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正是他逝世十周年


罗宾的许多电影,都是我的人生挚爱。


《死亡诗社》里,是文学老师基汀。

而这样的「问题」其实很难分出对错,似乎更多是婚姻磨合失败。

也更说明了婚姻的经营是门复杂学问,并不能以单一、标签化、是非对错去简单的理解和批判。

所以直到结尾,二人也都没有破镜重圆。

为电影在逗乐之外增添了一丝现实感。

好在,现实性的背后还有一抹留给孩子们的温情。

那就是,婚姻关系与亲子关系其实是两个话题。

父母之爱并不会随着爱情的消失,而跟着陨灭。

就像,不管是丹尼尔费尽周折扮保姆,还是米兰达拼命工作保障收入,都是为了给三个孩子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

但要让孩子知道这点而不至失去安全感,就需要更平等地沟通,更有责任感的引导才能做到。

写到这,鱼叔不由得想起咱们这「高考后的离婚热」。

中式父母为了不影响孩子学习,统一默认一起忍到高考结束后,于是形成了一波「考离潮」。

但这种行为近年来质疑声渐大,似乎也能让人重新思考这份二十年前的电影主题。

看得出来,这部片子之所以不过时,是因为不刻板

角色不完美,重逢并未合家欢,性转也不为所谓「悔悟」。

连最后关于家庭的论述,也没有拘泥于单一的形式。

正因以现实做基底,简单的温情才更显珍贵。

回望他作品里一以贯之的治愈、温暖、希望,他的离开愈发令人心碎。

十年前,罗宾结束了自己生命。

时至今日,许多人仍将他的自杀归咎于抑郁折磨。

事实上,罗宾并非死于抑郁症或其他药物问题,而是路易体失智症。

在2020年上线的纪录片《罗宾的愿望》中。

创作者借由多方视角回顾了罗宾人生与事业,同时也揭秘了他的死亡真相。

「一组在临床和病理表现上重叠于帕金森病与阿尔兹海默症之间以波动性认知功能障碍、视幻觉和帕金森综合征为临床特点,以路易体为病理特征的神经变性疾病

临床诊断必备条件包括:进行性认知功能减退,影响社会及工作能力;波动性认知功能障碍,注意力和警觉障碍波动最明显;反复发作的视幻觉;同时或之后发生帕金森综合征。支持DLB诊断条件:反复跌倒;晕厥;短暂意识丧失;对安定剂敏感;其他形式的幻觉。

因为曾经的他,是天才型的喜剧创作者。

表演脱口秀时,临场反应速度惊人。

「比他的嘴更快的,是他的脑子」

「妄想打败他之前,先要跟上他」


而且罗宾对于喜剧事业有着极大的狂热与激情。


每次脱口秀表演,都在过程中获得了难以描述的满足与快乐。


快乐的不确定性让他为之沉迷,成了他即便每次下台后都精疲力尽也不愿放弃的事情。


全文完。


如果觉得不错,就随手点个「赞」和「在看」吧。


助理编辑:白素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Source

 
 
 
 
Visited 1 times, 1 visit(s) today
Subscribe
Notify of
guest
0 Comments
Most Voted
Newest Oldest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
0
Would love your thoughts, please comment.x
()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