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克拉地峽

泰國克拉地峽

作者|雄鷹

責編|Thomas

馬六甲海峽是溝通印度洋和太平洋之間的交通要道。特別是對於日本、中國來說,馬六甲海峽就是海上石油運輸線。

新加坡正是憑藉著扼守馬六甲海峽的優勢,成為了亞洲為數不多的發達國家。

馬六甲海峽,對於東亞意義重大

▲馬六甲海峽,對於東亞意義重大

然而,馬六甲海峽的存在使得印度洋進出南海需要繞行馬來半島南端,航線距離延長了1000多公里。

這對於往來船隻來說,無疑增加了燃油成本和時間成本。

放眼世界,能夠縮短海運交通成本的辦法就是在地峽修建海運河。比較有名的例子就是蘇伊士運河(1869年開通, 縮短8000-10000公里)和巴拿馬運河(1914年開通,縮短了5000-15000公里)。

蘇伊士運河航線(黑色)比好望角縮短了8000至1萬公里

▲蘇伊士運河航線(黑色)比好望角縮短了8000至1萬公里

如果想縮短印度洋和南海之間的航線,最好的辦法就是在馬來半島和中南半島之間的克拉地峽開鑿運河,這樣可以使得航線減少約1000公里和1-3天的航程。

克拉地峽位於泰國南部。開通此運河可以直接為泰國帶來不小的收益。早在約400年前的17世紀初,泰國希望在南部的克拉地峽地區修建運河。

克拉運河

▲克拉運河

然而,泰國的克拉運河依舊未修建。那麼,泰國政府推行克拉地峽運河計劃,為什麼遲遲沒有動工呢?

一、 克拉運河計劃初次提出

東南亞的陸地部分主要由兩大半島——馬來半島和中南半島組成。

中南半島和馬來半島

▲中南半島和馬來半島

兩大半島之間的狹長地帶就是克拉地峽。

克拉地峽是佛教和伊斯蘭教的分界線

▲克拉地峽是佛教和伊斯蘭教的分界線

目前克拉地峽扮演著泰族和馬來族、佛教和伊斯蘭教的分界線。

克拉地峽的馬來人分佈(紅色)

▲克拉地峽的馬來人分佈(紅色)

克拉地峽、馬來半島以及馬來群島(南洋群島)的最早期的居民是馬來人。

泰國的主體民族——泰族起源於雲南地區。公元13世紀時期,泰族的祖先南下至湄公河(瀾滄江)和湄南河流域地區。

泰族起源於中國西南部

▲泰族起源於中國西南部

泰族人建立了第一個王國——素可泰王國,信仰佛教。

此後,泰族多次借克拉地峽南下,意圖侵佔馬來半島。

泰族的南下多次被馬來人打敗。克拉地峽成為了泰族定居的最南端,成為了信仰佛教的泰族和信仰印度教的馬來族的分界。

素可泰王國佔據克拉地峽(藍)

▲素可泰王國佔據克拉地峽(藍)

