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雄社會住宅
白色,意味著什麼呢?純潔?美麗?抑或是神秘。白色的神秘不像是黑色的那麼讓人捉摸不定,相反,白色更讓人有種安逸的,靜靜的感覺。就像一幅水彩畫,留白一樣,讓人浮想聯翩,卻又覺得還是留白好。
/ 高雄社會住宅
很難想到哪種顏色,比白色更能清晰地體現出建築的邊界。
縱覽從現代主義早期起直到現在的設計,可以很快發現,白色是少有的共通主題之一。數十年來,建築師們在他們的項目中大量使用白色,就是希望在他們的作品中,主張白色所暗示的絕對純潔。
/ 神山嶺綜合服務中心
自古以來人類普遍有著白色崇拜情結,往往將白色與神聖、美好、觸不可及的超凡世界相掛鉤。現階段的電影有兩種未來世界:一種是人類文明沒落,走向毀滅,這種風格的電影主色調是抑鬱黯淡的;另一種是人類文明高度發達,一切近乎完美的烏托邦式社會,而「烏托邦」這個名詞本身就是「空想的國家」,與白色所給人帶來的超凡世界感觸是同一屬性的。
/ 墨西哥度假酒店
白色在感官是乾淨與簡潔,白色建築勾勒出極簡的簡約風格,是人類社會越來越便利化、簡單化的體現。
/ 墨西哥度假酒店
白色是世界上最美妙的顏色,因為在它裡面你可以看到彩虹的所有顏色。
白色之白在於它永遠只是白色;
它幾乎總是由光轉換,並且一直在改變;
天空,雲層,太陽和月亮。
——理查德·邁耶
01
白色巨樹
2013年,法國南部的城市蒙彼利埃(Montpellier)的市議會舉辦了一個名為「Folie Richter」的競賽。這個競賽旨在尋找一種地標性的新型塔樓原型,豐富當地的建築形式。
在競賽要求中,RFP強調了該項目作為一個宏大設想所需要達到的要求:它必須能夠融入其周邊環境,同時內部包括一系列商業和居住空間。這也就要求本項目需要由具有創新精神的年輕建築師和經驗豐富的團隊共同完成。
為了探討高層塔樓的新形式,設計團隊專注於人體尺度,在建築的底層和頂層都創造了一系列公共空間:首層是一個由玻璃牆體限定出來的空間,通向街道;而屋頂則設有一個對公眾開放酒吧和一個專門為住戶設計的公共空間,因此,即使是住在底層的住戶,也能像高層的住戶一樣,享有絕美的景觀視野。
在這個多功能的塔樓開發項目中,建築師採用了一種全新的設計理念。為了使塔樓能夠更好地服務於城市,提高其可達性,建築師將目光放在了公共空間的設計上,其中包括沿著Lez河(Lez River)設置一個景觀公園,以及讓塔樓對公眾開放。
這座17層高的塔樓就變成了城市生活的一個完完全全的參與者,它的設計旨在讓蒙彼利埃地區內的所有市民都能夠進入其內部空間:底層設有一個藝術畫廊空間,屋頂則設有一個與360°觀景花園相連的酒吧。
這種設計概念增強了人們對於這座塔樓的歸屬感,它不僅成為了蒙彼利埃人的驕傲,更成為了一個家喻戶曉的旅遊景點。
02
Knot House
韓國巨濟島南部海岸的峭壁上坐落著五個雕塑般的白色建築。白牆圍繞的建築內部成為私人的海景觀賞點。建築和海洋之間高大的松樹充當著視線框架。這是業主「House of Mind」修建的第二個度假酒店,取名為「結」(Knot House)。
最頂端的兩層住所是俱樂部,也是業主的住所。俱樂部邊緣有一個V形的無邊泳池,與遠方的大海遙相呼應。其他四個建築內共有6間客房。該項目處在一片狹長地帶上,如何在這片條狀區域上設置更多房間的同時保障隱私和海景視野是建築師面臨的首要挑戰。
Atelier Chang提出將每棟住宅面向海洋偏移40度,這種錯置的佈局能為旅客帶來毫無障礙的海景視野,創造了壁龕式的私人區域,並擴大了屋頂的動態廓線,延續的白色折角線條宛如連綿不絕的山峰。「繩結」的特點形成了摺疊與非摺疊的不同空間。住宅前面為不折疊結構,3—5米高的落地窗面向海洋;後面的摺疊結構則形成了封閉的隱私空間。
繩結伸出的地方是沐浴區。浴室嵌進外部花園。房間內外的界限因此變得模糊。人們坐在「Jacuzzi」(按摩浴缸品牌)內舒適地享受悠閒時光時還能欣賞到兩側的海洋和花園,十分愜意。
「結」結構旨在保障隱私之餘為旅客帶來一份獨特的體驗。住宅內部的「結」元素體現在木板上。木板劃分出隱私空間「臥室」及開放式起居室的沐浴區。
