鑲嵌藝術在中國工藝史上佔著重要席位,可追溯至夏朝(公元前2070-公元前1600年)及商朝(公元前1600-公元前1046年),其後在明朝(公元1368年-1644年)因一派新技法的興起而取得突破,利用多彩精美的材料,如半寶石、貝殼、象牙等,在漆板或木板上鑲嵌出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畫面。鑲嵌技藝在明朝迅速發展,並在清朝達到頂峰。
| 周翥 明晚期 黃花梨百寶嵌大筆筒 直徑18cm 高17.7cm
在日本,鑲嵌珍珠母的工藝統稱為「螺鈿」。此技藝自八世紀從唐朝傳入奈良時期(710-794年)的日本後,開始逐漸發展。到了鎌倉時期(1185-1333年),螺鈿的應用範圍更廣,工匠會運用螺鈿來裝飾馬鞍;這種深受國民和工匠喜愛的藝術一直到江戶時期(1603-1868)也在不斷發展,其後更獲歐洲人青睞,螺鈿作品在歐洲市場廣受歡迎。
中國和日本的鑲嵌藝術在技巧上大同小異,但在意境上卻稍有分別,以下將會結合兩國的百寶嵌來跟大家一起探討。
明末清初,嵌螺鈿器種類繁多、品種豐富,小到盒、盤及文房用具,大到傢俱等都鑲嵌了五彩繽紛的螺鈿。鑲嵌的圖案以山水人物、花鳥魚蟲、吉祥祝福為主,因此來自中國的鑲嵌作品常能看到一幅完整的圖畫,畫中寓意和工匠製作時的巧思一目瞭然。
正如下圖產於十九世紀的紫檀嵌百寶盒,嵌件包括珊瑚、珍珠母、綠松石、孔雀石、青金石、瑪瑙和碧玉等珍貴原料。這個百寶盒明顯以「祝壽」為題,一方面有由松樹、靈芝、祥雲組成的庭園景觀;另一方面又能看到單腳站立及傲遊天際的白鶴。而在傳統文化裡,松樹、靈芝、祥雲以及白鶴都是多福多壽的象徵。
| 紫檀嵌百寶盒 中國十九世紀
紫檀、珊瑚、珍珠母、綠松石、孔雀石、青金石、瑪瑙和碧玉,9.5×26.5×16公分
| 紫檀嵌百寶盒的盒蓋
除了上述寓意長壽的紫檀嵌百寶盒,製於十八世紀的黃花梨嵌百寶官皮箱亦是一個好例子。此件官皮箱以珍珠母、瑪瑙、珊瑚、象牙及青金石鑲嵌,箱頂以花鳥、蝴蝶、蜻蜓和石榴作裝飾;箱體兩側亦嵌有多種圖樣,如佛手、梅花和牡丹;而門板則鑲以百子圖。以此來看,這件嵌有各式各樣吉祥圖案的作品,非常適合當作嫁妝:首先石榴多籽象徵多子多福,而綻開的石榴更有「榴開見子」的寓意,以祝福新人早生貴子;更別說門板上的百子圖,代表子孫昌盛、萬代延續。
| 黃花梨嵌百寶官皮箱
中國十八世紀 黃花梨、鐵力木、珍珠母、瑪瑙、珊瑚、象牙和青金石36x36x26公分
跟中國不同,日本的工匠較傾向於在小件上施以螺鈿工藝,而且意境也相對簡潔,很多時候作品上的圖案只是反映著日本文化或單純以螺鈿作裝飾,並無特別寓意。
以下的矢立在明治時期製造,主要用料為木、珍珠母及象牙。墨壺蓋上嵌有一尾色彩鮮豔、活靈活現的金魚。古時候的日本並沒有金魚,最早的一批金魚是於室町時期(1336-1573)才登陸日本。驚異於金魚亮麗的色澤,當時的日本皇官貴族都對金魚愛不釋手;雖然日本人後來開始在本土養殖金魚,但牠們終究是達官貴人的玩物,非平民百姓所能接觸。但時移世易,金魚現已成為夏天的象徵,亦不再是上流階層的專寵。
| 矢立 日本明治時期 木、珍珠母和象牙 19公分
下圖兩件明治時期的螺鈿矢立以珍珠母作裝飾,而且沒有拼砌出任何圖樣。雖然這兩件作品看似簡單,但其實對工匠的手藝要求也非常高。因為每一片的貝殼的顏色與光澤都會隨著角度改變,所以在切割和鑲嵌時要配合著一定的方向和角度,才能突顯貝殼天然光澤所帶來的變幻美。
矢立 日本明治時期 金、珍珠母、漆和銅 10公分
| 矢立 日本明治時期 青銅、金、漆和珍珠母 21公分
由上述可見,每一件鑲嵌作品都凝結了工匠們的心血。作品不但反映他們的精湛技術,觀眾在欣賞作品的時候還能感受到他們投射在其中的感情和心意。
| 清乾隆 御製紫檀百寶嵌綬帶鵲梅海棠紋套盒
高35cm;長21.2cm;直徑22.5cm
夜空中的星辰——螺鈿之美
藝術野瘋狂螺鈿古美術器物欣賞
藝術野瘋狂古美術
(詢價請加微信號358364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