馬六甲海峽兩岸則被馬來人佔據。

馬六甲海峽地處作為南海進出印度洋的海上要道,扮演著重要的角色。15世紀初的鄭和下西洋的航線,就經過馬六甲海峽。

與此同時,阿拉伯人陸續通過馬六甲海峽,在馬來半島、馬來群島定居。阿拉伯商人通過建立定居點的方式,以點帶面,傳播伊斯蘭教。

阿拉伯商人到馬來半島(藍色),促成馬來人皈依伊斯蘭

▲阿拉伯商人到馬來半島(藍色),促成馬來人皈依伊斯蘭

公元15-16世紀時期,馬來人受來往的阿拉伯商人的影響,皈依了伊斯蘭教。皈依伊斯蘭教的馬來人陸續建立了多個蘇丹國。克拉地峽成為佛教和伊斯蘭教的分界線。

馬六甲海峽的北岸主要被馬來半島的柔佛蘇丹國控制。隨著泰族不斷南下,使得泰族和馬來人的矛盾日益尖銳。

馬來半島北部的北大年等蘇丹國被視為抵禦泰族南下的屏障。但北大年在戰爭中失利,逐漸淪為泰族人國家的附庸。

北大年蘇丹國

▲北大年蘇丹國

公元15世紀末到16世紀初,西歐各國航海者開闢了新航路,大航海時代隨之到來。16世紀初,西班牙佔領了大部分美洲地區。

大航海時代的到來意味著海路取代陸路,成為主要運輸路線。為了縮短美洲東西海岸之間的距離,西班牙計劃在巴拿馬地峽修建運河。

巴拿馬地峽

▲巴拿馬地峽

然而,因為當時的技術有限,外加西班牙忙於歐陸戰爭,資金不足。

公元17世紀時期,荷蘭人控制了馬六甲海峽南部的蘇門答臘島。北部依然被柔佛蘇丹國控制。

柔佛蘇丹國控制馬六甲海峽北岸

▲柔佛蘇丹國控制馬六甲海峽北岸

為了打破馬六甲海峽的壟斷,公元17世紀,泰族統治者最早提出了在克拉地峽開通運河的計劃。泰國認為如果開通此運河,可以減少對於馬六甲海峽的依賴。

這樣可以縮短南亞、西亞進出東亞的海上距離,進而可以溝通中國和印度。這是克拉運河的概念的第一次提出。

克拉地峽的位置

▲克拉地峽的位置

然而,這一次計劃因為資金缺乏 ,技術落後沒有付諸實施。

二、再度提出的運河計劃

克拉運河計劃未能付諸實施,馬六甲海峽在印度洋進出中扮演著重要的地位和角色。

當時的海峽南部的蘇門答臘島被荷蘭佔據,是荷蘭的殖民地。北部的馬來半島分離成為多個蘇丹國。

馬來人四分五裂的狀態給了外來勢力可乘之機。公元17-18世紀,英國佔據了印度。隨後,英國向馬來半島、馬來群島擴張勢力範圍。

1826年,英國佔領了馬六甲海峽的三座據點——新加坡、檳城和馬六甲。11月27日,英國將三城組成「海峽殖民地」。

海峽殖民地(紅色)

▲海峽殖民地(紅色)

