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2458-馬爾堡病毒

文字:子昱

校稿:朝乾 / 編輯:金槍魚

德國的馬爾堡市是一座位於黑森州的小城,其化學、醫藥、機械製造等尤為著名。位於此地的馬爾堡大學始建於1527年,是德國最古老的大學之一。

馬爾堡大學由黑森-卡塞爾伯爵菲利普一世創辦

是世界上第二所新教大學▼

是世界上第二所新教大學

1967 年 8 月上旬,馬爾堡大學醫院收治了幾名症狀類似的患者:這些患者主要表現為頭痛、肌肉痠痛以及體溫迅速升高至 39℃。起初,醫生們認為這是流感,患者的狀態也並不讓人特別擔心。大家估計他們再有十來天就能痊癒。

德國馬爾堡大學擁有全德國規模最大的藥學專業

(圖:shutterstock)▼

(圖:shutterstock)

然而,一週過去後,這些患者不僅沒有任何緩解的跡象,反而出現了其他更為嚴重的症狀。

在第二週裡,患者陸續出現噁心、嘔吐、腹瀉等症狀,部分患者出現皮膚瘀點,肝功能損傷,並且發現白細胞和血小板明顯減少,隨後皮膚瘀斑、瘀點等出血情況開始加重,最後約有一半的患者死亡。

醫生們意識到,這可能是一種此前從未見過的疾病,針對病因的探索很快展開。但彼時,醫生們不會料到,一種全新的惡魔正在徐徐登場亮相。

面對新的潛在挑戰,醫生們行動迅速

但是疾病也不吃素(圖:Flickr)▼

但是疾病也不吃素(圖:Flickr)

溫馨提示:我局有個生理健康學習討論群,如果你是生理健康的研究者、從業者或愛好者別錯過文末的加群方式哦

何方怪物?

德國醫學家們嘗試找到致病的罪魁禍首。

基於這種疾病引發的嚴重出血傾向,人們首先懷疑是某種出血熱,但彼時針對已知可以引起出血熱的病原體的各種檢查並沒有找到病因,反而是一些患者的鉤端螺旋體血清學檢測呈陽性。於是,部分醫生認為這是一種螺旋體病,然而螺旋體分離試驗也沒能獲得成功。

惡名昭彰的梅毒,就是螺旋體門下細菌導致的病症

(圖:Flickr)▼

(圖:Flickr)

同年8月,馬爾堡的細菌學家沃爾特•曼海姆將患者的血液樣本注入6只豚鼠體內,此後一週內他發現豚鼠的體溫出現了明顯上升,但沒有更嚴重的症狀。

此後病毒學家魯道夫•西格特也加入進來。他們發現該病原體可以在豚鼠之間傳播,而且隨著傳代,疾病的致病能力開始增加。後續感染的豚鼠開始出現與人類類似的症狀,包括髮燒、肝炎和出血性疾病等,多數豚鼠在10天內死亡。

鼠鼠我呀,成為實驗動物而死也不枉此生了呢

(參考:Scientific Reports)▼

(參考:Scientific Reports)

起初,研究者們試圖通過光學顯微鏡找到這種病原體,但全都以失敗告終。後來,病毒學家維爾納·斯倫茨卡通過免疫熒光檢測技術標記豚鼠的血清樣本,發現豚鼠細胞胞漿中含有包涵體,這一發現提示病原體很可能是一種病毒。

包涵體是被脂質膜所包圍的無定形蛋白質聚集物

圖為卵巢切片中的埃博拉病毒(亮紅色)及其包涵體(暗紅色)(圖:壹圖網)▼

圖為卵巢切片中的埃博拉病毒(亮紅色)及其包涵體(暗紅色)(圖:壹圖網)

電子顯微鏡進行的使用也證實了這一猜想,人們第一次看到了造成這次疫情的罪魁禍首。

此時是1967年11月20日,距離疫情爆發還沒有三個月。在當年秘魯利馬舉行的第四屆拉丁美洲微生物大會上,這種病毒的圖像被首次公開,第二年也報道了病毒的抗原檢測。

1967年該輪疫情首次記錄到的病原體電子顯微鏡照片

馬爾堡病毒也是人類發現的第一種絲狀病毒 ▼

馬爾堡病毒也是人類發現的第一種絲狀病毒

叢林中的來客

這種被命名為「馬爾堡病毒」的究竟從何而來,一時間眾說紛紜。當時爆發疫情的除了馬爾堡以外,還有德國另一座城市法蘭克福以及南斯拉夫首都貝爾格萊德

半個多世紀來馬爾堡病毒給人類帶來不小的麻煩 ▼

半個多世紀來馬爾堡病毒給人類帶來不小的麻煩

流行病學調查發現,首批感染疫情的人員所在單位都有同樣一項任務——脊髓灰質炎活疫苗的生產和安全性測試,而且三個地方的感染者都曾接觸了來自烏干達的非洲綠猴。

所以說,野外遇見野生動物不要太過親暱

人畜共患病的基本防範意識還是要有

(圖:壹圖網)▼

(圖:壹圖網)

