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沉默的陰翳的甚至「普通」的暗啞的形式嘗試表達深沉的美

與其去爭辯具象與抽象,不如真正去畫,去感知,去體會。於是梅子乾脆轉向,深入日本古美術與古典文學作品裡去找,去尋回,去激起那種「玄」的東西:並不表現什麼,任何物體都是安靜的,連名字都是。

值得慶幸的是,當梅子的《尋找千利休》個展在輕安開幕後,更多的人了解到,梅子筆下的人與事,景與物,正在以一種更加文學性的方式進入作者與觀者的視覺語言體系。現場專門為她的這場個展,遴選近30件(組)日本古美術器物,以沉默的陰翳的甚至「普通」的暗啞的形式嘗試表達深沉的美。這和日本文學裡熱望的那種藉助於最普通的詞語來嘗試表達深沉的美有著一樣的通道。

| 花器與牆上的畫,形成獨特的「照應」,那是光的讚許和情緒

我並不清楚是誰首次以一個「澀」字來說明最高的這種標準,也許是千利休,也許是後來的日本民藝鼻祖柳宗悅,這是一種無法譯為其他語言的固有詞語,我願稱之為「澀之美」。

| 澀不是觀念性的,而是具象的

| 澀不是觀念性的,而是具象的

「澀」一詞能普及一切地方,也許是藉助了「茶」的力量吧——對殘缺的某種崇拜,對毛邊感的一種精確審定。這種感覺性的語言,與美學上的抽象觀念相對,有幾種優點,有著最具體的特質。在柳宗悅的觀念體系裡,用色彩傳達,用聲音傳達,用紋樣傳達。發澀、枯乾的聲音,靜態的紋樣,皆把「澀」的境地體現出來。「好澀」一詞是任何人都能理解的,在這裡,將「華麗」一詞與「澀」、「澀味」等詞放在一起對照,就更容易地區分它的意義。布展時,驚異的一些三角形陰影在展臺上流露出來,花器與牆上的畫,形成獨特的「照應」,那是光的讚許和情緒。那些光影生在如果說「澀調」首先有可能抓住美的特質,在這裡再輔之以「寂」,這樣的意義是誰都能領會的吧。澀不是觀念性的,而是具象的。梅子在盛夏7月,寫下:

| 越樸素,越高級
| 越樸素,越高級

| 越樸素,越高級

尋找「澀」味。

審美是主觀感受,繪畫過程中有時說不上來哪裡不對,只有自己心裡知道,還是差了一口氣。有時為了那一口「氣」,會跟自己僵持很久,直到找到那口「氣」

用色彩表達「澀」味,所追求的一種意境,澀將「空之美」凝縮在畫面的深處,而且往往以「素」為尊。越樸素,越高級。

「澀」不是觀念性的,而是具象的。

把十分表現到十分不是「澀」,把十分表現為十二分更不是「澀」,只有把十二分只表現出十分時,才是「澀」的秘義所在,剩下的「二」是含蓄的。

| 器型深奧,年限不明,作者佚名,色澤漫漶,同樣沉默,同樣孤寂

不僅如此,假令華麗的人也熟知了「澀」是最高級的美,這樣就有可能以平易的語言來測得充分的美之程度。俳句中的「清幽」也是同樣的意境。它與「澀」一樣,都包含有東方的哲理,也許和中國文人之文心「幽微」也有血緣。梅子此次的送展作品,多半都以這種靜謐的、沉沉的敘述展示某種光影側面與背面的心緒,一些達到了靜寂的想法,一些則指向這種不好琢磨的境地。在那裡,幽靜的趣味也被隱藏起來,是所謂的以靜攝動、有即是空的境地。作品名本欲「無名」,可「無名」或以數字方式標準作品也等同於有名。於是乾脆轉向,深入日本古美術與古典文學作品裡去找,去尋回,去激起那種「玄」的東西:並不表現什麼,任何物體都是安靜的,連名字都是——「玄」是老子說的,「玄」就是黑,是「幽」,是「寂」。名字參照古語,思維傾向古意,比如「傷感」一詞直截了當意味著「美」。無論是那些沉默的句子,還是跳蕩的畫面(其實幾乎沒有跳蕩的表示,而是內心的渴慕),「澀」之美在她的作品應和著展場裡的器物。器型深奧,年限不明,作者佚名,色澤漫漶,同樣沉默,同樣孤寂。

| 美的理念並不是在平常之上和平常之外的,只有尋常之美、無事之美才能叫做「美中之美。」

那日看千利休語錄,他提到:「茶道」所推崇的茶碗是沒有裝飾的,如果情趣高雅就必須要做這樣的選擇。即便是有紋樣也是簡樸的,要是好的「繪唐津」,就要使紋樣接近「無」、「靜」的境界。後來又讀到「尋常之美」、「無事之美」——無事、平常,即謂之淳樸的自然的境地。與之相比,所有的平凡之物還是製作出來的器物,以自然之心畫出的作品。尋常屬於自然,異常屬於作為。美的理念並不是在平常之上和平常之外的,只有尋常之美、無事之美才能叫做「美中之美。」

