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以秦岭-淮河为界,分南北方。淮河发源于河南南阳桐柏山,自西向东流经湖北、河南、安徽和江苏,本应注入黄海,但我们发现,淮河在流入洪泽湖后便消失匿迹,没有了弯弯曲曲的自然河道,取而代之的是几条平直的人工河道,为什么淮河没有自然的入海口?

淮河穿城而过的安徽蚌埠南北方分界线标志。图源.wiki。

黄河夺淮入海

淮河北面是黄河,南面是长江,长江河道稳定,江淮不犯,但黄河却自古以来脾气多变,经常侵扰淮河。

北宋末年之前,黄河由渤海湾入海,清咸丰五年以后,黄河由山东利津入海。而在这之间长达七百多年间,淮河由江苏入海,从金元至明嘉靖后期,黄河下游河道分成数股“汇淮入海”;明嘉靖后期至清咸丰四年,黄河下游河道单股“汇淮入海”。

现在黄河入海口山东东营垦利。图源.wiki。

南宋建炎二年(1128),金兵大举南下,北宋东京留守杜充命人在今河南滑县以西扒开黄河河堤,使黄河东流,在今山东巨野、嘉祥一带汇入泗水,再由泗入淮,夺淮入海。此后,黄河下游分为数股汇淮入海,干流逐渐南摆,主河道进入今江苏境内。元至正十一年(1351),水利专家贾鲁采用疏塞并举、先疏后塞的方法,对黄河进行治理,形成了一段从河南封丘至徐州夺淮入海的黄河故道。明嘉靖年间,出于治河需要,黄河南岸诸口被堵塞,“全河尽出徐、邳,夺泗入淮”,此后一直到清咸丰年间的三百多年时间里,黄河大部分时间保持在今废黄河一线,曾经多股入海的黄河,演变为单股汇淮入海。

黄河“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图源.wiki。

清咸丰五年(1855)六月,黄河在河南兰阳古铜瓦厢决口,分成三股洪水,在山东寿张县张秋镇穿运河,汇入大清河,由利津入海。黄河下游主干道结束了七百多年来夺淮入海的历史。


洪泽湖郁积成灾

受黄河长期夺淮入海的影响,古济河、钜野泽和梁山泊逐渐消失,原淮河中游洼地汇积黄河水,在盱眙以东潴水,原来的小湖扩大形成洪泽湖、南四湖和骆马湖等新湖泊。淮河下游河床被泥沙淤积抬升,形成“两头高、中间低”的奇特地形,致使淮河无法从废黄河河道入海,整个淮河水系紊乱,排水不畅,造成“小雨小灾、大雨大灾,无雨旱灾”的局面。

江苏涟水废黄河。图源.wiki。

整个淮河流域面积27万平方公里,以废黄河为界,分为淮河和沂沭泗河(即淮河北部四条支流沂河、沭河和泗河)两大水系,面积分别为19万平方公里和8万平方公里。淮河流域多年平均径流量为621亿立方米,其中淮河水系453亿立方米,沂沭泗水系168亿立方米。洪泽湖大堤建成后,河床随着频繁的洪涝灾害而逐步抬高,洪泽湖逐渐变大至2069平方公里,致使大堤面临巨大压力,其下游的里下河地区成为主要泄洪区。

洪泽湖大堤。图源.wiki

黄河夺淮初期的12世纪、13世纪,淮河平均每百年发生水灾35次,16世纪至新中国成立初期的450年间,平均每百年发生水灾94次。其中比较严重的当属光绪三十二年的淮河水灾,据记载“难民通共不下千万,其被灾处所,广袤约四千里,实为近数十年水灾中之最巨者。”无可糊口的灾民,“四散觅食,甚至卖儿鬻女者,日有所闻。饿殍在途,流亡满邑”。

明代潘季驯主持治水,在洪泽湖周边筑堤,蓄纳淮河来水,企图“蓄清刷黄”(用淮河水刷深黄河入海河段)维持漕运,但未达到预期效果。后来,杨一魁把淮河洪水分入运河,并由芒稻河入长江,是为导淮入江的开始。