此後,英國陸續吞併了馬來半島和加里曼丹島的馬來人蘇丹國。

而泰國也佔據了克拉地峽的北大年等多個馬來人蘇丹國。

與此同時,法國也把殖民的目標放在東南亞。隨著歐亞貿易的日益頻繁,如何縮短歐洲進出東南亞的貿易航道成為了當時殖民者關注的話題。

蘇伊士運河計劃應運而生。

蘇伊士地峽

▲蘇伊士地峽

1858年,法國通過和奧斯曼帝國附屬國埃及達成協議,取得了在埃及蘇伊士地峽修築運河的權利。

1858年,法國修築蘇伊士運河

▲1858年,法國修築蘇伊士運河

1869年,耗資1860萬英鎊的蘇伊士運河竣工。蘇伊士運河的竣通使得歐洲往來亞洲的航線距離縮短了8000公里。

1875年,英法掌握了蘇伊士運河的所有權,蘇伊士運河成為了埃及的「國中之國」。

1858年的蘇伊士運河的股份

▲1858年的蘇伊士運河的股份

1882年,埃及爆發了反對英法佔據蘇伊士運河的愛國運動。這次運動遭到英法聯合鎮壓,埃及隨後成為了英國準殖民地。

蘇伊士運河的開通,使得歐洲通往亞非的交通越來越便利。這給英法等國在亞非的殖民擴張提供了便利。

法國則藉助蘇伊士運河的便利條件,把殖民目光放在東南亞。1885年,越南、柬埔寨和寮國被法國佔領,成為法國殖民地。

到19世紀80-90年代,東南亞各地區都被歐美列強瓜分殆盡。泰國成為了英法爭奪的前沿陣地,暹羅國王拉瑪五世利用英法之間的矛盾,縱橫捭闔。

泰國通過割讓部分領土的方式,換取英法對於泰國保持獨立的支持。使得泰國成為了東南亞唯一獨立、未被殖民的國家。

泰國保持獨立

▲泰國保持獨立

1909年,泰國為了解決和英國的南部邊境問題,兩國簽署了《曼谷條約》。根據條約,泰國將馬來人佔多數的吉打、吉蘭丹、玻璃市和登嘉樓割讓給英國。

位於克拉地峽北部,臣服於泰國馬來人聚居區北大年、也拉和那拉提瓦劃給泰國,即日後泰國的泰南三府。

泰國割讓給英法的領土及年份

▲泰國割讓給英法的領土及年份

泰國保持獨立的19世紀末20世紀初正值第二次工業革命進行之時。

蘇伊士運河的修築使得海運河技術技術得到了極大提升。原屬於哥倫比亞的巴拿馬省,是巴拿馬地峽開鑿運河的最佳地帶。

巴拿馬地峽,原屬哥倫比亞

▲巴拿馬地峽,原屬哥倫比亞

1903年11月,美國用軍事手段扶持巴拿馬省脫離哥倫比亞獨立,獲得巴拿馬運河的開鑿權。1914年,耗資1億美元的巴拿馬運河通航。

巴拿馬運河

▲巴拿馬運河

巴拿馬運河計劃的提出,使得美洲東西海岸的距離縮短了至少5000公里。泰王拉瑪五世在穩定了泰、英邊境後,也適時地提出克拉運河修築計劃,並派專家前往克拉地峽考察。

根據當時的條件,修築運河技術已經成熟。但當時的泰國面臨著重大難度——資金匱乏。國家財政收入難以支持修築克拉運河這一計劃。

此外,蘇伊士運河、巴拿馬運河都是在殖民者的主持下修築完成的。

泰國與巴拿馬、埃及不同,泰國是一個獨立的貧弱國家。運營運河的成本高,蘇伊士運河是由英法運營,巴拿馬運河長期由美國運營。英法美都是經濟實力強勁的大國。

泰國是一個貧弱的農業國,難以獨立運營運河。這使得運河修築計劃未能實行。

三、不了了之

二戰後,英法荷等殖民國家走向衰落,印尼、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相繼取得獨立。馬來西亞獨立後,推行「大馬來主義」,並且想要收回馬來人(伊斯蘭教)為主體的泰南三府。

泰國一直以來推行「泰化」政策,泰南三府的穆斯林、馬來語的權利備受打壓。當地的很多馬來人一直希望脫離泰國併入馬來西亞。泰馬邊境問題一直困擾著兩國。

馬來人在泰國的分佈(黃色)

▲馬來人在泰國的分佈(黃色)

此外,獨立後的馬來西亞也面臨著跟印尼、新加坡的爭端。

為了穩定周邊環境的需要,20世紀70年代,馬來西亞最終承認了此前和泰國劃定的邊境,泰馬邊界確立 。泰南的馬來人三府繼續是泰國領土。

獨立後的馬來西亞,繼承了馬泰邊境

▲獨立後的馬來西亞,繼承了馬泰邊境

二戰後,主要產地再中東的石油資源對於世界的作用越來越重要。

馬六甲海峽是中東石油進出東亞的海上交通線。對於東亞國家來說,馬六甲海峽就是海上石油生命線。

新加坡憑藉馬六甲海峽的優勢,成為東南亞唯一發達國家

▲新加坡憑藉馬六甲海峽的優勢,成為東南亞唯一發達國家

克拉地峽地區和蘇伊士地峽、巴拿馬地峽的地形類似。開鑿運河可以一定程度上擺脫對於馬六甲海峽的依賴,而且極有可能會給泰國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

克拉地峽全境處於泰國境內。馬六甲海峽給新加坡、馬來西亞帶來的巨大經濟效益無一不讓泰國眼紅。

從1970年代起,克拉運河計劃再次被提出。2004年,時任泰國總理的他信提出了克拉運河計劃。然而,克拉運河一直都還是概念階段。

這一切跟泰國的內外交困有著密切的關係。

克拉地峽,全境在泰國

▲克拉地峽,全境在泰國

泰國的經濟條件、克拉地峽的地質條件以及國內環境問題嚴重限制了克拉運河的開工。

克拉地峽河流徑流量小,難以為運河的修建提供支持。克拉地峽周邊地勢起伏,必須設置分級船閘。這樣一來就極大的限制了克拉地峽運河的通過能力。

克拉地峽雨林密佈,地形地貌複雜,在該地區修建運河可能破壞當地的生態資源,導致水質變差。運河兩端的漁業、海島生態也容易受到運河開通帶來的環境影響。這一切都是未知數。

