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組
敘老底子事
憶老底子人
訴老底子情
當年備戰備荒為人民
家家戶戶忙著做泥磚
王智琦
疫情前,曾兩次去重慶旅遊,旅遊大巴在蜿蜒起伏的城市坡道間穿行往來,導遊順手指著山坡下幾家店面很小的商鋪,告訴我們:這裡曾經都是防空洞,現在改造成小商鋪。抗日戰爭時期,日寇戰機頻繁空襲轟炸重慶,很多市民就躲進這樣的防空洞裡。1941年6月5日,上千名市民因長時間在隧道內躲避敵機而窒息而死,史稱「六·五大隧道慘案」。看著這些曾飽受戰火洗禮的防空洞,現在已變成安居樂業的鄰家小店,不覺想起自己小時候做泥磚的事來。
全民動員,不容懈怠
我讀小學時,正值國內外各種事端頻發,戰爭陰雲籠罩,像最北面的「珍台灣事件」等。當時黨和國家領導人提出要「深挖洞、廣積糧、不稱霸」,「備戰備荒為人民。」那時的中國其實還很難在世界上稱霸,當然現在也不會稱霸。吃的糧食大多是經年累月積攢下來的秈米糙谷,新大米可能都囤積起來了吧。唯有深挖洞,那可是真的挖。上海就在東海邊上,灘塗沉積為陸地,最高的佘山也不足百米,自然無法像重慶那樣挖山洞,只能掘地三尺挖防空洞。萬一戰爭打響,可以靈活機動地打地道戰,探出腦袋,一槍打死一個日本鬼子,電影《地道戰》情節至今還深深地烙印在腦海中。
挖防空洞就需要大量的磚塊,不知誰想出一個高招:全民動員,每家每戶都要做泥磚,每人定額做20塊,驗收合格後方可過關,而且限時限刻,屬於最高的政治任務,不容懈怠和馬虎。
一上午八十塊磚
我家當時有母親和兩個姐姐,加上我一共4人,父親支援內地建設,戶口隨廠遷走,不計,總共要做80塊磚。居委會把做磚時間定在週日上午,做磚的鋼模可以去借,而泥土則需要自己去運來。母親週日不休息,兩個姐姐身單力薄使不上勁,運泥很是傷腦筋,幸而鄰居陳老伯特地多推了一車泥給我家,才解無泥之虞。
週日上午,石庫門弄堂裡沸騰起來了,鄰居們都在自家門口堆起了一座座小泥山,我依樣畫瓢,先仔細地把泥土中的雜物分揀出來,用水灑在泥塊上,硬梆梆的泥塊慢慢變軟,然後赤腳在泥堆上不停地踩踏,一直到泥堆慢慢變得柔韌而富有彈性,再掰下一塊塊泥土,搓麵糰似的,用力在地上夯,夯得結結實實後才可以做泥磚。
我找來一塊薄木片墊在底下,上面灑一層細煤餅灰,把四塊長鋼條嵌壓成做磚的模型,然後高舉起一塊夯實的泥土,用力摔進鋼模,鋼模裡不能留有空隙,否則做出的磚會留有氣泡而不結實。再用一把竹片做成的鋼絲鋸,把鋼模上的泥塊平整地切除。拆掉鋼條後,泥磚豎在陰影裡陰乾,便大功告成。依樣畫葫蘆,80塊磚一個上午就做成了,我卻忐忑不安,不知道能否通過驗收。幸而那時沒學秦始皇樣,每塊磚上都要刻下工匠的名字,萬一質量有瑕疵,可以追根溯源,責任承包。
當天下午,居委幹部就派人把弄堂裡所有的泥磚都運走了,說是要送到窯裡去燒,並沒專人前來驗收,我的那80塊磚混在一大堆磚裡,最終不知被砌到了哪個防空洞裡。
地底下的防空洞
上中學後,市北中學的操場下面正在熱火朝天地挖防空洞,工程久拖不決,以至於我們整個中學期間,都沒能在操場好好上過體育課,暢暢快快地踢過一場球。我曾偷偷溜下去瞧個新鮮,地底下的房間被分割得整整齊齊,光線很昏暗,陰溼得有些瘮人,趕緊抽身走人。
在原閘北區政府28層大樓上班時,才知道有個地下通道,可以直接通到50多米開外的另一幢小樓底下,小樓下面的防空洞是一大間類似會議廳的活動室,萬一有緊急情況發生,區領導們可以匯聚於此部署決策,幸而從來沒有發生過緊急事件,防空洞無用武之地。有一年區裡迎新團拜會就在防空洞裡舉行,整個活動室裡彩燈高懸、樂聲飄揚,人們歡聲笑語、舞姿蹁躚,防空洞竟帶給我一種溫馨美好的回憶。
如今,每年9月19日是國防教育日,上海全市各處都會鳴響防空警報。當我在家裡看書或準備午飯時,猛然響起的淒厲警報聲總會令我心頭震顫。從窗臺看外面,太陽底下,人們依然從容不迫地在行走,沒有絲毫的焦慮與恐慌感,因為誰都知道,這只不過是防空警報演習而已。
歲月靜好,戰爭的硝煙早已淡去,而戰爭的陰影其實從來不曾遠離。一旦需要大範圍的疏散和躲避,又有多少市民熟悉最近的避難場所在哪裡?那些深藏於地下少人知曉的防空洞,是城市建築的一部分,我想應該儘快讓人們熟知並善加利用起來才好,也不枉當年我做80塊泥磚時,做得那麼辛苦。
(發表於2021年3月16日《旅遊時報》「閒話」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