但由於當時對於猴子的健康記錄並不多,而且幾個地方的記錄也不一致,雖然綠猴是傳染源的嫌疑最大,但沒有直接證據。確定馬爾堡病毒在大自然中的天然宿主,需要更多的研究。

直到2009年,研究者從一隻健康的埃及果蝠體內成功分離馬爾堡病毒,將這種傳染病的源頭指向了蝙蝠。

蝠類在流行病領域的出鏡率如此之高有時候並不怪它們

因為蝠類佔所有陸地哺乳動物物種數的1/5,個體數的2/3

(圖:壹圖網)▼

(圖:壹圖網)

2012年的一項實驗發現,感染馬爾堡病毒的蝙蝠雖然出現了病毒血症,但仍能保持健康狀態,且該病毒在蝙蝠的主要臟器中能達到一個非常高的複製水平。這一研究揭示,蝙蝠很可能就是馬爾堡病毒的自然宿主。

撒哈拉以南非洲是馬爾堡病毒的爆發熱點區域 ▼

撒哈拉以南非洲是馬爾堡病毒的爆發熱點區域

自從1967年馬爾堡病毒首現於世,半個多世紀以來,全球出現多次疫情,超過50%的死亡率也讓這種病毒引起越來越多的關注。分子水平的研究顯示馬爾堡病毒屬於絲狀病毒科,同屬這一科的還有臭名昭著的埃博拉病毒

埃博拉病毒在西非也已經肆虐了十年

人類的努力依然收效甚微

(圖:壹圖網)▼

(圖:壹圖網)

馬爾堡病毒的外形呈絲狀,U形、柺杖形,或圓形(特別在純化後);病毒的直徑約80nm,病毒最長可達14000nm,純化出的病毒長度在790-970nm左右。

典型的馬爾堡病毒在細胞內,蜷縮成「甜甜圈」的環狀

(圖:壹圖網)▼

(圖:壹圖網)

目前認為,馬爾堡病毒通過直接接觸受感染者的血液或其他體液(唾液、尿液、汗液等)而進入人體。

在經過2-21天的潛伏期後,患者突然出現發熱、發冷、頭痛和肌痛等症狀。症狀出現後第5天左右,可能出現斑疹丘疹,多發生在軀幹(胸部、背部)。還可能會出現噁心、嘔吐、胸痛、喉嚨痛、腹痛和腹瀉等症狀。

感染了病毒的患者,全身上下幾乎沒有一處好的地方 ▼

感染了病毒的患者,全身上下幾乎沒有一處好的地方

此後,症狀會越來越嚴重,出現包括黃疸、胰腺炎、體重減輕、譫妄、休克、肝功能衰竭。

尤其是隨著病情的進展,幾乎所有患者都會有出血,包括瘀點、黏膜出血、黑便、血性腹瀉、吐血和瘀斑等。嚴重病例從極度虛弱、反應遲鈍進展為低血壓、休克和多器官衰竭,死亡率極高。

到了這個階段的患者,基本只能通知家屬選日子辦事了

(圖:healthnews)▼

(圖:healthnews)

大多數患者在發病後8-16天死亡,死因多為休克或者多器官功能衰竭。如果能成功度過這一時期,倖存的患者可能會康復,但康復期時間較長且仍會出現一些嚴重的症狀

由於感染馬爾堡病毒後死亡率極高,特別是非洲爆發的幾次疫情提示其致死率逼近多次引起全球恐慌的埃博拉病毒,這使其不僅對全球健康構成嚴重威脅,更是研製生物武器的潛在病原體,因而對馬爾堡病毒的研究至關重要。

病毒研究 生物武器

(圖:shutterstock)▼

(圖:shutterstock)

鎖住惡魔

全球對馬爾堡病毒的研究已有數十年,由於這是一種高致死率的烈性傳染病,目前其危害程度被認定為第一類,需要在生物安全4級的實驗室開展研究。

和天花病毒、埃博拉病毒是同等危險級別的 ▼

和天花病毒、埃博拉病毒是同等危險級別的

目前有三種候選馬爾堡疫苗正處於1期臨床試驗,多個疫苗(腺病毒載體疫苗、DNA疫苗、重組水皰性口炎病毒載體疫苗、病毒樣顆粒疫苗)已在非人類靈長類動物中顯示出保護作用

