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省大貓熊國家公園唐家河片區整理紅外相機資料時,發現了一組藍馬雞影像資料,該組資料距唐家河保護區上一次記錄已有6年。

藍馬雞有豔麗的藍灰色羽毛,體態非常優雅;喜歡合鳴,叫聲響亮而渾厚,場面壯觀。不少人把這種神秘而迷人的鳥稱為「藍色妖雞」。

唐家河拍攝到的藍馬雞(圖源:四川省林草局)

其實,藍馬雞是馬雞的一種,只產於我國,是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2021年),因美麗、罕見而受到人們的普遍關注。

01羽毛豔麗 叫聲響亮

在海拔較高、人跡罕至的深山老林裡,生活著一種像雞一樣的大鳥,名叫藍馬雞。其名字由來有二:一是它們的羽毛絕大部分是藍灰色二是尾羽披散且下垂,如同馬的尾巴。

藍馬雞體型比普通家雞大,全身長達1至1.2米。它們擁有顏色分明的羽毛:整體羽毛呈藍色,頭上有簇白毛,眼瞼外有紅毛,眼瞼下有白毛,尾羽尖端呈黑色。尾羽由24根羽毛組成,可作裝飾品。

漂亮的藍馬雞(圖源:祁連林草網)

漂亮的藍馬雞(圖源:祁連林草網)

藍馬雞是日行性群居動物,夜晚成群棲息在樹上,白天結隊在林間覓食。食物以植物種子、果實、根、莖等為主,也吃蝸牛、蜘蛛等小昆蟲。

叫聲特別且喜歡合鳴,是藍馬雞最明顯的習性之一。單隻藍馬雞叫聲渾厚響亮,順風可傳兩三公里外。雄鳥通常叫聲為「嗚嗚嗚」或「嘎嘎嘎」,受驚嚇時雄雌鳥會發出「吱喔-咯」「吱喔-咯」的聲音,可傳數公里遠。

它們的領頭雞叫哨雞,是合鳴的引領者。每天清晨天矇矇亮的時候,哨雞發出清脆響亮的叫聲,隨即雞群開始雄壯有力的「合唱」,一時間樹搖林顫。這就是名副其實的「藍雞一唱天下白」。

藍馬雞合鳴的場景非常壯觀,見者無不震撼。少數民族作家一葉禪在散文《家鄉的藍色精靈》中這樣描述:「藍馬雞邊跑邊叫,互相應和,聲音此起彼落,寂靜的山林瞬間喧鬧且靈動起來。」

02特有物種 歷史悠久

藍馬雞主要生活在我國的青海、甘肅、四川、寧夏等地,其中寧夏賀蘭山是它們生活的最北端,是名副其實的特有物種。近年來,由於人工繁育技術的進步,藍馬雞也被引入到世界各國,以動物園飼養最為普遍。所以,這裡所指的「特有」,可理解為中國區域內野外生活的藍馬雞。

群居的藍馬雞(圖源:祁連林草網)

群居的藍馬雞(圖源:祁連林草網)

藍馬雞被發現有1000多年曆史。唐朝時,寧夏地區所呈朝廷貢品裡有叫「鳥翎」者,據考證即為藍馬雞的羽毛。明朝地方誌《嘉靖寧夏新志》首次出現關於藍馬雞的記載,說此鳥曾出現在賀蘭山中,勇猛好鬥。

藍馬雞的英文名字由來只有200餘年。公元1811年,英國人彼特·塞蒙·帕拉斯在中國考察時發現藍馬雞,命名為 Phasianus auritum,意思為長耳朵的雉雞。其中「auritum(長耳朵)」由拉丁詞「auris」演變而來。

03飛行力弱 勇猛好鬥

從動物分類學上看,藍馬雞為鳥綱雞形目雉雞科馬雞屬。

與其它雉雞相比,馬雞有兩個突出特點:

一是它們耳部有一簇又長又硬且向上翹的羽毛,這是區別馬雞與雉雞的主要外形特徵;

二是它們的飛行力更弱,喜歡跑跳而不喜歡飛行。馬雞通常在地面行走,碰到危險時狂奔,緊急情況下才展開翅膀低空飛行,但也一般只能飛很小一段。當它們要到樹頂啄食食物時,通常先從樹杆跳到低的樹枝,再從低樹枝跳到更高的樹枝,如此反覆接近目標。

馬雞屬下共有四類,分別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褐馬雞,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藍馬雞、白馬雞和藏馬雞。

四大馬雞中,名氣最大的當屬褐馬雞。古人把勇猛好鬥的褐馬雞稱為毅鳥,又叫「鶡(hé)」,象徵剛毅、打鬥,不計生死。西漢武帝時,武將喜歡佩戴褐冠,就是希望自己像褐馬雞一樣堅毅勇猛。「之為禽,猛氣,其鬥終無勝負,期於必死」,三國詩人曹植通過《鶡賦》告訴後人,褐馬雞生性好鬥,兩隻相爭時一方死去方止。明朝李時珍則在《本草綱目》如此記錄:「褐雞猛氣,其鬥期於必死,今人以褐為冠,象此也。」

褐馬雞(圖源:見水印)

褐馬雞(圖源:見水印)

四大馬雞中,褐馬雞雖然因勇猛好鬥而有較大名氣,但體態、外形等方面都略遜於藍馬雞。

之所以以前藍馬雞很少被發現,一是因為它們生性警覺,遇到人或高大的動物時主動避開;二是它們主要生活在較高海拔的山林裡,比如四川省大貓熊國家公園唐家河片區紅外相機安放的白熊坪和駱駝嶺區域,海拔均在2400米以上,人們很少上去。

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紅外相機被逐步引入新物種的觀測和研究之中,這種被稱為「藍色妖雞」的中國特種雉雞,不但越來越受人們關注,還將在各領域發揮更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圖書《藍馬雞生物學研究》,作者吳逸群,科學出版社,2016年。

2.論文《褐馬雞生態和生物學研究》,作者盧汰春、劉如筍,《動物學報》2013年第3期。

3.論文《寧夏賀蘭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藍馬雞的分佈範圍及種群數量》,作者胡天華、王繼飛,《四川動物》2012年第6期。

作者:魏德勇

廣東深圳市作家協會會員

廣東深圳市作家協會會員
廣東深圳市作家協會會員

點選「閱讀原文」進入「蝌蚪五線譜網站」閱讀更多科普資訊~

Source

Visited 14 times, 1 visit(s) today
Subscribe
Notify of
guest
0 Comments
Most Voted
Newest Oldest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
0
Would love your thoughts, please comment.x
()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