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國人對「吃」有多麼痴迷?

從「治大國如小烹」到「民以食為天」,就知道——吃,是刻在骨子裡的基因。

連某乎上的話題「古代美食指南」瀏覽量都已經高達14.8億。

但,說到吃,咱年輕人還真得向古人學習。

🍠博主

▲🍠博主林間盞「山藥杏仁糕」

以花入饌、塑面為花。

古人的精巧雅緻,簡直超出了想象,讓每一個當代年輕人都汗顏。

瞧,這惟妙惟肖的芍藥花酥,連芍藥花本尊見了都要疑惑。

莫非開了外掛?

B站博主

▲B站博主研舊所

且看製作過程,真真是又巧又雅。

用椰蓉奶黃做出小巧的水滴狀花蕊,再一片片地粘貼粉色花瓣。

從裡到外、由小到大,一層覆一層,層層分明。

一朵含苞未放的芍藥花,便出現在眼前。

▲交接處和底部收口塗蛋清粘緊

▲B站博主研舊所

接下來,是見證奇蹟的時刻。

在130℃的油鍋裡,酥皮均勻炸酥,彷彿花瓣慢慢舒展開來。

滾燙的油鍋裡,綻放出古代第一的愛情花(芍藥花),極致的浪漫莫不如此了。

▲B站博主研舊所

一道芍藥花酥,叫人看得目瞪口呆。

而古代美食之精緻、之繁瑣,可遠不只是如此。

畢竟,吃一種美食,賞一方文化。

01

來自古代的「藝術品」

國色天香

(均為B站博主南翔不愛吃飯

有多誇張?

以「低調的奢華」來形容都不夠

全部精華都凝結於一朵牡丹花上

只需放入一碗沸水中

味道便勝卻人間無數

費肝費手還費錢包

什麼龍蝦、青蟹、黑虎蝦等高級海鮮

一頓下來錢包破產

還僅僅只是一個開頭

接下來才是真正要命的過程

第一個環節

第一個環節

自然是熬高湯的要訣

加入肉沫去除雜質和油脂

直至湯色清亮

再將黃花魚膠蒸至去腥

加入高湯小火熬煮4個小時

使魚膠的膠質和海鮮湯充分融合

第二個環節

決定成敗的關鍵

工藝簡單挑戰性卻強到爆表

其一為「刷」

將融合了魚膠的高湯刷在牡丹花瓣上

速度要快、手要穩

刷厚了不行、刷少了也不行

其二為「撕」

等冷卻後

將凝固的高湯從花瓣上撕下來

牢記要「慢、準、穩」

不然的話

一個手抖「花瓣」就要報廢了

不得不說

光聽就已經夠叫人頭疼了

這樣一片高湯花瓣

整整一下午不過才撕下幾片完整的

古人之精緻繁瑣

真真是讓人佩服得五體投地啊

但必須承認

累死人也是值得的

你看,每一片花瓣紋路清晰可見

形色晶瑩、薄如蟬翼

收尾的環節來了(鼓掌)

將撕下來的花瓣層層粘貼

拼出一朵國色牡丹花

怎麼說呢

和上面的步驟相比

此刻竟然覺得它十分簡單

看來是我飄了

國色天香,名副其實

如夢如幻

說它是來自古代的藝術品

也不為過吧

02

驚豔中外「巔峰作」

開水白菜

(均為B站博主日食記

作為國宴(招待外賓)上的常客

清宮御膳房的精品御菜

其高貴地位已經不必多說了

外表是樸質無華

高潮的部分是最後一道工序

澆湯綻放,驚豔全場

只為綻放的一瞬間

只為綻放的一瞬間

需要耗費整整一天準備

關鍵是名為「開水」的高湯

賽過一頓年夜飯

帶皮豬肘、掏空洗淨的老母雞和老母鴨

以及冷水浸泡過的金華火腿

全部倒進鍋內大火燒開後

轉小火燉煮4個小時

只取清湯

剩餘的湯料和雜質用紗布過濾掉

到此

高湯還不算合格

在湯里加上肉沫小火慢慢煮

等到油脂和雜質肉眼可見地變少

用紗布過濾殘渣

如此反覆3次

直至湯色清澈見底

接著是主菜

取白菜根部水煮,冰水冷卻

層層修剪宛若清水蓮花

再以高湯烹煮入味

清水過,蓮花開

付出的心血和努力濃縮於一秒

卻也是十分值得!