此后历代都曾为治理淮河做过一些努力,但近七百年内,淮河治理仅以疏浚为主,辅以小型水利工程,无法从根本上治理水患


淮河人工入海

1950年夏,淮河流域阴雨连绵20多天,淮河中上游支流堤防先后决堤。淮北二十个县、淮南沿岸七个县均被淹。被淹农田总计三千一百余万亩,占皖北全区二分之一多。受灾人口共九百九十余万,约占皖北人口的一半。

洪涝灾害严峻,治理淮河刻不容缓。在我国政府组织下,1951年11月2日开工,1952年5月10日竣工,共上工119万人次,仅82个晴天,便修成了西起洪泽湖边的高良涧,东至扁担港口入海,全长168公里的苏北灌溉总渠完工,宣泄能力为800立方米/秒,自此,淮河人工入海。极大缓解了淮河洪涝压力。

表明了我国治理淮河的决心。图源.wiki。

高良涧。图源.淮委会官网。

此后,我国始终秉持“蓄泄兼筹”的方针治理淮河,上游兴建水库拦蓄洪水,中游利用湖泊洼地滞蓄洪水,整治河道承泄洪水,下游扩大入江入海能力下泄洪水,基本建成了防洪除涝减灾工程体系。除了苏北灌溉总渠,国家还整改了淮河入江水道,修建了淮沭新河使得淮河从新沂河入海、修建了淮河入海水道。

1956年,国家整改了形成于清朝的淮河入江水道。整改后,河道长158公里,自三河闸起,经高邮湖,在三江营注入长江。淮河入江水道为淮河下游最大泄洪河道,最大泄洪量12000立方米/秒,可将淮河上中游70%以上的洪水汇入长江

三河闸。图源.淮安市洪泽区政府官网。

为了减轻北部支流沂沭泗河对于淮河的压力,国家又修建了新沭河和新沂河,使其抄近道东奔入海。1958年-1960年新辟沟通淮河和新沂河的淮沭新河。淮沭新河南从洪泽湖二河闸引水,穿新沂河,最终到达燕尾港,全长173公里,泄水量3000立方米/秒。使得淮河北上从江苏连云港沿岸入海。

新沭河。图源.淮委会官网。

1999年,国家在苏北灌溉总渠的北部,动工修建了与总渠平行的淮河入海水道,2006年全面竣工,河道起于淮河下游洪泽湖东二河闸,在淮安区境内与京杭大运河、在滨海县境内与通榆河立体交叉,在扁担港入黄海,全长163.5公里,河道宽750米,深约4.5米。2022年,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开工,按照设计行洪流量7000立方米/秒标准,扩挖全线深槽,加高加固两岸堤防,扩建工程沿线5座枢纽建筑物,把原有的这条入海水道拓宽、深挖,相当于把车道拓宽,把两车道变六车道

二河闸。图源.淮委会官网。

淮河人工枢纽“水上立交桥”。图源.淮委会官网。

经过多年治淮的积累,淮河已经形成了苏北灌溉总渠、淮河入江水道、淮沭新河和淮河入海水道四条入海通道,自黄河夺淮入海,又转身北上,八百多年多年后,淮河终于有了自己的出海通道。

今天的淮河,养活了1.91亿人,流域耕地面积约2.21亿亩,约占全国耕地面积11%,粮食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1/6,提供的商品粮约占全国的1/4。

又回到了“江淮熟,天下足”。图源.安徽省农业厅官网。

翻开《禹贡》这样的地理著作,我们能看到“导淮自桐柏,东会于泗、沂,东入于海”的论述,说明春秋时期淮河还能自主入海,但经历长达七百年的黄河夺淮入海后,淮河已经失去了”自理能力“。新中国一系列人工入海工程的实施,不仅解决了淮河入海问题,还拓宽了航运,增加了灌溉,使得淮河变害为利,充分说明了人能根据客观规律,改造世界这一道理的正确性。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Source

 
 
 
 
Visited 1 times, 1 visit(s) today
Subscribe
Notify of
guest
0 Comments
Most Voted
Newest Oldest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
0
Would love your thoughts, please comment.x
()
x