目前用於馬爾堡病毒的治療性藥物包括:治療性疫苗、抗體療法、小分子藥物(包括加利司韋、法匹拉韋以及瑞德西韋等抗病毒藥物)等。

治療藥物也只是對症用藥,並不能完全治癒

(圖:shutterstock)▼

(圖:shutterstock)

然而由於研究的困難性,目前尚沒有針對馬爾堡病毒的預防性疫苗及抗病毒藥物上市。鑑於馬爾堡病毒在人與人之間的傳播主要與直接接觸受感染者的血液或體液有關,控制感染、傳播尤其重要。

具體措施包括:

  • 早發現、早隔離

  •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和人力資源管理

  • 保障充足醫療物資供應

  • 妥善處理醫療廢物

  • 對重點地區實施定期評估以及檢測

  • 加強來往重點地區人員的健康管理

  • 加強公眾對於馬爾堡病毒的認知

但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採取了上述措施,仍不能完全避免感染。因為在疾病早期,該病無特異性臨床表現,常常容易與其他熱帶疾病混淆(尤其是瘧疾等疾病在非洲也非常常見)。

非洲開展疫情防治困難重重

(圖:壹圖網)▼

(圖:壹圖網)

加之該病極高的死亡率,除了提高大眾對於該病的認識,針對患者早期進行治療就是提高存活率的關鍵。

治療中,除了前述的幾種抗病毒藥物以外,支持治療也是必不可少的,包括密切監測生命體徵、液體復甦、電解質和酸鹼平衡監測等關鍵措施。且一旦出現病例,應儘早上報,採取嚴密隔離措施

也不知道這樣的意外給多少家庭帶去了驚恐和絕望

(來源:WHO)▼

(來源:WHO)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馬爾堡病毒的來源、傳播等與果蝠等野生動物密切相關,加強對這些動物的研究、提高大眾的認知水平、避免接觸野生動物也是十分必要的。

馬爾堡病毒疫情與埃及果蝠棲息地高度重合 ▼

馬爾堡病毒疫情與埃及果蝠棲息地高度重合

綜上所述,目前沒有針對馬爾堡病毒的特異性治療,早發現、早隔離、早診斷、早報告、早治療至關重要。

從半個世紀來與馬爾堡病毒、埃博拉病毒的鬥爭經歷來看,人與自然間保持著一種極為微妙的關係,沒有人知道大自然深處還有多少未知的病原體,我們對於自然的認識依然非常有限。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們自己

妄圖和看不見的敵人對抗,務必時時警惕、全副武裝

(圖:Flickr)▼

(圖:Flickr)

【快來聊天啦】

我局有生理健康學習討論群,歡迎感興趣的朋友們加入!

* 如果你是生理健康的研究者、從業者或愛好者,可以來【後臺私信】,用一兩句話介紹下自己。運營小姐姐會根據情況拉你進群哦~

*進群請務必自我介紹一下,直接回復「進群」「讀者群」之類的字樣不會有機器自動回覆,只會讓後臺的小姐姐很生氣≥﹏≤

* 申請人多時請耐心排隊等候回覆。只要系統正常,工作人員就會逐一看到大家所有人的訊息哦

上下滑動查看參考資料:

[1] 杜珊珊,鄧雪飛,黃曉霞,李建東.馬爾堡病毒病的流行特徵及其臨床表現與預防控制[J].疾病監測,2022,37(06):832-838.

[2] 王歆瑋,張妤亭,鄭源強,石豔春,陳國江.馬爾堡病治療和預防研究進展[J].中國免疫學雜誌,2022,38(04):501-506.

[3] Kortepeter MG, Dierberg K, Shenoy ES, Cieslak TJ; Medical Countermeasures Working Group of the National Ebola Training and Education Center’s (NETEC) Special Pathogens Research Network (SPRN). Marburg virus disease: A summary forclinicians. Int J Infect Dis. 2020;99:233-242. doi:10.1016/j.ijid.2020.07.042.

[4] Zhao F, He Y, Lu H. Marburg virus disease: A deadly rare virus is coming. Biosci Trends. 2022;16(4):312-316. doi:10.5582/bst.2022.01333.

[5] Dulin N, Spanier A, Merino K, et al. Systematic review of Marburg virus vaccine nonhuman primate studies and human clinical trials. Vaccine. 2021;39(2):202-208. doi:10.1016/j.vaccine.2020.11.042.

[6] https://www.cdc.gov/vhf/marburg/index.html.

Source

Visited 3 times, 1 visit(s) today
Subscribe
Notify of
guest
0 Comments
Most Voted
Newest Oldest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
0
Would love your thoughts, please comment.x
()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