03

顏值「天花板」

蓮花酥

(均為B站博主日食記

稱為點心界的顏值「天花板」

應該沒有人反對吧

爛漫的粉色染滿了千層花瓣

露出太陽一般的蛋黃花蕊

頗有「映日荷花別樣紅」的詩意

味道也是一絕

味道也是一絕

外皮酥脆適口,內陷柔軟起沙

如此美貌和實力兼具

怎一個「牛」字了得

唯心細手巧爾

做餡心、油酥、水油皮、酥皮、包餡心

過程工藝不復雜卻是繁瑣

不停地和麵、餳面、擀麵

稍不留神

破酥就是分分鐘的事

餡心包完,提前準備「開花」

在頂部劃「米」字刀,深度不能切到內餡

輕輕撥開花瓣

放進高溫油鍋均勻炸酥

蓮花酥取蓮花之形

是以古人愛蓮如愛君子道

「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

恰似烈火烹油下

開出一朵風姿綽約的蓮花

04

北宋「青山綠水畫」

山水蛋

(均為B站博主研舊所

如今平平無奇的蛋羹

放在浮靡的古代卻是一道奇菜

據《食憲鴻秘》記載

「需以黍面入菌轉化作湯

山珍海味研細粉為引

雉科金禽之玉(雞蛋)為食」

(嘖嘖~論蛋羹怎麼做出逼格)

但,客官請先留步

但,客官請先留步

上面的只是初階版而已

經由博主@研舊所的億點點改進

廬山真面目正要顯露

「只此青綠」版山水蛋

原料只有雞蛋

考驗的是創意能有多牛逼

按照古法做的蛋腐

質地硬挺,便於雕刻形狀

加上青汁按照不同比例調配

仔細雕刻山體

淋入攪拌好的蛋液入鍋起蒸

以蛋羹為水,作潺潺流水之意

鋪上面粉做的小船

流水行船,畫面匹配度高達100%

實屬妙呀!

05

舌尖上的宋朝

蓮房魚包

(均為B站博主江尋千

論風雅

沒有哪一個朝代比得過宋朝

吃,更是一種情調

像「吃魚不見魚」的蓮房魚包

堪稱一幅「荷塘月色」圖

其精髓在於「鮮」

其精髓在於「鮮」

需要盛夏時節含苞待放的嫩蓮房

味道最為脆嫩香甜

再將剝開的蓮房去穰留孔

將醃好的魚肉釀入蓮房

魚需新鮮鱖魚

無細小的骨刺且細嫩鮮美

然後一塊蒸

來點雅緻的擺盤

「舌尖上的風雅宋朝」蓮房魚包

便新鮮出爐

配上一碗漁父三鮮湯

鮮上加鮮,萬般滋味盡在唇齒間

▲漁父三鮮湯由菱角、蓮子和菊花搗碎熬成

06

唐代「冰淇淋」

酥山

(均為B站博主碧蟬衣

當代人消暑有三大法寶

空調、空調、空調

但千年前的唐代沒有空調

又該如何消暑呢?