梅子時常以「無事之閒」來表達自己的生活方式與創作狀態。她看《蘇東坡新傳》,同樣深沉,但讀到一首可靠的詩也許就謳歌了這樣的境地:

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未消。

及至到來無一事,廬山煙雨浙江潮。

廬山煙雨浙江潮

| 傳達禪意的詩境與茶道的意境為什麼會聯繫起來呢?這就是美的歸宿

只有歸來者才能悟到「無一事」的風物之美,此處除「無事」之境地外別無他境。傳達禪意的詩境與茶道的意境為什麼會聯繫起來呢?這就是美的歸宿。這也是梅子收藏如此多件(套)萩燒茶器、花器的原因。展覽開幕後,主辦方專門舉辦了一場名為「花之語 器之詩」的隨展活動,邀請梅子、古美術器物的收藏者、花藝者一同分享創作與古美術收藏。

| 《很久很久以前有個地方》 布面油畫 50×40cm 2023

梅子一件名為《很久很久以前有個地方》的作品,取材自馬克斯·路德《民間故事的本質——很久很久以前有個地方》(野村泫宗譯),畫上一人一狗,支撐著畫面右邊的詩意,左邊房舍的視角傾斜,顏色平和,像是一盞內心的光源,投射遠處的雪寂,我能想見那狗吠穿越時間的荒漠,給不予的黃昏,一次淺淺的提示。

| 《僧宮的淨土》 布面油畫 50x30cm 2023

《僧宮的淨土》,作品名取材自日本民間故事全集的著名一支,是純美世界的代名詞。藍色的花,也是白色的話,畫出這樣的畫,一定是花了不少時間。那是一個陰暗、潮溼的晚秋。

| 《今昔物語》 布面 40x30cm 2023

| 《心中泛起奇異的拾遺之感》布面油畫 40x30cm 2023

| 《像走入一件藍色羽衣》 布面油畫 60x40cm 2023

| 《花鏡》布面油畫 40x30cm 2023

《今昔物語》是溫頓畫布,咖色顏料,松節油,亞麻籽油……是一種與《心中泛起奇異的拾遺之感》(名字取材自《宇治拾遺物語》、《打聞記》)相類似的肌理感受,是在討論畫材的具體問題上的抽象表達——是奇異的靈感,是拾遺的快慰,是《像走入一件灰藍羽衣》表達的典麗又憂鬱,是我喜歡的《花鏡》那樣的質感,這名字取材自日本的《水鏡》,描寫浦島回家打開玉箱子的情節時,寫到「那稚弱的外表突然之間變得十分衰老」一句——那些像花又不像花的畫面,一朵比一朵厚實卻脆弱,顏色更灰,更寂寞,而灰調在梅子的創作中是靈魂,牽引某些不便說出口的誓言,無論稚弱,哪怕衰老。

| 《這一朵花抗拒濃妝》 布面油畫 50x40cm 2023

| 《總是期待在庭院裡遭遇那場雨》 布面油畫 40x60cm 2023

| 《沒有一點噪音的憂鬱》 布面油畫 60x40cm 2023

| 《等你來取走那封信》 布面油畫 60x40cm 2023

| 《古事記:裁掉了一些空餘的過去》 布面油畫 50x40cm 2023

| 《花取物語》 布面油畫 60x40cm 2023

| 《你好像經過了我的下午》 布面油畫 50x40cm 2023

| 《一朵深淵色》 布面油畫 50x30cm 2023

輕安•展|GAZE凝視08

輕安•展|GAZE凝視08

尋找千利休

——梅子作品展

|藝術主持|

潔 塵

|藝術家|

梅 子

|展 期|

2023年10月14日-12月14日

|地 點|

輕安雅集·展空間

(鐵像寺路88號,鐵像寺水街4-1)

|諮詢電話|

028-85142219

|收藏諮詢|

15884538767

圖片丨軒軒

作者丨謝禮恆

編輯丨崔婷

Source

Visited 3 times, 1 visit(s) today
Subscribe
Notify of
guest
0 Comments
Most Voted
Newest Oldest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
0
Would love your thoughts, please comment.x
()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