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鯨魚,我們都會覺得這麼大的傢伙在海里一定很有威嚴,一般魚不敢惹。確實,鯨魚成年後在海里罕有天敵,如果不受人類干擾,很多都能健康長壽,但它們的一生會遭遇一些小動物的騷擾——

從頭到尾都不放過
從頭到尾都不放過

從頭到尾都不放過

圖源:baleinesendirect.org

它們附生或寄生在鯨的體表,前者如上面兩張圖的藤壺,只是想搭個蹭飯便車,而後者恨不得把鯨的血液抽乾。

鯨身上的「疙瘩」,一定是藤壺嗎?

礁石上密密麻麻的藤壺,是許多「密恐」(密集恐懼症)人士的夢魘。如果還有什麼比它更讓人「密恐」,或許就是長在鯨身上的藤壺了。不過,鯨身上那些一片片、一塊塊的凸起,也可能是它們原本就有的疙瘩。

就拿海中歌唱家大翅鯨來說,它們的上頜、下頜都有一連串排列規則的疙瘩,每個約有高爾夫球大小。這些其實是大翅鯨「出廠自帶」的瘤突,相當於特化的毛囊,每個瘤突中央還有一根1~3釐米長的粗硬觸毛,能增強嘴巴周圍的觸覺感知。此外它們的每片鰭肢前緣,也各有一排明顯的瘤突。

大翅鯨的上下頜表面、以及鰭肢前緣的瘤突

大翅鯨的上下頜表面、以及鰭肢前緣的瘤突

圖源:australiangeographic.com.au

在三種露脊鯨的腦袋上,則長著類似老繭的胼(pián)胝(zhī)體。它們呈淺灰或深灰色,質地粗糙厚實,摸起來有點像硬橡膠,也長有一些觸毛。每頭露脊鯨身上的胼胝體,具體形狀都不一樣,而且有生之年變化不大,可以幫助研究人員識別它們。但這些胼胝體到底有什麼用,目前還不太清楚。

露脊鯨的頭上有類似老繭的胼胝體。如果和我們人類的臉比對,這些胼胝體正好長在人臉上有毛髮的地方。圖源:awesomeocean.com

鯨藤壺:紮根的藝術

藤壺是一類專營附生生活的海洋節肢動物,屬於鞘甲綱、蔓足亞綱、藤壺目,全球已發現1000多種。它們大部分棲息在淺海和潮間帶的岩石上,也可附生在浮木、船底或海岸建築上。鯨身上的藤壺,屬於藤壺目裡的鯨藤壺科,已知僅有6種,而且只附生在鯨的身上。

石頭上的藤壺,本篇確實密恐不友好。圖源:Gizmodo Australia

現存的15種鬚鯨,其實大部分都體表光滑,很少有鯨藤壺附生。身上鯨藤壺較多的,主要就是前面說的大翅鯨、三種露脊鯨,以及頭部皮膚粗糙的灰鯨。鯨藤壺總找它們,除了疙瘩和粗糙皮膚是天然地基,這幾種鬚鯨平時還遊動緩慢,方便鯨藤壺附著。而像藍鯨、長鬚鯨這樣隨便遊遊時速就超過20公里的「快船」,大部分藤壺很難站住腳。

藤壺:我也會暈車

呆在巨鯨身上四處遨遊蹭飯,不那麼簡單。除了鯨遊動時水流的衝擊,鯨皮表面還有一層容易脫落、定期更換的角質層,不利於藤壺紮根。為此,4種扁平狀的鯨藤壺,外殼下緣不斷向下彎曲生長,如剜刀般一片片嵌入鯨皮,實現「壺鯨合一」。

桶冠鯨藤壺,外殼呈六邊形,比附生在岩石上的「典型」藤壺更為扁平。幼體時期的藤壺體型微小、過著漂浮生活,會被鬚鯨吞食。而成功找到一頭鯨附生並長大的少數幸運兒們,可謂「大仇得報」。圖源:walvisstrandingen.nl

號角鯨藤壺的招數更加陰損。它們外殼細長、形如號角,只附生在露脊鯨的胼胝體周邊。它們不滿足於只是固定身體,而是幾乎把全身深深埋進露脊鯨的皮下,從外面只能看到讓人「密恐」的一個個孔洞,還不時伸出觸手(蔓足)……

號角鯨藤壺專門附生在露脊鯨的胼胝體周邊,全身鑽入皮下,想想就讓人頭皮發麻。圖源:imberleywhales.com.au

適應能力最強的,當屬異鯨藤壺。它們丟棄了家族傳統的石灰質外殼,只剩細長柔軟的身體。它們另闢蹊徑,穩穩紮根在鯨的背鰭、鰭肢和尾鰭上,順水漂動取食。憑藉這門絕技,異鯨藤壺能附生在至少34種鯨類動物身上,包括多種遊動迅速的鬚鯨和齒鯨,連虎鯨和瓶鼻海豚這些海豚科的動物也不能倖免!