克拉地峽地形複雜

▲克拉地峽地形複雜

根據2015年預估,克拉運河前期修築成本高達300億美元,後期環境治理成本遠高於300億美元。

前期高昂的投資外加後期環境治理投資,對於泰國這個GDP只有4000億美元(2022年資料)的國家來說是一筆十分昂貴的開支。

其二,收入難以抵得上前期的投入。馬六甲海峽對於沿線的新加坡、馬來西亞來說意義重大。

泰國修建克拉運河,會嚴重損害新加坡、馬來西亞的利益。新加坡將失去30%的航運貿易。因此,新加坡多次發佈報告表示對擬建的克拉運河表示擔憂。

克拉運河的修建將使得泰國和新加坡、馬來西亞的關係變得十分微妙。

克拉運河,縮短的里程只有1000公里

▲克拉運河,縮短的里程只有1000公里

此外,與蘇伊士運河(縮短8000-10000公里)、巴拿馬運河(縮短5000-15000公里)大大縮短航程不同,克拉運河只能縮短1000-1200公里的航程。

對於花銷巨大的航運業來說,如此節約成本微乎其微。對於泰國來說,克拉運河的收益難以抵得上前期投入的回報。

其三,泰南的不穩定因素也是影響泰國開工的一個重要因素。雖然20世紀70年代,雖然泰馬之間達成了邊境協定,以馬來人為主的泰南三府歸於泰國。

泰南三府:北大年,那拉提瓦,也拉

▲泰南三府:北大年,那拉提瓦,也拉

但泰南三府一直存在分離勢力。泰南三府與信仰佛教為主的泰國格格不入。

泰南清真寺

▲泰南清真寺

泰南三府的經濟發展主要以橡膠種植為主,結構相對單一,是泰國經濟發展最為落後的地區。

當地的貧困率是泰國其他地區的4-5倍。民族、宗教以及經濟發展的嚴重不均衡加劇了泰南地區和泰國中央政府的矛盾。

泰南三府,恐怖襲擊,意圖從泰國分離

▲泰南三府,恐怖襲擊,意圖從泰國分離

克拉運河按照原本計劃有兩線,北線在拉廊和春蓬的地峽處,西側就是緬甸;南線在宋卡和沙敦之間,南面是馬來西亞。

克拉運河方案,南線靠近馬來西亞

▲克拉運河方案,南線靠近馬來西亞

一旦運河修築,極有可能使得泰國南部和泰國中央事實上分離。加劇地方的不穩定,這是泰國政府不願意看到的。

1905年,美國就為了修築巴拿馬運河策動巴拿馬省脫離哥倫比亞獨立。泰國擔心泰南三府效仿巴拿馬省獨立。

因此,泰國國內的反對聲浪更是一浪高過一浪。根據2008年8月份泰國的一份民調,支持修建運河的比例只有28%,多達33%的民眾表示擔憂或反對。

部分民眾表示,泰國腐敗嚴重,這容易給泰國腐敗提供溫床。

蘇伊士運河、巴拿馬運河是殖民者開拓的,背後有大國資本支持。沒有經歷殖民時代,且目前國力不足的泰國難以獨立支持運河修建。

蘇伊士運河、巴拿馬運河的修築大大節約了通航里程,給埃及、巴拿馬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收益。而克拉運河節省里程短,收益難以抵消前期開支。

巴拿馬運河縮短航程長

▲巴拿馬運河縮短航程長

巴拿馬運河的修建使得巴拿馬脫離哥倫比亞獨立,嚴重損害哥倫比亞主權。克拉運河修建極有可能使得泰南三府效仿 。泰南三府的分離因素是泰國所擔憂的。

克拉運河實際能縮短的距離有限

▲克拉運河實際能縮短的距離有限

因此,泰國的克拉運河計劃一直處於沒有開工的階段。

克拉運河計劃計劃擱淺,泰國開發克拉地峽的腳步並沒有就此停止。2023年10月的一帶一路高峰論壇,泰國提出了新的計劃——克拉陸橋。

克拉陸橋

▲克拉陸橋

即在克拉地峽西側的安達曼灣和東側泰國灣修建港口,用鐵路溝通印度洋和太平洋。整個項目預計將耗資1.4萬億泰銖(2800億元),將於2025年開始招標和施工。但克拉路橋能否取代克拉運河、馬六甲海峽還是個未知數。

長期作者|雄鷹

直播吧體育作者|足球與歷史愛好者

責任編輯|Thomas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畢業生|環球情報員主編

Source

Visited 11 times, 1 visit(s) today
Subscribe
Notify of
guest
0 Comments
Most Voted
Newest Oldest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
0
Would love your thoughts, please comment.x
()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