在該項目的概念設計階段,建築師面臨的主要問題是如何在外部風景和內部居住區域之間實現無縫對接。其中有人提出將建築抬高脫離地面,而Atelier Chang則提議讓建築貼合地面風景,最終通過「結」的構造形成整體隱私空間。自然風光湧上露台,形成了小小的植物園,最後伸進內部空間。
03
月空教堂
月空禮堂旨在打造一個既尊重過去又能面向未來,既具有宗教體驗又面向世俗感觸的空間容器。
禮堂分為上下兩部分,下部的半下沉空間以及出口庭院與周邊場地景觀相連,嵌入與廣場相連的山體,關聯亙古既有的存在,是隱;上部聖堂本身則應傲立於山水之間,宏天地之正氣,傳造物之福音,是顯。
而這一顯一隱中,一方面我們回溯歷史中的建築關聯原型,並試圖與與之關聯的相關記憶產生呼應;一方面我們從中尋求一種無時效(timeless)的當代性甚至是未來感;建築試圖通過平面和剖面關係中,將這種二元關係並置甚至融合。
作為建築的外部形象,我們認為它必須是純粹的,以使人得以迴歸小禮拜堂的原型和認知。故而設計過程中,數百個鄉野傳統教堂的空間及立面形象的抽取,共同勾勒出了一個符合認知意義通感的體量輪廓(切片)系列。
這樣的輪廓也從第一重的視覺的體驗上符合業主和使用者對這一空間的想象與期待;而連續的每部分切片又以相對純粹且現代的方式得以呈現,故而使禮堂的外部效果會根據觀察者的角度變化而呈現出不同的效果。
這個被提取的原型,依然擁有具有尖頂和花窗的鐘樓、層疊內嵌拱門、巴西利卡式的空間佈局等教堂所具有的經典組成要素,但多數的裝飾要素均被抽象化 – 這並非源於對裝飾的厭惡和反叛,而是期待以相對純粹的體量展露出屬於此一命題相關的原型與體驗層面的關聯,以及與其相關的核心議題:神性與儀式感。
04
比弗利山丘庭院
項目位於比弗利市核心區域,威爾士大道8600號。比弗利市被譽為當今全球最為著名的明星居住區。威爾士大道是貫穿洛杉磯的交通動脈,途經洛杉磯數個重要地點,美術館、奢侈品購物中心、公寓豪宅、高檔酒店等。
「山丘庭院」是一個混合功能項目:一層是臨街商業,18個公寓單元此起彼伏生長於綠色平臺之上。層疊的白色立面、尖屋頂,和不規則的窗試圖在用交錯的直線條描繪出動態的畫面。將洛杉磯標誌性的山莊,在城市環境中複製,再在「山坡」上建立小村莊。這個畫面就像卡通一樣的直接和天真,甚至有些幽默。
建築的立面被蔥蔥綠植覆蓋。在常年乾旱的南加州,選擇如仙人掌、多肉、藤蔓等本地耐旱植物,適應當地氣候,無需過多澆灌和維護即可蓬勃生長。
植物本身形成建築立面獨一無二的肌理,在比弗利山市規範、整潔、一絲不苟的社區環境中注入有機自然,顯得清涼且親和。項目建成後,即成為了美國境內面積最大的綠植外牆。
從威爾士大道轉入史丹利路即是項目的地面層行人主入口。白色建築表皮開了個洞,昏暗的「山洞」向內連通,盡頭可見光影搖曳,聽到水聲。往前走數步,豁然開朗,可見水景與天井連通,自然光傾瀉下來。
視線穿過天井,即可瞥見植物茂盛的二層庭院,以及住宅的白色山丘般錯落的尖屋頂。天井猶如天空的畫框,天空、陽光、自然、流水,成了一幅畫,帶人們遠離現實。
05
「Paul Smith」的旗艦店
建築周圍是高密度商業區,有很多高端品牌專賣,競爭相當激烈,為此需要建築師設計一個在城市環境中別具一格,向所有人開放,並根據每個人的位置和視角呈現出不同狀態的獨特建築。
建築場地有嚴格的容積率要求和對周邊採光影響要求。
建築師根據規範削去多餘體量,並在建築頂端增加了一個閣樓層,為建築爭取了最大化容積率。整個建築的外表皮混凝土殼體+啞光工業漆,建築師採用了膠合板為模板,利用彎曲的泡沫塑膠作為校正模具,最終實現了外觀上的圓潤與光滑。
建築的設備,結構都被完美的隱藏,就像是Paul Smith品牌的設計那樣,把自由和愉悅留給大眾。
編輯:Aka
排版:Abby
審核:Evans
如需轉載,請與後臺取得聯繫
ABOUT US
阿卡慈奇
AKACQI
未來建築師聚集地,理念共享
投稿、轉載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