秘訣便有——冰品「酥山」

形似山巒

表面覆蓋有奶油、酥油

以花朵、彩樹為裝飾

「雖珍膳芳鮮,而蘇(酥)山奇絕」

「雖珍膳芳鮮,而蘇(酥)山奇絕」

酥山之「奇」

實則是古代智慧的凝結

要知道現代製作奶油是由離心機進行

但古代沒有高科技的加持

其法便在於提煉精華

取完全未經過任何處理的鮮牛奶

且量要越多越好

放在陰涼、通風的地方靜置一夜

取表層浮上來的油脂

即為「酥(古代奶油)」

一大桶鮮奶所得不過一盞

倒也不奇怪「酥山」

為什麼是古代貴族的特供冰品了

尋常百姓的確吃不起

07

古代文青的「花饌」

梅花湯餅

(均為B站博主古人食

所謂「花饌」

是以四時花卉製作各種食物

一為嘗新,二為雅趣

尤其是梅花入饌

素來受文人墨客的偏愛

詩云「恍如孤山下,飛玉浮西湖」

指的就是「梅花湯餅」

據《山家清供》記載

它由宋代的隱世高人所創

以白梅和檀香泡水來和麵做皮

壓制出梅花花樣

煮熟後再用清雞湯作湯底

梅花的凜冽清氣,檀香的馥郁芬芳

以及清雞湯的鮮香甘美

味道交融,入口後齒頰留香

便是「一食亦不忘梅。」

08

「以假亂真」麵點

面果兒

(均為B站博主紅樓宴

所謂秀色可餐

古人之雅緻都有跡可尋

如《紅樓夢》裡的小面果兒

連被黛玉嘲為「母蝗蟲」的劉姥姥

見了都要笑道

「我又愛吃,捨不得吃。」

蒸前

▲蒸前

▲蒸後

讓劉姥姥捨不得吃的面果兒

別看個頭不大

做起來卻並不輕鬆

首先上色環節

不添加任何色素

是以各色蔬菜粉揉入面中

講究手勁適中

多一分則硬,少一分則松

其次是塑形

要素是細節飽滿

差一處便少了一分逼真和生動

比如將成熟的柿子

做柿蒂的時候要額外費些功夫

樣子為捲曲開裂狀

再比如蟠桃

其果實為扁圓形,有深溝壑

其葉為橢圓披針形,有細小的鋸齒

都要一一還原

細節為王,成品自然差不了

玲瓏剔透,以假亂真

果真是「花非花,蔬果非蔬果」

09

大觀園的「奢靡」

茄鯗

(部分為B站博主紅樓宴

既非名貴山珍,亦非珍稀海味

為何普普通通的素菜

卻令美食區博主們紛紛叫苦連天

《紅樓夢》名菜——茄鯗

以10只老母雞作為配料

耗時整整28天

難不在手藝

實在是整個工序太太太繁瑣

茄絲需滲入濃香雞味

不能炒、不能燒、不能煮

唯有用雞湯將茄絲慢慢地蒸入味

再拿出去晒乾

如此反覆,九蒸九晒

每蒸一次都要換新的老母雞來燉湯

唯有如此,茄絲方為入味

這,還不算完

▲B站博主灶下鍾也棠

茄絲晒乾入味

怎麼少得了其它配料來增香

雞脯子肉、香菌、蘑菇、新筍

五香豆腐乾、各色乾果子

通通切成丁

以雞湯煨、香油收、槽油拌

如此才算完成

怪不得劉姥姥聽了,都嚇得直喊佛祖

這任誰不被驚呆呢

10

挑戰難度Top級

龍鬚酥

(均為B站博主江尋千

美食區博主的翻車難題

結局有且只有2種

要麼成神,要麼成雞窩

▲成功

▲翻車

按理來說

工藝和手法不難

糖、水、玉米糖漿和醋

按照150g、75g、20g、5g的重量

倒入鍋內開火煮到冒出泡泡

再轉小火煮至136℃

立即關火離鍋放在油紙上稍微放涼

將糖搓圓按扁掏洞

最後是拉絲

怎麼樣?

聽起來是不是十分簡單

有一種「我也能做」的自信

偏偏看似最簡單的「拉絲」環節

成為不少博主邁不過的檻

理論上要把控好力道

現實則是手殘黨直呼救命

力道大了容易斷

力道小了則直接拉不動

使力不均勻

龍絲拉得粗一段細一段

當然有一個小竅門

開始拉第一個圈的時候

一定要粗細均勻

否則之後的絲都會跟著粗細不均

接著是漫漫拉絲路

不斷地拉長、對摺成圈、再拉長

時不時地裹上粉防止粘住

直到感覺再拉一下就要斷的時候

鐺鐺鐺~大功告成了

拉好的龍鬚酥

好不好吃,咱也沒吃過

但好看是絕對的

仿若一道雪山瀑布凌空直下

好不壯觀!

所謂人間至味是清歡。

如今,吃,不再只是填飽肚子而已,更是一方水土之風情、文化之底蘊。

我們不曾見過長安三萬裡的繁華,不曾感受過「採菊東籬下」的閒情,也不曾見證過泱泱五千年的歷史變遷。

但享受美食的時候,那一種味道、那一刻歡愉,便是我們和古人跨越時空的共鳴。

▲B站博主碧蟬衣「奶油松瓤卷酥」

再談文化自信,或許不只在於文物珍寶、不只在於節慶民俗。

亦在於那一年四季三餐之中。

Source

Visited 7 times, 1 visit(s) today
Subscribe
Notify of
guest
0 Comments
Most Voted
Newest Oldest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
0
Would love your thoughts, please comment.x
()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