附生在東亞江豚(齒鯨)尾鰭上的異鯨藤壺。這種藤壺丟棄了石灰質外殼,身體細長柔軟,靠身體末端紮根在鯨皮之下。攝影:曾千慧

鯨蝨:只吃皮屑不吸血

在一些鯨藤壺聚集區裡,往往還有密密麻麻的鯨蝨。它們數量極多,幾乎爬滿了藤壺之間的所有空隙。雖然被稱為「蝨」,但陸地上的蝨子是昆蟲,鯨蝨卻跟蝦蟹關係更近,屬於軟甲綱、端足目、鯨蝨科。目前一共發現有28種鯨蝨,其中有的物種只待在一種鬚鯨身上,有些則適應多種鬚鯨。

從灰鯨體表採到的鯨蝨標本,外表酷似陸地上的蝨子但大不少,體長約1~2釐米。它們和蝦蟹同屬軟甲綱,不是昆蟲,也不會刺入皮下吸血。圖源:marinebio.net

鯨蝨能在鯨皮上靈活爬行,卻不會游泳。它們離開住所的唯一機會,就是趁著鯨和同類身體接觸時(尤其是母鯨和幼鯨之間),轉移到別的鯨身上。為避免被水流沖走,它們特化出扁平的身形和鉤狀的足。鉤狀足能牢牢鉤住鯨的皮膚褶皺,如果附近鯨皮沒褶皺,它們就用口鉗在鯨皮上咬出一些小口,以方便「抓握」。

「密恐」噩夢——灰鯨表皮上,聚集在鯨藤壺之間的大群鯨蝨

圖源:williamdrumm.photoshelter.

鯨蝨的主食,是鯨體表的死皮,以及附著的細菌和藻類等,所以並不會給鯨的健康帶來負面影響,甚至被視為皮膚清潔工。

鯨羽肢魚蝨:過河拆橋

鯨身上大量聚集的鯨藤壺和鯨蝨,會增加鯨的遊動阻力,讓鯨感到瘙癢不適,而且幾乎無法憑鯨自己的力量清除。但總體來說,它們對鯨的健康影響不大,除非長在呼吸孔、眼睛等敏感部位才可能要命。

嚴格來說,鯨藤壺和鯨蝨雖然是「釘子戶」,但不算寄生蟲——它們並不吸取鯨體內的養分。鯨的體表有可能出現一種真正的寄生蟲,稱為鯨羽肢魚蝨。它會吸取鯨的血液和其他體液,消耗鯨的活力,讓寄主變得越來越虛弱。至今為止,研究人員在長鬚鯨、小鬚鯨、南極小鬚鯨、布氏鯨等多種鬚鯨身上,以及小抹香鯨等齒鯨身上,都發現了寄生的鯨羽肢魚蝨。

曾千慧(本文作者)、林業傑2023年發表的鯨羽肢魚蝨國內新記錄,標本採自2022年在我國南海擱淺的一頭小抹香鯨。攝影:林業傑

鯨羽肢魚蝨屬於橈足類,且「兩性異形」,雌雄外表相差極大:雄性和大部分橈足類一樣只有幾毫米長,而雌性有著錨狀頭部、細長身子和毛刷狀的腹部,體長可達32釐米,是全球最大的寄生性橈足類!

平時,雄性鯨羽肢魚蝨跟大部分橈足類一樣,過著隨波逐流的生活。而雌性會把錨狀頭部嵌入鯨體內吸血,毛刷狀的腹部則懸掛在外,隨水漂盪。

像水蛭似的吸住鯨魚

像水蛭似的吸住鯨魚

圖源:danmarksnaturguide

這些「小錨頭」總是「黃鼠狼專咬病鴨子」,越是病弱或年老的鯨越容易被寄生。雌蟲寄生後無法離開寄主,只能隨鯨一起死亡,但它們可能會在那之前完成產卵。可惜由於缺少對雄蟲、幼年期雌蟲的研究,人類至今還不了解鯨羽肢魚蝨的完整生活史。

講了那麼多鯨身上的小東西,你有沒有更想仔細地看看鯨魚們在海里活得還好嗎。《博物》雜誌2月刊特別策劃,帶你走進鬚鯨這位海中巨靈神!從鬚鯨大盤點,到布氏鯨的探索,起底它們的私生活、聆聽神秘的歌聲,關於這個大傢伙的一切,你想了解的《博物》都給你!

除了鯨,還有博物大學:吉林大學考古專業,怪怪寵物箱:膽小怕事還挺會「裝」的豬鼻蛇,地球生命史上的「龍」們,皇帝的大象等等精彩文章在向你招手!

撰文 | 曾千慧

微信編輯 | 趙之遇

Source

Visited 7 times, 1 visit(s) today
Subscribe
Notify of
guest
0 Comments
Most Voted
Newest Oldest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
0
Would love your thoughts, please comment.x
()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