest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
0
Would love your thoughts, please comment.x
()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