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競華路(1941年版《袖珍上海分區邨裡圖-公共租界西區圖》截圖,紅圈所示)

‘圖2:競華路(1939年版《上海市行號路圖錄》截圖,紅框所示)

圖3:競華路(1947年版《上海市行號路圖錄》上冊圖84截圖,紅字所示)

前些日子,好友幼敏兄私信我,提供了一條鮮為人知的路名資訊。根據他提供線索,立馬搜出這條《申報》短文,現抄錄如下:

以女性名字名路之競華路 平章本刊曩(nǎng)曾刊載以華人姓氏題路名者,有公共租界之虞洽卿路,法租界之朱葆三路、善鐘路等。其中尚遺漏一條,且以女性名字命名者,名競華路,位於海防路四百三十弄在小沙渡路東首,因係新闢,且路綫極短,與普通裡衖相若,除附近居戶得知外,即各書局出版之上海最新地圖,皆付缺如。故久居滬地者,亦鮮有人知;該路係於民國二十六年一月二十二日由工部局華人教育處開闢,豎有路牌,為紀念海防路五百二十七號私立競華中小學校創辦人校長殷王競華女士興學而設。以筆者所知,兩租界以女性名字題路名者,祇此一條。(《申報》1943-4-27,第5版)

圖4:舊路名-競華路,新路名-人和街(1944年《上海特別市第一區全圖所附新路名索引》)

之前,筆者寫過幾篇老上海馬路小考文,如,麒桂路(靈桂路)、孔子路等。當時寫作前,也搜尋了相關史料,查到的民國報刊多篇路名考之文,均未提及競華路。現究其原因,有二:其一,競華路不是工部局市政規劃闢築的馬路,而是工部局屬下之華人教育處為紀念競華中小學校創辦人王競華女士捐地興學所特准闢築的,故各書局出版之上海最新地圖,罕見標識;其二,競華路路名存續時間(1937-1943)僅六年,至1943年10月改名為人和街(圖4)。除當地住戶外,即便是久居滬地者,亦鮮有人知。筆者試著在老地圖中搜尋「競華路」蹤影,有幸在上海地圖社於1941年印行之《袖珍上海分區邨裡圖》發現了「競華路」標識(圖1,紅圈所示),實屬罕見。令人費解的是,1939年版《行路圖》有「競華路」標識(圖2),而1947年版《行路圖》中卻不見「人和街」標識了(圖3,圖中紅字路名及此路南北兩端箭頭均為筆者所添加)。

附錄:競華中小學

到了四年級,我轉學到路對面的競華中小學(筆者注:由海防路518弄小沙渡路西首培初小學轉學至海防路527號競華中小學校)。我們在樓上上課,樓下有個大院子,作為殯儀館用地。語文改學白話文,學過安徒生的《賣火柴的小女孩》、都德的《最後一課》、鐵達尼號沉船事件的記載、荷蘭小學生堵住海堤透水的故事等。上課時有時會聽到馬路上傳來一片木屐踏地的聲響,原來是一群日本小學生在紅頭阿三(印度警察)帶領下前往膠州路的一間日本小學上學,時值寒冬,他們都穿著短褲,赤腳穿木屐,一路上哆哆嗦嗦地快步行走,我們一邊在聽老師講《最後一課》,一邊聽著樓下馬路上傳來的木屐聲,不知是什麼滋味。

在競華中小學中有一門稱為勞作課的課程,內容有很多,如將文具店買來的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圖案中的人物一一剪下來,讓他們站在有背景的圖案中。最有趣的是文具店中還有用石膏做成的小鴨模子,石膏一分為二,合起來就是中間空出來的鴨子原型,上勞作課時將蠟熔化後倒人半邊石膏模子中並立即將兩塊石膏對準合攏快速上下晃動,然後將它浸入水中冷卻,再將石膏模子分開,一個用蠟澆灌而成的小鴨子就做成了。不知今日小學中是否還有這樣有趣的勞作課,也不知文具店中是否還有這樣的石膏模子出售。(摘自胡世禎著. 往事雜記[M]. 2013)

—————————

Source

Visited 2 times, 1 visit(s) today
Subscribe
Notify of
guest
0 Comments
Most Voted
Newest Oldest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
0
Would love your thoughts, please comment.x
()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